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资料 >> 小学 >> 四年级第二学期 >> 课程资料教案 >> 正文

 

《泪珠与珍珠》


 《泪珠与珍珠》教案
教学目标: 
1.整理、分析文章中所写的几种泪 体会作者细腻、真率的情感,欣赏清丽优美、富于含义的语言。 
2.体味作者对忧患与苦痛、亲情与人生的探询、评判。 
3.背诵课文中引用的诗句、名言。 
教学时数: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二、 作者简介 
琦君,原名潘希真,1918年生于浙江永嘉县。受家庭熏陶,自幼酷爱文学,6岁时就由家庭教师讲授古典文学,中学时阅读了大量现代文学和外国文学作品,并开始文学创作,高中毕业后成为之江大学词坛巨擘夏承焘的得意门生。琦君深受夏先生学识与人格的影响,在词学方面有精深的造诣。大学毕业后,正值抗战爆发,饱经忧患,深感国家毁之痛,1949年到台湾在司法部门任职,1969年自司法部退休,任教于中央大学和中兴大学中文系,教授新旧文学。 
三、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准确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2点名朗读 
3、概括文章写了哪些泪珠? 
明确:                    
            书中泪   喜欢、欣赏      >认识人间真情 
            思乡泪   思乡情   
            怜子泪   慈母心                                  
            奋斗泪   坚忍心     美、珍贵的化身             
            慈悲泪   慈悲心     神圣崇高 
            感恩泪   感激心     纯洁真挚               
四、具体分析 
㈠课文前五段中几个引文的含义是什么?这几个引文之间的层次关系如何?作者有怎样的人生感触? 
明确: 
①马区夫人:“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意在说明人随着阅历的增加会对人生有着更加深刻的体会。 
② 谢冰心: “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雨后的青山是有颜色、有形象的,而良心是摸不着、看不见的。聪明的作者,却拿抽象的良心,来比拟具象的青山,真是妙极了。”一个人应当有着自己真实的人生体验,并且越真诚越好。 
白居易:“莫染红丝线,徒夸好颜色。我有双泪珠,知君穿不得。莫近烘炉火,炎气徒相逼。我有两鬟霜,知君销不得。”人生的痛苦只有自己才能感受最深。 
杜甫:“奠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刻骨铭心的痛楚是一个人经历磨难以后的收获。 
⑤几个引文之间层层递进,写出作者对泪水由浅入深的理解。随着岁月的增长、阅历的丰富,便懂得:人生必于忧患备尝之余,才能理解泪水蕴含的深刻含义。 
㈡“纸上得来终觉浅,”在文章的第6~10段中,作者又写了在自身生活中感受过什么样的“泪水”?又感悟到了什么?  
明确: 
(1)丈夫与亲人相见欲哭无泪的痛苦。 
(2)母子、母女对于亲情欲诉而不能的眼泪。从自己对儿子的情感中体会到母亲对自己的情感。这对人生又有了高一层的领悟。所以说:“眼 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 
(3)从牡蛎造珠这件事中,感悟到:生命在奋斗历程中是多么艰苦。 这一粒珍珠是牡蛎为了生存而落下的艰辛之泪。 
㈢从文章的前一部分可以看出,作者已从泪水中探询到人间亲情的真谛,也已体悟到人生的境界。那为什么文章还要写“观音流泪”“基督徒涕泪交流”的情景呢? 
明确: 
⑴“观音流泪”是因为愿为世人负担所有的痛苦与罪孽,愿为天下苍生幸福平安而落  泪。这是一种爱之真切的泪,是一种神圣的、幸福的泪。 
⑵基督徒是为耶稣为背负人间罪恶钉死在十字架上而流下的最最纯洁真挚的泪水,是一种感恩之心的激动的泪水。 
在这里泪水已远远超过了人间个人亲情,是一种普天之爱,至高无上的泪水。同时作者对人生的领悟达到了最高境界,主题也随着升华了。 

第二课时 
继续分析课文 
一、课文中的种种眼泪可不可以颠倒顺序来写?为什么?  
明确:不可以。这些眼泪的顺序安排有作者的深意。它们可以分为两大类:小我的泪,大我的泪。由小到大,由浅入深。 
二、假如把这些眼泪比做珍珠,那么贯穿起这些大大小小珍珠的线,也就是主旨句是什么?它在文中出现了几次,这几次的出现是不是简单的重复?  
明确: 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 
――① 引入话题,虽然喜爱,但并不真正理解  
② 再次谈及,贯穿全文,说明战胜苦难与忧患的韧性与意志  
③ 与开头相呼应,更深切的体会到我们应感恩这个世界。 
㈥文章题目为“泪珠与珍珠”,可文中很少谈到“珍珠”,那“泪珠”与“珍珠”到底有怎样的关系,你是怎样认识的? 
明确:作者是巧妙地通过阿拉伯故事把二者联系起来的。 
①泪水均是人间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理解了泪水,便更能理解生活,真切领悟人生真谛,这份收获如同珍珠一样贵重。 
②每经过一次对泪水的感悟,自己洞识生活的能力便增进一步,从这个意义上说,给人启示的泪珠如同珍珠一样宝贵。 
③文末谈到的观音泪以及基督教徒的感激之泪并非为自我而流,而是为仁爱而流,为大众而流,为真诚而流,所以,它有如珍珠一样的珍贵。 
④珍珠贵重亦有价,纯洁真挚的泪珠凝聚的情义却无价。 
三、琦君是1949年到台湾的。她曾说:“来到台湾,此心如无根的浮萍,没有了着落,对家乡的苦念也就与日俱增了。”由此可见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这分情感是怎样体现的? 
明确:家园故土成了作者的梦中情怀。文中字里行间流露了对校园生活的回忆,对老师、亲人的思念,可见作者是在追忆当年在大陆的美好年华,寻找那失落的根。这种思乡怀人之情是借助泪水表达的。不仅如此,文章还借助泪水表达作者对忧患与苦痛、亲情与人生的探询、评判。 
四、提问:作者在引出珍珠后已经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了,为什么还要加上最后的三段? 
人需要有慈悲心,有感恩心,这是做人的一个基本素质。我们要感谢这个世界给予我们的一切,要感谢困难,坎坷让我们成长,让我们有珍珠一般的心灵。 
五、谈谈本文最主要的艺术特点。 
明确: 
(1)小中见大的抒情手法。在课文中,一句话、一首诗、一个故事、一滴眼泪都引起了作者的遐思,浮想联翩。 
(2)巧妙引用古诗文,增加了表达效果。 
(3)文章题目中有“珍珠”,而文中很少提及,作者只是从种种不同“类型”的泪水,来演绎“珍珠”的内涵。文章写得含蓄蕴藉。  
五、总结全文 
伟人有过流泪的经历,作为一名平凡的中学生我们也有过自己暗暗流泪的时候。我们是带着泪水步入知识殿堂的。我们应该深深领悟到:流泪的过程就是不断奋斗的过程。只有从奋斗中我们才能得到最珍贵的收获。所以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泪珠就没有珍珠! 
六、作业  课后练习   基础训练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课程资料教案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泪珠与珍珠》,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9
    《哈姆莱特》教案
    甜甜的泥土
    《崔杼弑其君》教案1
    《黑珍珠》教案1
    《十八岁出门远行》教学设计1
    《十八岁出门远行》教案2
    《十八岁出门远行》教案1
    《铸剑》教案1
    《铸剑》教学设计1
    语文版《中国当代诗二首》(我遥望,麦…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6
    《春》教案7
    《雨巷》说课稿1
    《雨巷》课堂实录1
    《雨巷》教案6
    《雨巷》教案5
    《雨巷》教案2
    《雨巷》教案1
    《前方》教案1
    《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教案2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11
    鄂教版七年级《<论语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乡土情结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
    等待散场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教案5
    等待散场
    《老王》教案9
    《你看这原野里》教案1
    《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1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10
    《黄鹂》教案2
    《离骚》教学设计3
    《离骚》微型教案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1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3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3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4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5
    《秋水》教案4
    《鸿门宴》说课稿2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8
    语文优质课比赛课堂实录《雷雨》
    读本“母语的精神”教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1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10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案例
    《劝学》教学设计1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相信未来》教学设计2
    《唐山大地震》教案1
    《西地平线上》公开课教案6
    《〈激流〉总序》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案6
    必修一读本《故乡的榕树》简案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6
    《劝学》教案1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4
    《师说》教案2
    《乡土情结》简案1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学设计
    《奥林匹克精神》教学实录
    《五人墓碑记》教案3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7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同步导学
    《非攻》教学案
    《琵琶行》教学设计
    《发现》教案5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
    《雨霖铃》简案2
    《奥林匹克精神》活动教学设计(公开课…
    《西地平线上》教案5
    秋兴八首
    《五人墓碑记》教案2
    寒风吹彻
    《致西伯利亚的囚徒》教案
    《五人墓碑记》教案5
    《肖邦故园》教案1
    《祖国山川颂》教案1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设计1
    《拿来主义》教案4
    《老王》课堂实录1
    《安妮日记》
    《雨霖铃》简案2
    端午的鸭蛋
    第三課  始得西山宴遊記
    《寻找理想》教案
    胡适《我的母亲》教案
    微型小说《走出沙漠》探究性阅读教学…
    《滑铁卢之战》说课稿
    短文两篇(日月)
    组歌
    海燕
    (苏教版)《离骚》教案
    《在那颗星子下》教案
    《小桔灯》教案
    28.醉翁亭记
    背影
    铁骑兵
    苏珊•安东尼
    大堰河,我的保姆
    现代诗两首
    列夫.托尔斯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爱莲说》写作指导课
    《亡人逸事》教学设计
    21《短文两篇齐人有一妻一妾弈秋》教…
    《在那颗星子下》教案
    名著推荐与导读——《格列佛游记》
    19《庄暴见孟子》教案
    再塑生命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1
    《老王》教案10
    《老王》教案11
    《核舟记》教学设计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1
    《老王》教案15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清塘荷韵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
    《崂山道士》教案
    《察今》教案2
    《啊,船长,我的船长哟》教案
    《察今》教案3
    《察今》课堂实录
    《松坊溪的冬天》教学设计之二
    《老王》教案15
    等待散场
    《老王》教案1
    《老王》教案3
    《离骚》教学设计
    《离骚》教案3
    《老王》教学设计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
    《品质》《老王》教学简案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
    你一定会听见的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
    我的五样3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10
    写作——编写寓言
    口语交际——推选奥运会吉祥物
    《清塘荷韵》教案2
    《落日》教案
    《金岳霖先生》教案16
    《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称赞》教案
    《阿房宫赋》教学案
    玉堂春落难逢夫
    《品质》教案1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案
    《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吉诃德的时代》教案
    《六国论》教案
    《鸟啼》教案
    高三作文议论文序列化训练
    《图片两组》教案
    永久的悔
    祖国山川颂
    《三颗枸杞豆》教学设计
    祖国山川颂
    《铁骑兵》教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
    《荷塘月色》教案
    《松坊溪的冬天》教学设计之一
    十八岁和其他
    《我的五样》学案
    我的五样
    始得西山宴游记
    赤壁赋
    《我的五样》(苏教版高一必修)
    《炼字》课堂实录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