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教育教学 >> 语文 >> 八年级下学期 >> 八年级下学期教案 >> 正文

 

沁园春·长沙

查询八年级下学期教案的详细结果

 沁园春。长沙 
              黄冈中学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景中显志的特点。
2、训练学生的诵读能力。
3、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激发学生奋发向上,树立远大理想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词中所描绘的意象,领会景中寓情、景中显志的特点及其作用。
2、在鉴赏的同时进行理解性的诵读,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解决办法: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
2、抓住词中精当、形象、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和描绘的意象,突破重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师生活动设计:
1、教师范读,并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讨论。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秋天,历来是文人墨客笔下永恒的题材。以前我们接触过哪些写秋的诗句呢:“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枯藤老树昏鸦……断肠人在天涯”;“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在以上我们所提到的写秋的诗句中,除了刘禹锡的《秋词》外,其它的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一代伟人毛泽东给我们描绘的秋景,看看毛泽东笔下的秋又是一番什么样的特点。
二、解题:
沁园春:词牌名。又名《洞庭春色》《东仙》《念离群》《寿明星》。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戚窦宪所夺,有人作诗咏其事,这个词牌由此得名。长沙,是词的内容。 
    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之际,大盛于宋,随着金元北曲的盛行而衰亡。它原本是配合燕乐曲调的歌辞,在发展过程中渐与音乐分离,成为纯粹的文学样式。初起是称“曲子”、“杂曲子”和“曲子词”,后来也称作“乐府”、“长短句”或“诗余”。 
    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某些词牌的命名,与创始之作的内容有关联,但后人倚声或依谱继作,则不一定受此限制,可以赋词牌本意,也可以撇开词牌本意自由发挥。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的区别,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 
    词的分类: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的多少来划分的。58字以内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三、整体感知、指导朗读:
1、词最初是用来配乐演唱的,所以学习诗词离不开朗读。听范读,初步领会词的内容
和意境。
2、听完范读后,请学生用一个词谈谈自己对词作内容的整体感受(豪迈等)。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词。
4、教师作诵读提示::“看”、“忆”都是领字,读时两字后要稍作停顿,以突出它们的
作用。“看”字所控七句要读得抑扬顿挫,充满兴奋喜悦之情;“忆”字所控七句要读得激昂慷慨,充满自信,语速稍快。
5、学生齐读,老师指正不足之处。
四、赏析上阕:
1、请生朗读上阕,,其余学生思考:第一句有何作用(点明时间、地点、环境),正确的语序应该是怎样的(应为: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这是为了适应诗词格律的要求)?“看”字统领至哪一句(中间七句)?词人看到了一幅怎样的面(一幅生机盎然,色彩绚丽壮美的秋景图)?
2、这种生机勃勃的秋景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1)、运用了一些极富表现力的词句。万山——山之多;层林——林之密;红遍——红之广;尽染——染之透;漫江——江水之盛;碧透——水之清;击——鹰飞的矫健;翔:鱼游的轻快;竞:有力的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注意对这些词汇进行赏析,重点是动词)。从数量(万、百),范围(遍、漫),色彩浓度(尽染、碧透),运动力度(击、竞)等方面突出了景物的特征。
   (2)、色彩绚丽、鲜明。
3、短短的二十多个字,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层次鲜明的面,作者的写作顺序有何特点?(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远观群山,重重叠叠的树林点染如;近观江中,满江的秋水碧绿清澈;仰视长空,雄鹰展翅高飞;俯察水底,鱼儿轻快地畅游。
4、讨论:“自古文人多悲秋”,“秋风秋雨愁煞人”,为什么毛泽东笔下的秋景却毫无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结?
   (1)、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的农民运动也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创建了湖南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经在广州正式成立。毛泽东看到了革命力量,看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在这大好的革命形势下,作者重游橘子洲,自然觉得眼前的秋景是绚丽的。
   (2)、毛泽东的思想境界、胸襟、抱负自然有别于一般的封建文人。
5、“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笔下的秋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乐观、积极、放达、心中充满豪气)
6、此时,诗人面对美丽壮观的寒秋图,想到了什么?(最后三句) 
明确:面对生机蓬勃、绚丽壮美的大自然和广阔宇宙,诗人很自然地想到了祖国命运
和革命未来,进入了理性的思考,提出谁是大地主宰的问题:革命领导权问题。“怅”,写出诗人思绪万千,百感交集。这一问也写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凌云壮志。
7、竟谁是大地的主宰,作者是否回答了这个问题(看下阕)?
五、赏析下阕:
学生齐读下阕,讨论思考:下阕为我们描绘了一群怎样的少年形象?最后三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
明确:描绘了一批正值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革命劲头十足,把当时的军阀官僚视如粪土的青年。
设问结尾,运用了大胆的夸张和神奇的想象,含蓄巧妙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在新时代的浪潮里,正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于革命风浪中,乘风破浪,急流勇进,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前途的大任,表达了立誓振兴中华气概豪情,表现了革命家的英雄气概。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六、总结:
这首词上阕写的是眼中的景和心中所思;下阕追忆往事,表现了作者青年时代的革命精神和远大理想。上阕写景(虽着重写景,却也处处景中寓情),下阕抒情,借景抒情,情景合一。全词由景到情,由实到虚,由自然情趣到人生哲理,逐层推进,步步深入,诗情得到了酣畅淋漓的表达。
七、诵读全文:
1、请一个学生读诵,师生评议(主要要求读出气势,一些有表现力的词语要重读,表现思路的关键词注意停顿等)。
2、请学生按照讨论评议的要求朗读。
3、全体学生有感情地背诵全文。 
八、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第四题。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八年级下学期教案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沁园春·长沙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囚绿记
    《苏珊安东妮》说课稿
    《听听那冷雨》教案(公开课)
    《钦差大臣》
    列夫托尔斯泰
    再塑生命
    献给母亲的歌

    我的空中楼阁
    我的空中楼阁
    高中语文课本呈出现过的近义词辨析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课堂教学实录…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祝福》网络教学设计
    《林黛玉进贾府》创新教案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安妮日记
    《六国论》教案
    听听那冷雨
    日出
    “连贯”考点强化复习教案
    《瓦尔登湖》教案
    《茶馆》
    《劝学》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课本上的成语集释(修改)
    怎样让高考作文吸引阅卷人的目光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
    如何写出事件的波澜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阿房宫赋》教案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落日》《消息两则》教案
    《落日》《消息二则》教案设计
    《金岳霖先生》教案
    赤壁赋
    话题作文审题立意指导
    大自然的语言
    苏教版八上《蓝蓝的威尼斯》教案
    《跑警报》课堂教学实录
    《我与地坛》教学实录——“重庆市高…
    朗读悟情,放飞思绪——《秋天的怀念》…
    雷雨前
    瓦尔登湖
    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教学设计
    《金岳霖先生》《亡人逸事》一体化教…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实录
    前方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研究性教学实录
    《前方》两种教学过程的反思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化石吟》教学设计
    与归国留学生徐延梁的对话讨论课堂实…
    《图片两组》教案
    爸爸的花儿落了
    《渐》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专题“文明…
    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教学设…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专题《狼》教…
    藤野先生
    祖国山川颂
    《金岳霖先生》教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我的母亲
    《黄纱巾》教学设计
    赏析短文写作指导(高考湖南一轮复习)…
    《背影》教学设计
    《我与地坛》(一)教学设计
    《宽容》序言教学设计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走近对联
    小说的阅读和鉴赏
    童年的朋友
    高一语文第三学段小说单元对比分析法…
    马说
    《生命与和平相爱》教案
    《桥之美》教学设计
    人物访谈与调查报告的教学设计
    成功
    雷雨前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说课…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送你一束转基因花
    老王
    《那树》教学设计
    山居秋暝蝉蜕尘埃之中  浮游万物之表

    《淮阴侯列传》教案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诗国余辉中的晚唐诗》专题教案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
    囚绿记
    环球城市,风行绿墙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东坡词专题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渐》教案
    东坡词专题教学设计第三课时《水龙吟…
    东坡词专题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江城子…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
    山米与白鹤
    考场作文结尾技法概略
    《长安晚秋》第三课时
    盛唐诗专题教案1
    盛唐诗专题教案2
    盛唐诗专题教案3
    盛唐诗专题教案4
    我教鲁迅的《药》(韩军上课实录)
    郭初阳《项链》课堂实录(全国一等奖…
    鱼书
    东坡词专题教学设计第四课时《卜算子…
    《项链》课本剧(武进市对外大型公开课…
    陋室铭
    《泰山日出》徐志摩
    《日出》刘白羽
    《山米与白鹤》教学实录
    《云海》唐敏
    写作中如何描写景物
    我的信念
    唐诗五首教案
    《愚溪诗序》教案
    《浣溪沙》
    《劝学》教案
    《最后一片叶子》
    老王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案设计
    生物入侵者
    《第三只眼看作文——语文访谈活动带…
    “乡土文学”采风——语文创新活动设…
    《给儿子的一封信》说课稿
    再别康桥
    生活小节与文明礼仪——语文口语交际…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与妻书》教案
    我心归去
    飞向太空的航程
    《松鼠》说课稿
    想像能力训练
    盘活教材资源升格高考作文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
    祭十二郎文》教案
    错过
    我若为王
    中考复习——八年级叙事散文专题复习…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中的人性分析
    林黛玉进贾府
    《善良》教学设想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鉴赏指导教案
    走进周庄
    刺客列传
    《记念刘和珍君 》教案
    《滑稽列传》教案
    《劝学》教案
    送东阳马生序
    风  筝
    记辜鸿铭
    涉江采芙蓉
    《李将军列传》教案及同步练习
    季氏将伐颛臾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2007年中考说明文综合复习
    理想
    《丑小鸭》多角度教案
    我的母亲
    《李将军列传》教案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教学设计
    《高祖本纪》复习学案
    致空气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五、六单元教案
    教案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
    烛之武退秦师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
    风  筝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