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资料 >> 初中 >> 九年级第一学期 >> 作品分析教案 >> 正文

 

安妮日记(节选)

;         问题设计2、安妮认为:“我不相信战争只是政客和资本家搞出来的,芸芸众生的罪过和他们一样大”,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指导:尽管战争仅仅是极少数人的意志,但是战争的进行依靠的毕竟是大众,如果大众能觉醒,认清侵略战争的真实目的,如果大众能克服狭隘的民族主义,如果大众不屈从于专制集团的利益,战争是有可能被制止的。
                                    
                  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德日法西斯蒙蔽了他们的人民,而战争结束后,这两个民族人民对侵略战争的反思有很大的差距,这是很能说明问题的。如果仅仅把战争罪恶归咎于统治阶级,就无法实现民族的反省,人民没有反思,也就不可能有效地制止战争的再次发生。
                                    问题设计3、人类制止战争,实现和平的途径,是什么?
                                    
                  指导:人类制止战争,实现和平的途径,首先基于对人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认识到和平发展是人类进步的唯一道路。
                                    
                  问题设计4、安妮虽然无法回答却一直在思考战争的根源,并且认为“除非所有人没有例外都经历过一场蜕变,否则还是会有战争。”你是否赞同这一见解?为什么?
                                    
                  指导:(1)这里强调“所有人”,照应了前文的芸芸众生的罪过和战争发动者的罪过一样大这一见解;说明要接受蜕变的是所有人。而非几个战争狂。
                                    
                  (2)这里的“蜕变”是个比喻的说法,意思是说所有的人都必须彻底改变思想,认识到战争是所有参加侵略行为的人的罪行,并且每一个侵略者和被侵略者在接受着它无情的折磨,所以无论罪行大小,思想根源是一致的,不蜕变这种内在的思想根源,人类迟早还要受到战争狂魔的迫害。 
                                    问题设计5、文中用了大量的比喻,试分析其好处。
                                    (1)炸弹又如雨一般落下来。
                                    指导:说明炸弹的密集。
                                    
                  (2)我从一个房间徘徊到另一个房间,在楼梯里上上下下,像一只本来会唱歌的鸟被剪去翅膀,不断用身子撞那沉暗的笼子的铁条。
                                    指导:小鸟的力量何其柔弱,突出了我的弱小。
                                    (3)大片乌云像一堵穿不透的墙一样挡在我们面前,想压碎我们,只是还压不过来。
                                    指导: 战争的烟云太厚重了,可以看出在战争面前普通人的弱小和无奈。

上一页  [1] [2] [3] [4]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作品分析教案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安妮日记(节选),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赤壁赋》教案10
    江南的冬景教案3
    《前方》教案2
    《前方》教案4
    《前方》教案3
    《前方》教案5
    《前方》教案7
    《前方》教案6
    《前方》教案8
    赤壁赋》教学设计19
    《前方》教案11
    《向青春举杯》专题教学设计6
    《前方》教案12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7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教案2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教案3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教案5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教案4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教案5
    《赤壁赋》教案5
    《赤壁赋》6
    《前方》教案9
    《赤壁赋》教案20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6
    《赤壁赋》简案11
    《赤壁赋》12
    赤壁赋14
    赤壁赋13
    赤壁赋15
    《赤壁赋》16
    《赤壁赋》教学设计17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教案1
    〈赤壁赋》9
    《沁园春•长沙》5
    赤壁赋8
    《前赤壁赋》教学设计22
    第一板块--向青春举杯05(小结)教案
    第一板块--向青春举杯05(小结)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
    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小结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2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3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4
    赤壁赋18
    江南的冬景教案2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8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0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9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1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2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3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4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5
    赤壁赋7
    《最后的常春藤叶》
    《向青春举杯》第一板块教案试卷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江南的冬景教案5
    江南的冬景教案7
    江南的冬景教案6
    江南的冬景教案8
    江南的冬景教案8
    祝福
    《最后的常春藤叶》
    《前方》教案1
    《江南的冬景》教案1
    《相信未来》1
    《白杨礼赞》简案
    沙田山居
    我的母亲
    雨霖铃
    拣麦穗
    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向青春举杯”专…
    《沁园春.长沙》4
    (苏教版)高一必修一《向青春举杯》…
    《沁园春.长沙》4
    江南的冬景教案4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5
    沁园春•长沙
    《我与地坛》的风格
    《相信未来》3
    相信未来(2)
    《相信未来》4
    想北平
    《相信未来》5
    始得西山宴游记
    《相信未来》6
    《前方》教案10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走进小说天地》教学设计
    《第一次真好》教学设计
    梦游天姥吟留别
    始得西山宴游记
    醉翁亭记
    満井游记
    峡江寺飞泉亭记
    孟子二章
    岳阳楼记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与《南园》
    <<蜡烛
    林黛玉进贾府
    盲人看
    《赤壁赋》教案1
    赤壁赋2
    《赤壁赋》教案3
    赤壁赋2
    综合学习:举办中外戏剧知识竞赛
    <<宴子使楚
    综合性学习:主题探究学习:神话
    赤壁赋21
    越巫
    综合性学习: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
    苏教版第一板块——向青春举杯(吟诵…
    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
    《老王》说课稿
    最后一课
    《鲁迅自传》
    梦游天姥吟留别
    西方文学的两大源头:《圣经》与《希…
    《希腊神话》
    古希腊戏剧
    《扁鹊见蔡桓公》教学设计
    萌  芽
    《六月我们看海去》
    边城
    《呱……呱》
    《最后的常春藤叶》
    荷塘月色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练习
    金岳霖先生
    京口北固亭怀古
    发问的精神
    周庄水韵
    我与地坛
    《向青春举杯》专题教学设计5
    念奴娇.赤壁怀古
    《鸟啼》
    图片两组
    《听听那冷雨》
    图片两组
    《听听那冷雨》
    亡人逸事
    综合性学习:自己给自己“出”一本书
    甜甜的泥土
    《行道树》教学设计
    六国论
    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教学案•学生版)
    我与地坛(教学案•学生版)
    威尼斯商人
    爱莲说
    黎明的通知
    《谈骨气》《想和做》《哨子》
    《阿房宫赋》
    我与地坛
    菜园小记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隆中对》简案
    《出师表》简案
    《墨池记》简案
    上枢密韩太尉书
    曹刿论战
    《送东阳马生序》简案
    《陌上桑》简案
    麦琪的礼物
    我与地坛(教学案•学生版)
    怀疑与学问
    麦琪的礼物
    论求知
    散步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芦花荡》教学设计教案
    短文两篇
    《枫桥夜泊》新解质疑
    “病从口入”与“食物相克”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堂教学实…
    我与地坛
    《鱼我所欲也》简案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