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滕王阁序
|
查询高考教学设计的详细结果
|
分寸,非常得体。 3.小结 第六段在继续慨叹人世不平的同时,又有峰回路转之笔,抒发了作者运舛志不衰,、正视现实、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第七段除继续抒发自己抑郁情感、表明自己的远大志向外,以谦恭的笔调,表明了自己对知音的渴望和仰慕。 三、写作特点分析 1.句式错落,节奏分明 全文以四六句为主,杂以六四句,七字句,六字句,四字句,三字句,二字句,乃至一字句。这些句式,根据表意的需要而交错运用,使节奏分明,内容启承转合。一般来说,二字句用于抒情(文中有两处:“嗟乎”“呜呼”),三字句、四字句用于一个话题的开始或转折。六字句或七字句连用,为平实的叙述;四六句或六四句连用,为叙述或抒情的展开部分。仅有一个一字句“勃”,是自指兼表提顿。这样,全篇的行文。既起伏跌宕,又自然流转。 2.骈俪藻饰,辞采华美 骈是“两马并驾”的意思,俪是“男女成对”之意,骈俪就是使用对偶句,是骈文的共同特点,但这篇序文尤为突出。全篇采用对偶句,不但字面相对,而且音韵大体相对。即一句之中,平节和仄节交替;上下联之间,平节与仄节相对。前面分析了四字句对偶的情况,下面举几个别的句式。如“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为:平平仄仄,仄仄仄(之)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之)仄仄。“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为:“仄仄仄(于)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于)仄仄,仄仄平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为: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为:平仄仄(于)平平,仄平平(于)仄仄。(以上“觉”“识”“屈”“曲”“乏”“落”“一”“色”“极”“日”为人声字,算仄声;“共”古代为平声字,“暇”古代为去声字。)如此讲求音律,又不影响意义表达,写出来的句子当然抑扬顿挫,富于乐感,富于诗意。 藻饰是指运用色彩浓艳、华丽典雅的词语,来装饰文句。这篇序文,如“物华天宝”“俊采星驰”“紫电清霜”“钟鸣鼎食”“青雀黄龙”“睢园绿竹”“邺水朱华”等,都是讲求辞采的典型例子。这样,使文章辞采华美,赏心悦目。 3.运用典故,简练含蓄 用典除了有加强论证的作用外,还能以古比今、借古写怀,可以使文章内容充实,联想丰富。语言简练,风格典雅。这篇序文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而运用的手法又有所不同,有的是明用,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有的是暗用,如“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有的是正用,如“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有的是反用,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典故的运用,加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4.警句品味 例:①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前者高度概括了江南各地的繁华富庶,后者形象的说明了南昌一带人才济济。 ②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作者将“老”和“壮”,“穷”和“坚”从相反相成中统一起来,突出了“贫贱不能移”的美好节操。 ③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表达了作者在政治上失意后的深沉的悲哀和孤独,也反映了“失路之人”共有的悲哀和孤独。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四、作业 1.背诵 2.黄皮书
附
一、我国九大名楼 黄鹤楼 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蛇山黄鹤矶头,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历代屡毁屡建。被世人称为“天下第一楼”。 岳阳楼 是湖南岳阳市西门城楼,高三层,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美称。始建于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北宋岳阳郡守滕子京重修,范仲淹作《岳阳楼记》。岳阳楼曾多次兴废,清代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重建,解放后整修一新。烟雨楼,在浙江嘉兴市南湖湖心岛上,于五代吴越钱元潦所建。明代嘉靖十八年(公元1549年),从湖滨移至湖中小岛。四面临水,晨烟暮雨,风物清华,堪称胜景。 镇海楼有三: 1、浙江杭州吴山东麓(吴越旧城之南门)。原名为朝天门,元改称拱北楼,明始换为镇海楼。楼上眺望钱塘江,历历在目。 2、福建越王山(屏山)顶的镇海楼明洪武二年(1365年)建,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重修,高约20米,过去海船昏夜进口,都以此为标志。 3、广州越秀山上的镇海楼,建于明洪武十三年,楼高五层,登高远望,全市尽览。解放后重新整修,辟为博物馆。 鹳雀楼,在山西永济莆州镇城西南,系北周(557─581年)大将宇文护守城时所建,元初倒塌,目前正修复中。 甲秀楼 在贵阳鳌头矶上,明万历年间兴建,清代屡有修筑。 望江楼,在东南的锦江南。已辟为望江公园。园内有丽阁、濯锦楼、呤诗楼等,均系清代所建,绚丽玲珑。具有江南庭园特色。 太白楼 在安徽马鞍山南长江岩翠螺山麓的采石矶上。唐元和中始建,宋、元、明、清屡毁于兵火,清光绪重建。 大观楼 位于云南昆明滇池北岸,建于清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后毁于战火,同治时重建。楼阁耸峙,绿树成荫,有揽胜阁、涌月亭、观稼堂及“蓬菜别境”等胜景,已辟为大观公园游览胜地。 二、名楼诗作 黄 鹤 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登 岳 阳 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三、南昌历代名称 南昌自形成都市以来,历朝历代也曾更名多次,所以其名称也委实不少,屈指算算,包括俗称在内,不下十多个,诸如豫章、洪都、灌城、钟陵、龙兴等等。 南昌历史悠久,远在五千年前,原始先民就在这里开拓、生活和栖息。由于古文献的贫乏,那原始居民点的名称我们无从知道,但名称是一定有的。据可考的文字,夏、商、周时期,南昌地区为扬州之城。春秋战国属吴楚。秦代属九江郡。旧史学家们每每称之为“南蛮”之地。南昌政区独立设置始于汉代。西汉高祖五年(前202),灌婴大将军率兵南下,进驻南昌;六年(前201)立豫章郡,领十八县(辖城相当于今江西省境大部),郡的治所设于南昌县中,希望以这一块“南方昌盛”之地为根据地,进而平定南越,以“昌大南缰”。取“南方昌盛”和“昌大南缰”之意,“南昌”之名始此。从此这块“南蛮”之地就有了“豫章”和“南昌”二名称。据传,灌婴大将军是南昌城的创筑者,故俗称南昌城为“灌婴城”和“灌城”。 自西汉以来,南昌一直是郡、州、道、路、府、县的治所,故人们或以郡名,或以州道名,或以路府名,或以县名,但都是指南昌这块地方。莽新的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将豫章郡易名九江郡,南昌县易名宜善,故南昌又有了“宜善”一名。东汉、三国、晋、南北朝,以郡名则为豫章,以郡治所名则为南昌。隋开皇九年(589)罢豫章郡置洪州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高考教学设计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滕王阁序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蜀道难》 |
下一篇文章: 《最后的常青藤叶》教案13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