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F >> 范进中举 >> 正文

 

《范进中举》第二课时说课教案

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范进中举》是鲁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讲读课文。本文节选自《儒林外史》,是一篇揭露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对读书人残害的名著。目前语文教材版本较多,但都选入了《范进中举》,可见本文在语文教材中的重要性。本篇课文共需二课时,今天我说的是第二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范进中举发疯”的中心环节
(2)把握两个人物形象——范进和胡屠户
(3)探究小说的主题——批判封建科举制度 (如果学生提到的话可以说一说“世态的炎凉”这一主题)
2.情感价值目标: 
 通过主题探究,使学生认识封建科举制对人的毒害,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和成才观。
3.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小说人物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3)发挥学生的想象和表达能力
(三)重点、难点:
1. 重点:阅读理解小说中人物语言、动作、行为的描写,分析范进、胡屠户等人物形象。
2. 难点:理解范进发疯的原因及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批判。
说教法:
  本文篇幅较长尤其要注意精讲,讲求取舍。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提问法: 长文短教,因而教师提问的导向作用是很有必要的。提问精而巧,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2、情境设置法: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更形象直观,活跃气氛,引起兴趣,激发感情,引发感悟。 
  3、点拨法: 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开启学生智慧,点燃思维火花,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4、表格法: 填写“中举前后对比”表格,突出主旨。  
说学法: 
1.学情分析
初四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小说常识和自学能力,感性认识较强,但理性分析不足。本文内容生动、语言形象,初中学生容易被其情节和语言所吸引,而忽略对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分析。
2.学法指导:

a.圈点法: 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b.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c.朗读法:朗读“喜极而疯”这一精彩片断,体会人物语言、动作、心理,赏析高超的写作技巧。

说教学程序:

1.  创设情境:一位叫范进的老先生辛辛苦苦,年年进考场,直到五十四岁才中了举人并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这一系列的变化说明了什么?范进其人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吴敬梓的《范进中举》

2.  展示目标: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3.  整体感知:速读课文说一说文章的主要人物是谁?对于主要人物的描写都用到了哪些方法?(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为分析人物做准备)

4.  精读赏析: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并分析所表现的人物性格。(先引导学生分析“范进”的形象,此过程中可让学生先自学圈,然后小组讨论,最后集体交流。然后根据刚才的方法,让学生分析“胡屠户”的形象特点。)在学生分析的过程中,学生顺便也能归纳出讽刺小说的手法:对比和夸张。并提供表格供同学填写。(教师要板书)

5.  课内小结:学生对照板书,考虑造成范进性格特点的原因,归纳出文章主旨: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也可捎带提一提另一主旨:世态的炎凉。此过程如果时间充裕的话,让学生欣赏“范进中举”视频片段,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6.  作业设计,拓展延伸:

(1)分组编演课本剧

(2)采用引申法,让学生假想“孔已己”中举后将出现的情景。

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是新课标的目标之一,编演课本剧和撰写想象作文都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良好途径。能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与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融为一体,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自我教学反思:

•       1.在研究教材方面的优势:挖掘深,把握准,深入浅出,易于学生接受。

•       2.在组织教学方面的优势:双边活动组织成功,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主体作用与教师主导作用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       3.教学手段的优势:运用多媒体图文声相结合,充分考虑初中生的特点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范进中举,吴敬梓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范进中举》第二课时说课教案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范进中举》详案
    《范进中举》赏析
    《范进中举》说课稿1
    《范进中举》剧本
    巧用对比 凸显主旨——《范进中举》中…
    《范进中举》说课稿3
    《范进中举》说课稿2
    《孔乙己》与《范进中举》之比较赏析
    范进中举素质教育
    《范进中举》 人物形象赏析
    《范进中举》同步练习
    《范进中举》研读赏析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说课稿4
    《范进中举》赏析与教学创新设计
    《范进中举》 人物形象赏析
    范进中举(京剧剧本)
    《范进中举》赏析2
    《范进中举》 人物形象赏析
    课文范进中举研讨
    《范进中举》实验课教案
    范进中举原文欣赏
    “入木三分”的人物刻画——课文《范…
    《范进中举》与《孔乙己》比较赏析
    《范进中举》教案
    《范进中举》习题精选
    《范进中举》中心思想
    《范进中举》电子教材
    《范进中举》语法修辞
    《范进中举》课文解析
    《范进中举》学法建议
    《范进中举》浅析
    《范进中举》探究活动
    《范进中举》重难点讲解
    《范进中举》结构分析
    《范进中举》写作特点
    《范进中举》人物形象分析
    《范进中举》人物描写
    碰撞,撞出智慧的火花──我的教学故…
    《范进中举》课文评点
    《范进中举》多音字辨析
    《范进中举》典型例题
    《范进中举》写作特色
    《范进中举》语法修辞
    《范进中举》人物形象分析
    《范进中举》问题探究
    《范进中举》课文导读
    吴敬梓与《儒林外史》原生态
    范进中举后的概况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学法指导
    《范进中举》教学建议
    《范进中举》学习思路
    关于《儒林外史》
    从《范进中举》谈明清科举制度名称
    吴敬梓的恋乡情结
    论《儒林外史》及其作者
    《范进中举》课文背景知识
    《范进中举》课本剧
    《范进中举》课文分析
    谈谈《范进中举》中的张乡绅
    范进是广东人吗
    《范进中举》整体把握
    《范进中举》有关资料
    《范进中举》问题研究
    吴敬梓父子至性诗
    虽谓微未技艺,却是顶上功夫──试析…
    《范进中举》研讨与练习说明
    《范进中举》难句解析
    《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
    《范进中举》的艺术特点
    谈《范进中举》的讽刺艺术
    对《范进中举》主题的新解
    浅议《范进中举》
    《范进中举》教学建议
    《范进中举》语言描写
    《范进中举》参考图片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第二课时课堂实录及点评
    《范进中举》的教学案例与反思
    《范进中举》教学实录
    一节出乎意料的探究课──探究式教学…
    “含读”出意味──由《范进中举》说…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学杂谈
    《范进中举》知识归纳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课堂实录
    《范进中举》提问设计的“选点”
    《杨修之死》同步训练
    《范进中举》形似字辨析
    《范进中举》生字注音
    《儒林外史》成书于十八世纪中叶的清…
    《范进中举》疑难解析
    《范进中举》研读赏析
    《范进中举》课文题解
    《范进中举》主题思想
    吴敬梓的生平与著作
    《儒林外史》的思想与艺术
    《范进中举》作品的战斗精神与现实主…
    吴敬梓与《儒林外史》
    敢于绝望、为个性和创造性而斗争的吴…
    以《范进中举》为例谈怎样精讲
    《范进中举》词义辨析
    《范进中举》与《孔乙己》异曲同工
    《范进中举》同步训练
    《范进中举》词语解释
    《范进中举》自学阶梯评估测试题
    《范进中举》强化练习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新课标背景下创新教学浅尝──《范进…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与《孔乙己》比较谈
    《范进中举》胡屠户的“四骂”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