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资料 >> 小学 >> 四年级第二学期 >> 课程资料教案 >> 正文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


 三维目标

知识技能

1、   深刻领会德国纳粹给人类造成的灾难,思考战争悲剧的社会原因。

2、   有理有据地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分析标题的深刻用意,把握本文运用心理独白,悬念丛生,反复描写等特色。

过程和方法

1、   通过对作品的研读、探讨,了解人物的心灵世界和他们在战争中的遭遇,对战争与人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能说出战争对人的精神摧残和人类文化的毁灭作用。

2、   通过学习探究,了解不同的叙述风格,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3、   开放讨论造成人物和社会悲剧的深层原因,还可以收集更好的资料,针对“遭遇战争”的专题作更广泛、更深入的研究,提出更理性、更深刻的见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揭露和批判战争罪行;坚定热爱和平,追求和平,捍卫和平的信念;加强关心政治、民情和时事的兴趣和热情,警惕特殊利益集团操纵权利机器,防止历史悲剧重演。

二、文本研习

(完成《阳光课堂》第38页内容研讨)

三、资料链接

1、关于伯尔作品的评论

    伯尔的一生都在与人类的缺点进行斗争,他声讨战争,批评国家与社会,也批评大众传媒和教会。在他身上体现了正气和德意志精神,正因为这一点,他被称为“德国的良心”。1985年伯尔谢世时,联邦总统亲自抬棺材为他送行。伯尔去了,但他留下了无尽的精神遗产,他不但属于他的故乡,他也是属于世界的。如果把伯尔和二战以后德国的文化思潮和我国文革后诸多形态放在一起相比照,不难看出有一番文化意趣蕴含其中,这应当是我们今天重新打量伯尔时所不应忽视的。一部世界史,就是人类的传记,记述了世界的命运。文学、历史,把人类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变成了经验。经验是智慧的开端,从经验上升到智慧,再把历史智慧转化为人生启迪。然而遗憾的是人类是健忘的,人类往往不能从经验中汲取教训。

    德国文化在世界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也产生了希特勒。希特勒上台后,一夜之间德国变了样。1933年4月前后,德国进行了文化大清洗,逮捕了一批知识分子,被帝国宣传部禁止的作家149名,禁书12,400种,私人存书也不允许。接着对文化界进行迫害。人类历史上最卑鄙最残酷的事在光天化日之下堂而皇之地进行。

    战后,德国人开始了在废墟上的生活,德国文学也是在这样的废墟上开始的。他们面临着既要与世界文学接轨,又要与传统接轨,这时成长了一代青年作家,他们提出德国文学要重新开始,从零开始。这一时期的文学,被称为废墟文学,类似我国文革后的伤痕文学。他们那一代是没有上帝的一代,不被承认的一代,没有伦理原则可循、没有传统可继承的一代。这一代同我们文革中的知青一样,没有任何传统文化营养可言。废墟文学贯穿着整个联邦文学,体现了德意志的精神和人格力量。

    伯尔在作品中追求一种人类理想,哪儿有不正义,哪儿受到损害,他就在哪里挺身而出。他认为文学的作用就是要反抗非正义。伯尔是悲观的,他生前穿着朴素,经常是愁容满面,他为德意志民族而忧患,为世界人类而忧患。他亲自目睹了西方文学经历着的痛苦历程,世界有变化,文学也会随着变化,他在等待那一时刻的到来。伯尔认为,西方经历的那些东西,不应当推荐给中国,那是病态,是西方文化结的苦果。伯尔晚年对中国文化十分迷恋,他开始思考中国的价值观念在哪儿,平衡力量在哪儿。他试图从东西文化的对比中寻找那种使人类无穷的欲望得以控制从而走向成熟的力量。

                     (《人不是为了被管辖而存在》姚汝今  《读书》1998年第3期)

2、第二次世界大战人口损失情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人类蒙受空前灾难。战火燃及欧、亚、非和大洋州四大洲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四大洋,扩展到40个国家的国土,有五六十个国家参战,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在抗击德意日法西斯的战争中,中国坚持了8年,英国6年,苏联4年2个月,美国3年9个月。双方动员军事力量约9000万人,其中苏联2200万,美国1500万,英国1200万,轴心国德意日3000万。中国共有4.5亿人卷入战争。按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其中美国伤亡100余万,英国伤亡约3000万,中国伤亡3500万。

死亡者达5500万,是历次战争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其中苏联2700万,法国58万,美国30万,波兰600万,德国也约有600万(其中400万军人。)死亡者中有一半是无辜的平民,其中包括600万犹太人和50万吉普赛人。直接军费开支11,170亿美元(中日军费开支自1937年算起),参战国物资总损失价值40,000亿美元,数不清的人类历史文化遗产毁于一旦。                                                         (综合资料)

四、拓展练习

切梦刀

李健吾

不知道什么一个机会,也许由于沦陷期间闷居无聊,一个人在街上踽踽而行,忽然来到一个旧书摊头,在靠外的角落,随时有被人踩的可能,赫然露出一部旧书,题签上印着《增广切梦刀》。

梦而可切,这把刀可谓锋利无比了。

一个白天黑夜全不做梦的人,一定是一个了不起的勇士。能够做到这步田地的,勇士两个字当之无愧,我们常人没有福分妄想这种称谓,因为一方面必须达观如哲学家,一方面又必须浑浑噩噩如二愣子。

当然,这部小书是为我们常人做的,作者是一位有心人,愿意将他那把得心应手的快刀送给我们这些太多了梦的可怜虫。我怀着一种欣喜的心情,用我的如获至宝的手轻轻翻开它的皱卷的薄纸。

原来这是一部详梦的伟著,民国六年问世,才不过二十几个年头,便和秋叶一样凋落在这无人过问的闹市,成为梦的笑柄。这美丽的引人遐想的书名,采取的是《晋书》关于王浚的一个典故。

“浚夜梦悬三刀于卧屋梁上,须臾又益一刀,浚惊觉,意甚恶之。主簿李毅再拜贺曰:三刀为州字,又益一者,明府其监益州乎?及贼张弘杀益州刺史皇甫晏,果迁浚为益州刺史。”

在这小小得意的故事之中,有刀也在梦里,我抱着一腔的奢望惘然如有所失了。

梦和生命一同存在。它停在记忆的暖室,有情感加以育养:理智旺盛的时候,我以为我可以像如来那样摆脱一切挂恋,把无情的超自然的智慧磨成其快无比的利刃,然而当我这个凡人硬起心肠照准了往下切的时候,它就如诗人所咏的东流水,初是奋然,竟是徒然:

“抽刀断水水更流。”

有的时候,那就糟透了,受伤的是我自己,不是水:

“磨刀呜咽水,

水赤刃伤手。”

于是,我学了一个乖,不再从笨拙的截击上下工夫,因为那样做的结果,固然梦可以不存在了,犹如一切苦行僧,生命本身也就不复在人世存在了,我把自然还给我的梦,梦拿亲切送我做报答。我活着的勇气,一半从理想里提取,一半却从人情里得到。而理想和人情是我梦的弼辅。说到这里,严酷的父亲,在我十三岁上就为人杀害了的父亲,可怜的辛劳的父亲,在我的梦里永远拿一个笑脸给他永远没有出息的孩子。我可怜的姐姐,我就那么一位姐姐,小时候我曾拿剪刀戳破她的手,叫她哭,还不许她告诉父亲,但是为了爱护,她永远不要别人有一点点伤害我,就是这样一位母亲一样的姐姐,终于很早就丢下我去向父亲诉苦,一个孤女的流落的忧苦。他们活着……全都活着,活在我的梦里……还有我那苦难的祖国,人民甘愿为她吃苦,然而胜利来了,就没有一天幸福还给人民……也成了梦。

先生,你有一把切梦刀吗?

把噩梦给我切掉,那些把希望变成失望的事实,那些从小到大的折磨的痕迹,那些让爱情成为仇恨的种子,先生,你好不好送我一把刀全切了下去?你摇头。你的意思是说,没有痛苦,幸福永远不会完整。梦是奋斗的最深的动力。

那么,卖旧书的人,这部《切梦刀》真就有什么用处,你为什么不留着,留着给自己使用?你把它扔在街头,夹杂在其他旧书之中,由人翻拣,听人踩压,是不是因为你已经学会了所有的窍门,用不着它随时指点?

那边来了一个买主。

“几钿?”

“五百。”

“贵来!”他惘惘然而去。

可怜的老头,《切梦刀》帮不了你的忙,我听见你的沙哑的喉咙在吼号,还在叹息:“五百,两套烧饼啊!”(文章有删节)

19.以“理想和人情”为“弼辅”的“梦”,在文中具体指哪些内容?请分条列述。(4分)

 

 

 

 

20.作者赋予了“切梦刀”怎样的含义?请根据文意加以阐释。(4分)

 

 

 

 

21.文中写到“姐姐”的死,没有直接用“去世”等字眼儿描述,这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请简要赏析。(4分)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课程资料教案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9
    《哈姆莱特》教案
    甜甜的泥土
    《崔杼弑其君》教案1
    《黑珍珠》教案1
    《十八岁出门远行》教学设计1
    《十八岁出门远行》教案2
    《十八岁出门远行》教案1
    《铸剑》教案1
    《铸剑》教学设计1
    语文版《中国当代诗二首》(我遥望,麦…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6
    《春》教案7
    《雨巷》说课稿1
    《雨巷》课堂实录1
    《雨巷》教案6
    《雨巷》教案5
    《雨巷》教案2
    《雨巷》教案1
    《前方》教案1
    《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教案2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11
    鄂教版七年级《<论语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乡土情结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
    等待散场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教案5
    等待散场
    《老王》教案9
    《你看这原野里》教案1
    《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1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10
    《黄鹂》教案2
    《离骚》教学设计3
    《离骚》微型教案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1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3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3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4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5
    《秋水》教案4
    《鸿门宴》说课稿2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8
    语文优质课比赛课堂实录《雷雨》
    读本“母语的精神”教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1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10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案例
    《劝学》教学设计1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相信未来》教学设计2
    《唐山大地震》教案1
    《西地平线上》公开课教案6
    《〈激流〉总序》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案6
    必修一读本《故乡的榕树》简案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6
    《劝学》教案1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4
    《师说》教案2
    《乡土情结》简案1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学设计
    《奥林匹克精神》教学实录
    《五人墓碑记》教案3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7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同步导学
    《非攻》教学案
    《琵琶行》教学设计
    《发现》教案5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
    《雨霖铃》简案2
    《奥林匹克精神》活动教学设计(公开课…
    《西地平线上》教案5
    秋兴八首
    《五人墓碑记》教案2
    寒风吹彻
    《致西伯利亚的囚徒》教案
    《五人墓碑记》教案5
    《肖邦故园》教案1
    《祖国山川颂》教案1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设计1
    《拿来主义》教案4
    《老王》课堂实录1
    《阿房宫赋》教学案
    《雨霖铃》简案2
    端午的鸭蛋
    第三課  始得西山宴遊記
    《寻找理想》教案
    胡适《我的母亲》教案
    微型小说《走出沙漠》探究性阅读教学…
    《滑铁卢之战》说课稿
    短文两篇(日月)
    组歌
    海燕
    (苏教版)《离骚》教案
    《在那颗星子下》教案
    《小桔灯》教案
    28.醉翁亭记
    背影
    铁骑兵
    苏珊•安东尼
    大堰河,我的保姆
    现代诗两首
    列夫.托尔斯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爱莲说》写作指导课
    《亡人逸事》教学设计
    21《短文两篇齐人有一妻一妾弈秋》教…
    《在那颗星子下》教案
    名著推荐与导读——《格列佛游记》
    19《庄暴见孟子》教案
    再塑生命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1
    《老王》教案10
    《老王》教案11
    《核舟记》教学设计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1
    《老王》教案15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清塘荷韵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
    《崂山道士》教案
    《察今》教案2
    《啊,船长,我的船长哟》教案
    《察今》教案3
    《察今》课堂实录
    《松坊溪的冬天》教学设计之二
    《老王》教案15
    等待散场
    《老王》教案1
    《老王》教案3
    《离骚》教学设计
    《离骚》教案3
    《老王》教学设计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
    《品质》《老王》教学简案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
    你一定会听见的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案
    我的五样3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10
    《三颗枸杞豆》教学设计
    写作——编写寓言
    口语交际——推选奥运会吉祥物
    《清塘荷韵》教案2
    《落日》教案
    《金岳霖先生》教案16
    《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称赞》教案
    玉堂春落难逢夫
    《品质》教案1
    《荷塘月色》教案
    《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吉诃德的时代》教案
    《六国论》教案
    《鸟啼》教案
    高三作文议论文序列化训练
    《图片两组》教案
    永久的悔
    祖国山川颂
    《泪珠与珍珠》
    祖国山川颂
    《铁骑兵》教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
    《安妮日记》
    《松坊溪的冬天》教学设计之一
    十八岁和其他
    《我的五样》学案
    我的五样
    始得西山宴游记
    赤壁赋
    《我的五样》(苏教版高一必修)
    《炼字》课堂实录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