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的常青藤叶》教案12
|
查询高考教学设计的详细结果
|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 江苏 阿朗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主题,使学生感悟希望对于生活的意义,培养学生积极对待苦难的精神。 2、从分析故事情节入手,让学生体会小说构思的巧妙,提高学生小说鉴赏能力和作文构思水平。 3、欣赏幽默的小说语言艺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把握主题;体会构思。 2、难点:能够在几个不同小说中找到相似的精神倾向;揣摩琼珊在得知这一片叶子的真相以后的心理活动。 三、课型:课内导读。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步骤 (一)导言 同学们,我们都是生命,但你们是否思考过生命的意义?假如你在世上只有最后三天时间了,你将怎样安排这三天? 爱情和死亡是文学的两大主题,古今中外的许多作家都深刻地思考过死亡问题,其本质就是生命问题。 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在他的著名的散文《我与地坛》里说: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比如你起早熬黑准备考试的时候,忽然想起有一个长长的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你会不会觉得轻松一点?并且庆幸并且感激这样的安排?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我最喜欢的作家。他1951年出生于北京,22岁时双腿瘫痪,从此靠轮椅行走。近年,他的病情恶化,每三天要到医院去洗一次血,一根管子把血流出来,通过另一根管子把洗干净了的血输进去。所以,有一次记者问他的工作,他说,我的工作是生病。大家想一想,一个22岁的青年,在人生最美好,最富有理想的时光,突然双脚瘫痪,那真是天大的灾难。但他克服了,并且把苦难化为难得的思想。 今天,让我们来读一个生生死死的故事,希望大家因此能悟出点什么。接下来,先请大家欣赏一下短篇巨匠欧•亨利的代表作品之一:《最后一片叶子》。 (二)、作者简介 欧•亨利:(1862——1910),短篇小说巨匠。出生于美国南部北卡罗来纳州的一个小镇,干过多种营生,后在银行工作时由于账务上的事于1897年入狱,1901年出狱后在纽约靠写作为生,经常混迹于码头、贫民窟、血汗工场、小酒店和下等剧场。他的作品反映了底层人民的痛苦,语言幽默,结构巧妙,结局总出人预料。代表作品还有《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等。 (三)学生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1、小说的题目往往很重要,请好好体会本文题目和故事的关系。 2、看了这篇小说以后,你有哪些感受和感想? (四)、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师总结分析本小说的构思和主题。 1、小说构思分析: 着重联系小说题目,关键就是理解这片叶子在故事中的意义,一片叶子联系着两条生命,这也正是本小说构思巧妙的所在。 问题1:小说发生在什么地方?那里的天气怎么样? ——纽约华盛顿广场。纽约的纬度与北京相似,为北纬40度,台州是北纬28度左右,那里的冬天比我们这里的冷多了。 大家想象一下,在100多年前的纽约贫民窟的一个冬天,两个为了理想而合租在一间阁楼里的姑娘,并且一个病了,病得很厉害,医生说只有1/10的希望。这真是很可怜的处境呀,我相信所有善良的读者都希望她能够恢复健康,看到春天。 问题2:在琼珊生病的时候,窗外的自然环境是怎样的?大家找出来。 ——只见一个空荡阴暗的院子,二十英尺以外还有一所砖房的空墙。一棵老极了的长春藤,枯萎的根纠结在一块,枝干攀在砖墙的半腰上。秋天的寒风把藤上的叶子差不多全都吹掉了,只有几乎光秃的枝条还缠附在剥落的砖块上。 寒冷的雨夹杂着雪花不停地下着。 问题3: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下,预示着叶子怎样的一种结局?这又预示了姑娘的生命将有怎样的一种结局? ——必落无疑,并且很快就要落了。姑娘的生命也即将结束了。因为琼珊对自己的健康已经毫无信心,并且迷信地觉得自己的生命就像窗外的那棵藤一样,当最后一片叶子落下时,她的生命也将结束。 问题4:那姑娘最后死了吗?为什么? ——没有,因为出现了一个老画家贝尔门,他用生命为代价画了他一生中最精彩的杰作——一片给人以活下去的希望的叶子。 问题5:联系题目,理解叶子在本故事中的重要的意义。 ——这一片叶子关系着两个人的生命,一个人因此而活了下来,一个人因此而死去。这就像是输血,一个老头把生命和希望输给了一个病人。 短篇名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构思巧妙,像欧•亨利的另一名著《警察和赞美诗》,讲一个流浪汉想到监狱里去度过残酷的冬天,但阴差阳错,好事多磨,多次故意犯法没能得逞,而正在他生起了新的生活希望时,却被警察抓去。 2、课文主题的理解 体会了这篇小说构思的巧妙以后,再让我们去理解这篇小说的思想内涵。请几位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对一篇小说的理解没必要也不应该只有一种角度,一个结果,大家只要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都是对小说的一种评论。 同学A:人是要有希望的。 同学B:那个老画家舍己救人的精神很好,值得我们学习。 同学C:那个苏艾也很善良,如果没有她,那么琼珊也活不了。 回答得非常好,大家基本上都理解了课文的意思,这个小说讲的 就是一个绝望的病人获救的故事。课文提示里把重点放在那个舍己为人的老画家身上,这也未尝不可,但这并不是唯一的理解,我本人就更在意希望对于生命的重要。 这使我想起了史铁生的著名小说《命若琴弦》,它与这篇课文的主题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故事是讲一个瞎子乐师,他的师傅在临死前告诉他:你只有弹断一千根弦以后才可以打开琴槽里的药方,然后可以看见世界。一千根弹断时,他已经老了,他打开琴槽,别人却告诉他,那纸上什么都没写。然后,他又去骗他的瞎子徒弟:我记错了,师傅跟我说是1200根,我已经不行了,你还年轻,你只要弹断1200根琴弦,你就可以用这药方去买药以看见这世界。他师傅为什么要骗他?因为,这谎言给人的是希望。 3、体会欧•亨利小说语言的幽默和诗意。 问题:请同学们谈谈这篇小说语言的特点。 引导向幽默和诗意方面。关于幽默的例子数不胜数,随便举几个: 例子1:那是5月里的事。到了11月,一个冷酷的、肉眼看不见的、医生们叫做“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艺术区里悄悄地游荡,用他冰冷的手指头这里碰一下那里碰一下。在广场东头,这个破坏者明目张胆地踏着大步,一下子就击倒几十个受害者,可是在迷宫一样、狭窄而铺满青苔的“胡同”里,他的步伐就慢了下来。 例子2:年轻的画家为了铺平通向艺术的道路,不得不给杂志里的故事画插图,而这些故事又是年轻的作家为了铺平通向文学的道路而不得不写的。 诗意的例子: 例子3:当一个灵魂正在准备走上那神秘的、遥远的死亡之途时,她是世界上最寂寞的人了。那些把她和友谊及大地联结起来的关系逐渐消失以后,她那个狂想越来越强烈了。 白天总算过去了,甚至在暮色中她们还能看见那片孤零零的藤叶仍紧紧地依附在靠墙的枝上。后来,夜的到临带来了呼啸的北风,雨点不停地拍打着窗子,雨水从低垂的荷兰式屋檐上流泻下来。 (五)、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体会欧•亨利小说的精巧的构思艺术,幽默而有诗意的语言艺术,并且联系实际生活,思考希望之于生活的意义,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苦难。 (六)拓展迁移 最后,请同学们做一个课外作业,写下当琼珊听说老画家的事情以后的心理活动。
参考资料: 藤叶,随风飘吧! ——读《最后一片叶子》有感 冬天一定会到,树上的叶也一定会落尽——藤叶也不例外。不要以为这是树木斗不过天,它是无能的,也是无奈的。因为这恰恰体现了树木的一种智慧,为了明年春天的萌发,它实在没有必要死守着最后一片叶子,苦苦地挣扎,为此耗尽了最后一丝力量。 因为,叶子落尽并未表示生命的死亡或者希望彻底地成为泡影;反之,这是一种大智的等待,重新萌生的希望——在它落尽最后一片叶子时,新的希望,也就在叶子落下的叶柄处悄悄地孕育了,萌生了。然后是静静地、静静地等待。此时的静静也就像沉睡的火山,一旦春天到来,它就以不可阻挡之势爆发出来了。 我们今天也一样,我们要学的决不是如何使自己永不摔倒,而是要学会在摔倒之后如何站起来,如何在摔倒中吸取教训,汲取力量,使摔倒的地方成为重新站起和前进的起点。这样,摔倒越多,吸取的力量也就越多,就像小溪东流,越流越宽广,最后成为大海。我的观点是顺应自然,让落叶落尽,等待春天,另辟蹊径,再萌生新的希望之嫩[1] [2]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高考教学设计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最后的常青藤叶》教案12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我与地坛》教案12 |
下一篇文章: 《金岳霖先生》教案13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