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资料 >> 小学 >> 四年级第二学期 >> 课程资料教案 >> 正文

 

《我的五样》(苏教版高一必修)

 

《我的五样》

为你点津:

1. 文中的“我”经历了哪些痛苦的抉择?

在选择最宝贵的五样之初,我选择了“空气、水、阳光、气管、心脏”,“气管、心脏”虽是每个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但它属于生命的共性,而缺乏个性。因此,我放弃了“气管、心脏”而选择了“鲜花”。因为“绚烂的有刺的鲜花,象征着生活的美好和短暂的艰难,我愿有一束美丽的玫瑰,陪伴我到天涯。”在选择第五样时,“我”更是踌躇再三,我想到了父母、孩子和爱人,每放弃一样,都要进行一次心灵拷问。最终,我选择了“笔”,因为没有笔,“那生命的存在,于我还有怎样的意义!”笔可以抒写人生理想,可以表达思想感情,可以记录人生经历,可以描述美好未来,这正是一个作家实现人生理想和价值的所在。

2. 请简析这篇文章的表达特点。

这是一篇理性色彩较浓厚的散文。全文紧紧围绕一个话题引申开去,采用内心独白的方式来表达内心感受,寓人生观、价值观于形象生动的描述之中,那些来自作者独特的生活体验,常常引起读者的共鸣,另外,大量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来描述自我的生活体验,将议论抒情融为一体,也强化了这篇文章的文学色彩。

让你立得稳

1. 给加线的字注音

1)甄( )别 2)斑斓(

3)犄( )角 3)不啻(

5)纤( )巧 6)墓冢(

2. 请将横线处的文字表述替换成四字短语。

1)每个人都在深沉地思索举棋不定……(

2)从医学知识上讲,没有了空气,人只能勉强拖延一口没断的气几分钟……(

3)……每个人留在纸上的物体,万千气象,绝不雷同,有些简直让人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

4)于是我决定在水、空气、阳光三种生命要素之后,写下对我个人更为独特和关系到人的生存和死亡的情结。(

3. 请揣摩下列修辞句的妙处。

刹那间好像有一双阴冷的鹰爪,紧紧地扼住我的咽喉,顿觉手指发麻眼冒金星,心如擂鼓气息屏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展开联想与想像,运用下列词语写一段话。

斟酌 妥贴 百无聊赖 忐忑不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你看得透

(一)

留下阳光吧–––––心灵深处在反复呼唤。妩媚温暖明亮洁净,天地一派光明。玫瑰花会重新开放,空气和水将濡养而出,百禽鸣唱,欢歌笑语。曾经失去的一切,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悄然归来。纵使除了阳光什么也没有,也可以在沙滩上直直的晒太阳哇。

想到这里,心的每一个犄角,都金光灿灿起来。

只是,我在哪里?在干什么?我扬起头来问天。

我看到自己孤独的身影,在海边寂寞地拉长缩短,百无聊赖,看日出日落,听潮涨潮落。

那生命的存在,于我还有怎样的意义?

自问至此,水落石出。我缓慢而稳定地拿起笔,将纸上的“阳光”划掉了。

偌大一张纸,在反复勾勒的斑驳墨迹中,只残存下来一个字––––“笔”。

这种充满痛苦和抉择的测验,像一个渐渐缩窄的闸孔,将激越的水流凝聚成最后的能量,冲刷着我们的纷繁的取向。当那通道变得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时,生命的重中之重,就简洁而挺拔的凸现了。

感谢这一过程,让我清晰地得知什么是我生命中的真爱–––就是我手中的这支笔啊。它噗噗跳动着,击打着我的掌心,犹如我的另一颗心脏,推动我的四肢百骸。

5. 选文中作者的“两难”体现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作者留下阳光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放弃阳光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试理解文中线句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说说这次选择对“我”有什么重大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试给选文拟一个小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谈谈从作者的选择中你所受到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优点零

毕淑敏

一位做儿童心理研究的朋友告诉我,他发给孩子们一张表,让每人填写自己的优缺点和美好的愿望。孩子们很认真地填好了,把表交上来,他一看,登时傻了眼。

很多孩子填的是……优点零,愿望零。

我对世上是否存在没有优点的成人,不敢妄说。但我确知世上绝无没有优点的孩子。我或许相信世上有丧失愿望的老人,但我无法想像没有愿望的孩子,将有怎样枯萎的眼神。

不知道愿望和优点,这两样对人激励重大的要素,假若排出丧失的顺序,该孰先孰后?是因为丧失了愿望,百无聊赖,才随之沉没,成为没有优点的少年,还是一个孩子首先被剥夺了所有的优点,心如死灰之后再也不敢奢谈一丝愿望?也许它们同绞缠在一起的铅丝,分不出谁更冰冷僵硬?

没有愿望,必是一个死寂的世界。孩子不再期望黎明,因为每一天都被功课塞满,晴天看不到太阳,阴天看不到雪花,日出日落又何尝有不同?不再留意鲜花,因为世界一片苍白,眼中暗淡了温暖的色彩。不再珍视夜晚,因为眼镜遮挡了星光,即使抬头也是泪眼蒙眬。不再盼望得到师长的嘉奖,因为那不过是成人层层加码的裹了蜜糖的手段……

没有优点的孩子,内心该是怎样痛楚地喘息?见过一个胖胖的男孩,当幼儿园老师每一次问:谁觉得自己是个美男子?他忙不迭地从最后一排挤到前面,表示自己属于其中一员。可惜他紧赶慢赶,动作还是晚了一点。另有好几个男孩抢在前面,在老师面前排成自豪的一排。没想到教师伶牙俐齿地向他们说,还真有你们这么不知天高地厚的,竟觉得自己是美男子,臊不臊啊?后来,那几个男孩子,开始为自己的容貌羞涩,无法像以前那样快活。

这是一个简单的例子,但也可以说明一点问题。每一个渐渐长大的孩子,如果成人爱他,他也会认为自己是可爱的。他会感觉到自己是天地间的一个宝贝,他的生命的存在就是一个大优点。假若有人粗暴地打击他,奚落他,嘲讽他,鞭挞他,那脆弱的小生灵,就会被利剪截断双翅,从此萎靡下来,或许跌落尘埃一蹶不振。

看不到自身优点的人,必也看不到他人的优点。他们的谦恭,可能是高度自卑下的懦弱。他们的服从,可能掩饰着深刻的妒忌和反叛。他们的忍让,可能埋藏着刻毒的怨恨。他们的赞美,可能表里不一信口雌黄……

我以为愿望是人生强大的动力之一,假若人类丧失愿望,世界就在那一瞬停止了前进的引擎。因为有跑的愿望,人们有了汽车。因为有说话的愿望,人们有了电话。因为有传递和交换的愿望,人们有了互联网……

优点和愿望,是孩子们的双腿。希望有一天看到他们填写的表格上这样写着––––优点多多,愿望无限。

(选自2002528日《广州日报》)

1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指出下列语句中加线处指代的内容。

1)也许它们同绞缠在一起的铅丝,分不出谁更冰冷僵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再盼望得到师长的嘉奖,因为那不过是成人层层加码的裹了蜜糖的手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你能用一句平实的话表达线句蕴含的道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作者认为造成孩子们填“优点零,愿望零”的根本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你能给倒数第二段的省略号补充一个例子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你站得高

16. 请写下“你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并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常常陷入两难境地。试根据提供的情境,续写一段话,真实地展现人物的内心感受。

走廊上,阳光倾泻,点点金光闪烁,涌进我的视野。

教室内,我独坐桌前补写昨天未完成的作业……

走出教室,那里是一片自由自在的天空。而耳边总回想老师的话语“我相信你,能控制自己,静下心来写完作业。”我该怎么办?

《我的读书生活》

为你点津

1. 请概括全文主旨

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记叙了中学时代的读书生活,用真切可感的事实展示了那种宽松、自由的读书环境及学生们酷爱读书的良好风气,赞颂了自己所遇到的那些注重启发诱导、教学风格各有千秋的老师。同时,文章用平和而朴素的记叙语言告诉我们,宽松、自由而又严格的教育可使学生文理科的学习互相促进,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

2. 教你迅速感知全文的方法。

1)抓总起文字。全文第一段和第二段是关键。第一段告诉我们文理综合学习对一个中学生未来成功的重要意义。这是全文的要旨所在。第二段概括说明教师对学生的重大影响。这两段提纲挈领地告诉我们,文章分别从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两个角度来回忆自己中学的读书生活。

2)找过渡文字。课文第二段兼有总起和过渡作用。

3)寻关键词。第一段第一句是关键句,“在中学的九年中,我一直酷爱学习。”这一句中“酷爱”又是关键词。第二段第一句也是关键句,“循循善诱”又是关键词。它们告诉我们,自我酷爱学习和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是一个学生未来成功的重要前提。捕捉到这两个关键词,就抓住了全文精髓。

让你立得稳

1. 辨析下列形似字并组词

1)循___________ 2)蒂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憧___________ 4)饶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 用下列词语造句。

1)兴致勃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身临其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从下列的句子中提炼出一种句式并仿写。

我得知新人陆之所以叫亚美利加,是以西班牙航海家亚利歇·维斯普奇的名字而得名的,而不是为了纪念最先发现美洲的克里斯托佛·哥伦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品读下面语段,然后答题。

地理老师维克托·奥克塔维安诺维奇·布拉热耶维奇给我们上的第一堂课是这样开始的:

“我来给大家读一篇杰克·伦敦的短篇小说《马普伊的房子》,作为我们的见面礼吧。这是一篇描写深色皮肤土著人的痛苦命运和白人殖民者专横残忍的故事。”

全班屏息静听老师饶有风趣的讲述。他读了整整一堂课的时间,一直到课间休息之后上第二堂课时才讲完。

从此我们便急不可待地等他上地理课。

1)集中体现老师教学风格的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形象表现学生听课入迷的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明学生对地理课的喜爱。

4)请用一句话概括地理老师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你看得透

(一)

书能激发人们对新事物和未知事物的极为强烈的兴趣,它教给人们憧憬和幻想。它还唤起人们去行动:要知道,受人尊敬的英雄都是敢作敢为、顽强劳动、不顾险阻才走向预定目标的。

我们中学有一所很好的图书馆,藏书都是精选的,由一位女教师管理。她的全部业务时间都献给了这项工作。她很会揣摩每个学生的志趣和爱好,培养我们读书的兴趣。

我有时在准备功课的时候,又看起别的书来。到睡觉的时候,也没有勇气把书放下。为此招来多少麻烦啊!妈妈走进来,砰的一声把书合上,喝道:“上床睡觉!”这样,我只好施点诡计。先假装睡觉,等大家都躺下入睡以后,我再悄悄起来,光着脚跑去打开电灯,一直看到清晨三四点钟。要是母亲看见了,哎呀,那可倒霉啦!

酷爱读书的风气使相当枯燥无味的中学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5. 用文中部分语句说说作者认为书藉有哪些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细读第三段,然后答题。

1)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体会文中加线词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麻烦”具体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诡计”具体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怎样理解作者中学生活的“枯燥无味”和“丰富多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结合全文,谈谈“我的读书生活”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忆读书

冰心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我自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的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我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部分。

读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这时我同时还看了母亲针钱筐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因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逼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但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精忠说岳》并没有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虽然岳飞是我从小就崇拜的伟大的复国英雄,在此顺便说一句,我酷爱古典诗词,但能够从头背到底的,只有岳武穆的《满江红》“怒发冲冠”那一首,还有就是李易安的《声声慢》,她的那几个叠字––––“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写得十分动人,尤其是以“寻寻觅觅”起头,描写尽了“如有所失”的无聊情绪。

到我十一岁时,回到故乡的福州,在我祖父的书桌上看到了林琴南老先生送给他的《茶花女遗事》,使我对于林译外国小说引起了广泛的兴趣,那时只要我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去买林译小说来看,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红楼梦》是我十二三岁时候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得到了做人处事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

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9. 全文总写读书之乐,读书之好的段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说说你对结尾九个字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文中作者读三国人物两次“把书丢了”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从作者的叙述可知《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最吸引“我”阅读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谈谈读完全文后你所受到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你站得高

14. 作者笔下的老师各有千秋。想一想给你印象最深的二至三位老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他们各自的教学风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在阅读的课外书籍中,你最喜欢的是哪本书?请用100字左右的文字向大家介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

《我的老师》

1.

2. 偏偏起舞(改为:翩翩起舞) 功得无量(改为:功德无量)

慷慨成词(改为:慷慨陈词)

3. 1)“又”表明已经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天,而每个春天的到来都会引起作者对老师的思念,也暗示这种思念在逐渐加深。删掉后不能表达这个意思。

2)“只”突出强调了老师与正常人的不同,他的站立本来很难,而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就更不易,表现了刘老师顽强的生命力。

4. 1)为刘老师不能像正常人一样,而左腿残疾感到酸涩,更为他乐观,坚强的人格魅力所感染而产生崇敬之情。

2)这里的“风筝”已成为生命理想的象征,也暗示了刘老师的顽强生命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影响了作者的人生理想,并将永远影响下去。

5. 1)他的课讲得极好。(2)极好;(3)慷慨陈词、哽咽

4)“常常使我们激动得落泪”、“使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我考入大学历史系”

6. 放风筝时的刘老师纯朴、热情、开朗,让人感到他生命的强壮和力量。

7. 动作、语言、神态

8. 刘老师放风筝时那种生命的活力和纯真,使“我”感到他生命的强壮和力量,丝毫没有感觉他已年过半百。

9. “那天,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到他生命的强壮和力量”;点明难忘刘老师的真正原因。

10. 不设统一答案。

11. 第一段为第一层,奠定全文感情基调,引出下文的回忆;第二段至倒数第二段为第二层,回忆“我”与老师相处几件典型的事;最后一段为第三层,写老师离开人世后的哀伤及表达对老师的爱。

12. 考试不及格,老师关心“我”并给“我”补课;“我”赠送老师礼物,表达对老师的爱意。

13. 文中的老师是一位美丽、严肃、和蔼、关心学生的老师。

14. 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引起下文的回忆。

15. (点拨)围绕相互理解、亲密无间、融洽、老师爱学生和学生也爱老师等角度拓展。

16. 答案灵活处理。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课程资料教案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我的五样》(苏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9
    《哈姆莱特》教案
    甜甜的泥土
    《崔杼弑其君》教案1
    《黑珍珠》教案1
    《十八岁出门远行》教学设计1
    《十八岁出门远行》教案2
    《十八岁出门远行》教案1
    《铸剑》教案1
    《铸剑》教学设计1
    语文版《中国当代诗二首》(我遥望,麦…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6
    《春》教案7
    《雨巷》说课稿1
    《雨巷》课堂实录1
    《雨巷》教案6
    《雨巷》教案5
    《雨巷》教案2
    《雨巷》教案1
    《前方》教案1
    《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教案2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11
    鄂教版七年级《<论语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乡土情结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
    等待散场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教案5
    等待散场
    《老王》教案9
    《你看这原野里》教案1
    《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1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10
    《黄鹂》教案2
    《离骚》教学设计3
    《离骚》微型教案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1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3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3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4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5
    《秋水》教案4
    《鸿门宴》说课稿2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8
    语文优质课比赛课堂实录《雷雨》
    读本“母语的精神”教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1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10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案例
    《劝学》教学设计1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相信未来》教学设计2
    《唐山大地震》教案1
    《西地平线上》公开课教案6
    《〈激流〉总序》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案6
    必修一读本《故乡的榕树》简案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6
    《劝学》教案1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4
    《师说》教案2
    《乡土情结》简案1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学设计
    《奥林匹克精神》教学实录
    《五人墓碑记》教案3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7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同步导学
    《非攻》教学案
    《琵琶行》教学设计
    《发现》教案5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
    《雨霖铃》简案2
    《奥林匹克精神》活动教学设计(公开课…
    《西地平线上》教案5
    秋兴八首
    《五人墓碑记》教案2
    寒风吹彻
    《致西伯利亚的囚徒》教案
    《五人墓碑记》教案5
    《肖邦故园》教案1
    《祖国山川颂》教案1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设计1
    《拿来主义》教案4
    《老王》课堂实录1
    《阿房宫赋》教学案
    《雨霖铃》简案2
    端午的鸭蛋
    第三課  始得西山宴遊記
    《寻找理想》教案
    胡适《我的母亲》教案
    微型小说《走出沙漠》探究性阅读教学…
    《滑铁卢之战》说课稿
    短文两篇(日月)
    组歌
    海燕
    (苏教版)《离骚》教案
    《在那颗星子下》教案
    《小桔灯》教案
    28.醉翁亭记
    背影
    铁骑兵
    苏珊•安东尼
    大堰河,我的保姆
    现代诗两首
    列夫.托尔斯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爱莲说》写作指导课
    《亡人逸事》教学设计
    21《短文两篇齐人有一妻一妾弈秋》教…
    《在那颗星子下》教案
    名著推荐与导读——《格列佛游记》
    19《庄暴见孟子》教案
    再塑生命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1
    《老王》教案10
    《老王》教案11
    《核舟记》教学设计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1
    《老王》教案15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清塘荷韵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
    《崂山道士》教案
    《察今》教案2
    《啊,船长,我的船长哟》教案
    《察今》教案3
    《察今》课堂实录
    我的第一本书
    《老王》教案15
    等待散场
    《老王》教案1
    《老王》教案3
    《离骚》教学设计
    《离骚》教案3
    《老王》教学设计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
    《品质》《老王》教学简案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
    祖国山川颂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案
    我的五样3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10
    《三颗枸杞豆》教学设计
    写作——编写寓言
    口语交际——推选奥运会吉祥物
    《清塘荷韵》教案2
    《落日》教案
    《金岳霖先生》教案16
    《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称赞》教案
    玉堂春落难逢夫
    《品质》教案1
    《荷塘月色》教案
    《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吉诃德的时代》教案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
    《六国论》教案
    《鸟啼》教案
    高三作文议论文序列化训练
    《图片两组》教案
    永久的悔
    《泪珠与珍珠》
    《炼字》课堂实录
    《铁骑兵》教学设计
    你一定会听见的
    《安妮日记》
    《松坊溪的冬天》教学设计之二
    《松坊溪的冬天》教学设计之一
    十八岁和其他
    《我的五样》学案
    我的五样
    始得西山宴游记
    赤壁赋
    祖国山川颂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