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资料 >> 小学 >> 四年级第二学期 >> 课程资料教案 >> 正文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1


教学设计说明

山东省鄄城一中    邵元霞  

一、指导思想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素质能力培养为主线。本课从分析诗歌的意象入手,意在突出本诗的情感发展脉络和意象使用上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朦胧诗的特点。学会分析鉴赏这样的诗歌,也是这节课的重点,即分析本诗意象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忧国爱国的深情。

二、主要特点

1、  通过诵读准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全诗共四节,没一节的感情和语调都不同,让学生在诵读中细心体会作者对祖国深挚的感情,把握诗歌的情感历程,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2、  通过意象的含义分析,探究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了解祖国灾难深重的历史,讴歌充满希望的今天。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诗歌丰富意象的内涵

2、  体会作者忧国爱国的深情

3、  学习诗歌的鉴赏技巧之一:朗读

二、教学重点

分析诗歌意象运用的内涵

三、教学难点

对诗歌感情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

诵读、品析

五、教学过程

   课前音乐欣赏歌曲《春天的故事》

一、激情导入

1979年的春天,中国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这年春天,从十年浩劫中生活过来的青年诗人舒婷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情。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二、明确目标

三、整体感知

这是一首朦胧诗,写于1979年4月20日,本诗有着沉重的历史责任感,表达了一种希冀光明的痛苦,从中可以体会到诗人对祖国的深情和挚爱,曾获1979——1980年全国优秀诗作奖

所谓“朦胧诗”:实际上是指成长于“文革”时期倍受生活冷落和嘲弄的青年诗人创作的诗歌,他们多强调主体的真实,追求象征和意象化,蕴含着伤感情调和反叛精神,代表人物有:北岛、舒婷、顾城。

   生读——生评 ——生再读

   师表情范读

四、理清思路,重点鉴赏

(一)   第一节

1、生读第一节

2、思考:诗写了哪些意象?

         这意象表现了什仫?

师:意象就是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具体物象。作品中尤其是诗歌和散文都是组组的意象构成的艺术整体。如“水车”这个物象,前面加了一个“老”又加上“破旧”这就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所以“破旧的老水车”就是一个意象。

明确: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五个。

这些意象表现了什么?

师提示:“老水车”“矿灯”会分别出现在哪里?它们可能会象征什么?

点拨:出现在农村与厂矿。“破旧”的修饰加重了“老水车”的破料不堪状况,但它“数百年”来没有停止 “疲惫”地工作。由此,中国农业的窘迫艰难显现一斑。“矿灯”→代表工业,但“熏黑”的矿灯仍用来照明,“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蜗行”象蜗牛那样缓慢,这说明中国工业的发展艰难沉重,“稻穗”“路基”分别强调各自所指,“干瘪”“失修”的修饰,则表明了收获的空洞、贫困的程度,“驳船”——意即班驳的船“淤滩”的是河滩,“淤”的修饰自然紧紧困住了船,船如何来挣脱这困境!“纤绳”则象征历史的重负深深勒进了祖国母亲的肩膊,所以“祖国啊”这呼喊是痛苦的呼喊,这些意象也就表现了祖国长期处于什么状态?

明确:贫困、落后状态(板书)

师: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深沉、悲痛的感情(板书)

那么,怎样才能读出这种难以名状的悲哀心情,才能读这种伤心欲碎的感情?

师明确:(屏幕显示)

1、语速:缓慢;语调:低沉

2、重读对象:修饰语、中心词

  方法:声音高,声音重,语速慢

3、注意节拍、停顿

4、态度要放开,感情要投入

学生自由读。指名朗读本节,师生共同评议指正。

(二)第二节

“我是贫困,我是悲哀”来概括上节意象的内涵,起到过渡作用

指名朗读,指名评议字音、语速、语调等,思考两个问题:

(屏幕展示)1、“飞天袖间的花朵”指的是什么?

        2、“痛苦的希望”具体含义是什么?

明确1:“飞天”是佛教壁或石刻中在空中飞舞的神,象征了美好、吉祥、希望,“……是希望,……是花朵”运用暗喻。希望如同“飞天”袖间的花,虽然美丽诱人,但尚未落到地面不能成为现实,此意象来比喻人民心中的渺茫的希望。

 

明确2:祖国人民数百年来都有美好的希望,但现实并没有像人产希望的那样(许多理想都破灭了),所以是“痛苦的希望”。

问:尽管是“痛苦的希望”,但人们是否放弃了这个希望?从哪里看出来的?

明确:没有。 祖祖辈辈。让我们共同回顾一下我国的历史,许多农民起义,许多社会变革都失败了,这些都是“痛苦的希望”这种希望并未因屡次破灭并未因祖国的贫困而丧失。

总结:本节仍表达忧国的感情,虽然痛苦,但有希望,所以节奏感比第一节要强,语调稍高,但仍要舒缓。“祖国呀”这声呼唤,要蕴含着痛苦希望的感情。

生感情齐读本节

师:本节是全诗情感结构上的转折点,以下的诗句开始出现亮色和激情

(三)   第三节

生自由读第三节,思考两个问题:(屏幕展示)

1、联系本诗写作时间,这节诗的意象反映了祖国什么时期、什么样的形象?

2、为什么说“刚从神话的珠网里挣脱”?

3、“簇新的理解”指的是什么?

明确:①1979年“文革”后祖国正处于历史转折时期,焕然一新的形象

    ②解放后,我们国家曾走过弯路,政治上以阶级斗争为纲,思想上处于盲目个人崇拜状态,“毛主席万岁万万岁”“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毛主席说庆,一句顶一万句”,“我们15年就能赶超英美”…… 这些都是“神话”。“四人帮”覆灭后,古老的中国从迷梦中苏醒了,从苦人中开始奋起,所以说“刚从神话的蛛风里挣脱”

    ③十一届全会以后,国家的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实行了改革开放,正在逐步实现世世代代梦寐以求的希望,这一切以前从未有过,所以叫“簇新的理想”

师:请发挥想象来描绘这幅面,把第三节的意象串联成一段话。

明确:“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出来的祖国“挂着带泪的笑涡”,犹如“雪被下古莲的胚芽”历经磨难,吐发新绿,新生的祖国已经站到“雪白的起跑线”上就要奋斗拼搏了,看,地平线上,“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照亮了东方的天宇,这不是祖国母亲的写照吗?一切都刚刚开始,一切都京戏希望,祖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本节写祖国的新生、希望。

问:相对前两节,诗人的感情发生了什么变化?

明确:由悲哀愁苦变得欣喜、激动。要把欣喜、激励的感情读出来。音调:高昂;节奏:急促。

一生朗读本节 , 师评。

(四)师:诗人的感情层层递进,逐渐加深加浓,最后将抑制不住的强烈感情化作对祖国母亲的壮丽誓言。

师生共同读第七节,思考:(屏幕展示)

1、本节强调了“我”与祖国的什么关系?

2、“我”指代了什么?

 

明确:1、强调了“我”与祖国血肉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

      2、“我”既指诗人,也指整个古老的中华民族。(可以从“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和“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看出来)

师:“迷惘”“深思、沸腾”几种状态的“我”写出了我的成长历程,我既然成长起来的,那么我就要为祖国的富饶、荣光、自由而奋斗,甚至献出生命,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使命感和崇高的献身精神使诗的思想升华感情达到了高潮,本节内容写祖国对我的养育、我对祖国的献身

师问:本节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深情、热烈。读时,语调要高昂

学生熟读,背诵全诗。

(五)请同学梳理整首诗的思路。

明确:诗人先回顾了祖国贫困、落后的历史,接写祖祖辈辈痛苦的追求,接着写转折时期新生希望的祖国,最后写到祖国对我的养育,以及我愿以血肉之躯献身祖国的爱国热情。(屏幕展示)

第一节:贫困、落后的祖国

第二节:痛苦、追求的祖国

第三节:新生、希望的祖国

第四节:养育、献身的祖国

 

总结:本诗感情真挚,全诗的感情由悲哀、低沉向欣喜、高昂,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正的好诗应该是心底的歌,舒婷以儿女的身份向祖国母亲倾诉情怀,抒发对祖国国的拳拳深情。

全体有感情地自由朗读本诗,生推荐一人朗读。

五、课堂练习(屏幕展示)

赏析舒婷的思念,完成题目

                思  念

一幅色彩缤纷但年龄线条的挂图,

一颗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

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

一双达到不彼岸的桨橹。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夕阳一样遥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课程资料教案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1,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9
    《哈姆莱特》教案
    甜甜的泥土
    《崔杼弑其君》教案1
    《黑珍珠》教案1
    《十八岁出门远行》教学设计1
    《十八岁出门远行》教案2
    《十八岁出门远行》教案1
    《铸剑》教案1
    《铸剑》教学设计1
    语文版《中国当代诗二首》(我遥望,麦…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6
    《春》教案7
    《雨巷》说课稿1
    《雨巷》课堂实录1
    《雨巷》教案6
    《雨巷》教案5
    《雨巷》教案2
    《雨巷》教案1
    《前方》教案1
    《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教案2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11
    鄂教版七年级《<论语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乡土情结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
    等待散场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教案5
    等待散场
    《老王》教案9
    《你看这原野里》教案1
    《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1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10
    《黄鹂》教案2
    《离骚》教学设计3
    《离骚》微型教案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1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3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3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4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5
    《秋水》教案4
    《鸿门宴》说课稿2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8
    语文优质课比赛课堂实录《雷雨》
    读本“母语的精神”教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1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10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案例
    《劝学》教学设计1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相信未来》教学设计2
    《唐山大地震》教案1
    《西地平线上》公开课教案6
    《〈激流〉总序》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案6
    必修一读本《故乡的榕树》简案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6
    《劝学》教案1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4
    《师说》教案2
    《乡土情结》简案1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学设计
    《奥林匹克精神》教学实录
    《五人墓碑记》教案3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7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同步导学
    《非攻》教学案
    《琵琶行》教学设计
    《发现》教案5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
    《雨霖铃》简案2
    《奥林匹克精神》活动教学设计(公开课…
    《西地平线上》教案5
    秋兴八首
    《五人墓碑记》教案2
    寒风吹彻
    《致西伯利亚的囚徒》教案
    《五人墓碑记》教案5
    《肖邦故园》教案1
    《祖国山川颂》教案1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设计1
    《拿来主义》教案4
    《老王》课堂实录1
    《安妮日记》
    《雨霖铃》简案2
    端午的鸭蛋
    第三課  始得西山宴遊記
    《寻找理想》教案
    胡适《我的母亲》教案
    微型小说《走出沙漠》探究性阅读教学…
    《滑铁卢之战》说课稿
    短文两篇(日月)
    组歌
    海燕
    (苏教版)《离骚》教案
    《在那颗星子下》教案
    《小桔灯》教案
    28.醉翁亭记
    背影
    铁骑兵
    苏珊•安东尼
    大堰河,我的保姆
    现代诗两首
    列夫.托尔斯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爱莲说》写作指导课
    玉堂春落难逢夫
    21《短文两篇齐人有一妻一妾弈秋》教…
    《在那颗星子下》教案
    名著推荐与导读——《格列佛游记》
    19《庄暴见孟子》教案
    再塑生命
    《老王》教案10
    《老王》教案11
    《老王》教案15
    《核舟记》教学设计
    《老王》教案1
    《亡人逸事》教学设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
    《崂山道士》教案
    《察今》教案2
    《啊,船长,我的船长哟》教案
    《察今》教案3
    《察今》课堂实录
    《吉诃德的时代》教案
    《松坊溪的冬天》教学设计之二
    《老王》教案15
    《泪珠与珍珠》
    《老王》教案3
    《离骚》教学设计
    《离骚》教案3
    《老王》教学设计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
    《品质》《老王》教学简案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
    《品质》教案1
    你一定会听见的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
    我的五样3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10
    写作——编写寓言
    口语交际——推选奥运会吉祥物
    《清塘荷韵》教案2
    《落日》教案
    《金岳霖先生》教案16
    《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称赞》教案
    《阿房宫赋》教学案
    清塘荷韵
    《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案
    等待散场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1
    《六国论》教案
    《鸟啼》教案
    高三作文议论文序列化训练
    《图片两组》教案
    永久的悔
    祖国山川颂
    《三颗枸杞豆》教学设计
    祖国山川颂
    《铁骑兵》教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
    《荷塘月色》教案
    《松坊溪的冬天》教学设计之一
    十八岁和其他
    《我的五样》学案
    我的五样
    始得西山宴游记
    赤壁赋
    《我的五样》(苏教版高一必修)
    《炼字》课堂实录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