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教育教学 >> 高考 >> 语文 >> 高考教学设计 >> 正文

 

《六国论》教案17

查询高考教学设计的详细结果

六国论 

教学目的:
⒈借古喻今的写法
⒉对比论证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二、              解题
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三、整体感知
⒈自由朗读,质疑解难
⒉思考:六国破灭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阐释的?
明确: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四、分析第一部分
⒈齐读
⒉结合注释翻译本段
⒊讨论:作者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这种方式有何好处?
明确:开门见山;提挈下文,总贯全篇。
五、分析第二部分
㈠第二段分析
⒈自读,翻译
⒉本段是从哪个方面论证六国破灭原因的?作者是怎样论证的?
明确: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具体论证如下:
秦:攻取所得――受赂所得 
                             ﹥固不在战矣
      诸侯:赂秦所亡――战败而亡
态度:祖父创业之难――子孙割地之易              ﹥至于颠覆
 对比﹤                                                      理固宜然
        处境:一夕安寝――秦兵又致
矛盾:土地有限――秦国无餍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结果: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引证:  “以地事秦…火不灭”(形象生动)
                                ∣
↓ 
  以土地换和平―→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⒊小结
本段就赂秦的国家(韩魏楚)灭亡的原因进行论述,有理有据,确凿有力的论证了中心论点。
㈡第三段分析
⒈齐读,借助注释翻译
⒉本段是从哪个方面论证六国破灭原因的?作者是怎样论证的?
明确:                               正面:齐燕赵
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反面:假设六国采取正确措施
⒊齐燕赵为什么灭亡?作者对这三国灭亡的感情有什么差异?
明确: 
诸侯国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感情色彩
齐国与应嬴而不助五国智力孤危
战败而亡鄙夷
燕国以荆卿为计惋惜
赵国牧以谗诛
⒋小结
本段就不赂秦的国家(齐燕赵)灭亡的原因进行论述,说明“不赂者”的灭亡也是“赂”的结果,把“赂者”的失败和“不赂者”的失败联系起来,正反结合,从而全面深入的论证中心论点。
六、分析第三部分
㈠第四段分析
①自由朗读,翻译
②第四段的哪句话概括了六国破灭的历史教训?是针对谁而言的?
明确:a、“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反面假设)
     b、一语双关,似乎批评六国的“为国者”,其实告诫北宋的“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
     ②第四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承上启下,由上文的评析历史,转入下文的讽谏当朝统治者。
㈡第五段分析
   ①第四段已经总结了六国破灭的历史教训,那第五段是否多余?为什么?
明确:
借古讽今:“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老泉论六国赂秦,其实借论宋赂契丹之事,而卒以此亡,可谓深谋先见之识矣。”(明•何仲默)
――“末影宋事,尤妙。”(明•陶望龄)
――“老泉论六国之弊在赂秦,盖借以规宋也。故言激切而淋漓。”
(清•储欣)
――“借六国赂秦而灭,以暗刺宋事,其言痛切悲愤,可谓深谋先见之智。”(清•朱川许)  
②本段或明或暗作了多方面的对比,请找出来。
明确:
a、  六国――秦【爵位(诸侯)、实力(强弱)】
b、  北宋――契丹、西夏 
c、  北宋――六国
d、  契丹、西夏――秦  
通过这四组对比,讽谏北宋统治者勿重蹈覆辙,要奋起御侮,积极谋求“不赂而胜之”之道
⒋小结
这是本文的结论部分,总结历史教训,讽谏北宋当局,语意深切,发人深省。

三、全文总结
本文以借古讽今的手法,用了引证、例证、对比、假设等论证方法,采用提问、假设、感叹等形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充分论证了六国破亡的原因,劝谏北宋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以六国为借鉴,对辽、西夏的侵犯奋起反抗,文章选材得当,典型,论证严密,是宋代散文不可多得的精品。
本教案转载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高考教学设计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六国论》教案17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物种起源》导言
    谏太宗十思书
    拿来主义
    五人墓碑记
    肖邦故园
    指南录后序
    《与朱元思书》改写
    祖国山川颂
    陈情表
    寡人之于国也
    《六国论》教案16
    《听听那冷雨》教案17
    苏教版必修五第二专题备课建议:此情…
    苏教版必修五第四专题备课建议:世相…
    苏教版必修五第五专题备课建议:我们…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辛德勒名单》
    庖丁解牛
    《我与地坛》教案21
    烛之武退秦师
    奥林匹克精神
    《祝福》教9
    登高
    季氏将伐颛臾
    锦瑟
    雷雨
    让作文的“眼睛”亮起来
    锦瑟
    声声慢
    苏教版必修五第三专题备课建议:直面…
    琵琶行
    谈如何写好演讲稿
    滕王阁序
    《最后的常青藤叶》教案13
    《六国论》教案14
    《我与地坛》教案14
    《听听那冷雨》教案14
    《六国论》教案15
    《我与地坛》教案13
    《离骚》
    不自由,毋宁死
    《我与地坛》教案24
    发明与发现的国家
    《我与地坛》教案15
    《我与地坛》教案17
    《我与地坛》教案16
    《我与地坛》教案18
    《我与地坛》教案19
    《我与地坛》教案20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啊,船长,我的船长哟
    《听听那冷雨》教案9
    《听听那冷雨》教案18
    《我与地坛》教案25
    《我与地坛》教案26
    《我与地坛》教案27
    《我与地坛》教案28
    《我与地坛》教学实录
    愚公移山
    扁鹊见蔡桓公
    《我与地坛》教案22
    蓝蓝的威尼斯
    《听听那冷雨》教案16
    北方
    察今
    长江三峡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发明与发现的国家
    发现
    《鸿门宴》
    《我与地坛》教案23
    《谏太宗十思疏》
    《老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
    拿来主义
    秋水
    秋水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9
    《六国论》教案9
    《两组图片》教案9
    《最后的常青藤叶》教案7
    《诗词五首(使至塞上、泊秦淮、无题…
    《亡人逸事》教案10
    京口北固亭怀古
    《金岳霖先生》教案9
    《最后的常青藤叶》教案9
    《荷塘月色》教案10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10
    《金岳霖先生》教案10
    《阿房宫赋》教案10
    《蜀道难》
    《两组图片》教案11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听听那冷雨》教案11
    《我与地坛》教案10
    《祝福》教10
    《最后的常青藤叶》教案10
    听听那冷雨
    心声
    阿房宫赋
    《金岳霖先生》教案11
    《六国论》教案10
    《六国论》教案11
    《亡人逸事》教案11
    《我与地坛》教案11
    《最后的常青藤叶》教案11
    《祝福》教11
    鲁迅自传
    《金岳霖先生》教案12
    《阿房宫赋》教案12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11
    《亡人逸事》教案9
    《六国论》教案12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12
    《两组图片》教案12
    《我与地坛》教案12
    《最后的常青藤叶》教案12
    《金岳霖先生》教案13
    《听听那冷雨》教案13
    《六国论》教案13
    《听听那冷雨》教案13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8
    湖心亭看雪
    《金岳霖先生》教案7
    晚游六桥待月记
    第三板块——月是故乡明 漂泊的旅人
    草莓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
    铁骑兵
    南州六月荔枝丹
    《爱莲说》
    《陋室铭》复习教学案一体化.doc
    《金岳霖先生》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
    《祝福》教8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六国论》教案7
    《听听那冷雨》教案7
    《两组图片》教案7
    《亡人逸事》教案7
    《我与地坛》教案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听听那冷雨》教案12
    七颗钻石
    《六国论》教案8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7
    第二板块——获得教养的途径
    我愿意是急流
    一厘米(第二课时)
    语文“口语交际”探索(案例)
    苏教版初一语文第二单元写作《说真话…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
    《阿房宫赋》教案8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7
    《诗经》两首
    《两组图片》教案10
    《祝福》教案7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8
    《听听那冷雨》教案8
    《两组图片》教案8
    《亡人逸事》教案8
    《我与地坛》教案8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最后的常青藤叶》教案8
    《荷塘月色》教案8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