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生背景及教学内容 可能性是新课程新增的内容,课标把"统计与概率"作为四大内容之一,并在第一学段就对可能性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具体来说有这么四条: 1.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4.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本单元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可能性的概念,还不要求学生精确地判断某个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多少,只要能对可能性的大小有个初步的理解和判断就可以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足以支撑对"一定""可能""不可能"的理解(小学生在未经过概率教学之前已具有不同程度的概率概念水平,有46。8%的一年级学生能认识事件发生有确定和不确定两种现象,能用"可能""不可能""肯定""肯定不"来描述。) 但同时又影响着学生对概率的真正理解。(把概率等同于运气) (1)教学内容 1.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可能性的大小(两种结果可能大小的比较、三种结果可能大小的比较) 本单元共安排了5个例题。 主题图、例1、例2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例3、例4、例5及相关内容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使学生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使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二、教学中的关注点 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注意把握教学要求。 主题图呈现了学生熟悉的"新年联欢会上抽签表演节目"的场景,引入本单元的学习。目的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体验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需要注意的是,只要学生能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用"可能"等词语来描述就可以了,如"我可能要表演唱歌"。不必要求学生一定要说出"我表演唱歌这件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不要人为造成学生语言表述上的麻烦。 再如: 例一选取了学生喜欢的抽奖,摸棋子的形式。但要注意的是在汇报时只要学生能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用"在左边的盒子里一定能摸出红棋子""在右边的盒子里可能摸出红棋子"等描述进行表达就可以了,不必要求学生一定要说出"在左边的盒子里摸出红棋子这个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在右边的盒子摸出红棋子这个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例二中 例二选取的都是孩子最熟悉的事物作为教学题材。在这六幅图中,可能第六幅"每天都有人出生"距离学生的生活最远,我也听过几节这类课,花在这里争议的时间挺长的。那么怎样处理呢?案例1:对于最后一个事件,很多孩子都无法一下子判断,教师只需出示一些数据即可,如天津市每天出生多少婴儿,全国每秒、每分、每小时、每天出生多少婴儿。由于学生在前面举例时老师引导不够,到自己再举出生活中例子时都举出了"不可能都……"的例子,这一点需要注意。另外,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寻找一些带有感情色彩的事件让学生来判断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如"明天的拔河比赛我们班会赢"。让学生认识到对于某一客观事件来说,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与个人的愿望无关。 2、让学生大胆猜测、验证,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例3(两种结果的可能性大小比较) 让学生从盒中每次摸出一个棋子,记录下颜色,这样重复20次。 (1)两个层次: A、列出所有的可能结果。 B、比较这些结果出现的可能性大小。 (2)教学时通过先观察、猜测,如先看一看盒中有几个红棋子、几个蓝棋子,猜一猜,摸出什么颜色的可能大,再用小组实验验证的方式来展开活动。 (3)实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A.实验所用的东西除了颜色以外,其他特性完全一致,否则不能保证结果的随机性。比如,不能用几个棋子和几个小球混合着实验。 B.要有足够多的实验次数,这样才有统计学的意义。 C.每一次实验的状态都一样(摸出的球要放回去)。 (4)实验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到两点:一、每次摸出的结果是红色还是蓝色,这是随机的,不以人的主观意愿而变化。二、但摸的次数多了以后,在统计上就呈现某种共同的规律性,学生会发现摸出蓝棋的次数比红棋多。 (5)教材出示了两组的实验结果,虽然两组的数据不一致,但呈现的规律是相同的(在这儿,其实也是让学生巩固收集数据的过程)。 (6)教学时可以问一下学生,为什么都是摸出蓝棋的次数比红棋多,引导学生把摸出某种结果次数的多少和棋子的数量多少对应起来。 (7)最后提问"再摸一次,摸出哪种颜色棋子的可能性大?"实际就是利用前面的统计结果所表现出来的趋势进行判断,在二年级下册的统计部分已经学习了利用统计结果进行预测,所以学生很容易判断出来。虽然摸出蓝球的可能性大,但这并不影响下一次出现结果的随机性,也就是说,虽然摸出蓝棋的可能性比红棋大,但下一次摸出的仍可能是红棋。此时,可以让所有小组同时摸一次,看摸出来的红棋多还是蓝棋多。 3、设计丰富的游戏活动(摸棋子、摸球活动、转盘游戏、涂色活动、掷硬币、猜硬币游戏、抽签游戏)使学生体会可能性大小。 教材安排了很多这类题目: 4、要适时培养学生的顺、逆向思维。 教科书通过让学生根据摸棋子试验的统计结果来推测袋中何种颜色的球多,并实际验证,进一步体会随机事件发生的统计规律性。这是一种逆向思维的很好培养。教师可以为每个小组准备一袋棋子,注意两种颜色的棋子的数量相差要大一些。然后让学生仿照例3进行试验,再根据试验的统计结果进行推测"哪种颜色的棋子多",最后再打开袋子看一看,验证自己的猜测,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各小组进行汇报,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重点让学生说一说统计的结果是什么,自己的猜测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猜。 三、几点思考 1 、尽可能提供典型的现象,让学生判断确定和不确定事件。 2 、学生举例的确定和不确定现象,该如何评价?明天拔河比赛,我们班一定能赢。 (一些带有感情色彩的事件让学生来判断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如"明天的拔河比赛我们班会赢"。让学生认识到对于某一客观事件来说,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与个人的愿望无关。)那么我认为可先适当的表扬,再作公正的分析,让学生具备客观的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