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资料 >> 小学 >> 四年级第二学期 >> 课程资料教案 >> 正文

 

《劝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掌握基本的文言现象: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以及而、之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2)、理清文章结构脉络,并体会文章比喻论证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理解文意,背诵全文。

(2)、培养学生自己整理归纳积累文言知识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学习理解荀子的学习观。

 

【学情分析】

这是学生进入高中以来第一次接触文言文的学习,在初中,对文言知识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例如对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也已经有所接触,但传统的初中文言教学忽视了学生自我能力的培养,往往是以教师的讲授配合教学参考书的使用,学生在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上有所欠缺,由此,进入高中后文言学习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2)、把握文章整体结构。

(3)、学习文章中比喻的论证手法以及比喻的内在联系。

 

【教学方法】

   由于这是高中阶段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因此在教学方法上除了通过串讲,扫除字词障碍外,还要特别注意采用示范教学,教授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为高中的文言文学习打好基础;同时适当的进行课外材料的补充,拓展知识面。

 

【教学媒体】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资料,同时印发相关材料,供学生课外习作与练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结束了关于青春话题的思考,今天我们要来进入一个新的专题的学习——获得教养的途径。获得教养的途径有哪些呢?大家把课文翻到目录。我们看,在这个专题中,编者设置了两个版快,分别是:求学之道和经典的力量,前者要求我们学习,后者是要我们多读,所以学习和阅读就是我们获得教养的两种有效的途径。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我们这位两千多年前的老人是怎样来为我们论述学习的。

 

(二)、新课教学

1、作者介绍(配合PPT展示)

大家看注释1,请个同学来念一下。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一名代表,大家在以前还学过哪些儒家的代表,孔子(仁)、孟子(仁政),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位荀子虽然也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但是由于他处在战国末期,政治上的动乱造就了学术上的活跃,此时,诸子百家学说都已经形成,所以荀子就有了借鉴和批判的条件和可能。那么在思想上,荀子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观点,他反对迷信,认为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人可以凭借主观能动性,利用自然规律,我们说这里他已经具备了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的思想。另外,荀子还提出了一个直到现在还广受争议的话题:人性本恶。荀子认为人生来是恶的,只有通过后天的努力学习,才可以积善成德,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之所以如此看中学习,在他和他门徒共同编写的这部书籍里把这篇〈劝学〉放在第一卷的第一篇,也正是因为这个道理。

 

2、  解题

上面我们提到了荀子对于先秦的文学有了一定意义的发展,这种发展当然不仅仅体现在思想上,在文体上也有所显现。比如大家还记得我们在学孔子的论语的时候有没有标题啊?是没有标题的,我们把这种文体称为语录体。而从荀子开始,这类论说文开始有了独立的标题,那么大家首先来说说这个标题“劝学”是什么意思。——劝勉勉励的意思。也就是说文章是荀子要来劝勉我们学习,那么下面我们就要来看看荀子是如何来鼓励我们学习的。

 

3、  研读课文

      (1)、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其余同学仔细听,帮他纠错,同时PPT展示难字生字。

槁(gǎo) 跬(kuǐ) 跂(qì) 锲(qìe) 镂(lòu) 楫(jí) 参(cān)

(2)、通读过课文后,大家能不能把最能表现文章中心的句子找出来?——学不可以已。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这就是荀子整片文章的中心。大家注意在这里的“可以”和我们今天所说的“可以”是不是同一个意思?这里可以应该当成两个单音节词来理解。“可”是指“可以”,而“以”应作介词解释,但这里它的介词功能被弱化了,只起到调节音节的作用。同学们在学习古文的时候要注意,一般来说古汉语多单音节词,我们在理解过程中要注意逐个逐个字进行解释,比如无以,没用用来……的方法。又比如妻子,今天我们说妻子是专指爱人,而在古汉语中,妻子是指妻子和孩子。我们说妻子就是一个古今异义的词,这样的词还有很多,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会碰到,大家要注意整理和积累。落实古今异议这个语言点。下面我们回到课文,荀子开门见山就摆出了观点,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下面我们就要来看看他为什么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他究竟从哪几方面来论述这个问题?

  (3)、研读课文第一段。

         ①齐读第一段。

         ②同学对照注释梳理字词,落实君子、可以、中、绳、规、柔、暴、受、金、就、日、知等语言点,重点落实词类活用:日,名词做状语,解释为每日;这种现象在我们的学习中也是很常见的,比如〈韩非子〉里有这么一句话:“境内莫衣紫“这句话要怎么翻译啊? ——国境内没有人穿紫色的衣服。这里,这个衣原本是名词,而这里用作动词。点明是一个异读现象,“语之曰,名之曰”

         ③理清文章结构。大家说说看这一段作者主要是说了学习的什么?——学习的意义——知明而行无过矣。用了什么手法——比喻论证。

事物是可以变化的:青——蓝,冰——水;事物的变化需要外因的条件:木——轮,金——利。最后推出本段的中心论点——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PPT展示段落结构)

④齐读,尝试背诵

         (4)、研读课文第二段

          ①请一名同学朗读,其余同学对照课文注释疏通文字。

          ②请一组同学翻译,老师点拨指正,落实之、而、疾、生、假、至等语言点。重点落实一词多义这个语言点。举例;绝,A、而绝江河:动词,渡过 B、自云先世避秦时之乱,摔妻子来此绝境〈桃花源记〉动词,隔绝 C、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动词,终止  D、佛印绝类弥勒 副词,非常  E 以为绝妙 形容词,达到了极点。

          ③脉络梳理,让同学找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作者连用五个比喻,说明假于物的重要性,这里,物更侧重于学习。(PPT展示段落结构)

          ④熟读背诵。

(5)、研读课文第三段

       ①齐读

       ②请一组同学翻译,扫除字词障碍,落实焉、跬、无以、金、爪牙、之、上、下、寄托等语言现象。重点落实一个特殊句式:定语后置:爪牙之利

       ③梳理结构:这段荀子为我们讲了学习的——方法。大家找找看他主要说了哪些方法,请同学们给这段文字分分层,看看说了几种学习的方法,用了哪些比喻?(PPT展示段落结构)

 

       ④熟读背诵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劝学〉,荀子开篇就为我们摆出了中心论点: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接下来,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用了一系列的比喻来论证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文章的行文逻辑清晰,所以我们在背诵的过程中也比较容易上口,希望同学回去后能把这篇文章背诵出来,明天检查。

 

(四)、作业设置

1、背诵全文。

2、  每位同学准备一本专门积累文言词汇的本子,摘录文中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五)、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课堂导入

回顾上节课内容,我们学习了荀子的〈劝学〉,荀子从学习的意义——使人知而行无过;学习的作用——运用形象的比喻说明外物也就是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课程资料教案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劝学》教案1,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9
    《哈姆莱特》教案
    甜甜的泥土
    《崔杼弑其君》教案1
    《黑珍珠》教案1
    《十八岁出门远行》教学设计1
    《十八岁出门远行》教案2
    《十八岁出门远行》教案1
    《铸剑》教案1
    《铸剑》教学设计1
    语文版《中国当代诗二首》(我遥望,麦…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6
    《春》教案7
    《雨巷》说课稿1
    《雨巷》课堂实录1
    《雨巷》教案6
    《雨巷》教案5
    《雨巷》教案2
    《雨巷》教案1
    《前方》教案1
    《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教案2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11
    《寻找理想》教案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乡土情结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
    等待散场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教案5
    等待散场
    《老王》教案9
    《你看这原野里》教案1
    《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1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10
    《黄鹂》教案2
    《离骚》教学设计3
    《离骚》微型教案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1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3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3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4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5
    《致西伯利亚的囚徒》教案
    《鸿门宴》说课稿2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8
    语文优质课比赛课堂实录《雷雨》
    读本“母语的精神”教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1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10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案例
    《劝学》教学设计1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相信未来》教学设计2
    《唐山大地震》教案1
    《西地平线上》公开课教案6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10
    《江南的冬景》教案6
    必修一读本《故乡的榕树》简案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6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4
    《师说》教案2
    《乡土情结》简案1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学设计
    寒风吹彻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同步导学
    《秋水》教案4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7
    《非攻》教学案
    《琵琶行》教学设计
    《发现》教案5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
    《雨霖铃》简案2
    《奥林匹克精神》活动教学设计(公开课…
    《雨霖铃》简案2
    《西地平线上》教案5
    《奥林匹克精神》教学实录
    《五人墓碑记》教案3
    秋兴八首
    《五人墓碑记》教案5
    《肖邦故园》教案1
    《祖国山川颂》教案1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设计1
    《拿来主义》教案4
    《老王》课堂实录1
    《〈激流〉总序》教案
    《安妮日记》
    《五人墓碑记》教案2
    《核舟记》教学设计
    第三課  始得西山宴遊記
    胡适《我的母亲》教案
    微型小说《走出沙漠》探究性阅读教学…
    《滑铁卢之战》说课稿
    短文两篇(日月)
    组歌
    海燕
    《爱莲说》写作指导课
    (苏教版)《离骚》教案
    21《短文两篇齐人有一妻一妾弈秋》教…
    鄂教版七年级《<论语
    《在那颗星子下》教案
    铁骑兵
    苏珊•安东尼
    大堰河,我的保姆
    现代诗两首
    列夫.托尔斯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铁骑兵》教学设计
    玉堂春落难逢夫
    《在那颗星子下》教案
    名著推荐与导读——《格列佛游记》
    19《庄暴见孟子》教案
    再塑生命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1
    《老王》教案10
    《老王》教案11
    《老王》教案15
    背影
    《老王》教案1
    《亡人逸事》教学设计
    28.醉翁亭记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
    《崂山道士》教案
    《察今》教案2
    《啊,船长,我的船长哟》教案
    《察今》教案3
    《察今》课堂实录
    《吉诃德的时代》教案
    《松坊溪的冬天》教学设计之二
    《老王》教案15
    《泪珠与珍珠》
    《老王》教案3
    《离骚》教学设计
    《离骚》教案3
    《老王》教学设计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
    《品质》《老王》教学简案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
    《品质》教案1
    你一定会听见的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
    我的五样3
    《小桔灯》教案
    写作——编写寓言
    口语交际——推选奥运会吉祥物
    《清塘荷韵》教案2
    《落日》教案
    《金岳霖先生》教案16
    《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称赞》教案
    《阿房宫赋》教学案
    清塘荷韵
    《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案
    等待散场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1
    《六国论》教案
    《鸟啼》教案
    高三作文议论文序列化训练
    《图片两组》教案
    永久的悔
    祖国山川颂
    《三颗枸杞豆》教学设计
    祖国山川颂
    端午的鸭蛋
    我的第一本书
    《荷塘月色》教案
    《松坊溪的冬天》教学设计之一
    十八岁和其他
    《我的五样》学案
    我的五样
    始得西山宴游记
    赤壁赋
    《我的五样》(苏教版高一必修)
    《炼字》课堂实录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