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资料 >> 小学 >> 四年级第二学期 >> 课程资料教案 >> 正文

 

《炼字》课堂实录


刘建松

上虞丰惠中学

班级:上虞丰惠中学高三(2)班

执教:刘建松

记录:方玉君



三月的某一天下午,小刘被告知明天要上一节观摩课。听课人为各校语文组长。时间之紧迫,任务之艰巨,如此而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丢脸自己尚行,摸黑学校不可。上课内容在晚上11点才手中有术,心中有数,才豁然,才开朗。第二天上课时意气洋洋。感觉飘飘然

师:春天如女子的脸蛋,说变就变。这不,昨天还艳阳高照,今天却是春意料峭,早上我上班骑车时手脚有些不自然,这次第,怎一个冷字了得。不知我们的同学是否与师有戚戚焉。

生(集体):有(笑)

师:我们会用哪些字来修饰形容当时的感觉“冷”?通校生先来回答,你们可能有切肤体验。(笑)

生(1):很冷,冷得透心凉,手脚都僵硬

师:怪不得你现在脸色红彤彤,原来是冻的。(笑)

生(2):贼冷贼冷的

师: 典型的东北话。

生(3):暴冷,暴冷

师:你的回答暴好,(笑),“暴”字在学生中很流行,比如考试后大叫“暴难”,成绩暴好。你能说一说暴冷是什么意思。

生(3):就是冷得出乎意料,让人受不了。

师:有哪种心情,或情绪?

生(3):有点畏惧,担忧害怕。

师:担忧上课迟到,让你站在外面晒太阳。(笑)如果吹到宋代大才子苏东坡身上,大胡子会说,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看,他只是微冷,微冷写出了坡仙的乐观豁达,看来“暴冷”的同学就不乐观豁达了。(笑)下面再给大家讲一个苏东破的趣事,是兄妹间PK问题。东破有个妹妹

生(部分):苏小妹,

师:据说是两情若是久长时

生(全体):又岂在朝朝暮暮。

师:的秦观的夫人,有一次,小妹想考考大哥的智商,请听题——要大哥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不假思索,张口就来:

生(部分):吹,照

师:看东破的答案。前句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不屑,讥之曰“下品”。看来“吹”“照”是——

生:上品(笑)次品(笑)

师: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再来两句:“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虽好,但仍不属上品。”东坡哑然。那么正确答案是——

师:苏小妹不慌不忙,念出答案:“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东坡吟诵玩味之后,不禁叫绝。同学们是否注意,这里有个细节“吟诵玩味”,妙字要通过大家的咀嚼才会有光彩。大家能说说其中的意思吗?

生(4):扶字用的好,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风的轻柔,柳的娇贵。但这个失字似乎很难讲——,

师:看来,师者,所以传道

生(集体):受业解惑也。

师:“轻风”徐徐,若有若无,“细柳”动态不显,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地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与“轻”、“细”相宜,和谐自然。“扶”字又把风人格化了,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东坡的“摇”、“舞”当与“狂风”相配才妥帖。下句中添“映”全无朦胧之美,“隐”也欠贴切。既然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就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一个“失”字,就勾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一着此字,满句生辉。(见屏幕)看来诗人都有个人生追求,讲究炼字。 诗人们都有心得。杜甫说为人性僻耽佳句生(部分):语不惊人死不休 师:推敲的贾岛说,两句三年得

生(部分):一吟双泪流

师:吟安一个字生(少数):捻断数茎须 师:诗人追求用字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两句话思考了三年,效率是否太低了,当然用了夸张的手法。为一个字,宁可拔掉男人骄傲的胡须,真是用心良苦,所以有些有名的诗人的是几乎没有胡子的。(生笑)但好句就是这样拔出来的,这就是所谓的炼字。我们平时听到过炼钢,很少听到炼字。哪些字可以炼呢?不妨我们从一二三四这些数量词来看早梅(屏幕)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支开。(齐读)

生(部分):,错了,错了,是一枝。

师:改的好。这就是一字师的来历。一支梅就是早梅,数支梅不能扣住题目。谈不上早。处处是炼字之所。比如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屏幕)里面有数字吗?

生(集体):有。千、万。

师:能改一,二,一山鸟飞绝,

生(部分):两径人踪灭。

师:能这样改吗?

生(5):不能,千山是说山的众多,和万径搭配让背景更空旷,似乎没有边际,苍凉感就出来了。

师:苍凉感就是说念天地之悠悠

生(集体):独伧然而涕下。

生(6):这里的千、万和后面的孤和独做对比,陪村,突出了人物的渺小。

师:有理,描写的背景越广阔,主要要描写的人物就越突出。诗歌突出了在如此寒冷寂寞的环境中人物的心境,现在我们把每句诗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

生(集体):千万孤独。

师:这些数字正表达了作者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思想感情。渔翁就是柳宗元的自我写照。在天寒地冻的日子,他专心钓鱼,忘掉一切,虽然孤独,却很孤傲。好句就是这样炼成的。古人写景诗是很多。比如有个诗人曾写过“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的诗句,大家品论一下。

生(7):很好,两句诗通过视觉和听觉来写,写得很生动,有生活气息,有面感。

生(8):景物的色彩搭配合理,白鹭、黄鹂色彩鲜明,给人想象余地。

师:能在水田和夏木前加一些修饰词吗?

生(9):广阔水田飞白鹭,浓阴夏木啭黄鹂

师:诗人王维这样改,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谁来说一说?生(10):漠漠有广阔无边的意思,阴阴有幽深的意思。漠漠水田阴阴夏木面明显开阔和深邃,富有意境,渲染了积雨后天气空蒙迷茫的色调和气氛。表现了作者闲适的心情。

师:分析透彻。当然,诗歌中最见功力的当属动词的修炼。就象郭靖炼——

生(集体)降龙十八掌(笑)

师:想到了这样一则故事。清朝的文学家随园主人——

生(部分):袁枚

师;对。“随园担粪者”在农历十月中报告主人,梅树“有一身花矣” 袁枚将这句话加工成“霜高梅()一身花”。大家思考一下,括号中你会加哪个词?,(学生思考)这个题目我们等会儿解决。先赏析唐人的几句很熟悉的诗歌用词的妙处。(出示•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加点字分别是铺,和怨)

生(11):“铺“字抓住了残阳的特点,残阳是接近地平线,阳光 是平铺过来的

师:如果是中午的太阳用照,或者射,这抓住了景物的特征,用词贴切。

生(12):“铺“字夕阳照下,显得很有意境,写出夕阳的温柔多情。意境很美。

师:分析的有理,字词营造了意境。那怨字做何解?

生(13);这是一首边塞诗——

师:背一背

生(集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篇孤城万韧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师:这是盛唐唐代的边塞诗。

生(14):“怨“用了拟人手法,杨柳是指杨柳曲,杨柳曲是离别之曲。战士是怀着别愁的 心情听曲,似乎羌笛也在怨杨柳,流露的感情是强烈的。思乡之情。

生(15):不。何须怨是说用不着怨恨,写的很有气魄。写出了战士的心胸壮志豪情。无怨无悔。

师:你讲到了点子上,盛唐的边塞诗,虽写了征人不得回家的哀怨的心态,但写的很有男子汉气概,不象哭哭啼啼的小女子,写得悲壮苍劲,充满阳刚之气。怨字体现了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所以鉴赏字词的角度无非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形式表达技巧 内容就体现了描写对象的特点,字词营造的意境,字词揭示的内容主旨,字词中包含的作者情感。

师:进入高考真题展示板块.(出示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问⑴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3分)(学生讨论,归纳总结)

师:⑴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

师:(出示)3全国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课程资料教案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炼字》课堂实录,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9
    《哈姆莱特》教案
    甜甜的泥土
    《崔杼弑其君》教案1
    《黑珍珠》教案1
    《十八岁出门远行》教学设计1
    《十八岁出门远行》教案2
    《十八岁出门远行》教案1
    《铸剑》教案1
    《铸剑》教学设计1
    语文版《中国当代诗二首》(我遥望,麦…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6
    《春》教案7
    《雨巷》说课稿1
    《雨巷》课堂实录1
    《雨巷》教案6
    《雨巷》教案5
    《雨巷》教案2
    《雨巷》教案1
    《前方》教案1
    《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教案2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11
    鄂教版七年级《<论语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乡土情结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
    等待散场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教案5
    等待散场
    《老王》教案9
    《你看这原野里》教案1
    《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1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10
    《黄鹂》教案2
    《离骚》教学设计3
    《离骚》微型教案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1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3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3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4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5
    《秋水》教案4
    《鸿门宴》说课稿2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8
    语文优质课比赛课堂实录《雷雨》
    读本“母语的精神”教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1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10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案例
    《劝学》教学设计1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相信未来》教学设计2
    《唐山大地震》教案1
    《西地平线上》公开课教案6
    《〈激流〉总序》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案6
    必修一读本《故乡的榕树》简案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6
    《劝学》教案1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4
    《师说》教案2
    《乡土情结》简案1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学设计
    《奥林匹克精神》教学实录
    《五人墓碑记》教案3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7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同步导学
    《非攻》教学案
    《琵琶行》教学设计
    《发现》教案5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
    《雨霖铃》简案2
    《奥林匹克精神》活动教学设计(公开课…
    《西地平线上》教案5
    秋兴八首
    《五人墓碑记》教案2
    寒风吹彻
    《致西伯利亚的囚徒》教案
    《五人墓碑记》教案5
    《肖邦故园》教案1
    《祖国山川颂》教案1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设计1
    《拿来主义》教案4
    《老王》课堂实录1
    《阿房宫赋》教学案
    《雨霖铃》简案2
    端午的鸭蛋
    第三課  始得西山宴遊記
    《寻找理想》教案
    胡适《我的母亲》教案
    微型小说《走出沙漠》探究性阅读教学…
    《滑铁卢之战》说课稿
    短文两篇(日月)
    组歌
    海燕
    (苏教版)《离骚》教案
    《在那颗星子下》教案
    《小桔灯》教案
    28.醉翁亭记
    背影
    铁骑兵
    苏珊•安东尼
    大堰河,我的保姆
    现代诗两首
    列夫.托尔斯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爱莲说》写作指导课
    《亡人逸事》教学设计
    21《短文两篇齐人有一妻一妾弈秋》教…
    《在那颗星子下》教案
    名著推荐与导读——《格列佛游记》
    19《庄暴见孟子》教案
    再塑生命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1
    《老王》教案10
    《老王》教案11
    《核舟记》教学设计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1
    《老王》教案15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清塘荷韵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
    《崂山道士》教案
    《察今》教案2
    《啊,船长,我的船长哟》教案
    《察今》教案3
    《察今》课堂实录
    《松坊溪的冬天》教学设计之二
    《老王》教案15
    等待散场
    《老王》教案1
    《老王》教案3
    《离骚》教学设计
    《离骚》教案3
    《老王》教学设计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
    《品质》《老王》教学简案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
    你一定会听见的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案
    我的五样3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10
    《三颗枸杞豆》教学设计
    写作——编写寓言
    口语交际——推选奥运会吉祥物
    《清塘荷韵》教案2
    《落日》教案
    《金岳霖先生》教案16
    《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称赞》教案
    玉堂春落难逢夫
    《品质》教案1
    《荷塘月色》教案
    《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吉诃德的时代》教案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
    《六国论》教案
    《鸟啼》教案
    高三作文议论文序列化训练
    《图片两组》教案
    永久的悔
    《泪珠与珍珠》
    祖国山川颂
    《铁骑兵》教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
    《安妮日记》
    《松坊溪的冬天》教学设计之一
    十八岁和其他
    《我的五样》学案
    我的五样
    始得西山宴游记
    赤壁赋
    《我的五样》(苏教版高一必修)
    祖国山川颂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