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教育教学 >> 高考 >> 语文 >> 高考教学设计 >> 正文

 

滕王阁序

查询高考教学设计的详细结果
江空自流。”唐皇一扫成见,连声叹道:“好诗,好诗!做了一篇长文字,还有如此好诗做出来,岂非强弩之末尚能穿七扎乎!真乃罕世之才,罕世之才!当年朕因斗鸡文逐斥了他,是朕之错也。”于是高宗问道:“现下,王勃在何处?朕要召他入朝!”太监吞吞吐吐答道:“王勃已落水而亡。”高宗喟然长叹,自言自语:“可惜,可惜!” 


七、王勃一序传千秋 
王勃登阁作序的传说故事,梗慨如下: 
王勃被逐王府,父亲王福 受到牵累,贬迁南海炎热之乡的交趾为官。上元二年(675),王勃从山西动身,万里迢迢去看父亲。坐船逆长江而上,来到江西与安徽地界。在彭泽县东北,东流县西南,有一座马当山,形势险峻。唐朝诗人陆鲁望有《马当山铭》为证:“山之险莫过于太行,水之险莫过于吕梁,合二险而为一,吾又闻乎马当。” 
王勃的船到马当,突遇风浪。船不能开。王勃问:“船已到什么地方?”艄公说:“已到马当山下。”于是,避风马当山庙下,船上人都登岸纵览风光去了。 
王勃也到庙里观瞻了一番,又赏玩江景多时,正想回船去,突然见一位老者坐巨石块上,须眉皓白,貌若神仙,王勃整衣向前,与老人作揖,老人遥指,问:“来的是王勃吗?” 
王勃大惊,说:“正是,不知长者何以得知?”老者说:“明日重九,滕王阁有高会,若往赴宴会,作为文章,足垂不朽。” 
王勃笑,答;“老丈有所不知,此地距洪都六七百里,一个晚上那里到得了呢?” 
老者也笑道:“你只管上船,我当助清风一帆,使你明日早达洪都。” 
王勃肃然起敬,问:“拜问老丈,你是神还是仙?“ 
老者笑而远遁。隐隐听见“吾即中源水君“。只觉祥云缥缈,瑞气盘旋,脚底下船箭一般朝鄱阳湖方向而去。果然是:时来风送滕王阁,运去雷轰荐福碑。 
第二天一早,正是九月九日,洪都府阎都督果然开宴,遍请江右名儒。席上有澧州牧学士宇文钧,还有进士刘祥道、张禹锡等。阎公再三起身,对诸儒道:“帝子旧阁,洪都绝景,在座诸公,欲求大才,作此《滕王阁记》,刻石为碑,以记后来。“原来,阎公女婿吴子章早隔宿就序文,故在座诸公假装不敢轻受,只一心要推让给吴子章,好让阎公翁婿名利双收。愉好轮到王勃面前,王勃便不推迟,慨然受之,满座俱惊。阎公哂笑,暂退更衣。喊:“敬酒。”王勃欣然持觚,对客长饮,酒酣,索笔求纸,文不加点,满座又惊。小吏跑步报所写诗文,当报到“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阎公道:“此乃老生常谈,谁人不会!”吏又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阎公道“此故事也。”吏三报“襟长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阎公不语。吏又报到“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阎公喜,说:“此子视我为知音。”吏再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阎公听罢,以手拍几,说:“此子落笔若有神助,真天才也!”满座尽皆失色,阎公更衣复出,携王勃之手,盛酒满觚,王勃酣醉。阎公大喜,说:“帝子之阁,有子之文,风流千古,使吾等今日雅会,亦得闻于后世。从此洪都风月,江山无价,皆子之力也 吾当厚赏千金。”席散,公府官吏余兴未消,问王勃下人:“请问你家王博士,常酒醉写文章吗?” 
下人笑答:“博士凡写文章前,不堪精思,先磨墨数升,一饮而尽,然后蒙被大睡,称为腹稿。然后,一跃而起,写成文章,不改一字。王博士今日只饮酒,假若饮墨,其文章更好。” 
众人听完,面面相觑,将王勃誉为神人。 
传说,王勃大笔挥毫作了《滕王阁序》不待辞别,携了下人,便匆匆离席下楼,直奔江边而去。 
众人正告退之际,阎都督又喝一声:“慢,请诸位回来。怎么结尾一诗,末一句空一字未写?” 
众人近前,果见诗空一字。 
阎公说:“只怕是我等轻慢了王诗人,故空一字作难大家来猜,大家就猜猜罢。”众文人面面相觑。 
便有人说:“槛外长江 自流”,所空的字就是“独”字,也有的说是“船”字。问到吴子章,他冥思苦想了良久,也只是说“水”字。 
阎公露不喜之色,说;“独字太浅,不合王郎诗境;船字太俗,不足论;水字太露,毫无诗意。”众人直琢磨到天亮,竟没有猜出付佳句来。 
阎公问:“此时王勃船到何处?” 
衙卫答:“最快到了丰城。” 
阎都督命令:“你快马先追王郎,千金求其一字。”衙卫得了都督之命,快马加鞭,追上王勃,衙卫说明来意,王勃但笑,久之,说“王勃乃一介书生,岂敢戏弄都督大人!我将这一字写在你手心上,你定要握紧拳头,见了都督方可伸掌,否则此字会不翼而飞。:便索了一支笔,并不蘸墨,就在衙卫手心里了一阵,令其握拳,拜别。  
只说衙卫回府,就阎都督面前伸开手巴掌,竟空无一字。阎公自语:“怎么会空空如也,空空如也呢?千金难买一字啊!”猛然一惊,莫非是一“空”字。 
“妙哉!好一个‘空’字!”众文人齐声附和称赞。 
阎都督拍案称绝:“‘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这个‘空’字用得妙,万千感慨,尽在这个‘空’字上。”  
滕王阁千载盛誉不衰的原因究竟何在呢?本文开首所引清代诗人尚 《忆滕王阁》五言古诗的诗句作了极好的回答。原因就在于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写了一篇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秋日登洪俯滕王阁饯别序》。据传,神童子安即席挥毫,“年十有四,时誉斯归”(杨炯语)。此文有如石破天惊,顿令滕王阁名噪天下。 

上一页  [1] [2] [3] [4] [5]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高考教学设计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滕王阁序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物种起源》导言
    谏太宗十思书
    拿来主义
    五人墓碑记
    肖邦故园
    指南录后序
    《与朱元思书》改写
    祖国山川颂
    陈情表
    寡人之于国也
    《六国论》教案17
    《听听那冷雨》教案17
    苏教版必修五第二专题备课建议:此情…
    苏教版必修五第四专题备课建议:世相…
    苏教版必修五第五专题备课建议:我们…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辛德勒名单》
    庖丁解牛
    《我与地坛》教案21
    烛之武退秦师
    奥林匹克精神
    《祝福》教9
    登高
    季氏将伐颛臾
    锦瑟
    雷雨
    让作文的“眼睛”亮起来
    锦瑟
    声声慢
    苏教版必修五第三专题备课建议:直面…
    琵琶行
    谈如何写好演讲稿
    《最后的常青藤叶》教案13
    《六国论》教案14
    《我与地坛》教案14
    《听听那冷雨》教案14
    《六国论》教案15
    《我与地坛》教案13
    《六国论》教案16
    《离骚》
    不自由,毋宁死
    《我与地坛》教案24
    发明与发现的国家
    《我与地坛》教案15
    《我与地坛》教案17
    《我与地坛》教案16
    《我与地坛》教案18
    《我与地坛》教案19
    《我与地坛》教案20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啊,船长,我的船长哟
    《听听那冷雨》教案9
    《听听那冷雨》教案18
    《我与地坛》教案25
    《我与地坛》教案26
    《我与地坛》教案27
    《我与地坛》教案28
    《我与地坛》教学实录
    愚公移山
    扁鹊见蔡桓公
    《我与地坛》教案22
    蓝蓝的威尼斯
    《听听那冷雨》教案16
    北方
    察今
    长江三峡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发明与发现的国家
    发现
    《鸿门宴》
    《我与地坛》教案23
    《谏太宗十思疏》
    《老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
    拿来主义
    秋水
    秋水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9
    《六国论》教案9
    《两组图片》教案9
    《最后的常青藤叶》教案7
    《诗词五首(使至塞上、泊秦淮、无题…
    《亡人逸事》教案10
    京口北固亭怀古
    《金岳霖先生》教案9
    《最后的常青藤叶》教案9
    《荷塘月色》教案10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10
    《金岳霖先生》教案10
    《阿房宫赋》教案10
    《蜀道难》
    《两组图片》教案11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听听那冷雨》教案11
    《我与地坛》教案10
    《祝福》教10
    《最后的常青藤叶》教案10
    听听那冷雨
    心声
    阿房宫赋
    《金岳霖先生》教案11
    《六国论》教案10
    《六国论》教案11
    《亡人逸事》教案11
    《我与地坛》教案11
    《最后的常青藤叶》教案11
    《祝福》教11
    鲁迅自传
    《金岳霖先生》教案12
    《阿房宫赋》教案12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11
    《亡人逸事》教案9
    《六国论》教案12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12
    《两组图片》教案12
    《我与地坛》教案12
    《最后的常青藤叶》教案12
    《金岳霖先生》教案13
    《听听那冷雨》教案13
    《六国论》教案13
    《听听那冷雨》教案13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8
    湖心亭看雪
    《金岳霖先生》教案7
    晚游六桥待月记
    第三板块——月是故乡明 漂泊的旅人
    草莓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
    铁骑兵
    南州六月荔枝丹
    《爱莲说》
    《陋室铭》复习教学案一体化.doc
    《金岳霖先生》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
    《祝福》教8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六国论》教案7
    《听听那冷雨》教案7
    《两组图片》教案7
    《亡人逸事》教案7
    《我与地坛》教案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听听那冷雨》教案12
    七颗钻石
    《六国论》教案8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7
    第二板块——获得教养的途径
    我愿意是急流
    一厘米(第二课时)
    语文“口语交际”探索(案例)
    苏教版初一语文第二单元写作《说真话…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
    《阿房宫赋》教案8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7
    《诗经》两首
    《两组图片》教案10
    《祝福》教案7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8
    《听听那冷雨》教案8
    《两组图片》教案8
    《亡人逸事》教案8
    《我与地坛》教案8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最后的常青藤叶》教案8
    《荷塘月色》教案8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