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资料 >> 高中 >> 二年级第一学期 >> 语文高中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 >> 正文

 

庐江中学 上高二语文期中试题 参考答案

安徽庐江中学 夏朝晖
 
  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踟蹰(chú) 骐骥(jì) 幽昧(mèi) 踯躅(chí)
  B.窈窕(tiǎo) 羁(jì)鸟 机杼(zhù) 阡陌(mò)
  C.憔悴(cuì) 恬然(tián) 秋暝 (míng) 暮霭(aǐ)
  D.呕哑(yā) 惘然(wǎng) 凝噎(yè) 穴罅(xià)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愆期 葳蕤生光 磐石 静女其娈
  B.狼籍 信誓旦旦 斑斓 洵美且异
  C.拔擢 纤纤素手 钟罄 钿头银篦
  D.墙橹 夙兴夜寐 樊笼 望风披靡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都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便可白公姥 汝岂得自由 B.可怜体无比 时时为安慰
  C.昼夜勤作息 既欲结大义 D.怅然心中烦 便作旦夕间
  4.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比兴手法的一句是:( )
  A.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室其家。
  B.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C.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D.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5.下列诗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是回忆夫妻之间曾经有过的一段恩爱的家庭生
  活。
   B.“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运用起兴,给全诗笼罩上了悲剧气氛。
   C.“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两句诗既表示出作者对琵琶女的同情,又表达出对自身处境的无限感慨。
   D.“往事知多少。”诗句表明作者已陷入对往事的缅怀之中。作为一个亡国之君,他所追忆的,自然是昔日的荣华富贵,可见此句只是一种韶光已逝的哀叹罢了。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三首诗词,完成第6~8题。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歌行》选自郭茂倩的《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乐府是汉代国家级的音乐机关,乐府诗是它采集和保存下来的歌辞。
   B.“相和歌辞”,在乐府诗中属于思想性、艺术性较高的作品,它善于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达意抒情,赋予自然以灵性,激发人的审美愉悦。
   C.本诗描绘了这样一种景象:阳光明媚,万物生机勃勃,然而,青翠茂盛的植物会随着秋声而衰败;百川东流,岂能西归?可见,自然现象蕴涵着何等深刻的哲理。
   D.时光流逝,青春不再。因而诗篇告诫青少年:你们如园中葵,似早晨露,千万不要沉溺欢乐以免老而追悔不及。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7.对这首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作者在诗中用一“秋”字,只是为了交待送别友人的季节。
   B.“江南”、“江北”在诗中有照应的作用,突出了江水的阻隔;“望”字传出思念之神态。
   C.第四句写望中所见,给人以孤独、寂寞、空虚的感触,“水悠悠”暗含无限的思念之情。
   D.这首诗作者将对友人的真挚感情渗透在景物描写之中,做到了言尽而意无穷。
  《桂枝香 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图难足。 念往昔,豪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8.关于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围绕金陵秋色,抓住征帆、去棹、淡云、星河等一系列典型事物,点染出一幅萧瑟凄凉的秋景图。
   B.下片借景抒情,用典贴切,既追忆历史往事,又处处联系现实,深刻地揭示了主题。
   C.作者怀古讽今,用含蓄的笔法点出宋王朝潜伏着很大的危机,表达了自己的忧国之情。
   D.此词不受当时绮靡风气的影响,笔力雄健,最后用无知商女还唱亡国之音作结,寓意深远,开拓了词的境界。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古代货币——贝币
   我们的祖先使用货币的时代是很早的。在原始的交易场上,凡交易双方接受的物品,都可以作为交换的媒介而具有货币的职能。于是,渔猎时代的武器和猎具——石斧、石刀,游牧时代的皮革、齿角,农业时代的家具和谷物、布帛,以及历代用以装饰的贝壳、蚌、珠、玉石等等,都曾充当过交换的一般等价物——货币。而在所有的实物货币中,贝币的流通时间是最长的,流通的地域也是最广的。
   海贝的品种很多,现在还生存的品种,据统计有150种以上。它们生长在浅海中,以印度洋,大平洋一带为最多。在没有成为货币的远古时代,海贝因人们所喜爱而成为装饰品。《说文》“婴,颈饰也。”这正是挂在妇女们颈上的用贝串成的“项链”。可以说,这是人类最古老的项链。
   贝币的生产和最初使用可能要归功于远古的妇女们,在相当长的古代社会中,妇女一直是原始贸易主要参加者,而海贝作为她们佩戴的贵重装饰品,经过她们之手成为交换的一般等价物——货币,那应是很自然的事。
   在汉字中,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如财,货、贸、费、赁;赊;赎、贵、赋、赐等此可见贝币的使用在我国源远流长,从出土文物和甲骨文材料中我们知道,我国殷商时代主要的货币是贝。当时一般是把五个贝串在一起的,两串形成一个标准单位,称为“朋”。甲骨文有“易多女有贝朋”、“光取贝二朋”、“贝十朋”等记载。商王将几贝朋送给臣属,便是一件大事,须占卜问祖先看看是否应当送,而收礼者必须铸铜器以示纪念。由此可知,贝在当时是很贵重的物品是财富的价值代表或结晶。
   周人取代商人而统治中原时,仍使用贝币。在西周社社会经济中,货物交换发展,贝币的流通量日趋庞大,如殷代甲骨文中不过是“二朋”“十朋”的数量,而周代的金文中,“百朋”甚至“万朋”等数字就很常见了。个人的交往动辄即有百朋之数,社会上的交易之大自然可想而知。由于天然贝的来源有限,于是出现了各种仿制贝,即以贝为模本,用其它材料仿制而成。现已发现:的蚌贝、骨贝、石贝、陶贝、铜贝、金贝等等,其中最有重大意义的是贝与铜的结合而产的铜贝。因为它是同后代的金属铸币连在一起的。周代的铜贝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铜造货币。
   而春秋战国时代的楚国把铜贝发展为一种椭圆形的小铜币,中国的钱币学家称为“鬼脸钱”和 “蚁鼻钱”,这是中国古代铜钱的滥觞。春秋时期,经济进一步发达起来,各种金属货币进入流通领域,并开始排挤贝币而取得统治地位。但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贝币仍在流通,也仍然作为贵重物品而随达官贵人、富有阶层进入坟墓做殉葬品。
   秦始皇横扫六国,统一天下,采取了法律手段统一全国货币制度,金属货币取代了原来繁多的其它实物货币,贝开始逐步退出流通领域,成为单纯的“器饰宝藏”,从而脱去了“一般等价物”的外衣,返朴归真了,秦始皇的措施,是中国货币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9.对“实物货币”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凡交易双方愿意接受的物品都可看作是实物货币
   B.实物货币是物品交换过程中的一般等价物
   C.时代不同,充当实物货币的物品也有变化
   D.实物货币与交换的物品的价值等同
  10.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贝币的产生和最初使用要归功于远古的妇女们
   B.与价值有关的汉字大都从贝,说明贝币的使用在我国源远流长
   C.出土文物和甲骨文材料都证明,我国商代主要的货币是贝
   D.商王将几贝朋送给臣属还须占卜,说明贝在当时是很贵重的物品
  11.对原文第五段中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西周取代殷商仍使用贝币,且流通量日趋庞大,说明贝币的价值越来越高。
   B.殷代的甲骨文和周代的金文中均有贝币数量的具体记载。
   C.铜贝是以贝为模本,用铜和贝的混合材料铸造而成的。
   D.春秋战国时代楚国的“鬼脸钱”和“蚁鼻钱”仍属实物货币。
  12.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原始的交易中,某种物品能充当实物货币的先决条件是交易双方愿意接受。
   B.海贝在没有成为货币的远古时代,成为妇女们的“项链”的依据是《说文》。
   C.贝币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钱币,而铜贝则是世界上最早的铜造货币。
   D.贝从获得贝币职能到丧失这一职能而成为“器饰宝藏”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四、(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六国论(节选)
  苏  辙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向西,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籍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六国论(节选)
  李  桢
  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也,视秦也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据有)形便(地理形势有利)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
  ①窃(私下)怪天下之诸侯
  ②盖未尝不咎(过失)其当时之士
  ③莫如厚韩亲魏以摈(摈弃)秦
  ④天下诸侯已自困(困窘)矣
  ⑤未可专以罪秦(有罪的秦国)也
  ⑥兵连祸结,曾(竟然)无虚岁
  ⑦向使(假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
  ⑧视(看待)秦也无异也
  A.①②⑤⑥  B.②③⑤⑧  C.①④⑥⑦  D.①④⑦⑧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同现代汉语的意思或用法基本相同的一组是(  )
  ①以攻山西千里之秦
  ②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
  ③因得以自完于其间
  ④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
  ⑤而四国休息于内
  A.①④    B.②④    C.②⑤    D.②③
  15.下列句子中的“乃”同“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的“乃”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
  项是(  )
  A.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C.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16.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苏辙认为“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的条件是“秦人不
  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
  B.李桢认为六国在“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等方面与秦国是没有什
  么区别的。
  C.苏辙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在于不知佐韩、魏以摈秦,“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
  盟败约,以自相屠灭”。
  D.李桢认为六国灭亡是由于未占有利地势,又未得天助,否则,其中的任何一个
  也可以像秦国一样一统天下。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102分)
  五、(16分)
  17.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 (4分)
  译:
  ②惟其终不克为秦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4分)
  译:
  18.默写:(8分)
   ① 不见复关, 。既见复关, 。
   ② ,恨恨那可论。
   ③   ,使我不得开心颜。
   ④ 今宵酒醒何处? 。
   ⑤ ,不尽长江滚滚来。
   ⑥ 淮水东边旧时月, 。
   ⑦ ,相逢何必曾相识。
   ⑧ 此情可待成追忆, 。
 
  六、(18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22题。
  堂·诗魂
  细雨蒙蒙,落叶飘飘。
  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
  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杜甫草堂,早已成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园。草堂公园由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和柴门等景观组成,给成都人一个清幽的休息场所,也给远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设施是对过往的纪念,也是对现在的经营。只是草堂,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现象台,太有特点了,情绪也太浓重了。“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读清人顾复初的“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盘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那副对联,更让人嘘唏不已。堂的文化意义与杜甫在世时命运的反差也太大了。然而,又让人坚信只要确实灿烂过,也就注定会占有辉煌。
  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草堂,草堂,此时此际的堂在诉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舍此,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
  中华传统,士人总有一份天下之志、用世之心,更何况出身于奉儒守官世家的杜甫!杜甫曾抒写人生抱负:“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希望一出山就占据要津,而且充满理想色彩——要让君王赶上传说中的尧舜,要使全国民风淳朴敦厚。志莫大焉!然而,命运总是跟人开玩笑,历史也总在捉弄志士仁人。由开元而天宝,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唐王朝也已今非昔比,贤能之人想说什么做什么都已不可能了。这是国家的不幸,时代的不幸,也注定了杜甫一生宏图大志的落空。肃宗即位后,杜甫表面上拥有一官半职,比如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工部员外郎,而实际上却难有作为,薪俸也不足以养家。离开中原后,其行迹大略是同谷—锦城一夔州一潭州,同时他的生命也如一片黄叶飘到了尽头。
  可是,他的诗作却从此更加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映现出一代河山的风云、生灵的状貌。它们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杜甫的命运就这样确定了,杜甫的历史角色及其创作成就也就这样确定了。这时我们再吟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就会发现,个人的遭际,在诗圣眼中已不算什么了,此时他所想的只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苦寒到此已极矣,而忧患、仁慈至此亦已极矣!杜甫之胸怀,杜甫之心地足以光照日月!“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或者说经邦济世,要的不就是这种德与才么?但是,风雨飘摇中的唐王朝抛弃了杜甫,而历史却于风雨飘摇中造就了另一个杜甫。这究竟是杜甫的不幸,还是杜甫的幸运呢?历史总是把一份生命的朴素,让人咀嚼得百味丛生。
  流连一番,天色已晚,该走了。细雨依然。
  19.从文中看,“堂的文化意义”指的是什么?(请引用原文回答,不超过30字,4分)
  答:
  20.从第四段看,“堂在诉说什么呢?”请根据文意概括回答。(至少两个方面,4分)
  答:
  21.(6分)
  (1)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 (至少三个方面,3分)
  答:
  (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3分)
  答:
  22.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文章通过分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鲜明地揭示了杜甫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不顾个人生活的苦寒,关注国事,心忧苍生的伟大胸怀。
  B.作者借用顾复初的对联抒发参观杜甫堂的感慨,择取杜甫著名诗句阐述诗人的理想与情怀,引用贴切,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C.围绕“文章憎命达”这一中心,文章深入探讨了伟大诗人杜甫《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以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诗的历史意义。
  D.文章以写景和交代游踪开始,接着点明主旨,然后分别从堂引发的观感、杜甫人生艺术道路两个方面展开叙述,最后以写景和交代游踪作结,结构完整,中心突出。
  E.文章用“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形容杜甫诗歌波澜壮阔、想像奇特的浪漫色彩,用“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形容杜甫诗歌超越时空的现实意义。
 
  七、(8分)
  23.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文段的主要信息(不超过15个字)。(4分)
   12月26日,工行北京市分行与北京市电信公司签署了《资金扣划协议》和《中国工商银行网上银行企业客户服务协议》。这是北京市分行为电信企业实行系统内统一调配资金,提高资金利用率并加强对下属单位资金控制管理的一大服务措施:是双方在今年上半年签订《代收市话话费协议》基础上的又一次成功合作。
   北京电信是一家经营除移动电信和寻呼通信以外所有通信和信息业务的大型国有电信企业。由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勇于进取,不断创新,北京电信业已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同期水平。北京市分行作为中国工商银行的经营大行,利用其雄厚的资全实力,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同行业领先的电子金融产品,快捷、准确地为北京电信公司等大型优质客户服务。
   答:
  2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线部分的语句,使其协调一致、匀整对称。 (4分)
   诗人咏月,常常用金蟾、玉兔称明月;并把月色比喻为寒霜、白雪;有时又用玉盘、宝镜给圆月作比喻;新月则常常被叫做琼构或者玉簪。有的用明月来形容佳人的容貌,有的借明月来象征高洁的精神,等等。这些咏月的常用手法,李白都运用自如,别具风采。
   答:
   。
  八、(6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时下,青年人喜欢把那些打扮入时、很靓很帅或者生活潇洒的人称为“酷”。从2000年8月15日开始的由雅虎(中国)和“荷氏”联手主办的“酷调研”结果近日出笼。3396位青年描述了他们心中的“最酷”。
    在他们心中,最酷的生活方式可分为四种类型:物质型、精神型、实干型、虚拟型。物质型以高收入、有地位、高级住宅、挥霍为特征;精神享受型以四海为家、自由自在,从事自由职业、做自己愿意做的事,五湖四海皆朋友,以车当房、徒步旅行为主要标志;被调查者中的76%都希望过这样“酷”的生活,这两者似乎代表了青年心中所向往方式的主流。可喜的是,实干型的“酷”生活也在被认同之列,10%的被调查者描述他们心中的“酷”生活为:当白领或SOHO(在家办公),有中高收入,少说话多办事,平平淡淡生活、快乐就好,和心爱的人在一起;网络生活在都市青年中的影响力不可低估,8%的被调查者声称,最酷就是生活在网络中、E—SHOPPING(网上购物)、OICQ(网上聊天)。
   请以“酷”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⑥不得抄袭。
 
 
 
 
 
 
  语文试题答题卷
 
  第Ⅰ卷(一~四题,共48分,每小题3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第Ⅱ卷(102分)
  五、(16分)
  17.(8分)
  ①(4分)译:
   。
  ②(4分)译:
   。
  18.默写:(8分)
  ①不见复关, 。既见复关, 。
  ② ,恨恨那可论。
  ③   ,使我不得开心颜。
  ④今宵酒醒何处? 。
  ⑤ ,不尽长江滚滚来。
  ⑥ 淮水东边旧时月, 。
  ⑦ ,相逢何必曾相识。
  ⑧此情可待成追忆, 。
  六、(18分)
  19.(4分)(不超过30个字)
  
 
  
  20.(4分)
  
  21.(1)(3分)
  
  (2)(3分)
  
  22.(4分)( )( )
  七、(8分)
  23. (4分) (不超过15个字)
  答:
  
  24. (4分)
  
  
  八、(60分)
  25.作文
 
  
 
  参考答案
 
  一、1.C (A.踯zhí B.羁jī D. 噎yē) 2.A (B.狼籍 C. 钟磬 D. 樯橹)
  3.D( A.“公姥”这里偏指婆婆,“自由” 指自作主张 B.“可怜”指可爱 C.“作息”这里偏指工作,“结大义 ”指结为婚姻 D.“怅然”指惆怅的样子 “旦夕”指早晚)
  4.B(A.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C.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D.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5.A(“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少年时一起愉快地玩耍,尽情地说笑)
  二、6.D(“你们如园中葵,似早晨露”,理解有误。)
  7.A(“秋”字表面上是写时令,实际上是表达人的情绪。)
  8.A(构成的是一幅壮丽的秋景图,而不是萧瑟凄凉的)
  三、9.D(实物货币只能说是体现交换物的价值)
  10.A(原文说的是一种可能性。)
  11.B(A“说明贝币的价值越来越高”错误;C铜贝是以贝为模本,用铜作材料仿制而成的;D“鬼脸钱”和“蚁鼻钱”已不属实物货币了。)
  12.C(原文有“可以说是”的限制,说明只是一种推测而已)
  四、13.C(②咎:怪罪 ③摈:抵御 ⑤罪秦:以为秦有罪 ⑧视:比) 14.D(山西:崤山西边。出身:挺身而出。休息:休养生息。) 15.A(A,才。B、C、D,竟然,却) 16.A(条件是: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
  五、17.①由(韩、魏)两国对付秦国,而(齐、楚、燕、赵)四国在自己境内休养生息,来暗中援助他们的急难。
  ②只是他们自己不能做秦国所作的事情,因此最终自己的力量逐步削弱,而走向灭亡。
  18.①泣涕涟涟 载笑载言 ②生人作死别 ③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④杨柳岸晓风残月 ⑤无边落木萧萧下 ⑥夜深还过女墙来 ⑦同是天涯冷落人 ⑧只是当时已惘然
  六、19.杜甫艺术生命的凝结处,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一段历史的观象台。
  20.⑴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 ⑵杜甫的苦寒人生 ⑶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矛盾冲突)(写到两个方面即可)
  21.⑴ ①昔日茅屋与今日杜甫堂公园的对比 ②杜甫生前困顿落寞与身后巨大声誉的对比 ③杜甫的苦寒人生与辉煌创作成就的对比 ④杜甫的宏图大志与现实遭遇的对比 ⑤杜甫人生低谷与创作高峰的对比 ⑥杜甫不计个人遭际与心忧天下的对比 (写到三个方面即可) ⑵通过多方面的对比,层层深入,使“文章憎命达”的内涵更加丰富,内容表现更加集中。
  22.B D(A项文章并未分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C项也未深入探讨杜甫的《壮游》等诗。E项如“深潭照物”是指杜甫的诗歌能够深刻地透视社会,并非指具有“想像奇特的浪漫色彩”。)
  七、23.北京银行电信再度成功合作(或:北京工行电信再签合作协议)
  24.(例)诗人们咏月,常常称明月为金蟾、玉兔;喻月色为寒霜、白雪;状圆月为玉盘、宝镜;比新月为琼构、玉簪。(保留原意,句式和谐对称即可)。
  八、25.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文言译文:
  苏辙《六国论》(节选)译文
   我读过史记中六国世家的故事,内心感到奇怪:全天下的诸侯,凭着比秦国大五倍的土地,多十倍的军队,全心全力向西攻打崤山西边面积千里的秦国,却免不了灭亡。我常为这件事作深远的思考,认为一定有能够用来自求安定的计策;因此我总是怪罪那时候的一些谋臣,在考虑忧患时是这般的粗略,图谋利益时又是那么的肤浅,而且不了解天下的情势啊!
  ……
  韩、魏是不能单独抵挡秦国的,可是全天下的诸侯,却必须靠着他们去隔开西边的秦国,所以不如亲近韩、魏来抵御秦国。秦国人就不敢跨越韩、魏,来图谋齐、楚、燕、赵四国,然后齐、楚、燕、赵四国,也就因此可以在他们的领域内安定自己的国家了。凭着四个没有战事的国家,协助面临敌寇威胁的韩、魏两国,让韩、魏没有防备东边各国的忧虑,替全天下挺身而出来抵挡秦国军队;用韩、魏两国对付秦国,其余四国在后方休生养息,来暗中援助他们的急难,像这样就可以源源不绝地应付了,那秦国还能有什么作为呢?诸侯们不知道要采行这种策略,却只贪图边境上些微土地的利益,违背盟誓、毁弃约定,来互相残杀同阵营的人,秦国的军队还没出动,天下的诸侯各国就已经困住自己了。直到让秦国人能够趁虚而入来并吞了他们的国家,怎不令人悲哀啊!
 
  李桢《六国论》(节选)译文
  据我看来,那六国都想做秦国所做的事,未必只是因为秦国有罪。在这个时候,山东诸侯六国中,没有一个(诸侯国的实力)能超过秦国的啊,他们沉溺于武力攻打,习惯于尔虞我诈,弱肉强食,(这)与秦国相比没有什么不同。战争连续不断,战祸连年不绝。假使拥有的地理形势有利如秦国,并且得到上天的帮助,那么六国当中的一国也可以象秦国一样统一中国。只是他们最终没有能够做秦国所做的事,因此(六国)是自己削弱(自己),而导致灭亡的。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高二上册期中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庐江中学 上高二语文期中试题 参考答案,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现行高中第五册语文期中试卷  参考答…
    二○○九年上学期高二年级《语文》期…
    新化四中2010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
    四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高二上学期期中四校联考语文试题  参…
    河南省实验中学2009-2010高二上学期期…
    湖南长沙同升湖国际实验学校2010年上…
    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试题 参考答案
    高中第二册语文素质训练同步试卷—第…
    高二上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内江七中高中语文第三册期中测试题
    高二上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分析
    茂名市第十中学高二语文期中试卷
    金沙高级中学2010年秋学期高一语文期…
    高中二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高中二年级下期语文期中试卷
    泸洲六中2001-2002上期中考试高二语…
    成都八中2010年秋季高二语文半期试题…
    高二上语文期中试题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测试 答卷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附参考…
    09-10学年高二语文半期考试卷
    上学期期终考试语文测试题 —— 高二…
    高二语文期中试卷高二上语文期中试卷…
    2010年四川大学附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
    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答案
    高二年级语文三月份月考试卷
    高中二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山师大附中高三语文期中试卷
    黑龙江省齐市八中2009-2010学年度高二…
    第一学期南京市重点中学(八校)联合…
    涟源四中2007年高一语文期中试卷
    沈阳二中高二语文试卷上学期期中测试
    高二语文期中试卷
    第一单元测试 —— 高二语文试题
    高二第二学期半期考语文试卷
    高二上语文期中试卷
    人教版高二上期中---吉林省白城市五所…
    河南正阳高中 2009-2010学年度高二上…
    人教版高二上期中--五美中学2007—20…
    苏教版高二上学期月考---江苏省运河中…
    人教版高二上期中---北京清华附中200…
    人教版高二上期中--大安第一中学期中…
    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第三册第六单元练习测试卷…
    高中二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答案
    高中语文第四册期中考试试卷 答案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试题 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答案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测试 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语文第三册第六单元测试 答案
    高中语文第三册期中试题 答案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高二语文同步测试—(1) 参  考  答…
    高2009级第三册第一、二单元测试
    2010年丽江市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上语文期中试卷 答案
    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参考答…
    人教版高二语文测试 答案
    高中语文第三册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四川省科学城一中2010年人教版高中第…
    高中第三册语文半期测试题 参 考 答 …
    对口高职高二上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 参…
    垫江师范高二上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卷…
    语文半期试卷分析
    高中第三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参考答案
    上学期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二语文期中试…
    高中语文第三册期中考试试题卷
    上海晋元高级中学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
    (新人教)江津二中高09级语文半期测…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二五单元字…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高2009级语文月…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五、六单元课文高考…
    福建省长乐高级中学高中语文第三册期…
    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卷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第六单元练习测试卷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第五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重点名校期中考试试…
    高二上语文期中试卷
    人教版高三册模块三第二三单元测试
    上海冠龙高级中学09学年度上学期期中…
    人教版高中第三册第六单元练习测试卷…
    人教版高中第三册第五单元练习题
    人教版高中第三册第五单元综合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二单元同步测…
    人教版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三单元同步测…
    人教版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五单元练习题…
    人教版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一单元同步测…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天津实验中学第一学期高中语文第三册…
    江苏启东汇龙中学下学期高二语文期中…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二次段考 参 考 答…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