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资料 >> 小学 >> 四年级第二学期 >> 课程资料教案 >> 正文

 

《劝学》教案1

方法——积累、坚持、专一,来论证了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这一个中心论点,首先,我们一起来把课文背一边。

    (二)、新课教学

1、检查背诵情况:首先全班齐背课文,接着按照文章的结构脉络来分别抽背个别同学,一方面检查背诵情况,两一方面,也在一次复习文章的脉络结构。

2、反馈一下作业情况:资料展示

3、明确文中出现的虚词的用法,采用练习的形式(PPT展示)

而: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连词,表转折,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连词,表递进,并且

 锲而不舍                   连词,表承接,就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连词,表承接,就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连词,表修饰,……地

•         之

 青,取之于蓝  代词,代青

 蚓无爪牙之利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非蛇膳之穴无可寄托者  结构助词,的

•         于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介词,从;介词,比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介词,引出动作行为指向的对象

 

4、体会文章的论证方法的特点——比喻论证

    (1)、请同学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中你认为用的最好的一句或几句比喻,说明理由。

        明确:本文的比喻论证主要有两个特点:

1、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设喻,通俗浅显,便于理解。

2、设喻方式多样化,有正面设喻、反面设喻、对比设喻、博喻。

    (2)语言训练

         用一句或几句比喻来说明知识和学习的重要性,例如:

1、知识是生活的明灯,没有知识的生活,犹如在黑暗中的远征。

2、谦虚的人像翱翔高空的雄鹰,知道天高地阔、学海无涯,因而刻苦好学,永不自满;骄傲的人就像井底之蛙,以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因而浅尝辄止、夜朗自大。

       

(三)、补充阅读:

(1)、补充《劝学》中另外两断较简单的片断,给学生5分钟时间自己通过查字典资料以及讨论的形式,翻译文字,教师在讨论的过程中和同学相互交流,最后请几位同学当堂翻译,检验学习的效果。

(2)、补充《苏轼非议“青出于蓝”》的小短文,让同学巩固字词,训练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这两节课上,我们学习了荀子的《劝学》,从文字到结构再到思想以及写作手法上都作了探讨,希望同学课后完成背诵任务。

 

 

   【资料链接】 

                     (一)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蹞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蟺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二)苏轼非议“青出于蓝”

荀卿云:“青出于蓝而青与蓝,冰生于水而寒于水。”世之言弟子胜师者,辄以此为口实,此无异梦中语,青即蓝也,冰即水也。酿米为酒,杀羊豕以为膳羞,曰酒甘于米,膳羞于羊,虽儿童必笑之,而荀卿是为辨,信其醉梦颠倒之言。

(宋 苏东坡《东坡志林》卷四第26条《辨荀卿言“青出于蓝”》)

一、苏轼在反驳荀子的观点运用了什么手法?试加以说明。

二、从文中找出两个通假字

三、解释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

酒甘于米

世之言弟子胜师者

虽儿童必笑之

而荀卿以是为辨

四、翻译全文

 

【教学反思】

      这两堂古文课希望改变了学生从初中以来就养成的老师讲、学生记、学生背的上课模式,而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只起到引导和纠正以及明确知识点的作用,从上课效果来看,基本完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有些值得反思的地方。

    首先,由于课堂时间有限,给了同学充分思考的时间,却没有安排学生置疑的时间,这样一来,学生的很多问题就无法暴露出来,尤其是在基本的知识点落实上的问题,不知道是否扎实;其次,由于这种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从课堂的整体反映来看,学生基本上还能在老师的指引下积极思考,但是仍然有部分同学没法跟上课堂的整体教学过程,基于以上两点担忧,在晚自习时安排了为学生达疑,在第二课时又安排当堂课内课外练习,从课堂上反映的情况来看,仍然有部分同学的知识点落实的不够扎实,还需要通过补充联系来加深他们对字词等基本知识点的落实。

   从自身的教学过程来看,还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忽视对学生的适时表扬,部分同学的预习自学能力很强,如有同学能将“远人不服”的“服”字翻译的恰到好处,此时,教师应该对这位同学进行适时的表扬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这点。其次,对于一些知识上的难点重点应该多举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这样更便于学生理解,如“爪牙之利”这个定语后置句。课堂的板书有点凌乱,没有安排好板书,有些随性,在今后的教学上应引起重视。此外,在教学的语速上有点快,可能会使学生有紧张感,一堂课下来,学生比较疲惫。在课堂上走动也过于频繁,可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这些都是我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和反思的问题。
 

上一页  [1] [2]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课程资料教案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劝学》教案1,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9
    《哈姆莱特》教案
    甜甜的泥土
    《崔杼弑其君》教案1
    《黑珍珠》教案1
    《十八岁出门远行》教学设计1
    《十八岁出门远行》教案2
    《十八岁出门远行》教案1
    《铸剑》教案1
    《铸剑》教学设计1
    语文版《中国当代诗二首》(我遥望,麦…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6
    《春》教案7
    《雨巷》说课稿1
    《雨巷》课堂实录1
    《雨巷》教案6
    《雨巷》教案5
    《雨巷》教案2
    《雨巷》教案1
    《前方》教案1
    《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教案2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11
    《寻找理想》教案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乡土情结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
    等待散场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教案5
    等待散场
    《老王》教案9
    《你看这原野里》教案1
    《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1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10
    《黄鹂》教案2
    《离骚》教学设计3
    《离骚》微型教案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1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3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3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4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5
    《致西伯利亚的囚徒》教案
    《鸿门宴》说课稿2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8
    语文优质课比赛课堂实录《雷雨》
    读本“母语的精神”教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1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10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案例
    《劝学》教学设计1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相信未来》教学设计2
    《唐山大地震》教案1
    《西地平线上》公开课教案6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10
    《江南的冬景》教案6
    必修一读本《故乡的榕树》简案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6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4
    《师说》教案2
    《乡土情结》简案1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学设计
    寒风吹彻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同步导学
    《秋水》教案4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7
    《非攻》教学案
    《琵琶行》教学设计
    《发现》教案5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
    《雨霖铃》简案2
    《奥林匹克精神》活动教学设计(公开课…
    《雨霖铃》简案2
    《西地平线上》教案5
    《奥林匹克精神》教学实录
    《五人墓碑记》教案3
    秋兴八首
    《五人墓碑记》教案5
    《肖邦故园》教案1
    《祖国山川颂》教案1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设计1
    《拿来主义》教案4
    《老王》课堂实录1
    《〈激流〉总序》教案
    《安妮日记》
    《五人墓碑记》教案2
    《核舟记》教学设计
    第三課  始得西山宴遊記
    胡适《我的母亲》教案
    微型小说《走出沙漠》探究性阅读教学…
    《滑铁卢之战》说课稿
    短文两篇(日月)
    组歌
    海燕
    《爱莲说》写作指导课
    (苏教版)《离骚》教案
    21《短文两篇齐人有一妻一妾弈秋》教…
    鄂教版七年级《<论语
    《在那颗星子下》教案
    铁骑兵
    苏珊•安东尼
    大堰河,我的保姆
    现代诗两首
    列夫.托尔斯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铁骑兵》教学设计
    玉堂春落难逢夫
    《在那颗星子下》教案
    名著推荐与导读——《格列佛游记》
    19《庄暴见孟子》教案
    再塑生命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1
    《老王》教案10
    《老王》教案11
    《老王》教案15
    背影
    《老王》教案1
    《亡人逸事》教学设计
    28.醉翁亭记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
    《崂山道士》教案
    《察今》教案2
    《啊,船长,我的船长哟》教案
    《察今》教案3
    《察今》课堂实录
    《吉诃德的时代》教案
    《松坊溪的冬天》教学设计之二
    《老王》教案15
    《泪珠与珍珠》
    《老王》教案3
    《离骚》教学设计
    《离骚》教案3
    《老王》教学设计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
    《品质》《老王》教学简案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
    《品质》教案1
    你一定会听见的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
    我的五样3
    《小桔灯》教案
    写作——编写寓言
    口语交际——推选奥运会吉祥物
    《清塘荷韵》教案2
    《落日》教案
    《金岳霖先生》教案16
    《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称赞》教案
    《阿房宫赋》教学案
    清塘荷韵
    《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案
    等待散场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1
    《六国论》教案
    《鸟啼》教案
    高三作文议论文序列化训练
    《图片两组》教案
    永久的悔
    祖国山川颂
    《三颗枸杞豆》教学设计
    祖国山川颂
    端午的鸭蛋
    我的第一本书
    《荷塘月色》教案
    《松坊溪的冬天》教学设计之一
    十八岁和其他
    《我的五样》学案
    我的五样
    始得西山宴游记
    赤壁赋
    《我的五样》(苏教版高一必修)
    《炼字》课堂实录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