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制卷:刘从访
说明:本卷考查范围为第三册一、二、三、五单元及第五册诗歌单元.总分150分,分第Ⅰ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答卷时间为150分钟。
第Ι卷(45分)
一、(16分)
1、下列加横线字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C )
A、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gàn)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
B、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不惩(chéng)罚行吗?
C、只要看看这些官僚豪华的生活排场(cháng),就知道绝不会穷到筹不出这笔运费。
D、花蕊(ruǐ) 轮廓(kuò) 虔(qián)诚 胚(pēi)芽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A、惩创 绯红 佝偻 颓废 B、点缀 落漠 梦寐 桀骜
C、恶耗 细腻 优闲 狭隘 D、箫索 窒闷 黯然 隐秘
【A(D箫——萧 B漠——寞 C恶——噩 优——悠)】
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B )
A、 他之所以屡考不败,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因为他学得踏实,且方法灵活。
B、 如果自己公司的存在不能给社会带来益处的话,倒不如解散为好。
C、 认识到社会是公正的,而且努力去从事这个公正社会所能接触的工作,这本身就是一条事业发展之路。
D、 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目的正是为了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B(A是因为 C并且 D多余)】
4、依次填入下面语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D)
秋蝉的 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 全长着树,屋子又低, 在什么时候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
A、衰弱 到处 无论 B、弱小 到处 无论
C、弱小 处处 所以 D、衰弱 处处 所以无论
5、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B )
A、 这里有良好的水土条件,又有一个团结向上的领导班子,因此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
B、 一些不法商贩将早已过期的食品在包装上略微改头换面,又拿出来销售,这种不法行为必须严厉打击。
C、 近二十年来,我们村子的面貌有了很大变化,但与先进地区相比,就黯然失色了。
D、 李峡被敌人抓住,投入监狱,虽然全身被打得遍体鳞伤,但仍坚持斗争。
【B(与主语不搭配;C不合语境; D与“全身”重复) 】
6、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D )
A、 我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飞船在完成了空间飞行试验,于今天3时41分在内蒙古中部地区着陆。
B、 战胜了实力强劲的大连实德队,再一次证明鲁能泰山队不可动摇的冠军地位。
C、 很多家用电器,国产的并不比洋货差。质量不仅能与之抗衡,而且价格也很便宜。
D、 由服装专家组成的评委会,根据饭店特点和时装特色相结合的原则,对服务员着装进行了评判。【D、(A在“试验”后加上“后”;B“证明”与“地位”不搭配;C、“不仅”应放在“质量”前)】
二(12分)
阅读下文,完成7——10题。
盲点孕商机
市场“盲点”使消费者经常陷入困境。在一些大商场、大超市,各类商品不可谓不多,各种服务行业也日趋“五花八门”,但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每位消费者都有为找一种特殊服务或一件急需商品“问破嘴皮儿”、“跑断腿儿”却仍寻不到,只能干着急的时候。
同时,这些“盲点”其实也正是市场的亮点。现在不少城市人在闲暇时,都有回归山野、贴近自然的愿望,而山野旅游专用的露宿睡袋、简易帐篷、远足背袋等装备却难觅踪影,偶尔有商家出售,其价格也足以令大多数人却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对健康的重视,消费者呼唤营养全面的快捷食品,而目前这方面的食品品种却十分单调。加速变化的时代“催生”了房屋装修设计、监理、旅游探险、方便食品等新需求,无奈此类需求因相关产业发展滞缓,形成产业“盲点”而无法得到满足。
如今的厂商都为寻找新的商机而挖空心思,不想却在身后留下了一批“盲点”产业。有关专家认为,这些“盲点”产业中,一部分是由于新需求尚未引起广泛关注造成的,此类“盲点”产业一旦被认知,产业开发应该是不成问题的。另有一部分,像老年产业则是长期被忽视的。厂商们普遍认为市场“长期漠视”的都是生产销售利润较小的产业,他们不愿倾力经营,比如,老年服装的利润比时装要小得多。但专家认为,如今我国商业正在向“薄利时代”过渡,“不以利小而不为”应该成为有眼光的厂商的经营理念。
新需求呼唤新产业的快速跟进,长期被忽视的产业更需要工商界重新认识,这些产业“盲点”和“空白”若能及早被发现、填补,消费者就会痛快地“掏腰包”,厂商也可以如愿赢得大市场。
7、对标题中的“盲点孕商机”一语,下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C )
A、“盲点”指什么商品也没有;“孕商机”比喻孕育着市场信息。
B、“盲点”指什么东西也看不见,比喻市场一片空白;“孕商机”比喻孕育着卖方市场。
C、“盲点” 本指眼球后部视网膜上引不起视觉的一点,在这里比喻商品的短缺及市场的空白点;“孕商机”比喻孕育着卖方市场。
D、“盲点”本指眼球后部视网膜上引不起视觉的一点,在这里比喻对商品不能辨别或分辨不清;“孕商机”即孕育着市场信息。
8、下列对文章第一、二两个自然段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 )
A、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和对自身健康的重视,消费者呼唤营养全面的快捷食品,但目前这方面的食品都奇缺,远远满足不了人民的需要。
B、 在一些大商场大超市,各类商品琳琅满目,但某些小商品,例如扣子就很难买到;各种服务行业日趋五花八门,但某些特殊服务,比如帮助残疾人做什么事,就很少有。
C、 消费者的需求即提供了商机,比如,现在不少城市人节假日向往回归山野,贴近自然,因而山野旅游露宿睡袋、简易帐篷等消费品应运而生,可惜价格不菲,影响了销量。
D、 市场“盲点”经常使消费者陷入困窘,那是因为有时即使跑断腿儿,磨破嘴儿,也找不到一种特殊服务或一件急需商品。
9、对市场“盲点”就是“亮点”一说应如何理解?下列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C )
A、 商品市场和服务市场都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就是促使新的商家发光的地方。所谓亮点就是发光处。
B、 第三产业的商品和服务,都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就是促使新的商家发光处。亮点就是发光处。
C、 商品市场和服务市场都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些地方也正是使商家显示能力的地方。亮点也就是商家显示能力之处。
D、 第三产业的商品和服务,还不尽如人意,这就是商家显示了自己能力的地方。亮点即显示能力之处。
10、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D )
A、 尽管今天的厂商都为寻找新的商机而挖空心思,然而市场却出现了许多“盲点”,即市场的空白点。这些“盲点”,大都是销售利润和服务收费较小的产业。
B、 形成市场“盲点”的原因,其一是由于消费者新的需求尚未引起广泛的关注,其二是某些产业像老年产业长期被厂家和市场所漠视。
C、 新需求呼唤新产业的快速跟进,只要厂家和商家转变观念,对市场“盲点”重新认识,就能把“盲点”变成“亮点”,培育出市场的新商机。
D、 专家认为,市场“盲点”孕育商机;消费者也感到,我国商业正在向“薄利多销”的时代过渡;商家厂家也认识到了“不以利小而不为”的道理。
三、(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5题。
宋弘字仲子,京兆长安人也。光武即位,征拜太中大夫。家无资产,以清行致称。
帝尝问弘通博之士,弘乃荐沛国桓谭才学洽闻①。几能及杨雄、刘向父子。于是召谭拜议郎、给事中。帝每宴,好其繁声②。弘闻之不悦,悔于荐举。伺谭内出,正朝服坐府上,遣吏召之。谭至,不与席而让之曰:“吾所以荐子者,欲令辅国家以道德也,而今数进郑声③,以乱雅颂④,非忠正者也。能自改邪?将令相举以法乎?”谭顿首辞谢,良久乃遣之。后大会群臣,帝使谭鼓琴,谭见弘,失其常度。帝怪而问之。弘乃离席免冠谢曰:“臣所以荐桓谭者,望能以忠正导主,而令朝廷耽悦郑声,臣之罪也。”帝改容谢,使反服,其后遂不复令谭给事中。弘推进贤士冯翊桓梁三十余人,或相及为公卿者。
【注】①洽闻:见多识广。②繁声:音律轻妙多变的乐曲。③郑声:原指春秋时代郑国的音乐,后世称淫靡之音。④雅颂:儒家所认为的正统音乐。
11、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得到)】
A、以清行致称 致:招致
B、于是召谭拜议郎、给事中 拜:授官
C、不与席而让之曰 让:责备
D、而今数进郑声 进:演奏
12、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
A、 弘闻之不悦,悔于荐举
B、 吾所以荐子者
C、 欲令辅国家以道德也
D、 弘推进贤士冯翊桓梁三十余人
13、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其后遂不复令谭给事中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B、 谭顿首辞谢,良久乃遣之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C、 望能以忠正导主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D、 弘闻之不悦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A一为“于是,就”,一为“实现,满足”;C一为介词“用”,一为连词“来,用来”;D、一为代词,一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14、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宋弘恪尽职守、不徇私情的一组是( )
①家无资产,以清行致称 ②弘乃荐沛国桓谭才学洽闻,几能及杨雄、刘向父子 ③谭至,不与席而让之曰 ④谭见弘,失其常度 ⑤弘推进贤士冯翊桓梁三十余人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③④
【C(④不属于宋弘的行为)】
1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宋弘能恪守礼义,为人不苟。怒斥桓谭是其不苟处;引咎自责是其不苟处;面责皇帝,仍是其不苟处。
B、 桓谭受到宋弘的责备后,在朝廷宴会上,当光武帝命他鼓琴时,他见到宋弘而“失其常度”,说明桓谭仍有羞耻之心,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C、 宋弘多次举荐贤能,同时又是一位不循私情、正直不阿的良臣,这在历史上是不多见的。
D、 光武帝刘秀听了宋弘对自己的委婉的规劝后,便面有愧色,表示歉意,并有了“不复令谭给事中”的实际行动,对于一个封建皇帝来说,这一点也是难能可贵的。
【15、A(宋弘没有“面责皇帝”)】
第Ⅱ卷(105分)
四、(26分)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弘乃荐沛国桓谭才学洽闻,几能及杨雄、刘向父子。3'
译文:宋弘于是推荐说沛国的桓谭见多识广,接近杨雄、刘向父子
(2)臣所以荐桓谭者,望能以忠正导主,而令朝廷耽悦郑声,臣之罪也。4'
译文:我举荐桓谭的原因,是希望他能用忠义正直引导皇上,可是他却让整个朝廷沉溺于淫靡之音,这是我的罪过呀。
(3)或相及为公卿者。3'
译文:其中有一些人相继做了公卿大臣。
17、补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不抚壮而弃秽兮, 。乘骐骥以驰骋兮, ?(屈原《离骚》)
(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 。(曹操《短歌行》)
(3)明月松间照, 。王维《山居秋螟》
(4)江山如画, 。苏轼《赤壁怀古》
(5)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 苏洵《六国论》
(6)楼船夜雪瓜洲渡。 。陆游《书愤》
(7)一夫当关, 。 李白《蜀道难》
(8)盘飧市远无兼味, 。杜甫《客至》
1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
这首诗最明显的艺术手法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并结合诗歌简析之.
答案:今非昔比;2’ 盛衰无常。2’ 分析2’
五、(19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5题。
泪珠与珍珠
(台湾)琦君
①我高一时念的英文课本,是奥尔珂德的《小妇人》。文中马区夫人对女儿们说的两句话:“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全班同学都读了又读,感到有无限启示。其实,我们那时的少女情怀,并未能体会什么忧患,只是喜爱文学语言本身的美。
②又有一次,读谢冰心的散文,非常欣赏“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一句,觉得她的比喻实在清新鲜活。不知愁的少女,总是喜欢写泪与愁的诗。看到白居易新乐府中的诗句:“莫染红素丝,徒夸好颜色。我有双泪珠,知君穿不得……”大家都喜欢得颠来倒去地背。老师说:“白居易固然比喻得很巧妙,却不及杜甫的四句诗,既写实,却又更深刻沉痛,境界尤高,那就是‘莫自使泪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总无情’。”
③他又问我们:“眼泪是滚滚而下的,怎么会横流呢?”我抢先回答:“因为老人的脸布满皱纹,所以泪水就沿着皱纹横流起来……”大家听了都笑,老师也颔首微笑说:“你懂得就好。但多少人能体会老泪纵横的悲伤呢?”
④几十年的光阴过去了,老师的话言犹在耳。如今海峡两岸政策开放,在返乡探亲热潮中,忧患备尝,天各一方的亲朋,能得团聚,相拥而哭,任老泪横流,一抒数十年阔别的郁结,已算万幸。“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人生至此,才能体会杜老“眼枯即见骨”的哀痛。这也就是探亲文学中,为何有那么多眼泪吧!
⑤说起“眼枯”,一半也是老年人的生理现象,我丈夫一向自诩“男儿有泪不轻弹”,现在却也得在眼科医生那儿借助“人造泪”以滋润干燥的眼球。欲思老泪横流而不可得,真是可悲。
⑥记得儿子幼年时,我常常要为他的冥顽不灵而掉泪,儿子还奇怪地问:“妈妈,你为什么哭呀?”他爸爸说:“妈妈不是哭,是一粒沙子掉进眼里,要用泪水冲出来。”孩子傻愣愣地摸摸我满是泪痕的脸。他哪里知道,他就是那一粒沙子呢?
⑦沙子进入眼睛,非要泪水才能把它冲洗出来,难怪奥尔珂德说“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了。
⑧记得有两句诗说:“玫瑰花瓣上颤抖的露珠,是天使的眼泪吗?”想像得真美。然而我还记得阿拉伯诗人所编的故事:“天使的眼泪,落入正在张壳赏月的牡蛎体内,变成一粒珍珠。”其实是牡蛎为了努力排除体内的沙子,分泌液体,将沙子裹起来,反而形成一粒圆润的珍珠。可见,生命在奋斗过程中,是多么艰苦!这一粒珍珠,又何尝不是牡蛎的泪珠呢?
⑨最后听一位画家介绍岭南画派的一张名画,是一尊流泪的观音,坐在深山岩石上。他解说慈悲的观音愿为世人负担所有的痛苦与罪孽,所以一直流着泪。眼泪不为一己的悲痛而为芸芸众生而流,佛的慈悲真不能不令人流下感激的泪。
⑩ 基督徒在虔诚祈祷时,想到耶稣为背负人间罪恶,钉在十字架上滴血而死的情景,信徒们常常感激得涕泪交流。那时,他们满怀感恩的心,是最纯洁真挚的。这也是奥尔珂德说“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的境界吧!
(摘自《琦君自选集》,略有删节)
19.作者在第②段中引用冰心的文句“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并说当时只“觉得她的比喻实在清新鲜活”。其实,这句话在本体与喻体的关系上更有妙处。请你针对这一点作简要说明。(不超过 30个字)3'
答:雨后的青山是有颜色、有形象的,而良心是摸不着、看不见的。用抽象的良心比喻具体的青山,别出心裁。(意思对即可)
20.第④段中说“探亲文学中”“有那么多的泪水”,这反映出人们怎样的感情?作者意在说明什么道理?(第一问不超过35个字;第二问摘录原句作答)6'
答:人们因如今海峡两岸政策开放,能得骨肉团聚,感慨不已,悲喜交加;
作者意在说明“人生至此,才能体会杜老‘眼枯即见骨’的哀痛”
21.通观⑤—⑦段,回答下面两个问题。6'
(l)作者是从哪个角度来写“泪水”的?(不超过25个字)
答:作者是从对亲人的体恤、爱怜这一角度来写“泪水”的.
(2)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作者笔下的泪水所蕴含的意义。(不要用原文,不超过40个字)
答:答案不是唯一的,但不能与作者的写作目的相背谬(本文写泪水,意在探询亲情的真谛,评判人生的境界)
22.文章中几次出现了“眼因流多泪而愈益清明”,每次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4'
答案:三次
①引入话题,虽然喜爱,但并不真正理解。
②贯穿全文,说明战胜苦难与忧患的韧性与意志。
③与开头呼应,更深切的体会到我们应感恩这个世界。
六、(60分)
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弄清它的含义,把握它的本质。联系现实,展开议论。
【注意】①注意审题。②写成议论文。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