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资料 >> 初中 >> 九年级第一学期 >> 作品分析教案 >> 正文

 

赤壁赋7

p;  无尽藏(zàng)也       相与枕藉(jiè)乎舟中
六、文章内容:
本文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然后通过客人的洞箫吹奏极其幽怨的声调,引起主客之间的一场回答,文章的重点便转移到了人生态度问题的论辩之上。文中流露出一些消极情绪,同时也反映了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含而不露,意在言外,深厚的感情融于景物描写之中,满腔的悲愤寄寓在旷达的风貌之下。这就是它成为名篇的原因之一。
全文共五段。
第一段,描写夜游赤壁的情景,展现了一个诗情意的境界:清风明月交织,露珠和水色辉映。在这澄澈、幽美的夜景中,主客秋夜荡舟,把酒诵诗。置身于如此良辰美景之中,作者油然而生“遗世”“羽化”之乐,不禁飘飘欲仙。从而为全文定下了一个悠扬和谐的基调。
第二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箫声起,悲意生。哀怨,爱慕,哭泣,申诉,潜龙舞,新妇泣,六个比喻,渲染箫声的悲凉,主客触景生情,由欢乐转为悲凉,引起下文主客问答的议论。
第三段,写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作者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客人从眼前的明月、江水、山川,想到曹操的诗。世间万物,英雄豪杰,不过是过眼烟云,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灰飞烟灭,风流散尽。想到自己贬谪黄州,青春虚度,不禁悲从中来。
第四段,写作者丢开个人的愁怀,欣赏大自然美妙风光和豁达开朗的心情,“苏子”的回答,照应文章写景,以明月江水作比,说明世界的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能保持不变;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类都是永久不变的,用不着羡慕江水的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也用不着哀叹人生的短促,而应保持旷达乐观的态度。
第五段,写客人转悲为喜,主客开怀畅饮,兴尽入睡。这个结尾意味深长,既照应了开头超然欲仙的快乐,又是向政敌的一种暗示:我虽然遭受迫害,贬谪黄州,但我的日子过得并不错,既不寂寞也无苦恼。这实际上是一种抗议。
[板书]用较为整齐的词句概括每一段落的大意,明确文章的写作思路。
(1)夜游赤壁,飘飘欲仙 
(2)饮酒放歌,箫声凄切 
《赤壁赋》  (3)主客问答,人生苦短    景、情、理交融
(4)排遣愁怀,乐观旷达 
(5)开怀畅饮,兴尽入睡 
 
七、鉴赏要点:
1、写景、抒情、议论的紧密结合
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这就创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意而又含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第一段重在写景,与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相映成趣,也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奠定了基础。第四段虽然重在说理,却借追述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也“不变”的哲理。
文章有一条“乐一悲一乐”的感情线索,通过主客对话的形式提出关于“须臾”与“无尽”的问题,最后阐释了“变”与“不变”的哲理。含而不露,意在言外。全文不论议论还是抒情,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创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意而又寓含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
2、“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
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和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的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有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意。散文的笔势笔调,使全篇文情勃郁顿挫,如“万斛泉源”,喷薄而出。与赋的讲究整齐对偶不同,它的抒写更为自由。如开头一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全是散句,参差疏落之中却有整饬之致;余下直到篇末,虽都押韵,但换韵较快,而且换韵处往往就是全文的一个段落,这就使本文特别宜于诵读,极富声韵之美,体现出韵文文学的长处。
3、优美形象,善于取譬的语言特色
如描写箫声的幽咽哀怨:“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情,写得具体可感,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
 
八、对比鉴赏:
(一)《念奴娇》词与此篇是同期之作,同材之作,请同学们从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二者的异同。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不同之处:(1)体裁不同。(2)景物描写不尽相同尽管都写江月,但“大江东去”词写的是长江的非凡气魄,勾勒“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三国古战场特定的险要地形,体现了作者的豪放情怀。此文描写清风与明月交织,白露与水色辉映的幽美辽阔的美景,自然美景与优美的音乐声构成一幅和谐的面。(3)思想感情有异。此词借咏史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郁闷心情,结尾的思想较为消极,虽然有“一樽还酹江月”豪情,却没有摆脱“早生华发,人生如梦”的空幻与悲哀。此文作者将深沉的感情融于景物描写之中,将满腔的悲愤寄寓在旷达的风貌之下,通过“变”与“不变”的哲理思辩显示了豁达乐观的情怀。
相同之处:《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本文是作者的同时期作品,都展示了作者当时复杂的内心世界。《赤壁赋》所反映的有两个方面意思:一是“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这同《念奴娇》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意思相近;二是抓住时机欣赏江山风月,这亦同《念奴娇》的“一尊还酹江月”。在写法上,两篇文章都注意了景、情、理的交融。因此将二者进行比较阅读,有利于感受文章的语言特色,深层次地把握作者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二)课外自读《后赤壁赋》,指导学生将《赤壁赋》和《后赤壁赋》比较阅读。
提示:两赋写于同一年,中间相距三个月,是各有千秋的姊妹篇。前赋所写,限于舟中,后赋则主要写岸上;前赋字字秋色,后赋句句冬景;前赋主要谈玄说理,后赋则侧重叙事写景;前赋主调旷达乐观,后赋略为虚无缥缈。两赋同是苏轼得心应手的力作名篇。古人的评点甚多,不无借鉴之处,兹转录数条如下:
《古文观止》评语:“前篇写实情实景,从‘乐’字领出歌来;此篇作幻境幻想,从‘乐’字领出叹来。一路奇情逸致,相逼而出,与前赋同一机轴,而无一笔相似。”
李扶九评语:“后篇亦写客、写歌、写风、写月、写乐、写酒、写肴,一一与前篇同,而各位置不同。前篇同在舟中,次早还在;此篇有登岸一举,半夜即归,则前篇所未有也;前篇借客生波,尚似实情;此篇忽鹤忽道士,奇幻极矣,乃神似《南华》(《庄子》),非袭其貌也;至前篇说悲处,在客口中;此篇悲则公自言矣。”
 
九、问题探讨:
[请同学品读文章,感悟诗情哲理。小组间,根据以下五个问题的提示,深入讨论,交流发言。]
1、第一段中,哪些句子描绘了“七月既望”之夜赤壁的景色? 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色?这样的景致使泛舟者产生了怎样的心理感受?
讨论明确:清风、江水、明月美好景色,泛舟者心情欢畅,其“乐”之甚。
2、第二段舷歌之后,赋中又写了客吹洞箫之声。课文是怎样描写箫声的?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从开篇处到第二段末,赋的情感发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讨论明确:“怨”“慕”“泣”“诉”——“哀”“凄切婉转”——“乐极生悲”。
3、客于明月清风、良宵美景之夜,奏出充满悲哀的音乐,他之所以要“托遗响于悲风”,其缘由是什么?
讨论明确:其一,赤壁一带的江山触发他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当年的英雄,而今安在?何况吾辈渔樵于江渚之上。其二,由江水无穷想到人生须臾,渺如沧海一粟。其三,要摆脱现实处境,渴望能“挟飞仙以遨游,抱名悦而长终”,却“知不可乎骤得”。
“客人”的话很真实地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写“客人”的对人生感触,实为下文写苏子的开导之词蓄势。
4、苏轼针对客人的回答,阐述了什么道理,此时又是怎样的心情?他的话是否全都正确?你对这场人生观讨论的意义是如何认识的?
讨论明确:从宇宙的变化说到人生的哲理。阐述了“变与不变”的道理。从变化的角度看,天地一刻也不会不变,人生短暂,自然可悲;但从不变的角度看,天地与我同生。万物与我为一,都会无穷无尽。表现了作者超然独立、不计得失、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作者从水、月中悟出了变与不变的道理,苦闷的心情得到了慰藉,精神上得到了解脱 。(客人的话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也反映了作者的内心痛苦。)
5、最后“客喜而笑”,主客欢愉,表现了他们怎样的思想感情和人生认识?
讨论明确:超然独立、不计得失、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6、全文的感情脉络如何?
讨论明确:1段——江上泛游,感情由平静到高昂(夜游之乐)。2段——饮酒放歌之乐引出客人的悲凉萧声(乐极悲来)。3段——主客问答引出人生短暂之感(悲情缘由)。4段——苏子超然于世的情怀(因悲生悟)。5
段——客转悲为喜,主客畅饮。(乐——悲——乐)
 
十、诵读指导:
《赤壁赋》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美文,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这篇名赋可以说是本文学习的重点。全赋5段,537字,中速诵读约3分钟,读10遍也不过半小时。但读10遍却不一定能成诵。即令死记硬背强行记住还容易忘记,教师应当在帮助学生自读注释,教师释疑解惑——这还会花太多时间。骈散夹杂的句式,参差错落之中见整齐之美,声韵之美,使全篇适于美读。朗读时,可播放配乐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文意。
指导朗读应注意下列几点:
1、读出重音。如“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动词重读;“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韵字重读;“而今安在哉”“而又何羡乎”,疑词重读。
2、读出节奏。如: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3、读出气势。如“方其破荆州,下东陵,顺流而东也,(停顿较小语速较快)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语速舒缓)固一世之雄也,(停顿较大气势豪迈)而今安在哉?(情感急转缓慢低沉)”。
4、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作品分析教案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赤壁赋7,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赤壁赋》简案11
    江南的冬景教案2
    《前方》教案2
    《前方》教案4
    《前方》教案3
    《前方》教案5
    《前方》教案7
    《前方》教案6
    《前方》教案8
    《赤壁赋》教案20
    《前方》教案11
    梦游天姥吟留别
    《前方》教案12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8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教案2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教案3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教案5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教案4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教案5
    《赤壁赋》教案5
    《赤壁赋》6
    《前方》教案9
    赤壁赋21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7
    《赤壁赋》12
    赤壁赋14
    赤壁赋13
    赤壁赋15
    《赤壁赋》16
    《赤壁赋》教学设计17
    赤壁赋18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教案1
    《赤壁赋》教案10
    《相信未来》3
    〈赤壁赋》9
    第一板块--向青春举杯05(小结)教案
    第一板块--向青春举杯05(小结)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
    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小结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2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3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4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5
    赤壁赋》教学设计19
    江南的冬景教案4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0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9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1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2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3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4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5
    《江南的冬景》教案1
    赤壁赋8
    沙田山居
    《向青春举杯》专题教学设计5
    《最后的常春藤叶》
    江南的冬景教案7
    江南的冬景教案6
    江南的冬景教案8
    江南的冬景教案8
    祝福
    《最后的常春藤叶》
    《我与地坛》的风格
    《前方》教案1
    江南的冬景教案3
    《沁园春•长沙》5
    《白杨礼赞》简案
    我的母亲
    雨霖铃
    拣麦穗
    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向青春举杯”专…
    《沁园春.长沙》4
    (苏教版)高一必修一《向青春举杯》…
    《沁园春.长沙》4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江南的冬景教案5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6
    《相信未来》1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相信未来(2)
    《相信未来》4
    想北平
    《相信未来》5
    始得西山宴游记
    《相信未来》6
    《向青春举杯》第一板块教案试卷
    《前方》教案10
    沁园春•长沙
    《扁鹊见蔡桓公》教学设计
    《第一次真好》教学设计
    始得西山宴游记
    醉翁亭记
    満井游记
    峡江寺飞泉亭记
    孟子二章
    岳阳楼记
    越巫
    《走进小说天地》教学设计
    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
    林黛玉进贾府
    盲人看
    赤壁赋2
    《赤壁赋》教案3
    赤壁赋2
    综合学习:举办中外戏剧知识竞赛
    <<宴子使楚
    综合性学习:主题探究学习:神话
    综合性学习:自己给自己“出”一本书
    《前赤壁赋》教学设计2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与《南园》
    周庄水韵
    《向青春举杯》专题教学设计6
    《老王》说课稿
    最后一课
    《鲁迅自传》
    梦游天姥吟留别
    西方文学的两大源头:《圣经》与《希…
    《希腊神话》
    古希腊戏剧
    《六月我们看海去》
    《赤壁赋》教案1
    《阿房宫赋》
    萌  芽
    边城
    《呱……呱》
    《最后的常春藤叶》
    荷塘月色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练习
    金岳霖先生
    京口北固亭怀古
    发问的精神
    <<蜡烛
    我与地坛
    苏教版第一板块——向青春举杯(吟诵…
    念奴娇.赤壁怀古
    《鸟啼》
    图片两组
    《听听那冷雨》
    图片两组
    《听听那冷雨》
    亡人逸事
    综合性学习: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
    甜甜的泥土
    《行道树》教学设计
    六国论
    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教学案•学生版)
    我与地坛(教学案•学生版)
    威尼斯商人
    爱莲说
    黎明的通知
    《谈骨气》《想和做》《哨子》
    安妮日记(节选)
    我与地坛
    菜园小记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隆中对》简案
    《出师表》简案
    《墨池记》简案
    上枢密韩太尉书
    曹刿论战
    《送东阳马生序》简案
    《陌上桑》简案
    麦琪的礼物
    我与地坛(教学案•学生版)
    怀疑与学问
    麦琪的礼物
    论求知
    散步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芦花荡》教学设计教案
    短文两篇
    《枫桥夜泊》新解质疑
    “病从口入”与“食物相克”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堂教学实…
    我与地坛
    《鱼我所欲也》简案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