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教育教学 >> 高考 >> 语文 >> 高考教学设计 >> 正文

 

《我与地坛》教案27

查询高考教学设计的详细结果

〗<>教案
〖作者/会员名〗littleghost

学习目标:
1.把握作者在痛苦中对人生意义的独特感悟
2.体会作者对母亲热爱而愧疚的复杂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
1. 如何理解地坛历经沧桑,仿佛在那等待了“我”四百多年?
2. 全文一、二两部分之间有怎样的内在联系?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学习目标:
1. 把握作者在苦难中对人生意义的独特感悟 
2. 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
学习重点与难点:
如何理解地坛历经沧桑仿佛在那等待了“我”四百多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生命的意蕴是深重的,人们对生命的感悟或许就在一瞬间,或许也历经了岁月的沉淀。而我们今天即将接触的残疾人史铁生则在心路旅程上漂流了15年后,终于找到了赖以支撑生命的人生哲理与情思,写下了自传散文体小说《我与地坛》,闪烁出澄明的智慧之光。
二.作者简介
史铁生,北京市人,“文革”初期响应号召赴陕西务农,因积劳成疾导致下肢瘫痪。后回京潜心于文学创作成为专业作家。作品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夏日的玫瑰》及《合欢树》等。
三.研习新课
1.请学生配乐朗诵课文第一部分,在此过程中整体感知课文
2.组织学生思考:瘫痪后,作者在十五年的漫长岁月中,在古园获得的对生命的理解要点有哪些?思想情感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
[明确]
要点:1).相对于人来说,古迹的生命要长久得多,尽管它可能会剥蚀淡褪,甚至坍圮,但是与它共存的木越发苍幽坦荡,述说着荒芜但并不衰败的哲理。
2) .生与死都是个客观事实,任何人都回避不了。对于死,我们都不必急于求成,而应把它当作节日对待。
3).如何活着,不是一次性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一个终身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情感变化:苦闷、绝望------充满希望
3.组织学生思考:既然本部分文字目的在于对生命的思考,作者为何要插入三处景物描写?
[明确]:作者的情感之旅是与景物变化密切相联的。
景物特征               思想意识
第一幅面      荒芜冷落-----------失魂落魄,命运悲苦
第二幅面      初露生机------------对生命顿生希望
第三幅面      生机盎然------------对生命的律动的热爱
从以上分析可以见出:正因作者在拥有这些独特之景的地坛中,感悟到了在看似沉寂、荒凉之中那种醇厚超然的历史沧桑与生生不息的生命意识,才重扬起生活的风帆。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深情地抒发了物我不分的情境,对景物的不同感受蕴含着对人生不同况味的理解,而对生命的不同理解又与园中景物意义对应。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
4.作者说,地坛历经沧桑,仿佛在那儿等待了他四百多年。这话怎样理解?
[明确]:这是种委婉的说法,目的在于突出强调古园对他的影响。简而言之,与地坛有不解之缘:地坛离他家很近;地坛是作者逃避现实的场所;地坛给了作者有益的启迪。
5.组织学生讨论思考这一部分文字的线索。
[明确]:从以上分析可见出,地坛已成为作者生命的组成部分,突出了物我交融的精神默契,从而\"我\"与地坛的关系即成为此部分文字的线索。
四 .学习迁移
备受身心与精神折磨的\"我\"在古园中最终获得了新生的勇气,成为生活的强者,实是可敬可佩!而回首看看我们自己,踏上人生旅途十几载,亦有几许困惑几许磨难,或许我们勇敢面对或许我们也一度迷途。学了这篇课文之后,有何感想?

本教案转载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高考教学设计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我与地坛》教案27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物种起源》导言
    谏太宗十思书
    拿来主义
    五人墓碑记
    肖邦故园
    指南录后序
    《与朱元思书》改写
    祖国山川颂
    陈情表
    寡人之于国也
    《六国论》教案16
    《听听那冷雨》教案18
    苏教版必修五第二专题备课建议:此情…
    苏教版必修五第四专题备课建议:世相…
    苏教版必修五第五专题备课建议:我们…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辛德勒名单》
    庖丁解牛
    《我与地坛》教案22
    烛之武退秦师
    奥林匹克精神
    《祝福》教9
    登高
    季氏将伐颛臾
    锦瑟
    雷雨
    让作文的“眼睛”亮起来
    锦瑟
    声声慢
    苏教版必修五第三专题备课建议:直面…
    琵琶行
    谈如何写好演讲稿
    滕王阁序
    《最后的常青藤叶》教案13
    《六国论》教案14
    《我与地坛》教案14
    《听听那冷雨》教案14
    《六国论》教案15
    《我与地坛》教案13
    《离骚》
    不自由,毋宁死
    《我与地坛》教案21
    发明与发现的国家
    《听听那冷雨》教案17
    《我与地坛》教案15
    《我与地坛》教案17
    《我与地坛》教案16
    《我与地坛》教案18
    《我与地坛》教案19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啊,船长,我的船长哟
    《听听那冷雨》教案9
    《听听那冷雨》教案16
    《我与地坛》教案23
    《我与地坛》教案25
    《我与地坛》教案26
    《我与地坛》教案28
    《我与地坛》教学实录
    愚公移山
    扁鹊见蔡桓公
    《我与地坛》教案20
    蓝蓝的威尼斯
    《六国论》教案17
    北方
    察今
    长江三峡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发明与发现的国家
    发现
    《鸿门宴》
    《我与地坛》教案24
    《谏太宗十思疏》
    《老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
    拿来主义
    秋水
    秋水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9
    《六国论》教案9
    《两组图片》教案9
    《最后的常青藤叶》教案7
    《诗词五首(使至塞上、泊秦淮、无题…
    《亡人逸事》教案10
    京口北固亭怀古
    《金岳霖先生》教案9
    《最后的常青藤叶》教案9
    《荷塘月色》教案10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10
    《金岳霖先生》教案10
    《阿房宫赋》教案10
    《蜀道难》
    《两组图片》教案11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听听那冷雨》教案11
    《我与地坛》教案10
    《祝福》教10
    《最后的常青藤叶》教案10
    听听那冷雨
    心声
    阿房宫赋
    《金岳霖先生》教案11
    《六国论》教案10
    《六国论》教案11
    《亡人逸事》教案11
    《我与地坛》教案11
    《最后的常青藤叶》教案11
    《祝福》教11
    鲁迅自传
    《金岳霖先生》教案12
    《阿房宫赋》教案12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11
    《亡人逸事》教案9
    《六国论》教案12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12
    《两组图片》教案12
    《我与地坛》教案12
    《最后的常青藤叶》教案12
    《金岳霖先生》教案13
    《听听那冷雨》教案13
    《六国论》教案13
    《听听那冷雨》教案13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8
    湖心亭看雪
    《金岳霖先生》教案7
    晚游六桥待月记
    第三板块——月是故乡明 漂泊的旅人
    草莓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
    铁骑兵
    南州六月荔枝丹
    《爱莲说》
    《陋室铭》复习教学案一体化.doc
    《金岳霖先生》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
    《祝福》教8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六国论》教案7
    《听听那冷雨》教案7
    《两组图片》教案7
    《亡人逸事》教案7
    《我与地坛》教案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听听那冷雨》教案12
    七颗钻石
    《六国论》教案8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7
    第二板块——获得教养的途径
    我愿意是急流
    一厘米(第二课时)
    语文“口语交际”探索(案例)
    苏教版初一语文第二单元写作《说真话…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
    《阿房宫赋》教案8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7
    《诗经》两首
    《两组图片》教案10
    《祝福》教案7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8
    《听听那冷雨》教案8
    《两组图片》教案8
    《亡人逸事》教案8
    《我与地坛》教案8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最后的常青藤叶》教案8
    《荷塘月色》教案8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