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湖北省石首市桃花山镇中学 聂爱萍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习本文运用夸张、对比等手法达到强烈的讽刺艺术效果的方法。 2、感知艺术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忘不了在冷漠笑声中走完人生之旅的孔乙已,他的人生悲剧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与《孔乙已》在主题上大致相同的姊妹篇《范进中举》。 二、整体感知(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熟悉情况) 说话题:用“竟然”一词说话。 范进中举后,竟然喜疯了;众乡邻竟然拿酒拿米来了;胡屠户竟然对他恭敬起来了;张乡绅竟然送房送银子来了…… 范进中举前,范母饿得两眼看不见,左邻右舍竟然视而不见;向岳丈借盘缠,竟然被丈人骂了个狗血喷头;与张乡绅同在一个桑梓,竟然从未与范进亲近过…… 从对比中让学生分析各类人群的共性:趋炎附势。在这三类人群中,写得最有戏剧性变化的是哪个人物?(胡)他的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三、精读品佳 分板块品读: 一组:品“胡屠户的语言”;“你这现世宝…带挈你中了相公”;“你是个烂忠厚没用的人”;“像你这尖嘴猴腮……”;“贤婿老爷,方才不是我大胆……”;“品貌又好,……哪有我这贤婿体面的相貌”。 二组:品“胡屠户的神态”;“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地去了”。 三组:品“胡屠户的心理”;胡屠户心里想:“天上的文曲星果然是打不得的……”;“那只手……再也弯不过来。”。 四组:品“胡屠户的动作”;“攥得紧紧地”、“将拳头舒过来”;“连忙缩回去”、“往腰里揣”。 每组推选一位有表演能力的同学上台表演,看谁能将胡屠户趋炎附势的小人相表演得最好,优胜者发“最佳表演奖”。 小结人物形象:看了这四位同学的表演,我们由此可知:胡屠户是一个 的人。(由学生归纳:欺贫爱富、贪图钱财、口是心非、前倨后恭……) 问题过渡:一个成功的人物刻画,能反映出一个深刻的社会主题。吴敬梓用那支高超的画笔,漫画式地勾勒了胡屠户的种种丑态。从作者对他的细笔勾勒中,我们认识到这个社会是一个对权势者敬畏、对不幸者冷酷无情的社会。 追根索源,学生根据人物分析和课文内容谈自己对封建社会的认识。 说话格式:由文中 这一点,我知道封建社会是一个 社会。 (由众乡邻送米送酒这一点,我知道封建社会是一个趋炎附势的社会;由张乡绅送房这一点,我知道封建社会是一个官官相卫,互相拉拢的社会;由胡屠户道出城里张府、李府称肉的情况,我知道封建社会是一个官僚阶级有巨大的特权,且贪污腐败的社会……) 四、创设意境 1、老师小结: 封建社会用科举制度选拔官吏,一旦爬上去,就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这个巨大的诱惑使得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不惜用一生的青春去追求。范进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他对功名的追求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当突如其来的喜讯从天而降时,他为自己能够立刻成为身价百倍的官僚阶级中一员而神魂颠倒,他疯了。疯了的范进与孔乙已相比,哪一个要幸运?(至少范进实现了他多年的梦想。) 2、现在让我们来做这样一个大胆的设想:假设范进巧遇孔乙已,这将是一场怎样的对话?(要求学生从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来刻画人物)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所发现的社会“黑点”: 生活中存在黑暗和腐朽,也存在虚伪和欺诈。但不管社会如何变化,我们始终相信,历史的车轮总会向前滚动。黑暗和腐朽,虚伪和欺诈,必将都败在正义和真理的脚下。 【板书设计】 练习说话: 1、整体感知: 用“竟然”一词说话。 2、精读品佳: 胡屠户是一个 的人。 3、创设意境: 由文中 这一点,我知道封建社会是一个 的社会。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范进中举,吴敬梓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范进中举》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