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F >> 范进中举 >> 正文

 

《范进中举》说课稿2

一、 教材分析: 《范进中举》是初中语文教材第五册中的一篇自读课文。《范进中举》通过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特别是出榜那一天截然不同的境遇,着重刻画范进癫狂的丑态与他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脸,真实深刻地反映出封建科举制度对人心灵的荼毒。 这篇文章运用了多种手法成功的刻画了范进、胡屠户等形象,是学生学习如何描写人物的好范文。 二、 教学对象分析: 初三的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能自己搜集资料并借助资料自学一些课文内容。但作文水平低。 三、 教法分析: 《范进中举》之前有教读课《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安琪的礼物》,学生学完这三篇教读课后,能够对小说的特点有所理解,所以能运用已学知识比较独立地阅读课文,并初步学会知识迁移。 为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更多的学生真正参与课堂,用导(教师导)、讲(学生讲)、议(众人议)、移(知识迁移)的教学模式。如果全由老师讲课,学生就会先有了一个定式思维,认为老师的都是对的,就不敢质疑不敢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看法。但让学生先预习,再讲自己预习的收获和心得或预习时的疑问,其他的同学通过讨论可以发表与他不同的看法或解答他的疑难。这样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也常常有激烈的辩论,学生对所学也有了深刻的印象。 同时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发表看法,没有标准答案。 因为是自读课,所以文章内容的细致分析不会是重点,而人物形象如何刻画,我们如何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才是本课要点。 四、 教学目标 1、能自己搜集资料,运用学过的小说知识基本读懂课文; 2、培养学生大胆发表自己意见。 3、学习课文描写人物的方法,并能知识迁移,学习如何写一个人。 五、 教学重点、难点 1、 学生能自己基本读懂课文; 2、 学会如何描写人物。 六、 解决办法 教师作好引导,让学生有一个自己学习的方向,并且教会学生归纳知识,懂得从课文吸收方法并应用于写作。 七、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八、 教学媒体 多媒体教学平台。 九、 教学步骤 (一)布置自学: 1、 自己搜集资料,借助资料并根据小说的特点,自读《范进中举》,读完后想想: A. 读完这篇课文,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B. 你认为文章刻画得最成功的是哪个人物? C. 阅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疑问?或者有什么知识你想了解但无从了解? 请把这些问题记录下来,以备课堂上拿出来讨论。 (二) 导(即教师导入。) 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封建社会选拔人才的最主要的方式是什么吗?(科举。)对了,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十年寒窗苦读,就是为了一朝成名天下知。然而,很多人数十年苦读依旧美梦落空,有的人能美梦成真,从此踏上富贵之路,也有的人为科举演出了一出出悲喜剧。今天我们来学习《范进中举》这一课,让我们一起看看范进究竟命运如何?范进又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三) 讲(请学生把自己预习时的心得体会或疑问讲出来,让大家一起讨论解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师: 同学们已经自学了这篇课文,也把一些感受与心得或疑问记录下来了,请几个同学来给我们讲讲。 (四) 议(让同学大胆发表自己意见,是疑问的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帮助他解决,是感受的请同学们议一议,有不同意见的可以辩一辩。) 同学们议完后,教师归纳小结并引导学生想深一点。 出示幻灯片: 问:1. 为什么范进会对科举如此痴迷?中举后又为什么会疯了? (因为一旦中举,可以彻底改变一个人的生活境况,功名富贵马上就会到来。前一刻范进还无米下锅,马上就说他中了举,几十年朝思慕想的功名富贵到手了,时间太短而变化太大,所以范进会疯了。) 2. 如果你是与范进同年代的读书人,你会像他一样去考科举吗? 3、你怎么看封建社会的科举?你又怎么看现在的高考?两者之间有区别吗? (这两道题不要求有标准答案,是开放性题,只要求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五)移(知识迁移) 1. 从文章出发 1、小说描写的年代距今已有接近三百年,为什么我们仍然对《范进中举》如此感兴趣?为什么我们似乎亲眼见到了范进、胡屠户? (因为课文写得好,尤其是人物,刻画得很成功。) 2、请谈谈课文刻画人物所用的方法。 (主要用了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刻人物,也用了对比手法,尤其是胡屠户,还用了夸张、讽刺手法。) 2、 迁移到课外。 出示幻灯片: 下面的话,出自哪篇课文,是出自哪个人物之口? “那么,我对你说,讯哥儿,你阔了,搬动又笨重,你还要什么这些破烂木器,让我拿去罢。我们小户人家,用得着。” “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又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约瑟夫,去叫他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楣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 师:同学们,你们一下子就能答出来,证明作者描写的这些人物给你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可是,你可以写一个人,不出现他的名字而让人猜出他是谁吗? 出示幻灯片: 请学习《范进中举》中的描写人物的方法,用几句话写一写身边的同学,请不要出现所写同学的名字。(可以是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或细节描写。) 写完之后,请一些同学把自己写的短文读出来,让其他同学猜猜写的是谁,猜中的证明写得不错,同学猜不中的,小作者可要加把劲练习写作。 (五)教师小结并布置作业 作业:请运用课堂上学习的写作方法写一个你熟悉的人,题目自拟,要求600字以上,夹叙夹议,要求有描写方法和具体事例,要写出人物的特点。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范进中举,吴敬梓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范进中举》说课稿2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范进中举》详案
    《范进中举》赏析
    《范进中举》说课稿1
    《范进中举》剧本
    巧用对比 凸显主旨——《范进中举》中…
    《范进中举》说课稿3
    《范进中举》第二课时说课教案
    《孔乙己》与《范进中举》之比较赏析
    范进中举素质教育
    《范进中举》 人物形象赏析
    《范进中举》同步练习
    《范进中举》研读赏析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说课稿4
    《范进中举》赏析与教学创新设计
    《范进中举》 人物形象赏析
    范进中举(京剧剧本)
    《范进中举》赏析2
    《范进中举》 人物形象赏析
    课文范进中举研讨
    《范进中举》实验课教案
    范进中举原文欣赏
    “入木三分”的人物刻画——课文《范…
    《范进中举》与《孔乙己》比较赏析
    《范进中举》教案
    《范进中举》习题精选
    《范进中举》中心思想
    《范进中举》电子教材
    《范进中举》语法修辞
    《范进中举》课文解析
    《范进中举》学法建议
    《范进中举》浅析
    《范进中举》探究活动
    《范进中举》重难点讲解
    《范进中举》结构分析
    《范进中举》写作特点
    《范进中举》人物形象分析
    《范进中举》人物描写
    碰撞,撞出智慧的火花──我的教学故…
    《范进中举》课文评点
    《范进中举》多音字辨析
    《范进中举》典型例题
    《范进中举》写作特色
    《范进中举》语法修辞
    《范进中举》人物形象分析
    《范进中举》问题探究
    《范进中举》课文导读
    吴敬梓与《儒林外史》原生态
    范进中举后的概况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学法指导
    《范进中举》教学建议
    《范进中举》学习思路
    关于《儒林外史》
    从《范进中举》谈明清科举制度名称
    吴敬梓的恋乡情结
    论《儒林外史》及其作者
    《范进中举》课文背景知识
    《范进中举》课本剧
    《范进中举》课文分析
    谈谈《范进中举》中的张乡绅
    范进是广东人吗
    《范进中举》整体把握
    《范进中举》有关资料
    《范进中举》问题研究
    吴敬梓父子至性诗
    虽谓微未技艺,却是顶上功夫──试析…
    《范进中举》研讨与练习说明
    《范进中举》难句解析
    《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
    《范进中举》的艺术特点
    谈《范进中举》的讽刺艺术
    对《范进中举》主题的新解
    浅议《范进中举》
    《范进中举》教学建议
    《范进中举》语言描写
    《范进中举》参考图片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第二课时课堂实录及点评
    《范进中举》的教学案例与反思
    《范进中举》教学实录
    一节出乎意料的探究课──探究式教学…
    “含读”出意味──由《范进中举》说…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学杂谈
    《范进中举》知识归纳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课堂实录
    《范进中举》提问设计的“选点”
    《杨修之死》同步训练
    《范进中举》形似字辨析
    《范进中举》生字注音
    《儒林外史》成书于十八世纪中叶的清…
    《范进中举》疑难解析
    《范进中举》研读赏析
    《范进中举》课文题解
    《范进中举》主题思想
    吴敬梓的生平与著作
    《儒林外史》的思想与艺术
    《范进中举》作品的战斗精神与现实主…
    吴敬梓与《儒林外史》
    敢于绝望、为个性和创造性而斗争的吴…
    以《范进中举》为例谈怎样精讲
    《范进中举》词义辨析
    《范进中举》与《孔乙己》异曲同工
    《范进中举》同步训练
    《范进中举》词语解释
    《范进中举》自学阶梯评估测试题
    《范进中举》强化练习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新课标背景下创新教学浅尝──《范进…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与《孔乙己》比较谈
    《范进中举》胡屠户的“四骂”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