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教材第24~25页例1、"想一想"和"练一练",练习 六第l一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求两积之和(差)的三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三步计算应用题。 2.使学生学会利用线段图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使学生掌握分析应用题从条件开始想起和从问题开始想起的两种分析方法,提高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解答复习题(1)。 出示教材第24页复习第(1)题。 学生口头提问题,并说明理由。再口述算式,老师板书。 指出:根据两个有联系的条件,可以求出一个相关的问题。(板书:根据条件求问题) 2.解答复习题(2)。 出示教材第24页复习第(2)题。 学生口答说数量关系式。 . 指出:根据要求的问题,可以想数量关系式,找出需要的条件。 (板书:根据问题想条件) 3.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会了用根据条件想问题以及根据问题找条件的方法来分析、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今天,我们继续用这两种方法来学习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 (1)出示例题,让学生读题。 提问;题里有哪几个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谁来说说看,怎样画线段图来表示例l的题意?(画线段图) 请哪位同学来看着线段图,说说例1的意思。 (2)请大家看着线段图想一想,从条件开始想,可以怎样想? 如果从问题开始想,又可以怎样想呢?根据什么来求杉树的棵数和杨树的棵数? 谁来说一说,这道题要分几步做,每一步算什么? 请同学们自己分三步,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 让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 谁来说一说,怎样列综合算式?(板书综合算式) (3)提问:算式中4X24求的是什么?3X20呢?第三步为什么要相加? 请同学们在第25页上把这道题算完。同时指名学生板演计算过程。集体订正。 指出:例1是先求出两个部分各是多少,再用加法求出一共多少。 2.教学"想一想"。 (1)请大家看下面的"想一想",书上又给我们提了什么问题? 出示一道完整的应用题,让学生读题。 (2)提问:这道题根据条件想问题,可以怎样想?根据问题找 条件又要怎样想?按照这样想的过程,这道题会解答吗? 让学生做在自备本上,指名学生板演。 (3)请同学们把这两道题比一比,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在解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为什么这两步会相同?有什么地方不同?为什么不同? 指出:在解答应用题时,不管用哪种方法想,都要按照题目里数量之间的联系,确定用什么方法做。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的题。 提问:题里有哪些条件,求什么问题? 指名学生用两种思路说一说,这道题可以怎样想。 然后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说一说每一步求的什么。 2.做练习六第l题。 (1)提问:已知条件有哪些?要求哪两个问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提问:这两题在解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为什么都先要求出大米的千克数和面粉的千克数? 为什么最后一步计算方法不一样? 四、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解答应用题可以用哪两种方法来分析解题的过程? 说明:在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以后,还要注意根据题里数量之间的联系,确定每一步的计算方法。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六第2、3题。 家庭作业:练习六第4题。 提问:这里的计算题,哪几道可以用简便的过程使计算简便? (二)三步计算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26-27页例2、"想一想"和"练一练",练习六第5~9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解答有两种方法解答的三步计算应用题的不同解题方法,提高分析推理和灵活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把数量关系式说完整。 l行杉树的棵树+1行杨树的棵数=( ) 2.每行杉树的棵数X3=( ) 3.每行杨树的棵数X3=( )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2。 (1)出示例2,让学生默读题目,然后说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 提问:杉树和杨树各栽了3行是什么意思? 线段图怎样画? 学生回答后,教师画出线段图。 (2)用第一种方法解答。 提问:按照例1的解题思路,要求杉树和杨树一共有多少棵,先要求出什么? ' 学生回答后,自己在书上列式解答。 指名学生说出分析过程,在学生说出分析过程的同时,教师出示板书: 3行杉树的棵树+3行杨树的棵数=杉树和杨树一共有的棵数 (3)讨论第二种解法。 教师在线段图上表示杉树棵数和杨树棵数的第一段画上红色。引导学生观察线段图。 提问:线段图中上面第一段的红色部分表示什么?下面第一段的红色部分表示什么?这两段红色部分合起来表示什么?求出了一行杉树和一行杨树的棵数后,再怎样求栽的杉树和杨树一共有多少棵?(用手势表示一共的棵数是这样的3部分) 按照这样的方法,要先求什么?怎样求呢?(板书算式和结果。) 接下去怎样算呢?请大家在书上把题目做完。 指名说出每一步求的各是什么。 要求学生完整地说一说这一题的分析过程。可以从条件开始说,也可以从问题开始说。(先由老师带着说,再指名成绩较好的学生说,然后由同学问互相说) 在学生说出分析过程的同时,老师出示板书: 1行杉树和1行杨树的棵数X3:3行杉树和3行杨树共有的 棵数 要求学生列出综合算式。 学生口答综合算式和结果,老师板书。 提问:为什么要在算式中加上括号? (4)组织比较。 提问:第一种解法是几步计算?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然后求什么?第二种解法是几步计算?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这两种方法的解题过程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比较两种解法的综合算式。 提问:24X3表示几个几?20X3表示几个几?3个24加上3 个20表示几个几?(3个44) 提问:(24十20)X3表示3个多少?(3个44) 所以两种解法的结果怎样?哪一种解法比较简便? 说明:第一种解法算式表示3个44是多少,第二种解法算式也是表示3个44是多少,计算结果相同。但因为解题思路不同,解法也不同,第一种解法先求出杉树和杨树各有多少棵,再求出杉树和杨树共有多少棵,用三步计算;第二种解法是先求出1行杉树和l行杨树有多少棵,再求出杉树和杨树共有多少棵,用两步计算。 2.讨论。 把问题改成"栽的杉树比杨树多多少棵"。出示完整的题目。 提问:用第一种解法,应该怎样解答? 指名学生说出分析过程,集体列式解答。再指名说一说算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提问:用第二种解法,应该先求出什么?再求出什么? 指名学生说出分析过程,集体列式解答。再指名说一说算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比较:这道改编后的题和例2比,第一种解法在解题思路上有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为什么第三步计算不一样?两题的第二种解法在解题思路上有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为什云第一步计算不一样? 3.小结。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三步计算应用题。(板书课题)今天学习的例题因为栽杉树和杨树的行数相同,因此有两种解法,一种解法是用三步计算,另一种解法是用两步计算。今后在解题时,可以任意选择一种解法。 三、巩固练习 1.数量关系训练。 把数量关系式说完整。 (1)1盒皮球和1盒乒乓球的个数X5=( )。 (2)1盒皮球比1盒乒乓球多的个数X5=( )。 (3)每行的人数X男生和女生共有的行数=( )。 (4)每行的人数X男生比女生多的行数=( )。 2.做"练一练"。 先让学生读题,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再按照题目的要求让学生, 说一说解题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解答。教师巡视辅导。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两种解法的算式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3.做练习六第7、8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订正时,让学生说出每种解法的解题思路。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六第5、6题。 家庭作业:练习六第9题。 : (三)三步计算应用题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29~30页练习六第10~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两积之和(差)的三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比较简单的三步计算应用题。 2.使学生初步理解求两商之差(和)的三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分析、解答求两商之差(和)的三步计算应用题,并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可以两步计算的求两商之差(和)的三步计算应用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简单的三步计算应用题的分析推理的方法和规律,提高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把数量关系说完整。 (1)苹果和梨一共的千克数=( ) (2)苹果比梨多的千克数=( ) (3)每行杉树比杨树多的棵数=( ) (4)第一组平均每人比第二组少加工的个数=( ) (5)每千克单价X第二筐比第一筐多的千克数=( ) (6)第二筐比第一筐多卖的元数÷每千克单价=( ) 2.引入课题。 熟悉了一些数量关系,就可以用来帮助分析、解答应用题。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分析和练习一些三步计算应用题。(板书课题) 二、基本题练习 解答下列应用题。 1.商店里卖出4个蓝花瓶,每个24元;还卖出5个红花瓶,每个30元。 (1)卖出两种花瓶一共收入多少元? (2)卖蓝花瓶比卖红花瓶少收人多少元? 让学生解答,然后口述算式,老师板书。 提问:请大家比较一下,求这两个问题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为什么都要先求蓝花瓶和红花瓶卖的元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不一样? 2.商店里卖出蓝花瓶和红花瓶各4个,蓝花瓶每个售价24元,红花瓶每个售价30元,蓝花瓶比红花瓶少卖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解答) . 让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 提问:第一种解法是怎样想的?第二种解法是怎样想的7 三、对比练习 1.做练习六第10题。 (1)让学生解答第(1)题。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在这个算式里先求的什么?为什么要先求第一组和第二组割草的千克数?最后一步为什么要用减法? (2)解答第(2)题。 上学生读题。提问:第(2)题和第(1)题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要求"第一组平均每人比第二组多割草多少千克"要先求什么?怎样求? 这道题会做吗?请大家做在作业本上。(同时指名板演) 提问:这两题在解答方法上哪一步是相同的?为什么相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为什么先算的两步第(1)题里用乘法,第(2)题里用除法? 小结:第(2)题要求"第一组平均每人比第二组平均每人多割多少千克",按照数量关系,要先求第一组和第二组平均每人各割草多少千克。根据题里的条件,要用除法来算。 2.做练习六第11题。 (1)解答第(1)题。 读题。提问:要求"两筐苹果一共卖了多少元",可以怎样想?请大家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 学生口述算式,老师板书,并提问每一步算的是什么数量。 提问:你们还有怎样不同的解法?(老师板书) 这样列式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提问:这两种解法的思路有什么不同? (2)解答第(2)题。 提问:告诉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要求"第二筐苹果比第一筐多多少千克",要先算出什么数量,再算什么?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作业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做这道题的时候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求每筐重量时都用除法? 你还能用别的方法解答吗?请大家试着列出一道算式。 学生口述算式,老师板书。 提问:第一步求的是什么?第二步呢?这是根据怎样的数量关系来算的? 四、练习小结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三步计算的应用题。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可以用以前学习的解题思路来分析。在确定每一步要求什么以后,要注意按题里条件之间的联系,用正确的方法来解答。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六第12、13题。 家庭作业:练习六第14题。 (四)三步计算应用题的综合练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30页练习六第15~18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简单的三步计算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比较熟练地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提高分析推理和解题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人课题 我们今天继续练习应用题。(板书:应用题的练习)通过练习,要进一步学会分析应用题的思路和方法,能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比较熟练地列式解答,并且要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 二、基本题练习 1.解答练习六第15题。· 让学生看表格,说明前两题题意。 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第(1)题可以怎样想?第(2)题按这样的思路要怎样想?(指名几位同学分别从问题想起和从条件想起来说两道题的思路)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并让学生说一说各题里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哪一道题还有别的解法?为什么? 指出:因为第(2)题里桃树和梨树的行数是相同的,所以有两种解法。 让学生用第二种方法在练习本上解答第(2)题,然后口答算式,老师板书。 提问:这种解法是怎样想的?算式里第一步表示什么意思?第二步计算呢? 提问:你根据表里的数据,还能求什么问题? 指名学生口答问题和算式,说一说解题思路。 小结: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可以从条件开始,想条件能求什么问题,(板书:条件一问题)一步一步求出问题的结果;也可以从问题开始,想数量关系,找出需要的条件,(板书:问题一条件)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求出问题的结果。 2.解答下面各题。 (1)果园里有14行桃树,17行梨树。桃树有168棵,梨树有170棵。每行桃树比每行梨树多多少棵? (2)果园里有桃树和梨树各14行。桃树有168棵,梨树有140棵。每行桃树比每行梨树多多少棵? 提问:这两题求的都是什么问题?第(1)题从条件开始怎样想?从问题开始怎样想?第(2)题从条件开始怎样想?从问题开始呢?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为什么这两题前两步都用除法算? 指出:解答应用题的方法,要根据题里数量之间的联系解答。 提问:第(2)题还有别的方法解答吗?请哪位同学告诉大家怎样列式?(学生口述算式,老师板书)第一步求的是什么?第二步呢? 三、对比题练习 1.说一说下列各题分别用哪个算式。为什么? (1)①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3小时每小时行40千米,后来又行了90千米,正好到达乙地。甲、乙两地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②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3小时每小时行40千米,后来又行2小时,每小时行45千米,正好到达乙地。甲、乙两地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40X3+45X2; 40X3+90] (2)①买了6束红花和5束黄花。红花每束24元,黄花每束15元。买红花比买黄花多用了多少元? ②买了6束红花和5束黄花。买红花付了24元,买黄花付了15元。每束红花比每束黄花多多少元? [24X 6-15X5; 24÷6-15÷5] 2.做练习六第17题。 (1)让学生先做第一个问题。指名两人板演,每人一种方法,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用两种方法解答。 集体订正。 提问:这两种解法在解题思路上有什么不同? (2)让学生做第二个问题。指名两人板演,每人一种方法,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用两种方法解答。 ·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出两种方法里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提问:每一种方法是怎样想的? (3)对比。 提问:两个问题的第一种解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两个问题的第二种解法哪里不相同?为什么不一样? 指出:解题时要看清题目,先思考数量之间的联系,再根据数量之间的联系选择正确的方法列式。 四、发展题练习 1.做练习六第18题。 学生看图理解题意。 提问:题中有几个已知条件?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指名学生口答问题,老师板书。 追问:根据所提问题你能列式解答吗? 五、小结 今天我们练习了应用题。在解答应用题时,要想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在想的时候,可以根据条件想能求什么问题,也可以看问题找需要的条件。在列式计算时,一定要按照数量之间的关系,想用什么方法解答。 六、课堂作业 1.做练习六第18题,根据黑板上所提问题列式解答。 2.做练习六第16题。 (五)三步计算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31、32页例3、"想一想"和"练一练",练习七第l~5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两步计算应用题与三步计算应用题的联系,认识三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掌握分析三步计算应用题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分析一般的三步计算应用题,进一步培养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出示线段图: 提问:谁能根据线段图编出一道应用题?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学校美术组有18人,书法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2倍,美术组和书法组一共有多少人? 提问:这道题要怎样想? 请同学们把这道题做在练习本上。 学生口答算式和结果,老师板书。 提问算式中每一步的意思。 二、教学新课 1.揭示课题。 我们刚才根据美术组18人和书法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2倍。求出了美术组和书法组的总人数。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应用题。(板书课题) 2.教学例3。 我们将复习题增加一个条件,重新提出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今 天要学习的例3。(出示例3) 学生默读题目后老师提问:这道题和复习题有什么不同?告诉 我们哪些已知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l 学生回答后,老师边指图边叙述:根据题意,我们已经知道,美 术组有18人,书法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2倍。 提问:合唱组的人数与这两个组的人数有什么关系?美术组和 书法组的总人数是指什么? 老师叙述:把美术组和书法组的人数合并在一起就是这两个组的总人数。老师边叙述边把线段图合并成: 这就是美术组和书法组的总人数。 提问:这两个组的总人数是不是合唱组的人数?为什么?合唱组的人数在线段图上应该怎样表示? 根据学生的回答,把线段图画完整。 提问:请同学们看线段图想一想,要求合唱组有多少人必须先求什么?为什么要先求美术组和书法组的总人数? 美术组和书法组的总人数能不能一步就求出来?为什么? 你能求美术组和书法组一共有多少人吗? 谁能完整地说一说,求合唱组有多少人要怎样想? 提问:这道题应该分几步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要求学生分步列式解答,解答后让学生口答算式和结果,老师板书,并要求学生说一说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提问:应该怎样列综合算式? · 指名学生板演列出综合算式解答,其他学生列在课本上,并要求学生说出算式表示的意思。 老师叙述: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三步计算应用题。(板书:三步计算应用题) 提问:例3与复习题比较一下,这两题有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这两道题有什么联系? 强调:三步计算应用题是从两步计算应用题发展而来的,与两步计算应用题有着密切的联系。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与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一样,要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可以分步解答,也可以根据题意直接列综合算式解答。解答后要再检查一遍,看看列式和计算是不是都正确。 3.出示第31页"想一想",先让学生进行分析要怎样想,再独立解答。 提问:比较这两道题,有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解答时有什么不同? 三、巩固练习 1.做第32页"练一练"。 让学生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说出分析的过程。 指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要求学生说一说每一步的意思,并结合第二步提问:为什么要先求出松树和柏树的总棵数? 2.讨论。 出示以下两题: (1)果园里有桃树40棵,梨树的棵数是桃树的3倍。苹果树比桃树和梨树的总棵数多25棵。苹果树有多少棵? (2)果园里有桃树40棵,梨树比桃树的3倍多25棵。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 先让学生分别口头分析,再列式计算。 指名学生板演后提问:这两题的计算结果是不是一样?两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说明:第(1)题先要求出桃树和梨树的总棵数;第(2)题先要求出梨树的棵数。 改变第(1)题的第二个条件,改成"梨树比桃树少10棵"。 改变第(2)题的问题,把问题改成"苹果树的棵数等于桃树和梨树的总棵数,苹果树有多少棵?" 要求学生列式计算。 提问:改变后的第(1)题与原来的第(1)题有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第(2)题求苹果树的棵数就是求什么? 3.做练习七第4题。 指名学生读题。 提问:这道题要求什么?求这个问题可以先求什么?为什么? 四、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继续学习了三步计算应用题。三步计算应用题是由两步计算应用题发展来的,与两步计算应用题有密切的联系。解答 三步计算应用题,也要根据条件和问题的联系,分析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然后列出算式来解答。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七第1~3题。 家庭作业:练习七第5题。 (六)三步计算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32、33页例4和"练一练",练习七第6~10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更加熟悉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学会解答三步计算的复合应用题及其检验方法,继续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复习应用题。 (1)梨花庄要挖一条580米长的水渠,已经挖了5天,平均每天挖65米。还剩下多少米? (2)梨花庄要挖一条580米长的水渠,已经挖了325米,剩下的要3天挖完,平均每天要挖多少米? 提问:第(1)题怎样解答?(板书综合算式)第一步求的什么?第二步求的什么?这是根据怎样的数量关系式来解答的?(板书:剩下的米数=水渠全长的米数一已挖的米数) 说明:根据挖了5天和每天挖65米,可以求出已挖的米数,再根据全长580米和已挖的米数,就能求出剩下的米数。 第(2)题怎样解答?(板书综合算式)第一步求的什么?第二步求的什么?这是根据怎样的数量关系来解答的?(板书:平均每天要挖的米数=剩下的米数÷天数) 说明:根据全长580米和已挖325米,可以求出剩下的米数,再根据剩下的米数和3天挖完,就能求出平均每天要挖多少米。 2.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会了解答许多应用题,解答应用题要按怎样的步骤进行呢,我们这节课就继续学习应用题,(板书:应用题)并且要 总结、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二、教学新课 . 教学例4。 1.出示例4。 说明:解答应用题要先审题,弄清题意。现在请大家找一找题里的条件和问题,然后告诉老师。 根据条件和问题,可以怎样画线段图来表示题意呢?(老师画出线段图) 谁能看着线段图说一说这道题的意思? 2.弄清了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就要根据题里的条件和问题,来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提问:从线段图上看,题里要求后3天平均每天挖多少米,可以怎样想? 指出:因为后3天平均每天挖的米数:剩下的米数÷天数,所以要先求剩下的米数。 提问:剩下的米数要怎样求? 谁来说一说,这道题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 请同学们看课本是不是这样想的,刚才说的三步对不对。 3.通过分析数量关系,知道了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就要列式计算了。解答应用题可以分步列式,也可以列综合算式。现在请大家在课本上先分步列式解答。(同时指名一人板演) 指名学生说一说每一步表示的意思。 让学生在课本上列出综合算式解答。 指名学生口答综合算式和解答过程,老师板书。结合提问每一步算的什么。 4.提问:我们过去学过应用题,知道列式计算后还要做什么? 说明:解答应用题要进行检验,证明解答正确了,就写出答案。 提问:我们过去学过的应用题的检验,有哪几种方法? 请同学们看课本第33页,应用题可以用哪几种方法检验。 大家想一想,把后3天平均每天挖85米当作已知数来检验例4时,可以怎样倒着一步一步地计算?如果上面的解答正确,这样算出的结果应该和哪个数相同? 请大家按课本上的这种方法检验例4的解答。(同时指名一人板演) 提问每一步算的什么。 说明:这里的检验,先按照每天挖85米,算前3天挖的米数,再算后5天挖的米数,加起来正好是题里的全长580米,说明上面 的解答是正确的,这样就可以写出答案。请大家在书上填写答案。 5.提问:这道题是怎样算出平均每天挖的米数的?为什么前两步要先算剩下的米数?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的题。 学生看图读题。 提问:这道题的条件和问题是什么?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你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结合提问可以怎样验算。 说明:如果题目要求检验,要列出算式来检验;如果没有要求检验,要在草稿纸上检验,确保正确解题。 2.做练习七第8题。 学生读题,提问条件和问题。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解答这道题你是怎样想的?用倒推的方法检验要怎样算? 3.做练习七第9题。 让学生看懂题意。 提问:题中已知什么条件求什么问题?求钢笔每支多少元要怎样列式解答?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并说说解题思路。 四、课堂小结 提问:今天学习的什么内容?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可以怎样想?应用题可以怎样检验?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七第6、7题。 , 家庭作业:练习七第10题。 (七)三步计算应用题练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35页练习七第11~13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解答三步计算一般复合应用题的方法,比较熟练地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三步计算的一般应用题,明确了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今天这节课,就按照解答一般应用题的步骤,练习三步计算应用题。(板书课题) 2.根据下面的条件或问题说出数量关系式。 (1)苹果树比桃树和梨树的总数多15棵。 (2)葡萄的重量是香蕉和橘子总重量的2倍。 (3)剩下的4天铺完,平均每天铺多少米? (4)余下的每小时织12米,要织多少小时? 二、基本题练习 1.解答下列各题。 (1)服装店有花裙子40条,红裙子的条数是花裙子的3倍,蓝裙子的条数比花裙子和红裙子的总数少20条,蓝裙子有多少条? 提问:谁来说说这道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各是什么?分析数量关系时可以怎样想?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 让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再让学生说说每一步求的什么。 追问:为什么前两步要先求出红裙子和花裙子的总条数? (2)服装店有2Q0套服装,卖了8天,平均每天卖15套。余下的如果每天卖20套,还可以卖多少天?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 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 提问:小括号里两步各是求的什么?这道题为什么要先求还余下的套数? 2.小结。 解答应用题要一步一步思考、分析,其中关键是分析题里的数 量关系,要根据题里的条件和问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最后算什么,然后列式解答。 三、对比练习 1.做练习七第ll题。 指名读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第(1)题求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这个问题是先求什么? 为什么?(求这个问题要知道桃树和梨树的棵数,其中梨树的棵数不知道,所以要先求出来)求梨树的棵数为什么用38X2+14来计算? 第(2)题前两步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为什么用38+38X2求桃树和梨树的总棵数? 2.做练习七第13题。 看图,理清图意。 (1)做第13题第(1)题。 提问: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可以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让学生列出算式,指名口答。 提问:这道题要用图里哪些条件来列出算式呢? 指出:图中告诉我们四件商品的价格,我们要根据题意从中选 择有用的条件列出算式。 (2)做第13题第·(2)题。 读题理解题意。 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 提问学生有哪几种解法,老师板书。 比一比:第(1)题和第(2)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指出:两道应用题都要结合图意选择有用的条件来列式解答, 都是求两积之和的应用题。第(1)题是求两积之和的三步计算应用 题,第(2)题求两积之和的三步计算应用题,也可以用两步计算来解答。 (3)做第13题第(3)、(4)题。 读题理解题意。 比一比:这两道题有什么相似之处? 指出:题目类型一样,解题思路也相同。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在做的过程中如果发 现问题,想一想可以怎样解决。 集体订正,讲评。 指出:当剩下的钱不能正好买整数条毛巾,出现余数时,即55 ÷8=6条……7元时,按照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就只能买6条,7元钱作为找回的钱。 (4)追问:解答这四个应用题要注意什么? 指出:要审清题意,根据问题从多余条件中选择有用的条件, 按数量关系列式解答,并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来解决出现的数学问题。 四、课堂作业:练习七第12题,第13题第(1)、(2)题。 (八)相遇问题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36-37页例5和"练一练",练习八第1~4 题。 i 教学要求:使学生认识相遇问题,初步认识相遇问题求路程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理解和掌握相遇问题求路程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学会用不同方法解答,并认识两种不同解法之间的联系,提高分析推理的能力。 i 教具准备:男学生和女学生的人像、学校图片,复习题的问题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做第36页复习题。 小黑板出示。 ] 让学生依次提出问题,老师用卡片贴出问题卡片,并让学生口头列式,老师板书算式和结果。 结合前两题解答提问: 前两题是已知两个什么数量,可以求什么问题?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解答的? 结合第(3)题解答说明: 第(3)题求的是两人每分行的总米数,我们可以把它叫做两人的速度和。(板书:速度和) 1 追问:什么叫做两人的速度和?第(3)题小明和小芳的速度和是多少? 2.演示相遇问题。 ] 我们过去已经学过一个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今天开始,我们研究两个物体的运动问题。现在我们用一条线段表示一段路程,两名学生同一时间从路程的两端出发,(演示)这叫"同时出发";(板书:同时出发)面对面走来,(演示)这叫做"相向而行";(板书:相向而行)(继续演示)请大家看,两人在途中怎样了?(板书:相遇) 提问:刚才我们看到的是两名学生从两地怎样出发的?是怎样行走的?结果怎样了? 说明:像这样两人分别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结果在途中相遇的问题,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两个物体运动中的相遇问题。(板书:相遇问题) (评析:先通过演示明确相遇问题里物体运动的特点,可以分散教学中的难点,有利于学生学习下面的例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5。 (1)出示例5,同时贴出男、女学生人像和学校图片。 提问:从图上看,小明和小芳同时从家里出发走向学校,他俩的行走有什么特点?在哪里相遇? 题里告诉我们什么条件?(在线段上表示条件)要求什么问题?(表示出问题) 提问:从图上看,他们两家相距的米数,是哪两部分路程的和?求两家相距的米数就是求什么? 要求两人4分所走路程的和,要先求什么?这道题要分哪几步来做? 让学生在课本上先分步列式解答,再列综合算式解答,同时指名两人板演,分别用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解答。 集体订正,说一说每一步求的什么。 提问:这样解答是怎样想的? (2)教学第二种解法。 提问:按照刚才的复习题,根据题里小明每分走70米,小芳每分走60米,可以求出怎样的数量?线段图上指的哪两部分的和? (用红色在线段上表示)他们经过4分相遇,两人4分走的路程就是几个这样的速度和?(用手势在图上表示) 按照这样的分析想,要求两人4分所走路程的和,就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让学生在课本上先分步列式解答,再列综合算式解答。 学生口答综合算式与计算过程,老师板书。 提问:这里第一步求的什么?第二步为什么乘以47这样解答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板书:速度和X时间=路程) 指出:速度和是两人每分一共走的路程,乘走的时间,就表示有几个这样的速度和,这样就可以求出两家相距的米数,也就是路程。 (3)解法比较。 想一想,这两种解法各是怎样的数量关系?两种解法有什么联系? 2.小结。 这里第一种解法是先算每人4分走的路程,再加起来就是两人一共走的路程;第二种解法是先求每分的速度和,再乘以时间就是两人4分一共走的路程。两种解法的算式正好符合乘法的分配律。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的题。 学生读题。 提问:第一种解法可以按怎样的数量关系来算?第二种解法可以按怎样的数量关系来算? 指名两人各用一种方法解答,其余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在练 习本上。 集体订正,说明每一步求的什么。 2.做练习八第3题。 让学生读题。 提问:这里的题目和刚才做的有什么地方不同?从图上看,求两人相距多少米就是求什么?根据线段图上表示的题意,求两人4分所走的路程和可以怎样算?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四、课堂小结 这堂课学习的是相遇问题里求什么的应用题?(接相遇问题板 书:求路程的应用题)怎样解答相遇问题求路程的应用题?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八第1、2题。 家庭作业:练习八第4题。 (九)相遇问应用题练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38-39页练习八第5-8题,思考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相遇问题求路程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相遇问题求路程应用题及类似的工作问题的应用题。 2.使学生认识一些稍复杂的相遇问题求路程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上节课已经学习了相遇问题应用题,知道了什么是相遇问题,学会了解答相遇问题里求路程的应用题。这节课,我们就练习这类应用题。(板书课题) 二、基本题练习 1.做练习八第5题。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指名口答综合算式,并说出两种解法,老师板书。 提问:第一种解法怎样想的?第二种解法怎样想的? 指出:在相遇问题中,如果求两地间相距的路程,可以先分别求甲、乙行走的路程,再相加求两地相距的路程;也可以先求甲、乙 的速度和,再乘以时间求两地相距的路程。 2.做练习八第6题。 指名学生读题,让学生说一说条件和问题。 提问:求隧道的长就是要求什么?(两队18天开凿隧道米数的和)。 求两队18天开凿隧道米数的和可以怎样想?还可以怎样想?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作业本上。 集体订正,提问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提问:还有什么不同的解法?(老师板书综合算式)这样做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这道题和相遇问题比较,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两人合工作问题)在数量关系上与相遇问题有什么类似的地方?(也是先求两队开凿的米数再相加,或者先求工作效率的和再乘工作时间) (评析:这里是在相遇问题解答基础上安排的变式题,通过解 答及比较与相遇问题之间的联系,使相遇问题的解题思路扩展到 类似的工作问题,使学生明确这一类习题的特点,认识和掌握这类 问题的解题方法。) 3.解答应用题。 张师傅和李师傅共同加工一批零件,张师傅每小时加工10个,李师傅每小时加工8个,经过5小时正好完成。这批零件一共多少个?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提问每一步求的什么。 4.做练习八第7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可以用图示帮助理解。 提问:求操场的跑道长多少米就是求什么? 指出:小张和小李两人跑步的米数之和就是操场的跑道长度。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 指名口答算式。 提问:还有不同的解法吗? 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追问:这道题与前面做过的相遇问题相比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说明:这道题与前面做过的相遇问题相比较,数量关系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前面的相遇问题往往是通过直线图形来帮助理解题意,而这道题要把学生走过的路程和曲线相联系起来,才能求出环形跑道的长度。 三、发展题 做练习八第8题。 (1)要求学生根据第一种解法用三步计算第1小题。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 集体订正。 提问:求航路长多少千米,就是求两船航行25小时的路程的什么? (2)让学生读第2小题。 提问:与第(1)题比较,这道题航行的方向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哪只船航行速度快?航行了25小时后,哪只船在前,哪只船在后? (画出示意图) 从图上看,求两船相距多少千米,实际上是求乙船和甲船航行路程的什么?这道题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提问:谁来说一说,这道题要怎样列式计算? 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 提问每一步算的什么,并提问第三步为什么用减法。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练习了相遇问题求路程的应用题。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基本方法是先求两个物体各行走的路程再求它们的和,或者先求速度和再乘以时间。但由于题目里条件或者问题的变化,我们还要根据题里的具体变化情况灵活运用解题方法,列出相应的算式来解答。 五、教学思考题 根据题意先画出小星和小明在大桥上第一次相遇图,再在此基础上画出小星和小明继续行走第二次相遇的轨迹。 提问:怎样可以求出小星和小明走过的路程呢? 指出:这就是小星和小明5分钟走过的路程。 提问:小星和小明走过的路程和大桥长的米数有什么关系呢? 看图思考得出小星和小明走过的路程是大桥长的3倍。 请同学们想一想,这道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可以怎样列式解答。 六、课堂作业:练习八第7题,第8题第(2)题和思考题。 (十)我们去秋游 教学内容:教材第40~41页教学实践活动:我们去秋游。 教学要求: 1.使学生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经济意提高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 2.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播放歌曲《郊游》,要求会唱的同学跟着录音机一起唱。 2.同学们,现在是秋游的大好季节。秋游之前要作哪些准备呢?该涉及到哪些问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大家就一起来讨论这些问题。(板书:实践活动 我们去秋游) 二、组织讨论一 1.投影出示问题:秋游前要作哪些准备工作呢?请大家根据以前出去郊游的经验说一说。 指名学生回答,老师板书:地点、人数、交通工具、费用。 2.向阳小学四年级的同学准备到"水上乐园"去游玩,他们已经收集了一些资料。(投影出示) 3.看着这些资料,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让学生分小组讨论。 指名学生回答。 指出: (1)学生一共128人,每辆车坐45人,需要3辆车。 (2)包车每辆300元,一共要车钱900元。 提问:你能算一算车费和门票每人要交多少元钱吗?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在练习本上算。 指出:门票2元,车钱8元,共要交10元。 4.围绕项目与定价表讨论第41页第2个问题。 指名学生说一说,并提问是怎样算的。 5.学生讨论第41页第3个问题,说说自己的设想。 指名学生口答并说说自己的安排、想法。 三、组织讨论二 通过刚才的讨论已经知道出去秋游要做的准备工作。学校决之组织我们四年级同学去秋游,你们准备到哪里去,有多少人,要多少费用呢?大家一起来讨论。 分小组讨论,并作好记录。 集体交流。老师按学生的回答在地点、人数、交通工具、费用后面板书(学生的想法如去的地点等可以不同,但要完整的方案)。 提问:估计四年级出去秋游一共要多少费用?估计参加这次活动每人大约要交多少钱呢? 小结:出去秋游必须定好地点、确定人数、核算一下费用,使我门的秋游活动有目的、有计划,以提高秋游的质量。同时在核算费召的过程中,对学过知识进行复习和运用,使我们在活动中巩固知只,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中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实践活动,你学到了些什么? 板书设计:实践活动 我们去秋游 向阳小学 XX小学 地点 水上乐园 人数 128 128÷45 交通 汽车3辆 300X3 费用 车费:8元 900÷128 门票:2元 (十一)应用题复习(一) 教学内容:教材第42页复习第1-6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简单的三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 之系和解题思路,更正确地解答简单的三步计算应用题,并提高灵 解题的能力。 2.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复习较简单的三步计算应用题(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这类应用题的特点,掌握这类应用题的解题规律,正确地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寻找解答应用题的中间问题,正确解答一些简单的三步计算应用题,当题中有一重复条件时,也可以用两步计算解答。 二、复习三步计算应用题 1.做复习第1题。 (1)请同学们把这道题做在练习本上。(同时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 提问:做这道题你们是怎样想的?还可以从哪里想起?怎样想? 指出:做三步计算应用题,可以从条件想起,也可以从问题想起,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2)提问:如果把问题改为"运来的稻谷比小麦少多少吨", (出示应用题)可以怎样想呢? (让学生从条件开始和从问题开始说一说怎样想) 谁来说一说,怎样列式解答?(老师板书) 提问:这两道题在解题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不相同? 指出:解答应用题,在确定每一步求什么以后,要根据题里数 量之间的联系,用适当的方法来解答。 2.下面两题各要用哪一道算式解答?为什么? (1)同学们去秋游,四年级3个组,平均每组24人;三年级4个组,平均每组16人。三年级比四年级少去多少人? (2)四年级3个组,共有24人;三年级4个组,共有16人。三年级平均每组比四年级少多少人? [24X3--16X4; 24÷3--16÷4] 学生选择后,要求说明理由。 3.做复习第3题。 (1)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要求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 集体订正。 提问:第一种解法是怎样想的?第二种解法是怎样想的?你能看出这两种解法有什么联系吗? 为什么这道题可以有两种解法? 指出:在求两个积的和的三步计算应用题里,积的因数有一个条件相同的时候,就可以用两步计算来解答,这样比较简便。 (2)提问:如果把第3题问题改成"海棠花比玉兰花少多少棵",(出示题目)你能用两种方法解答吗? 指名学生口头列式,老师板书。 提问:第一种解法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第二种解法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4.做复习第4题。 指名学生分别口头提问题,老师出示,并口述算式,老师板书出来。 5.做复习第5题。 读题理解题意。 提问:请同学们估计一下,徐老师要带多少钱呢? 指出:47元按50元估价,102元按100元估价,买羽毛球拍大约300元,买网球拍大约500元,徐老师大约要带800元钱。 追问:你们能知道徐老师实际用了多少钱吗?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追问:我们估计带800元够不够? 指出:在生活里,我们常常要估计,所以要学会估计的方法。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解答应用题时,可以用哪两种思路来想?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复习题第2题,第5题第(2)题。 家庭作业:第6题。 (十二)应用题复习(二) 教学内容:教材第43页复习第7~13题和思考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一般复合应用题的题目特征,掌握分析推理的方法,正确地解答三步计算的一般应用题。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相遇问题的特点,加深认识相遇问题求路程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这类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解答。 3.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检验应用题解答的方法,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应用题。(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一般复合应用题和相遇问题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进一步掌握检验应用题解答的方法,提高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二、复习应用题 1.做复习第7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提问:要求合唱组和舞蹈组一共有多少人,数量关系是怎样的?要求合唱组比舞蹈组多多少人,数量关系又是怎样?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这两个问题在解题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为什么都要先求合唱组的人数? 这两个问题在解题方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会不同? 指出:这两道题的中间问题是相同的,都是求合唱组的人数, 所以都要先求出合唱组的人数,才能求出合唱组和舞蹈组一共的人数和合唱组比舞蹈组多的人数。由于这两题的问题不一样,所以最后一步的计算方法也不一样。 2.做复习第9题。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指名学生口答算式和计算过程,老师板书。 提问:做这道题你是怎样想的?算式里前两步算出来的是什么数量?为什么是5辆小卡车运的袋数? 指名一人板演验算,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验算。 提问:请谁来说一说,黑板上是怎样验算的?通过验算,说明了什么? 指出:解答应用题,要根据条件和问题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然后列式解答。解答后要注意检验解答是不是正确。 3.做复习第11题。 让学生讨论。 指名口答可以用几辆车?用几辆大车和几辆小车比较合适? 说明:180个同学用42座的大客车来估算,最少要用5辆车。其中按180÷40=4(辆)……20(座)思考,用4辆大车和1辆小车比较合适。 4.做复习第12题。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提问:黑板上的这种解法是怎样想的?它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板书数量关系式) 还有谁的解法与黑板上的不一样?(板书解题的算式)这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式解答的?(板书数量关系式) 小结:在相遇问题里如果要求两地相距的路程,可以先求出两人各行了多少路程,再加起来;也可以先求出速度和,再乘以时间。 5.做复习第13题。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学生回答算式,老师板书。 提问学生做这道题是怎样想的。 指出:相背而行求路程的应用题,在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上,与相遇问题求路程的应用题是相同的,可以按相遇问题的方法来解答。 三、讲解思考题 提问:这道题已知什么条件?求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老师根据学生回答画线段图理解题意。 指名学生口答这道题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 追问:小芳和小力所行的路程和甲乙两地相距的路程之间有什么关系? 四、课堂作业:复习第8;10题和思考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