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垦利一中2004-2005学年第二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2005.3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5分)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外加作文纸。试题分值共150分,考
试时间为120分钟。第Ⅰ卷的答案一定要涂到答题卡上,第Ⅱ卷的答案写到试题上和作文纸上。
一、(21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清癯(qú) 歇憩(qì) 粗糙(zāo) 怅(chàng)然
B、点缀(zhuì) 倩(qiàn)影 袅娜(nuó) 埋(mái)怨
弟弟有两大爱好:一是登山,二是下围棋。他的棋艺很一般,然而棋臭瘾大,找不到弈者时,他便夜夜自己打谱。
棋慰藉了他许多无眠的夜晚,然人终究是要出门的,需要与人的交往。憋闷久了,他便生出些许焦虑与烦躁来。这时候,他就说:“我该去登山了。”然后就是长久地站立在窗前,目光穿越都市高耸的建筑,停留在某个莫名的远方。
我常常探究他的两大爱好,终而也就释然了。我知道,他是在逃避人群。
弟弟是寡言的,二
十多岁的年轻人少有的寡言。他的寡言不在于木讷,而出于一种恐惧,他的自然率直与他的不谙世事、不懂礼仪,常会在言谈间伤及某些人,有时甚或朋友。还是少说为妙,多说便要做假,而假是违背他为人的品性的。他不愿媚俗。
在喧哗与骚动的人群中被围困久了,就得找一个突破口,都市里的现代人都有这样的体验。他选择了棋和山。
弟弟爱山。他大学毕业后当了体育记者,工作给了他登山的机会。这一次,他便是与三名中国的登山勇士一起去攀登6194米的北美洲最高峰,随队采访。
登山是艰苦的,睡无定宿,食无定顿,终日与危险做伴。登山家都是些钻死神空子的人。去年初,弟弟去滇藏交界处的梅里雪山,搜索在此遇难的十七名中日队员。回来时的他只剩下九十多斤了,皮直接包在骨头上,粗大的关节一动,就像是要撑破皮肤。那些天,梅里雪山每天平均有四十八次雪崩,雪崩形成雪的瀑布。现在想来,还有些后怕。
“登山是一种甜美的苦役,”他这么说,“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山就是为了等待我,而在那里历经沧桑了几千几万年。”而一位外国登山家是这样回答“为什么要登山”这个问题的——“因为,山在那里。”是啊,仅仅因为山在那里。它存在着,沉默着,沉默地呼唤着。这是一种无法抗拒的召唤,我们没有其他的选择。
弟弟平素是宽容的。为了山,他却有时苛求于我,他从来不许我对山说“征服”这个词。他说把山峰踩在脚下是人类自诩的勇气,山其实就是山。即使你登顶了,只是山接纳了你。人不能改变山,一千年一万年,山都亘古不变。
山,给弟弟以“家园感”。阳光下人的世界常常显得陌生;而月光下山的世界,却是友善的,柔情的。山色苍苍,山风猎猎,给予我们一种久违了的信念与气度。不过,我又常恐惧他因过分的执著而易流于自我流放的倾向,不免为他的安全忧心。
帮他收拾好行装,抹去眼泪挥一挥手,对心爱的人不说再见。五月艳阳下的麦金利,气温只有零下十五度。山势凶险,而他们这一次选择的路线是十七条登顶路线中难度最大的。
我没有如朋友们叮嘱的那样,给他挂上一枚“护身符”;只在每一个有月或无月的夜晚,多读几页有关山的书。世界著名登山家植村的自传就搁在枕边,植村君是在麦金利遇难的,为了打破该山冬季无人登顶的季节禁区,他死在五千多米的一处冰壁上。在我看来,植村已成了麦金利峰上的一个神。读他的书,便是我做的一次“晚祷”——我仿佛听见厚重的钟声在心的深处和谐地振荡……
19、联系弟弟的个性特点,说说他为什么会“选择了棋和山”?(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弟弟称“登山是一种甜美的苦役”,(1)这里的“甜美”是就什么而言?(2分)(2)弟弟为什么会感到“甜美”?(3分)
21、对于“弟弟的过分执著”,“我”的态度如何?根据文意,分要点简要回答。(5分)C、脉脉(mài mài) 料峭(qiào) 嗔(chēn)怒 寒暄(xuān)
D、焦灼(zhuó) 祷(dǎo)告 炫(xuàn)耀 阴(yīn)凉
2、下列各组中字形均正确的一组是:( )
A、蛰居 水蒸汽 一暴十寒 风和日暖
B、涟漪 涮羊肉 莫名其妙 恣意妄为
C、疲惫 湿漉漉 直接了当 宵衣旰食
D、黯淡 逞性子 毛骨耸然 悠然自得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在比利时和荷兰农场 的禽流感已使83人感染,1人死亡,这引起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警惕。
②时隔17年后,中国女排重夺世界冠军。各大报纸对此都 宣传,极大地振奋了人心。
③美国的这种作法 无助于解决问题, 会引发新的国际争端。
A.爆发 大事 不单 而且
B.爆发 大肆 不单 反而
C.暴发 大肆 不但 而且
D.暴发 大事 不但 反而
4、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在颜之推看,弈棋有风雅之趣,可助消愁释愤,并非玩物丧志。
B.这几年国内知名企业的老总,在进军电脑领域时,并没有想象中的挥金如土的派头。
C.一位农民举着今年9月刚刚换发的土地承包经营证:“我可吃了定心丸了”
D.我从来就不会写诗,现在却偏偏要我写诗,这不是赶鸭子上架吗?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怎样提高学习效率,克服懒惰松散的习惯?这需要从许多方面努力。
B.“我的伞。”他厉声说道:“把它还给我。”
C.她的父、母亲都是文艺工作者,从小就对她进行教育和培养。
D.有人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制得5克铜,求有多少克氢气参加了反应,这些氢气在标准状况下占多大体积。(氢气的密度是0.09克/升)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以轻松平等取代毕恭毕敬,在自然真诚中显现彼此友好,这不能不说是“朋友”一词的魅力所在。
B.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是一根拐杖,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脱离老师,自己独立走路,以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要求的——“教是为了不教”。
C.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如何书写好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悦耳动听,最灿烂辉煌的跨世纪乐章,是我们年轻人肩负的历史使命。
D.参加第21届冬季奥运会的中国代表团的擎旗手是男子单人速滑选手张明。曾参加1994年的利勒哈默尔冬奥会,这是第二次入选中国冬奥会阵容。
7、按顺序排列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哈萨克白色的毡房错落在草地上,草地上白色羊群、棕色马群与湛蓝天空上的白云相映成趣。
②汽车颠来荡去,让人很不舒服,放眼宵外,却赏心悦目。
③地势渐渐升高,白杨林荫道不见了,道路变得崎岖不平。
④远方天山雪峰银光闪闪,近山却郁郁葱葱,山顶针叶林,山腰阔叶林,接近山麓别是绿草如茵。
⑤汽车驶出哈萨克族自治洲首府伊宁市,沿白杨夹道的公路向东飞驰,丰饶的原野一如内地。
A.⑤④①②③ B.⑤③②④① C.④⑤②①③ D.④①③②⑤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2分,每小题3分)
随着西风渐进和社会发展,社会形态和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不断发生变化,大一统的几世同堂的家庭结构正越来越受到猛烈冲击,日益分化瓦解。当今的中国,特别是在城市中,以夫妻和一个小孩为基本形式的小户型正日益增多,并且逐渐成为整个社会中家庭结构的主流。
在全世界范围内,几代人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的状况也正在不断的改变,三四口之家、单亲家庭、独身者越来越多。
对于这种家庭数量增多的现象,一向是看法不一。有人将之当作是个性得以张扬的社会文明和进步;也有人对此感到担忧,认为这是亲情日益淡薄、极端个人主义日益严重的表现。
最近,家庭数量增多现象的反对者阵营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一项新的研究报告表明,家庭数量的增加,是环境保护的大敌。
据世界有关组
织统计,1985年至2000年间,每年住宅数量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人口的增长速度,住宅增长率为每年百分之3.1,而人口增长率为每年百分之1.8。与每一户住宅的平均居住人数从1985年的4.7个下降为2000年的4个这样一种情况相反,住宅数2000年却比1985年多了1亿5千5百万,预计到2015年还可再增加2亿3千2百万。统计还表明,甚至在那些出生率呈负增长的国家,例如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在2000年,也是一方面人口大幅度减少,另一方面住宅需求量却一年比一年大幅度增长。
小家庭数量的增加导致住宅需求数量不断增加,从而导致自然资源以及环境受到更加严重的破坏。因为建造更多的住房需要占用更多的土地,消耗更多的木材、石头、玻璃、水泥以及其他建筑材料,这些建筑材料在生产的过程中会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而在住宅内部,一个四世同堂的家庭和一个三口之家所使用的电器的数量和所消耗的能源是差不了多少的。比如说,一个有着十至二十口人的大家庭通常情况下也只是使用一台电冰箱、一台洗衣机、一台电视机,但如果这个家庭后来分成四个小家庭,那么,这些家用电器就需增加到四套。无形之中,就大大增加了电力的消耗,使得发电厂要加大发电量。电厂在增加发电量的同时加剧了环境的污染。
进行这项课题研究的科学家说,人们都希望通过控制人口的出生率来达到减少环境压力的目的,在这方面的工作也确实达到了一定效果,但是这些卓有成效的工作都被更加快速的家庭数量的增长所抵消了。(2003年5期《大科技》,作者许小燕)
8、家庭变小变多的主要原因是( )
A.西风渐进,社会发展,社会形态和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不断发生变化。
B.几代人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的状况正在不断地改变。
C.单亲家庭、独身者越来越多。
D.亲情日益淡薄,极端个人主义者日益严重。
9、对“家庭数量的增加是环境保护的大敌”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年住宅数量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人口的增长速度。
B.亲情日益淡薄,极端个人主义日益严重。
C.小家庭数量的增加导致住宅需求数量不断增加,从而导致自然资源以及环境受到更加严重的破坏。
D.家庭数量增加,大大地增加了电力的消耗,电厂在增加发电量的同时加剧了环境的污染。
10、下列叙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1985年至2000年间,每年住宅数量的增长超过了人口数量的增长,增长数分别为百分之3.1和百分之1.8。
B.每个住宅的居住人数从1985年的4.7个下降为2000年的4个,与住宅数的增加这一情况正好相反。
C.在那些出生率是负增长的国家,例如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一方面人口大幅度减少,另一方面住宅数却一年比一年大幅度增长。
D.据世界有关组织的统计,住宅数2000年比1985年多了1亿5千5百万,预计到2015年还可再增加2亿3千2百万。
11、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控制人口的出生率达到减少环境压力的目的,已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B.要真正解决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只要把控制人口增长和控制家庭数量增长结合起来就行。
C.家庭变小变多也是环境压力增加的原因之一,要减少环境压力须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保护社会生态环境,如控制人口增长和控制家庭数量增长等多方面进行努力。
D.人们通过控制人口出生率来达到减少环境压力的目的被更加快速的家庭数量的增长完全抵消了。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12-15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
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2、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且贰于楚也 贰:从属二主
B.又欲肆其西封 肆:扩张
C.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成功
D.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侵损
13、下列加点的“之”与“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的“之”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邻之厚,君之薄也
C、夫晋,何厌之有 D、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14、下列加点的字与“晋军函陵”的“军”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一狼洞其中 B、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C、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 D、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15.对文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秦围郑的原因是郑国在晋文公出亡时没有礼待他,并且从属于楚国。
B、烛之武去见秦君的原因是郑伯向他道了歉。
C、秦伯被烛之武说服了,不仅解除了郑围,而且派将军帮助郑国守城。
D、晋文公不去攻打秦国,表现了他的仁义和明智。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05分)
题号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
四、(15分)
16.翻译上文中划线的句子。(5分)
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2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3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句子(选做二题)(4分)
(1)忧劳可以兴国, ,自然之理也。(《伶官传序》)
(2)简能而任之, ;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谏太宗十思书》)
(3)而 ,常在于险远(《游褒禅山记》)
18、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有人认为“桂花”一词,有点题之妙,你同意吗?作简要说明。(3分)
(2)《全唐诗》在收录这首诗时将末句的“落”字换作“在”字,你认为哪一个更有表现力?(3分)
22、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本文以弟弟登山的行踪为线索,虚实结合,将攀登自然之山与攀登人生的事业之山结合起来写。
B.三段既写了弟弟立下
“我该去登山了”的誓言,又反映了他思想上的迷茫和犹豫,不知该先攀登哪座山。
C.结尾“我仿佛听见厚重的钟声在心的深处和谐地振荡……”形象地表达了对“登山者”的执著追求精神的赞颂之情,以及对人与人之间应有的宽容、接纳、友善与柔情的呼唤。
D.文中的“山”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弟弟爱好登山,说明他希望不断超越自己,追求人生新的理想,而不愿平庸地虚度一生。
E.文中的“我”对弟弟既理解又不理解,虽然最终“帮他收拾好行装”,但却非常担心弟弟一去不归,因而内心忐忑不安。
六、语言应用题(12分)
23、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意思。(4分)
细菌虽然小得肉眼看不见,但它们在分解枯枝败叶的过程中确实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它们能将吸收二氧化碳和其他养分而长成的树干与树叶,再分解成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若没有细菌的存在,那么地球上的二氧化碳只能维持植物利用40年,因为碳素将被锁定在植物体内而不能参与到物质循环中去。由于细菌的这种作用,维持了整片森林甚至整个地球的盎然的绿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请给理发店拟一条广告语,要求语意清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在10~20个字以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语句,使语意前后呼应,连贯通畅,句式一致,比喻恰当。(4分)
人有生理的青春,那是用年龄来衡量的;也有心理的青春,①______。有的人正当年少却胸无大志而暮气沉沉,年轻时就已经老了;有的人②______,③_______。生理的青春是可贵的,如春兰秋菊,但它不能永开不谢;心理的青春也许更可贵,④______,可以傲对时间的风霜。
①
②
③
④
七、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同学,当你和着青春的节拍步入高中,走进新的环境,成长的欢乐一定充溢在胸间。在这里,你接触到了很多新的面孔,与同学组成了一个新的集体。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也许你会发现,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生活中也没有两个个性完全相同的人,这期间你将不可避免的经历一个磨合的过程。
请以“磨合”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立意自定;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④写在作文纸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