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专题“文明的对话”之《写作导引》
|
查询八年级下学期教案的详细结果
|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专题“文明的对话”之《写作导引》
江苏省侯集高级中学教科室 柳方平 邮编 221121
写作导引
本专题的写作重点是获取和处理信息,主要训练议论文的写作。议论文的写作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第一,必须有且只能有一个合乎题意的中心论点。中心论点应当在文章最适宜的位置(一般是在文章的开头)旗帜鲜明地、简明扼要地表述出来。 第二,要在中心论点下面分解出两个或三个或“并列式”或“层递式”的分论点(又曰小论点)。决不容许眉毛胡子搅在一起。提出了分论点,就要摆事实,讲道理。讲道理就是“分析”,分解和剖析中心论点。通过剖析,把握事物的内部构造和内部矛盾、外部联系和外部矛盾。做到了这一点,“道理”和“理论”就自然而然地出来了! 第三,议论文的表述必须以说理为主,不可用“摆事实”代替“讲道理”,只能用“讲道理”带动“摆事实”。举例要有典型性,要少而精,一两个为宜。在行文中,记叙、描写越少越好,不能搞成议论文的“框架”,记叙文的“大肚皮”。 第四,有灵活运用例证法、引证法、对比法、喻证法等多种论证方法,以增强说理的雄辩性、鲜明性和生动性。如《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一文“财富和包袱”这一部分的后面三个小节,作者运用了比喻、正反对比等论证方法首先提示辩证地把握传统的两重属性并非易事,指出由于认识偏差而引发出的两种倾向带来的严重后果。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把传统比喻为时装,比喻为文物等。再从正面分析传统为什么是财富是包袱,指出传统是内在物,是人群共同体的品质和精神。这里和前一节形成正反对比,用了对比论证。最后进一步明确,说明这种内在物的本质属性和由来,阐明应取的正确态度。又如《拿来主义》一文的第9段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以一系列比喻对如何实行拿来主义加以具体论述:“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互见,需要区别,加以批判吸收的那些部分;“烟枪和烟灯”,比喻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一群姨太太”,比喻只供剥削阶段享用的腐朽淫靡的东西,如色情文化之类。这些比喻将如何“挑选、占有”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使读者理解了“拿来主义”的内涵。这些生动有力的论证方法,都值得我们认真借鉴。
题目一: 选择一句古今意义或用法有所变化的格言或熟语,写一篇文章,发表自己的见解。
[写作指津]
我们看到一个作文题,往往囿于习惯性思维方式,正像心理学家由贝弗里奇所说:“在思考同一问题时,我们的思想往往重复同样的途径,这是因为各个观念已经合成为一个固定的思维锁链。习惯性思维程序的造成就好像条件反射一样,这样往往不能使人摆脱无益的思想途径。”这种消极的思维模式严重束缚了人的独创性,以致不能看到事物的另一面,人云亦云,写出的的文章缺少个性,缺少新意。这就要求我们围绕文题多角度、多侧面地思考,深入挖掘题目的含义,从而突破思维定势,对同一问题探求不同的甚至是奇异答案,写出有新意,写出有创见性的文章。 本题的写作,其实是一种辩论式作文题。如以“名师出高徒/名师未必出高徒”,“有志者事竟成/有志者未必事竟成”等为题作文,既要观点鲜明,又要注意论证的辩证法,不失之于片面偏激。再比如,人们常以“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作为借口,我偏说“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洁身自好,拒绝诱惑。一株牵牛花,别人赞美它勇于攀登,奋发向上,我偏批评它只要见到谁位置高就去攀附。如此运用逆向思维,反弹琵琶,从相反的角度思考,勇敢地打破认识常规,就能得出全新的见解。 但需要指出的是,追求“见解新颖”,一定要建立在合情合理的基础之上,如果一味“求新”而流于怪谬,则不可取。
题目二: 题目自拟,以“你是如何看待中西文化差异的”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写作指津]
写好本题有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从日常生活实例入手,透过生活现象,领悟出中西文化的主要差异点及其形成的原因。如此才能写出见解独到的议论文。关于本文的立意可参照以下两个文段: 中西文化差异之我见 高旭东 每个民族都有共性,否则人类就不会有人性了。比如,人和社会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和时间的关系是无论哪一种文化都要面对的。但是,在不同的文化当中,面对的方式却不一样。比如,就人和社会的关系来讲,中国人更讲究群众观念,就是让个体纳入整体当中,在总体的发展当中来照顾个人。而西方人更强调个人的独立性以及和社会的对立。我们看美国电影,经常看到一个个人主义英雄,在嘲弄整个社会。再比如,就人和时间的关系来讲,东西方的人都追求一种永恒、不朽;但是,西方人是以个人直接面对上帝,在与上帝的沟通当中,使自己的生命得以不朽;而中国人则是把个人纳入群体当中在整体族类当中得以不朽,就是说,人的生命是一条长河,而个体不过是一个浪花,浪花消失了,生命之河还在流淌;人的生命是一颗大树,而个体只不过是一片树叶,树叶消失了,整体大树的生命仍然树繁叶茂,树叶和浪花的消失也就不足惜了。因为在总体当中,个体的生命已经得到了永恒和不朽。
中西文化差异要点比较 中国—— 1.思维——辩证逻辑、整体综合、混沌模糊 、得意忘形 2.伦理——孝、孝道、孝文化,百行孝为先 3.道德——人性本善、仁爱 4.政治——王道、仁政 5.处世哲学——中庸、含糊、不偏不倚 6.人际国际关系——和为贵、和而不同 7.制度——三纲五常式稳固的等级制 8.价值观——群体高于个体,家庭家族高于个人 9.宗教观——祖先崇拜代替上帝佛祖真主等神崇拜 10.人性观——强调社会性一面,收敛克制束缚节制乃至禁锢人性本能欲望一面 11.音乐——幽冷娴静悠长简约 12.休闲放松——纵情山水,踏青“咏而归”,琴棋书画 13.男女之爱——羞涩含蓄 西方—— 1.思维——形式逻辑、分解分析、明析透彻、量化 2.伦理——有一般的孝敬,无孝道、孝文化 3.道德——人性本恶、原罪 4.政治——霸道、民主 5.处世哲学——彻底、明确、极端 6.人际国际关系——弱肉强食、丛林法则 7.制度——优胜劣汰、物竞天择式动荡的等级制 8.价值观——个人为中心、个体先于群体 9.宗教观——神崇拜高于一切人类 10.人性观——放纵崇尚本能欲望等动物性一面 11.音乐——交响摇滚热烈躁动 12.休闲放松——狂欢节式 13.男女之爱——大胆直露
第二,可采用“层进式”的议论结构来行文:摆现象→ 揭实质→ 论意义(危害)→ 提办法。
题目三: 搜集一组家乡或家庭的新老照片,以“昨天和今天”为题,写一写照片上的故事(或者为照片写解说词)
[写作指津] 明确题意,把握“故事”和“解说词”的写作特点,是写好本题的两个关键点。 关于照片上的故事—— 要由照片上的人物、景物以及主体事件展开丰富而合理的想象。要写出事件的波澜,写出时代和人物的变化;行文中要有场面、有细节、有景物的渲染。 关于写照片解说词—— 写照片解说词要简介图片的创作背景,描绘图片表现的场景,抓住图中震撼人心的细节;还要适当想象图片之外的故事,表达出作品的情绪气氛、主题意义和观者自我内心的感受、情感共鸣。语言风格要符合图片的情境和氛围。
美文平台 [例文一] &nb[1] [2] [3]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八年级下学期教案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专题“文明的对话”之《写作导引》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背影》教学设计 |
下一篇文章: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