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新世纪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2页 【教材分析】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由长度到面积的一次扩展。教材依次介绍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在介绍面积单位时,除了让学生注意观察,还要让学生举出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的面积接近哪个面积单位。这样既加深理解面积的含义,又加深每个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同时,在教学用面积单位直接测量面积时,要为进一步学习间接计量面积的方法做准备。 【学生分析】 在教学这课的时候学生对面积的概念通过结合教材提供的实例,通过教具的演示和学具的操作已获得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因此面积单位的教学也要通过让学生用眼睛判断大小,用图形重叠比较大小,用数方格的方法来确定大小,在说明比较时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从而导出常用的面积单位。这样有序安排,在学习过程中从不断地设置认知冲突,创设情景,巧设疑问,利用多种手段,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去感知材料,获得知识。 【学习目标】 1.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并知道他们实际的大小。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用面积单位测量图形的面积。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通过动手操作、归纳、整理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组织抽纸涂色比赛:教师为学生准备大小各异形状不同的纸放在信封中,当学生的代表抽出纸片并高高举起示意时。学生们的反应可能是截然相反的,抽到大纸片的一方群情激愤认为这样不公平,而抽到小纸的一方则兴高采烈。 为什么不公平?(引导学生说出纸的面积的大小不同,)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游戏激趣让学生初步感受什么是面积,及对面积的大小有初步的感知。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在学生们都知道要想比赛公平就需要纸的面积要统一的基础上,追问学生想不想知道这三种纸他们的面积到底有多大吗?到底相差多少吗?同学们现在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用你们喜欢的方式来比较一下。(小组动手操作,测量比较,教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当学生在学习中已经产生了问题或产生了对新知的需求,处于努力想去探求知识的思维状态时,我们要因势利导组织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初步形成对新知的认知。) 小组代表可能汇报的内容 组一,把三种纸叠在一起就能清楚地比较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了。大纸多出来的部分就是他们相差得面积。 组二,在纸上的背面画上格子,再数一数这张纸的面积是几个格子。每张纸相差几个格子的大小就是他们相差得面积。 组三,在三种纸上画同样大的圆圈,画的圆圈越多说明纸就越大,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方法真多,但是你们想一想我们在看测量他们的面积大小的时候,我们是用什么样的图形测量比较准确呢? 学生可能的回答:正方形,因为正方形他们在排列的时候空隙比较少,而圆形在排列的时候空隙较大,所以用正方形测量比较准确。 教师追问:那在画格子比较的时候有的同学画的格大,有的画的格小,这样你们说大纸比小纸多几个格子的面积就不准确了。 如果把一个格子看作一个面积单位,那么只有统一了面积单位才能更准确地知道面积的大小。 二、认识面积单位 (1)认识1平方厘米 A、拿出最小的一个正方形,用尺量一量它的边长。揭示"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B、我们找一找身边有哪些物体的表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 C、同桌合作用1平方厘米的小方块拼一个面积为6平方厘米的平面图形。 D、用面积是1厘米的正方形再量一量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厘米? (2)认识1平方分米 用面积是1厘米的正方形量课桌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学生可能感觉有难度,教师引导学生说出用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 教师出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揭示: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让学生用手比划一下,1平方分米大约有多大?哪些物体的表面大约是1平方分米? 请学生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去量量数学书封面的大小。 请学生说一说,用1平方分米和1平方厘米测量数学书过程中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初步感知面积单位的换算。) (3)认识1平方米 小组讨论:如果要量操场的面积有多大,我们应该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呢? 教师引出1平方米的大小 生活中有哪些物体表面接近1米?? 请同学估算一下黑板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三、课堂练习 (设计意图:主要设有填空题判断题和操作题。目的让学生明白(1)正确运用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渗透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区别,为下节课做好铺垫。并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空间。) 四、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面积和面积单位,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同学们你们看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只要你们留心观察,善于动脑,仔细思考。你们一定能用你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不少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