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F >> 范进中举 >> 正文

 

《范进中举》赏析

 摘要:《儒林外史》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其中《范进中举》是《儒林外史》中写得最精彩的片断,通过范进中举的前前后后,描写了各类人物的表演,真实生动地显现了各种真伪、善恶和美丑的本来面目,进而挖掘到人物的灵魂深处。它不但讽刺了科举制度外在的种种弊端,而且还将锐利的笔端深入到被科举制度所折磨、毒害的人物的灵魂深处,对科举制度的批判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
  关键词:儒林外史讽刺小说科举制度世态炎凉批评
  《范进中举》是作者吴敬梓从当时人们习以为常的普普通通的日常生活景象中,提炼出来的具有典型意义的艺术情节。吴敬梓用一种夸张而又艺术的笔调,将他所批判的人物的种种可笑、可鄙、可憎或可悲的言行真实地揭示出来,从而使读者不仅认识到科举制度的罪恶,而且使读者深深地感受到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漠。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范进中举前后的生活贫富差异、地位高低的悬殊、个人的荣辱得失、人情冷暖的变化、悲喜交加的哀乐之感,从而使读者深入地了解到人世间的冷漠。
  一、生活贫富变化
  范进热衷于功名利禄,希望能够跻身于统治阶级行列。中举前他住的是“茅棚”,吃的是“每日小菜饭”,“这十几年,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穿的是破烂不堪的麻布衣服,靠着胡屠户的救济才能生活。虽然家中断粮,他仍要去参加乡试,置老母和妻子挨饿于不顾,可见他艳羡功名富贵的急切心情。那么,“中举”意味着什么呢?在中国封建社会里,“中举”就意味着自己再也不会在亲戚朋友和邻居面前抬不起头来;“中举”就意味着到了自己扬眉吐气的时候了,用阿Q的话来说就是“要什么就是什么”,正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中举”就意味着天上也可以掉下馅饼来。换句话说,就像买彩票中了头奖一样,中举就意味着做官,做官就有权,有权就可以发财,房子、田产、金钱、奴仆就会不招自来。中举后,范进还是范进,可是中举给他带来了整个身份地位的变化,像有神附身一样,他的生活发生了焕然一新的变化,真实地再现了“贵为乡人畏,贱受乡人怜”的社会现象。
  二、地位高低变化
  范进中举前见到平民百姓时,还和他们拱手作揖,和他们平起平坐,因为他本身就是个平民百姓。他称胡屠户是“岳丈”,是尊称;可他中举后,就称他的岳父为“老爹”了。胡屠户虽是长辈,但范进的地位已高于他,他对范进也就改了称呼。张乡绅还和范进称兄道弟,以此来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权势,好为自己将来仕途的发展作铺垫。这也反映了当时官场结党营私、官官勾结、相互舞弊的事实。正所谓“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这些正是典型的封建社会世态人情的写照。
  三、个人荣辱变化
  范进的荣辱变化就如同“鲤鱼跃龙门”一般。科举考试就像龙门一样,跃过了它,就会荣华富贵一生;跃不过它,就会穷困潦倒一生。正是在这种巨大力量的引诱和挤压下,范进才那样舍身忘命、不顾一切地去追求举业的成功,穷尽几十年的精力,直到须发斑白也不肯罢手。在某种意义上说,范进热衷于追求功名富贵的心理和行动都是不由自主的,是受恶浊的社会环境和社会风习所支配的。在这里,由科举考试所造成的“功名富贵热”,就像病毒一样在整个社会中传布扩散,毒化人们的灵魂。不仅出入科场的士子,而且就连操刀宰猪的屠户,也都中毒很深。
  在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他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喜和怒、冷和热的根本变化。范进中了秀才时,胡屠户一边来祝贺,一边又挖苦、讽刺、责骂,肆意侮辱范进。胡屠户先“一口啐在脸上”,接着骂了个“狗血喷头”,什么“不要失了你的时了”,什么“尖嘴猴腮”,什么“不三不四”“癞虾蟆”“想天鹅屁吃”,什么借给盘缠是把银子“丢在水里”,连范进的娘也成了“老不死的”,“一顿夹七夹八,骂得范进摸门不着”。此时的胡屠户,认定范进不会中举,成不了“文曲星”(因为他到底不是“方面大耳”)。胡屠户的一顿好骂,几乎把能找到的所有恶毒的词语都用上了,充分地表现了他那种尖酸刻薄的市侩本性和乡井流的无赖品行。范进依然是屁也不敢放一个,显现了他人穷志短、屈辱懦弱的性格。然而当范进一旦真的中了举人时,在胡屠户眼里他马上就变成了天上下凡的“文曲星”,对他的称呼也立即从“现世宝穷鬼”改成了“贤婿老爷”,连说他的相貌也由从前的“尖嘴猴腮”变得品貌非凡了。胡屠户这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的全部秘密就在于他说的一句话:“姑老爷今非昔比”了!这“今非昔比”四个字,写出了功名富贵在他心中的分量,一下子就挖掘到了人们的灵魂深处,这就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世态人情。
  四、人情冷暖变化
  众邻里在这段故事中是一些连姓名也没有的人物。在范进中举以前,一家人穷得快要饿死时,没有一个人来关心帮助;而范进中举的消息一传开,他们竟争先蜂拥而入,贺喜、帮忙、送钱送米,献尽了殷勤。通过这些人物前后态度的变化,作者写尽了科举考试制度下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此外还写到了有钱有势的乡绅张静斋,也主动来登门“攀谈”,并送来银子和房子。作者就是通过范进周围的人物在他中举前后态度的变化,十分真实地表现了整个社会艳羡、追求功名富贵的普遍倾向。文中人物在“范进中举前”和“范进中举后”的态度变化简直可以和《变色龙》中善变的警官奥楚蔑洛夫相媲美,真是人情冷暖逐高低啊!整个社会的病态心理和病态表现,归根到底是由当时的科举考试制度造成的。
  五、人物哀乐变化
  在亲戚和邻居长期的冷嘲热讽之下,范进已经没有了自信。当经过几番的考试都没有达成自己的愿望时,范进早已被亲戚与邻居长期的冷嘲热讽和自己的自卑与自贱打倒了,从而处于一种极度的自卑当中。那么,这时的范进,作为一个曾经对功名热衷、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和抱负的读书人来说,早已死了。活着的,是一个没有信心、极度自卑的范进,一个大家心目中那样的范进。因而,当邻居告诉他“中举”时,他认为邻居“是哄他,只装不听见,低着头往前走”。因为他早已没有信心,根本就不会认为自己会中举,他之所以去参加“乡试”,主要是不“甘心”罢了。从中可以看出,正是因为他经常遭到邻居们的奚落和嘲讽,所以他不再相信邻居们所说的话了,只认为这又是邻居们在戏耍和捉弄他。同时也可以看出,范进早已习惯了邻居们对他的冷嘲和热讽。以科举成败论英雄,这就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人情世故和社会悲哀。
  当范进确定自己“中举”后却疯了,主要原因是范进把自己一贯的自卑和压抑,一下子都释放出来了,就像一个气打得太胀的气球一下子炸了。可以这样说,范进的疯是从一个极端——热衷功名,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和抱负,转向了另一个极端——受尽了左右邻居、亲朋好友的讽刺和打击,处于一种极度自卑和压抑的状态。而范进的中举,又使他从一个极端——一种极度的自卑和压抑之中,被抛到了另一个极端——居然“中举”了。
  范进中举后变成了疯子、傻子,表面看来是喜剧,本质看来是悲剧。从个人来看,把一生浪费在科举考场中,是范进的人生悲剧。把知识分子束缚在科举制度的框架内,扼杀他们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灵魂,这是国家民族的悲剧。在笑的背后隐含着作者对科举制度深恶痛绝的态度,作者痛感科举制度已把读书人腐蚀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生活在这种制度下和氛围中的读书人——“范进”们必疯无疑。作者批判的锋芒不仅对着科举制度,而且直指向整个封建社会,让后人了解到当时的世态炎凉。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儒林外史》以其独特的构思与情节设置,为中华民族的文学宝库增加了一颗闪耀的明珠,也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借鉴。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范进中举,吴敬梓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范进中举》赏析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范进中举》详案
    《范进中举》说课稿1
    《范进中举》剧本
    巧用对比 凸显主旨——《范进中举》中…
    《范进中举》说课稿3
    范进中举素质教育
    《范进中举》说课稿2
    《孔乙己》与《范进中举》之比较赏析
    《范进中举》第二课时说课教案
    《范进中举》 人物形象赏析
    《范进中举》同步练习
    《范进中举》研读赏析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说课稿4
    《范进中举》赏析与教学创新设计
    《范进中举》 人物形象赏析
    范进中举(京剧剧本)
    《范进中举》赏析2
    《范进中举》 人物形象赏析
    课文范进中举研讨
    《范进中举》实验课教案
    范进中举原文欣赏
    “入木三分”的人物刻画——课文《范…
    《范进中举》与《孔乙己》比较赏析
    《范进中举》教案
    《范进中举》习题精选
    《范进中举》中心思想
    《范进中举》电子教材
    《范进中举》语法修辞
    《范进中举》课文解析
    《范进中举》学法建议
    《范进中举》浅析
    《范进中举》探究活动
    《范进中举》重难点讲解
    《范进中举》结构分析
    《范进中举》写作特点
    《范进中举》人物形象分析
    《范进中举》人物描写
    碰撞,撞出智慧的火花──我的教学故…
    《范进中举》课文评点
    《范进中举》多音字辨析
    《范进中举》典型例题
    《范进中举》写作特色
    《范进中举》语法修辞
    《范进中举》人物形象分析
    《范进中举》问题探究
    《范进中举》课文导读
    吴敬梓与《儒林外史》原生态
    范进中举后的概况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学法指导
    《范进中举》教学建议
    《范进中举》学习思路
    关于《儒林外史》
    从《范进中举》谈明清科举制度名称
    吴敬梓的恋乡情结
    论《儒林外史》及其作者
    《范进中举》课文背景知识
    《范进中举》课本剧
    《范进中举》课文分析
    谈谈《范进中举》中的张乡绅
    范进是广东人吗
    《范进中举》整体把握
    《范进中举》有关资料
    《范进中举》问题研究
    吴敬梓父子至性诗
    虽谓微未技艺,却是顶上功夫──试析…
    《范进中举》研讨与练习说明
    《范进中举》难句解析
    《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
    《范进中举》的艺术特点
    谈《范进中举》的讽刺艺术
    对《范进中举》主题的新解
    浅议《范进中举》
    《范进中举》教学建议
    《范进中举》语言描写
    《范进中举》参考图片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第二课时课堂实录及点评
    《范进中举》的教学案例与反思
    《范进中举》教学实录
    一节出乎意料的探究课──探究式教学…
    “含读”出意味──由《范进中举》说…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学杂谈
    《范进中举》知识归纳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课堂实录
    《范进中举》提问设计的“选点”
    《杨修之死》同步训练
    《范进中举》形似字辨析
    《范进中举》生字注音
    《儒林外史》成书于十八世纪中叶的清…
    《范进中举》疑难解析
    《范进中举》研读赏析
    《范进中举》课文题解
    《范进中举》主题思想
    吴敬梓的生平与著作
    《儒林外史》的思想与艺术
    《范进中举》作品的战斗精神与现实主…
    吴敬梓与《儒林外史》
    敢于绝望、为个性和创造性而斗争的吴…
    以《范进中举》为例谈怎样精讲
    《范进中举》词义辨析
    《范进中举》与《孔乙己》异曲同工
    《范进中举》同步训练
    《范进中举》词语解释
    《范进中举》自学阶梯评估测试题
    《范进中举》强化练习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新课标背景下创新教学浅尝──《范进…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与《孔乙己》比较谈
    《范进中举》胡屠户的“四骂”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