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资料 >> 高中 >> 二年级第一学期 >> 语文高中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 >> 正文

 

第一学期南京市重点中学(八校)联合体高二语文期中试卷(必修五)附:[参考答案]

高二语文
一、基础知识 (12分  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浩瀚(hàn)   红缯(zèng)     乳媪(yùn)    白泠泠(líng)
B.笑靥(yàn)   喋血(dié)      蓐(rù)      凄迷(qī)
C.险衅(xìn)   锦囊(náng)     浩淼(miǎo)    懊丧(sàng)
D.嘶哑(sī)    谂知(niàn)     芥(jiè)      晶莹(yín)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优渥  希冀  营头微利  浑浑噩噩  
B、盘垣  修葺  长歌当哭  黯然失色
C、拙劣  龟裂  桀骜不训  殒身不恤  
D、震撼  胸臆  莞尔一笑  门衰祚薄
3.下列各句中成语运用正确的是(    )
A、电视连续剧《亮剑》在黄金时段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人们对它评头论足,大加赞赏。
B、今天是中秋节,无法回家的同学聚在一起,又唱又跳,享受天伦之乐。
C、对灾区人民,首先是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然后就是组织他们搞生产自救。
    D、同学们对如何用好《语文读本》介绍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最后我想补充两点作为抛砖引玉吧。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上网的诱惑无法令现代人拒绝,但昂贵的网上消费又使网迷们心痛不已。
B.青年大学生要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充分认识学习社会科学、提高人文素质的重要意义,十分必要。
C.校友向学校图书馆赠送了大批图书,不仅有世界名著、科普书籍,还有一些长篇小说。
D.当今文坛出现了一些格调不高的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某些作家丧失立场、随波逐流、媚俗竞利的现状。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8分 每小题2分)
1996年诺贝尔奖获得者、莱斯大学教授、化学家罗伯特•F•柯尔说:“本世纪是物理学和化学的世纪,但下个世纪显然将是生物学的世纪。”基因组研究所所长克雷格•文尔特预计:“生物世纪将首先光临三个领域——医药、环境治理和农业。”
以污染治理为例。新的研究表明,在进化过程中,自然界反复地在微生物中增加或者除去一些基因,很像工程师细调计算机时所做的那些增添和删除软件的常规工作。但是,如果自然界能够做到,今天的基因操作者们也能做到,这就产生了一个称为“基因组工程”的新学科领域。
文尔特和其他一些目光远大的人幻想着借助生物的力量建立一种更清洁、效率更高的经济,这些生物能做各种各样的事情——包括清除垃圾、用无机物制造甲烷等等,从而解决我们面临的紧迫的污染问题 。文尔特说,基因组工程“已不再是科学幻想小说中的内容”。
实际上,第一阶段的一些步骤已经开始实施了。4年前,华盛顿卡内基学会植物生物学研究室主任克 里斯•萨默维尔为了把塑料嵌入一种芥类植物而分离出一种基因。这种基因把这种芥类植物变成了生产塑料的工厂。
CALGENE公司的科学家最近取得的一项发现也同样令人兴奋。该公司的科学家发现了控制植物纤维形成的一种酶。生物化学家为寻找这种酶耗费了30年时间。用基因技术促进这种酶有可能培育出纤维素含量高得多而细胞壁的其他成分少得多的树木。由于这些次要成分使纸浆和造纸流程产生污染而效率不高 ,因此科学家们说,这种基因工程树可能有助于使一个重要行业变得清洁。 
5、下列属于“今天的基因操纵者们”指代内容的一项是 
A.今天的自然界。                   
B.今天搞计算机的工程师。 
C.搞“基因组工程”的科学家。       
D.文尔特领导的基因研究小组。 
6、下列对“基因组工程‘已不再是科学幻想小说中的内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家正设想靠生物力量使生产行业更清洁、效率更高。 
B.科学家对生物基因的话题已由幻想逐步走向实质研究。 
C.生活中严重的污染问题已经成为我们必须正视的现实。 
D.人们正努力用生物力量防污染,用无机物取代有机物。 
7、下列各项中对“基因工程树”的优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含有控制植物纤维素形成的特殊的酶。
B.纤维素含量高,细胞壁的其他成分少。
C.可能使以木材为材料的造纸业不再有污染。 
D.能使造纸业的生产效率有很大提高。 
8、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今,领先的“基因工程组”已迈入假想与实验并行阶段。 
B.当今,起领头作用的科学家只能掌握除去生物基因的技术。 
C.创建无污染,高效率的经济项目是生物技术的使命之一。
D. 凭现有基因知识,还很难预测生物世纪受惠的全部内容。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8分 每小题2分)
醉书斋记
郑日奎
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也。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书架书筲各四,古今籍在焉。琴磬麈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
甫晨起,即科头①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磨及丹铅,饱饮墨以俟。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倾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有时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家人瞷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责,后乃不复持至。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曰:“日午矣,可以饭乎?”余应诺。内子出,复忘之矣。羹炙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及就食,仍夹一册与俱,且啖且阅,羹炙虽寒,或且变味,亦不觉也。至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
客或访余者,刺已入,值余方校书,不遽见。客伺久,辄大怒诟,或索取原刺,余亦不知也。盖余性既严急,家中人启事不以时,即叱出,而事之急缓不更问,一故仓卒不得白。而家中盐米诸琐物,皆内子主之,颇有序。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
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商于内子,内子笑曰:“君无效刘伶断饮法②,只赚余酒脯,补五脏劳耶?吾亦惟坐视君沉湎耳,不能赞成君谋。”余倘然久之,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且为文字饮,不犹意于红裙耶?遂笑应之曰:“如卿言,亦复佳。”乃不复立戒,而采其语意,以名吾斋曰“醉书”。
(选自《续古文观止》,有删改)
【注】①科头:不戴帽子。②刘伶新饮:刘伶或酒《管书•刘伶传》载,刘伶曾求其妻具酒肉立誓戒酒,誓后依然嗜酒如故。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 省:知道。
B.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 烂漫:坦率自然的样子。
C.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 僻:怪僻,
D.只赚余酒脯,补五脏劳耶         赚:获取。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以 
B.者 
C.之 
D.与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够表现作者“醉书”的一组是
①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焉
②随意抽书一族,据坐批阅之
③则朱墨潜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
④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
⑤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
⑥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①②⑤       D.②④⑥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描绘了书斋主人为了读书常常置酒茶,饭食、睡眠和家人、宾客于脑后等痴醉鲜红的状态,展示了一个嗜书知命的书痴形象,表现了作者自得其乐、自我陶醉的心态。
B.作者性格严厉急躁,不谙组事,不近人情,读书入迷时,常对家人呵斥怒责,并拒绝会见来访的客人,囚而经常得罪来访者,造成了紧张的人际关系。
C.作者夫人主持家务,井然有序,客观上“纵容”了丈夫的“醉书”习性:当作者对这种习性悔而思改时,她幽默地表示反对,可见她主观上对丈夫的“醉书”持赞赏态度。
D.作者本打算成除“醉书”的习性,但又考虑到男人痴迷诗文总胜于沉溺女色等因素,最终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放弃了这种打算。

四、(18分)
1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2分)
(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辛苦,至于成立
翻译:                                                              
(2)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翻译:                                                             
(3)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翻译:                                                            

14、填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白处(6分,每个空格1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陈情表》)
(2)鹏之徙于南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
(3)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                       。  (《长亭送别》)
(4)举世皆浊我独清,                     。是以见放。(《渔父》)
15、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鹧鸪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 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1)、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4分)

(2)、“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2分)

五、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16-19题。(18分)
邂逅霍金
葛剑雄
自从《时间简史》在中国翻译出版后,知道霍金的人越来越多。青年学人争读《时间简史》,一时颇有洛阳纸贵之势。我没有看过这本书,一则太忙,二则有自知之明,未必看得懂。但我对霍金以高度残疾之身能写出如此经典著作精神和业绩,却是充满了深深的敬意。
我知道霍金在剑桥大学,想不到在来剑的第二周就见到了他。
7月15日下午,一位青年朋友约我一起去那家有百年历史 ORCHARD(果园)茶宝,走过剑河边时他告诉我,傍晚霍金常在这里散步,有时可以遇见他。于是霍金成了我们的话题,我问这位学西方哲学的博士生是否看过《时间简史》,他说看过,但也没看完。这使我颇感自慰,我的选择看来是明智 。
六时半,当我们从茶室回家又经过剑河边时,忽然我见到前面缓缓驶来一辆轮椅车,上面坐正是霍金——和以前在照片上见到完全一样。
车驶近了,我却呆滞了,是敬仰,是震惊,是凝视,是沉思?都是,或许都不是——在他经过我身边的那段时间我什么也没做,只是目送着他静静地过去。
这是一个弱小的身躯,稍向右侧倾斜地靠在——或者说是被安放在——轮椅车背上。除了他的目光,似乎见不到他有其他动作。他的目光显得异乎寻常,可以看成极度冷漠,也可以视为显示着超常魁力。我想走上前去,又下意识地摸着照相机,但我既没有移步,也没有拍照,连拍一下他背影的念头也很快被自己否定了。
或许是霍金独特的形象震撼了我。对于这样一位随时面对逼近死神却依然像超人那样奋斗的人,对他的任何干扰都是一种罪恶,更不用说任何好奇的举动或过分的热情表现。
或许是周围的人感染了我。当霍金经过时,一切都是那么平静,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人都毫无异样,就连照料他的老护士也不靠近他的轮椅,只是默默地跟随着,大家都尊重他作为一个正常人的生存权利。
霍金的轮椅渐渐消失了,就像路上无数过往的行人一样。
霍金是不幸,他在风华正茂时遭遇了罕见的疾病,要不,凭着他的才华和毅力,他完全能为人类作出更杰出的贡献。
霍金是幸运的,他生活在一个人的价值得到充分尊重的时代,他也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要不,他如何能完成他的著作,如何能继续他的生命和工作?他的轮椅上装满了大大小小的机械和电脑,他的身前就有显示屏和特殊的键盘,这是IBM公司专为他设计制造,所以他才能自如地操纵轮椅,才能传达自己的思维,才能延续他的生命。
我更庆幸霍金生活在剑,他完全可以像常人一样生活,不必随时面对镜头、鲜花、握手和掌声,不用应付集会、宴请、报告和表彰,因为大家都懂得个人的价值和时间的可贵。
愿霍金在平静中度过他不平凡的一生,更愿世界上其他“霍金”能像他那样幸运。
16、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不准确的两项是(2分)
A.本文从“青年学人争读《时间简史》”写起,客观再现霍金热现象,只是为了引出下文与霍金的邂逅,别无深意。 
B.作者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了霍金身体的残疾和目光的异乎寻常,从而突出了他超常的毅力、智慧和做人的尊严
C.这篇文章语言朴实深沉,耐人寻味,作者以饱蘸真情的笔墨表达了对霍金的敬仰之情,具有强烈的震撼力。
D.“霍金的轮椅渐渐消失了,就像路上无数过往的行人一样”,表现了剑人对霍金生存权利的尊重,作者认为这种尊重是霍金获得成功的唯一条件。
E.文章写霍金,却不局限于赞美霍金,作者用了不少笔墨写了周围人对他的态度,从而引发出对怎样尊重科学、尊重人的价值的思考。
17、从全文看,邂逅霍金前后作者的情感发展过程是怎样的?(2分)
答:                                                         
18、阅读原文回答下面问题。(4分)
①为什么说霍金是幸运的?请分条加以说明。
答:                                                           
②文章结尾写了作者的期望,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答:                                                           
19、2002年霍金在浦东机场受到媒体追逐,人们争着花高价购买霍金报告的门票,而在听报告时,却有人呼呼大睡,有人交头接耳。请简评这种现象。字数60左右。(6分)
答:                                                           
六、作文(30分)
20、 我们通过高中语文(必修五)课本,认识了“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而逍遥的庄子,理解了“宁赴湘流”而不“受物之汶汶”的屈原;品味着王实甫的“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的泪”,见证了莎士比亚《罗米欧与朱丽叶》的纯真爱情;为“隐忍苟活”而完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作者司马迁折腰,更为喊出“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的鲁迅而自豪……
请从以上古今中外的名人中任选一位,以“×××,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文章,字数不少于800字。

 

 

 

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
南京市重点中学(八校)联合体期中试卷答题卷
高二语文
一( 每小题3分) 二( 每小题2分) 三( 每小题2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四、(18分)
1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2分)
(1)                                                           
                                                                
(2)                                                          
                                                               
(3)                                                          
                                                                

14、填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白处(6分,每个空格1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陈情表》)
(2)鹏之徙于南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
(3)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                       。  (《长亭送别》)
(4)举世皆浊我独清,                     。是以见放。(《渔父》)
15、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1)、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4分)
                                                                  
                                                                     
                                                                  
(2)、“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2分)
                                                                     
                                                                 
五、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18—21题。(18分)
16、(         )(2分)

17、(2分):                                                         
18、(4分)
①                                                           
                                                                
②                                                             
                                                                
19、(6分)                                                         
                                                                  
                                                                   
                                                                    

六、作文(30分)

附:[参考答案]
1.C
2.D
3.C
4.D
5.C(关键要理解“基因操纵者”“操纵”什么,而且这里指代对象是泛指,并非确指)
6.B(原文是说靠生物力量建立某一种经济,也不可能是全部,由此知A项错,C项没有扣住问题正确回答,D项后一句夸大其辞,以致与前句矛盾)
7.A(颠倒了条件与结果的关系,先有了这种酶,才有可能培养出所谓“基因工程树”)
8B(原文无此信息,最后两段举例预示科学家已经掌握增减基因技术)
9、D。赚zuàn:哄骗  
10、C。“之”:衬字;她。11、B。详析参考译文。12、B。详析参考译文。
【译文参考】
在堂屋左侧收拾干净一间屋子作为书斋,明亮的窗户、洁白的墙壁,很安静。摆放了两个几案,一个放笔墨,一个放置香炉茶碗等。一张竹床,用来坐;一张木塌,用来躺卧。还摆放了四个书架和四个书筒,古今的书籍都放在里边。琴、磬和麈(zhǔ)尾等各种日用杂物,也都交错地摆放在旁边。
早晨刚起床,就不戴帽子拂去几案上的灰尘,把水倒进砚台里面,研磨好墨和丹砂、铅粉,把笔蘸饱满做好准备。随意抽出一卷书,靠坐在案边读起来。一会儿读到自己有领悟的地方,就用笔在纸上尽情批注,书上的字迹大半因此而看不清楚了。有时候唱起歌来,有时候发出感叹;有时候大笑,有时候哭泣;有时候生气痛骂,有时候郁闷得要死;有时候大声叫嚷口称痛快,有时候是连连惊叹感到诧异;有时候躺着静静思考,有时候起身一阵乱跑。看见这些情景的仆人都害怕惊诧,猜不出我是什么意思,于是偷偷地议论,等到我渐渐平静下来,才散开离去。婢女送来酒和茶,都记不得端来喝。有时候不小心碰到,打翻后弄湿了书本,就很生气地责骂,婢女后来也就不再端来了。有时候过了时间我还没有吃饭,也没有人敢上前请我去吃。只有妻子有时隔着门帘观察我,找到间隙才走进来,说:“时间已经是正午了,可以吃饭了吗?”我答应了。妻子离去后,又忘掉了。汤、肉都凉了,多次拿去重新加热等着我去吃。等到去吃饭仍然带着一本书一道前往,边吃边看,汤和肉即使凉了,或者味道都快变了,也不察觉。甚至有时误用一双筷子在读的书上乱点,过了许久才醒悟过来不是笔,妻子及婢女们没有不偷着笑的。晚上读书常常到午夜,回头看仆人,没有人在旁边,一会儿身边鼾声震响,起身一看,他们都散乱地睡在地上了。有客人前来看望我,名帖送进来后,碰上我正在校读书籍,没有立即出去见客人。客人等我了,就非常生气责骂起来,或者要回他的名帖,我也不知道。大概是因为我的性情急躁,家里的人禀告事情时间不恰当,就大声呵斥并把他赶出去,而事情的紧急舒缓不加过问,因此匆忙之中没能告诉我。家里的盐米等琐碎事务,都是妻子掌管,很有秩序,因此我没有什么顾忌和忧虑,读书的嗜好越来越怪僻。
一天我忽然自己悔悟了,打算发誓戒掉它,就同妻子商量。妻子笑着说:“你不会是仿效刘伶戒酒的方法,只不过是要骗得我的酒肉,弥补五脏的辛劳吧?我也只能坐看你沉湎在书籍之中,而不能够帮助你实现你的打算。”我很失望,不高兴了很久,于是想到我对书,确实同刘伶对酒没有差别,正担心刚发誓随即就要违背;况且我嗜好的是文字,不依然靠女人来治愈吗?于是我笑着回答她说:“像你说的那样也是很好的,只是做李白和周太常的妻子不容易啊!”于是不再提戒掉嗜书,而是采用她的语意来为我的书斋起名,叫做“醉书斋”。
13、14答案略
15 (1)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2)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3)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语言朴素平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共鸣。
16、AD
17、从全文看,邂逅霍金前后作者的情感发展过程是:未见霍金前,充满了深深的敬意;见到霍金时,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回味思考后,为之庆幸。
18、①答:他生活的时代能提供给他改变命运的物质条件;时代尊重他个人的价值,(剑)能给他平静的生活。
②答:首先,庆幸霍金能在平静中度过一生;更重要的是,祝愿所有像霍金这样有作为的人都能在平静中完成他们不平凡的事业。(或:呼吁社会珍视每个人,尤其是像霍金这样有作为的人的个人价值和个人时间,视他人的生活空间为神圣。)(意思对即可)
19、答:可从以下几方面评述均可:①社会心态的浮躁 ②对人才的不尊重 ③对科学的亵读 ④对科学家的不尊重。(如有其他看法,合情合理即可。
20作文。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高二上册期中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第一学期南京市重点中学(八校)联合体高二语文期中试卷(必修五)附:[参考答案],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现行高中第五册语文期中试卷  参考答…
    二○○九年上学期高二年级《语文》期…
    新化四中2010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
    四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高二上学期期中四校联考语文试题  参…
    河南省实验中学2009-2010高二上学期期…
    湖南长沙同升湖国际实验学校2010年上…
    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试题 参考答案
    高中第二册语文素质训练同步试卷—第…
    高二上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内江七中高中语文第三册期中测试题
    高二上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分析
    高二语文期中试卷
    金沙高级中学2010年秋学期高一语文期…
    高中二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高中二年级下期语文期中试卷
    泸洲六中2001-2002上期中考试高二语…
    成都八中2010年秋季高二语文半期试题…
    高二上语文期中试题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测试 答卷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附参考…
    高二第二学期半期考语文试卷
    上学期期终考试语文测试题 —— 高二…
    高二语文期中试卷高二上语文期中试卷…
    2010年四川大学附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
    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答案
    高二年级语文三月份月考试卷
    高中二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山师大附中高三语文期中试卷
    黑龙江省齐市八中2009-2010学年度高二…
    涟源四中2007年高一语文期中试卷
    茂名市第十中学高二语文期中试卷
    沈阳二中高二语文试卷上学期期中测试
    09-10学年高二语文半期考试卷
    第一单元测试 —— 高二语文试题
    高二上语文期中试卷
    人教版高二上期中---吉林省白城市五所…
    河南正阳高中 2009-2010学年度高二上…
    人教版高二上期中--五美中学2007—20…
    苏教版高二上学期月考---江苏省运河中…
    人教版高二上期中---北京清华附中200…
    人教版高二上期中--大安第一中学期中…
    庐江中学 上高二语文期中试题 参考答…
    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第三册第六单元练习测试卷…
    高中二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答案
    高中语文第四册期中考试试卷 答案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试题 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答案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测试 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语文第三册第六单元测试 答案
    高中语文第三册期中试题 答案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高二语文同步测试—(1) 参  考  答…
    高2009级第三册第一、二单元测试
    2010年丽江市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上语文期中试卷 答案
    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参考答…
    人教版高二语文测试 答案
    高中语文第三册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四川省科学城一中2010年人教版高中第…
    高中第三册语文半期测试题 参 考 答 …
    对口高职高二上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 参…
    垫江师范高二上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卷…
    语文半期试卷分析
    高中第三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参考答案
    上学期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二语文期中试…
    高中语文第三册期中考试试题卷
    上海晋元高级中学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
    (新人教)江津二中高09级语文半期测…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二五单元字…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高2009级语文月…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五、六单元课文高考…
    福建省长乐高级中学高中语文第三册期…
    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卷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第六单元练习测试卷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第五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重点名校期中考试试…
    高二上语文期中试卷
    人教版高三册模块三第二三单元测试
    上海冠龙高级中学09学年度上学期期中…
    人教版高中第三册第六单元练习测试卷…
    人教版高中第三册第五单元练习题
    人教版高中第三册第五单元综合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二单元同步测…
    人教版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三单元同步测…
    人教版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五单元练习题…
    人教版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一单元同步测…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天津实验中学第一学期高中语文第三册…
    江苏启东汇龙中学下学期高二语文期中…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二次段考 参 考 答…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