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资料 >> 小学 >> 四年级第二学期 >> 课程资料教案 >> 正文

 

赤壁赋

[第三环节,深入探究]

师:苏轼由失意到超脱、由“羡”到“何羡”的转变,这个心路历程他整整走了四年。在这个超脱转变过程中,看问题的角度改变起了很关键的作用。同学们一起看第四段“何羡论”部分,作者给我们提供了哪两种看问题的角度?

生(齐声):“变”与“不变”。

师:客主分别是从什么角度看问题?

生(杂然答道):客是从“变”的角度看问题,主是从“不变”的角度看。

师:因为拘泥于“变”的角度,客消极悲观;因为换个“不变”的角度,看问题的角度多了,于是苏子超脱进入豁达的人生大境界。多角度看问题能使人豁然开朗、心胸开阔,从而进入豁达乐观的人生大境界。《兰亭集序》中王羲之批判庄子“一生死,齐彭殇”的消极生死观,认为“一生死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试问庄子是从什么角度看生死问题,王羲之又是从什么角度看生死问题?

6:王羲之是从人对社会贡献的角度看生死问题,庄子是┅┅

师:同学能回答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王羲之是从生命的社会意义角度看生死问题,提出“生死亦大矣”“将以有为”的积极生死观;庄子仅从生命的生物意义角度看问题,将生命物化,认为生死都只是生命的物理转化过程,它们一样都是生命的存在形式。

师:我来个戏说“一生死”,比如我家母鸡下蛋了,一个生命诞生了,对我的意义就是有蛋吃了;我将这蛋煎了,一个生命结束了,对我的意义还是有蛋吃了。庄子是将人与一切生物混为一谈,否定了人的社会意义。

师:王羲之认为“一生死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但没有具体说明理由,现在请同学们帮王羲之写一段批驳庄子的文字。限时6分钟。(师巡视、指导。)

师:时间到,请几个同学展示成果。

7 生命是一种神秘的物质。在它诞生时,人们并不能感觉到什么,但生命是极具创造力的,生命在其存在过程中往往创造出远远超出生命本身的价值。所以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说,马克思的逝世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他“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生,延续着生命价值的创造;死,终止了生命价值的创造。它们于生命的意义是对立矛盾的,又岂能等同视之。

8:古有庄子云:“一生死,齐彭殇。”这得到部分人的认同,但我不敢苟同,生死岂能相等?人生在世,当运用毕生所学服务人民、造福社会,实现生命价值的最大化。司马迁若不忍辱苟活,又哪有《史记》如日月光芒照耀历史长河?邓小平若经不起三起三落的折腾,又哪有现今的中华盛世?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同样是死,尚且有这么大的区别,更何况生死乎?

9:大千世界包罗万象。有蜉蝣朝生暮死,夏秋之交生于水边,来不及啜露,来不及观月,便葬身于水。其生其死,可谓一也。但又有谁愿意作这般生死呢?又有苏子渔樵于江渚,侣鱼虾,友麋鹿,驾扁舟。虽无羽化登仙,但游尽赤壁,知鱼肥,识笋香,亦乐矣。倘说“齐彭殇”,使苏子英年早逝,临如江山,谁吟“大江东去”豪放诗章?难怪王右军说:“一生死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师:前两位同学都能从生命的社会意义角度驳斥生死不能等同视之,而且举马克思、司马迁、邓小平等伟人例子,论证有力。后一位同学能同时从生命的生物意义和社会意义两个角度展开批驳,更是棋高一招。而且直接从《赤壁赋》中就地取材。

[第四环节,拓展演练]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课程资料教案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赤壁赋,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9
    《哈姆莱特》教案
    甜甜的泥土
    《崔杼弑其君》教案1
    《黑珍珠》教案1
    《十八岁出门远行》教学设计1
    《十八岁出门远行》教案2
    《十八岁出门远行》教案1
    《铸剑》教案1
    《铸剑》教学设计1
    语文版《中国当代诗二首》(我遥望,麦…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6
    《春》教案7
    《雨巷》说课稿1
    《雨巷》课堂实录1
    《雨巷》教案6
    《雨巷》教案5
    《雨巷》教案2
    《雨巷》教案1
    《前方》教案1
    《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教案2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11
    鄂教版七年级《<论语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乡土情结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
    等待散场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教案5
    等待散场
    《老王》教案9
    《你看这原野里》教案1
    《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1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10
    《黄鹂》教案2
    《离骚》教学设计3
    《离骚》微型教案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1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3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3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4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5
    《秋水》教案4
    《鸿门宴》说课稿2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8
    语文优质课比赛课堂实录《雷雨》
    读本“母语的精神”教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1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10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案例
    《劝学》教学设计1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相信未来》教学设计2
    《唐山大地震》教案1
    《西地平线上》公开课教案6
    《〈激流〉总序》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案6
    必修一读本《故乡的榕树》简案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6
    《劝学》教案1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4
    《师说》教案2
    《乡土情结》简案1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学设计
    《奥林匹克精神》教学实录
    《五人墓碑记》教案3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7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同步导学
    《非攻》教学案
    《琵琶行》教学设计
    《发现》教案5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
    《雨霖铃》简案2
    《奥林匹克精神》活动教学设计(公开课…
    《西地平线上》教案5
    秋兴八首
    《五人墓碑记》教案2
    寒风吹彻
    《致西伯利亚的囚徒》教案
    《五人墓碑记》教案5
    《肖邦故园》教案1
    《祖国山川颂》教案1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设计1
    《拿来主义》教案4
    《老王》课堂实录1
    《阿房宫赋》教学案
    《雨霖铃》简案2
    端午的鸭蛋
    第三課  始得西山宴遊記
    《寻找理想》教案
    胡适《我的母亲》教案
    微型小说《走出沙漠》探究性阅读教学…
    《滑铁卢之战》说课稿
    短文两篇(日月)
    组歌
    海燕
    (苏教版)《离骚》教案
    《在那颗星子下》教案
    《小桔灯》教案
    28.醉翁亭记
    背影
    铁骑兵
    苏珊•安东尼
    大堰河,我的保姆
    现代诗两首
    列夫.托尔斯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爱莲说》写作指导课
    《亡人逸事》教学设计
    21《短文两篇齐人有一妻一妾弈秋》教…
    《在那颗星子下》教案
    名著推荐与导读——《格列佛游记》
    19《庄暴见孟子》教案
    再塑生命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1
    《老王》教案10
    《老王》教案11
    《核舟记》教学设计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1
    《老王》教案15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清塘荷韵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
    《崂山道士》教案
    《察今》教案2
    《啊,船长,我的船长哟》教案
    《察今》教案3
    《察今》课堂实录
    我的第一本书
    《老王》教案15
    等待散场
    《老王》教案1
    《老王》教案3
    《离骚》教学设计
    《离骚》教案3
    《老王》教学设计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
    《品质》《老王》教学简案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
    祖国山川颂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案
    我的五样3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10
    《三颗枸杞豆》教学设计
    写作——编写寓言
    口语交际——推选奥运会吉祥物
    《清塘荷韵》教案2
    《落日》教案
    《金岳霖先生》教案16
    《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称赞》教案
    玉堂春落难逢夫
    《品质》教案1
    《荷塘月色》教案
    《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吉诃德的时代》教案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
    《六国论》教案
    《鸟啼》教案
    高三作文议论文序列化训练
    《图片两组》教案
    永久的悔
    《泪珠与珍珠》
    《炼字》课堂实录
    《铁骑兵》教学设计
    你一定会听见的
    《安妮日记》
    《松坊溪的冬天》教学设计之二
    《松坊溪的冬天》教学设计之一
    十八岁和其他
    《我的五样》学案
    我的五样
    始得西山宴游记
    《我的五样》(苏教版高一必修)
    祖国山川颂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