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资料 >> 小学 >> 四年级第二学期 >> 课程资料教案 >> 正文

 

《老王》课堂实录1


个性评点,互动探究

——《老王》教学实录


江苏省黄埭中学  尹环

【课堂实录】

   师:在前一阶段的演讲和周记中,同学们大多选择伟人、名人作为自己的精神坐标,因为是他们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但是,当我们把目光投向我们周围也会发现,只要人格高尚,平凡的人也和伟大的人一样,即使在底层,他们的光芒也会如日月星晨般熠熠发光。比如杨绛先生笔下的“老王”。(投影《老王》课题及形象素描)

师:在阅读调查中大家都喜欢课文《老王》,那么我想知道“老王”在大家的心中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请大家根据文本,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用评点的方式来点评一下“老王”。

生1:老王是一个忠厚老实的人,送的冰比前任大一倍,冰价相等,愿意车费半价,始终没有看透或者想到要去算计好欺负的主顾,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

师:不错,概括能力挺强。

生2:老王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他在临终前还送香油和鸡蛋给作者一家。课本54页写他送东西的场面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师:比如说?

生2读课文“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送给我们的。”

师:作者写他外表之可怕、活动之艰难衬托他一颗淳朴善良的心。老王虽不善言辞,但我们可以体会到他诀别的深情。你评点的这一段这描写具体突出,给人印象深刻,很好!

生3:老王是一个不幸的人,他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还有他的眼睛又不好,一生凄凉艰难,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不幸者。

生4:我觉得老王是个非常可怜的人,他没有家。

师:他不是住在一破落的大院里?你是说他没有亲人?

生4:不仅如此,他打了一辈子光棍,又没有亲人,住在荒僻的小胡同里,小屋破破烂烂的,作者说“后来我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他说,住那儿多年了。”我从这里看出了老王的孤苦伶仃,精神孤独。正常情况下应该回答说“是的。”我们都把自己住的地方当作自己的家,而老王却说他住在那儿没有说是他的家,可见他没有温暖。

师:说得真好,有自己独到的发现和见解,深入到了人灵魂的深处。

师:大家在评点老王的时候既理解了老王的“善”(板书),又关注了老王的“苦”(板书)。可以说比较全面,下面请用一句话总结一下老王的形象。

生5:老王是一个老实善良又不幸的人。

生6:老王是一个忠厚老实而命运悲惨的底层劳动者形象。

师:很好。特别是“底层”这两个字,注意到了我们专题的内涵。像老王这样的人在不幸的生活中却能不改变其善良的本性 ,这种品格是多么可贵。这是一个遭受社会漠视的人的善良,是真正的善良、纯正的善良。作者借此揭示了底层人物身上的光芒,正是他们所坚守的道德良知构成了我们社会的基石。除了对他们的敬意和赞颂(板书:赞颂),作者还要告诉我们什么?让我们从作者的态度和反思入手深入探究。作者一家是怎样对待老王的?

生7:作者一家对老王很照顾,\"我\"常坐他的车,照顾他的生意,还经常和他聊天。作者的女儿给老王吃鱼肝油治好了老王的夜盲症。

师:可见作者对老王除了赞颂还有?

生(齐):同情。(板书:同情)

师: 作者一家对老王这样一个下层的劳动者这样关心、尊重、爱护,但作者多年后仍对老王感到“愧怍”?

生8:是感觉对他的帮助还不够吧?

师:对,这是作为知识分子的悲天悯人情怀的体现,更主要的是她让读者思考为什么在新社会,老王这样好的人却还处在那样苦难的状态,而且生活每况愈下?作者既提出了社会应该怎样关心不幸者的问题也含蓄地写出了她对时代的批判或思考。这也是文章的深刻主题所在。(板书: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师:在关注人物形象的同时体味作者的情感倾向是鉴赏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方法,除此之外,大家还要注意主题的多面性。可能因为时代和作者风格的因素,文章的主题显得含蓄了些,那么让我们来讨论一下阅读难点。

生9:文章开始说“我常坐老王的三轮” ,后来送钱钟书医院,为什么又说“我自己不敢乘三轮”?

师:这里涉及到“文革”背景,我来解释一下,文化大革命时知识分子是“臭老九”,工人阶级是国家的主人,坐三轮车被认为是资产阶级,是剥削阶级。文中有很多地方,比如说“‘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其实是被打的,作者却说不知怎么的,是一种隐忍的辛酸。知识分子被抄家和批斗,所以老王悄悄问他们还有没有钱,包括“载客三轮都取缔了” 都有时代的影子,也是作者含蓄的语言风格的体现。

生10:为什么老王送香油和鸡蛋给我,我要“强笑”?

师:那你把“强”字去掉再读一遍如何?想想当时的语言环境。

生(读):我明白了,是因为我看到老王的惨状而有的特定表情。

生11:老王送香油和鸡蛋给我说不是要钱,那他为什么又站着等我拿钱,最后又拿了钱?

师:谁来解答这个问题?

生12:因为他怕我再托人捎给他,这可以看出老王不愿麻烦别人的善良本性。

师:完全同意。

师(环顾教室):如果没有疑问,现在请大家思考:为什么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能那么关心、尊重、爱护?现实生活中社会地位、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的人往往瞧不起卑微者,要有什么精神才能像作者那样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生:要有爱心和平等观念。对不幸者怀有一颗爱心,才能这么关心人,爱护人。

师:说得好,在生活中我们是否会遇到像老王一样生活困苦的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他们?(出示一组图片)仔细观察这组图片,描述一下他们的生存状况,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生:(略)

师:这篇写人记事的散文,材料琐碎,但是经过作者的组织,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想想看,作者是怎样选材的?又是怎样组织的?请大家借鉴作者的选材和组材,以“在底层”或“平凡的人给我最多感动”为话题写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投影)。(下课)

附【板书设计】

人物                 情感和主题


老王   善——赞颂“底层的光芒”    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苦——同情“不幸者”

附【《老王》课前学案】

【学习目标 】 1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准确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征及其典型意义。2、理解作者寄予文中的感情。

3、探究贯穿全文的线索和段落的有序安排,学习借鉴作者选材组材以及布局谋篇的精妙。 

一、课前预习

作者简介:杨绛(1911——),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家。钱钟书之妻。著作有《干校六记》、《将饮茶》《我们仨》等散文集,译作《堂·吉诃德》。钱钟书(1910—1998),江苏无锡人。学者,作家,著有小说《围城》和学术著作《谈艺录》《管锥编》等。

二、注音释义

1蹬(    )2取缔(   ) 3塌(   )败 

4伛(    )着背5骷(   )髅(   ) 6攥(  )着

7滞(     )笨    8愧怍(  ) 9荒僻(    ) 

10强(    )笑     11翳(    )

12凑合(  )(   )13捉摸(    )(    )

塌败:

滞笨:

取缔:

愧怍:

三、阅读思考

1、汇总经过过小组讨论仍不能解决的阅读难点。

2、本文是写人记事的散文,那么文中的老王是怎样一个形象呢?作者一家对老王如何?请结合相关句子和段落,点评人物形象,概括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3、.为什么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能那么关心、爱护?社会地位、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的人往往瞧不起卑微者,要有什么精神才能像作者那样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4、在生活中我们是否会遇到像老王一样生活困苦的人?你是怎样对待的?

假如我是一团火,就要给别人送去温暖。

假如我是一朵花,就要给别人送去芬芳。

假如我是一颗星,就要给别人送去光明。

假如我是___,就要_______。

请大家以上面的形式,把你的心愿表达出来。

四.写作借鉴:这篇写人记事的散文,材料琐碎,但是经过作者的组织,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想想并小组讨论作者是怎样组织的?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课程资料教案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老王》课堂实录1,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9
    《哈姆莱特》教案
    甜甜的泥土
    《崔杼弑其君》教案1
    《黑珍珠》教案1
    《十八岁出门远行》教学设计1
    《十八岁出门远行》教案2
    《十八岁出门远行》教案1
    《铸剑》教案1
    《铸剑》教学设计1
    语文版《中国当代诗二首》(我遥望,麦…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6
    《春》教案7
    《雨巷》说课稿1
    《雨巷》课堂实录1
    《雨巷》教案6
    《雨巷》教案5
    《雨巷》教案2
    《雨巷》教案1
    《前方》教案1
    《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教案2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11
    《寻找理想》教案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乡土情结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
    等待散场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教案5
    等待散场
    《老王》教案9
    《你看这原野里》教案1
    《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1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10
    《黄鹂》教案2
    《离骚》教学设计3
    《离骚》微型教案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1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3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3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4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5
    《秋水》教案4
    《鸿门宴》说课稿2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8
    语文优质课比赛课堂实录《雷雨》
    读本“母语的精神”教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1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10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案例
    《劝学》教学设计1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相信未来》教学设计2
    《唐山大地震》教案1
    《西地平线上》公开课教案6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10
    《江南的冬景》教案6
    必修一读本《故乡的榕树》简案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6
    《劝学》教案1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4
    《师说》教案2
    《乡土情结》简案1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学设计
    《奥林匹克精神》教学实录
    《五人墓碑记》教案3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7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同步导学
    《非攻》教学案
    《琵琶行》教学设计
    《发现》教案5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
    《雨霖铃》简案2
    《奥林匹克精神》活动教学设计(公开课…
    《西地平线上》教案5
    秋兴八首
    《五人墓碑记》教案2
    寒风吹彻
    《致西伯利亚的囚徒》教案
    《五人墓碑记》教案5
    《肖邦故园》教案1
    《祖国山川颂》教案1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设计1
    《拿来主义》教案4
    《〈激流〉总序》教案
    《安妮日记》
    《雨霖铃》简案2
    《核舟记》教学设计
    第三課  始得西山宴遊記
    胡适《我的母亲》教案
    微型小说《走出沙漠》探究性阅读教学…
    《滑铁卢之战》说课稿
    短文两篇(日月)
    组歌
    海燕
    《爱莲说》写作指导课
    (苏教版)《离骚》教案
    21《短文两篇齐人有一妻一妾弈秋》教…
    鄂教版七年级《<论语
    《在那颗星子下》教案
    铁骑兵
    苏珊•安东尼
    大堰河,我的保姆
    现代诗两首
    列夫.托尔斯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铁骑兵》教学设计
    玉堂春落难逢夫
    《在那颗星子下》教案
    名著推荐与导读——《格列佛游记》
    19《庄暴见孟子》教案
    再塑生命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1
    《老王》教案10
    《老王》教案11
    《老王》教案15
    背影
    《老王》教案1
    《亡人逸事》教学设计
    28.醉翁亭记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
    《崂山道士》教案
    《察今》教案2
    《啊,船长,我的船长哟》教案
    《察今》教案3
    《察今》课堂实录
    《吉诃德的时代》教案
    《松坊溪的冬天》教学设计之二
    《老王》教案15
    《泪珠与珍珠》
    《老王》教案3
    《离骚》教学设计
    《离骚》教案3
    《老王》教学设计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
    《品质》《老王》教学简案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
    《品质》教案1
    你一定会听见的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
    我的五样3
    《小桔灯》教案
    写作——编写寓言
    口语交际——推选奥运会吉祥物
    《清塘荷韵》教案2
    《落日》教案
    《金岳霖先生》教案16
    《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称赞》教案
    《阿房宫赋》教学案
    清塘荷韵
    《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案
    等待散场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1
    《六国论》教案
    《鸟啼》教案
    高三作文议论文序列化训练
    《图片两组》教案
    永久的悔
    祖国山川颂
    《三颗枸杞豆》教学设计
    祖国山川颂
    端午的鸭蛋
    我的第一本书
    《荷塘月色》教案
    《松坊溪的冬天》教学设计之一
    十八岁和其他
    《我的五样》学案
    我的五样
    始得西山宴游记
    赤壁赋
    《我的五样》(苏教版高一必修)
    《炼字》课堂实录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