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
|
查询八年级下学期教案的详细结果
|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
[教学要点]
1. 整体感知
2. 重点问题分析
3. 语言的讽刺意味
一、简介鲁迅先生的创作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徬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二、简介本文的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最初发表在6月7日《中华时报》副刊《动向》上,署名霍冲,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
选自《鲁迅全集》第六卷的《且介亭杂文》。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十分憎恨,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愤慨之情。“且介亭”标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本文写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而国民党反动政府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反共政策,对外出卖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
为了维护反动统治,蒋介石提倡以“四维”(礼、义、廉、耻)和“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为内容的所谓“新生活运动”。于是文化界的反动文人随之叫嚷“发扬国光”,掀起一股复古主义的逆流,以此来对抗革命文化的传播和发展。由此可见,“媚外”与“复古”二者紧密配合是国民党反动政权和一些反动文人的基本特点。
而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作“洋奴”和“西崽”,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文化。
为了促进革命文化的健康发展,1934年前后在左翼文艺队伍中进行了对文艺大众化和文艺新旧形式等问题的讨论。在讨论中,有些同志受“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影响,认为“采用旧形式”就是“机会主义”,“类似投降”。根据文章内容来看,当时一些青年看到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文化侵略,出于爱国主义热情和对国家民族前途的关心,对一切外国的东西部有一种恐惧心理。
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潮和糊涂观念。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为了澄清认识,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拿来主义》(板书标题),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正确主张。文章中着重谈的是如何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但鲁迅先生提出的主张也足以批驳那些对本国文化的错误观点。因此,“拿来主义”完全适用于对待一切文化遗产。
三、整体感知
设问:面对文题,你会提什么问题?
确定:拿什么?为什么要拿?怎么拿?拿来做什么?
设问:阅读课文,看看作者是否回答了这些疑问。
确定:
1. 拿什么?
文化遗产(外国、本国)
2. 为什么要拿?
背景:(1)新旧文化交替
(2)外来文化涌入
观念:(1)复古
(2)媚外(送去主义)
(3)全盘西化(送来)
(4)拒绝借鉴、盲目排斥
3. 怎么拿?
拿 、选
4. 拿来的目的是什么?
创造新文艺
设问:重点论述是“拿来主义”,前面为何提到“闭关主义”、“送去主义”?
确定:
破:闭关主义、送去主义 鲜明的对比
立:拿来主义 强烈的反衬
四、重点问题分析
1. 什么是“拿来主义”?(含义)
占有、挑选
2.比喻论证:
大宅子:文化遗产
比喻义 鱼翅:精华
鸦片:精华与糟粕互见
烟、姨:糟粕
孱头:不敢接触
错误 昏蛋:全盘否定
废物:全盘接受
3。拿来主义” 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分别采用怎样的态度?
使用:
存放: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毁灭:
五、语言艺术——讽刺
反语——使用与本意相反的话语来表达本意,多是表示讽刺和嘲弄。
正意反说、反意正说
讽刺——用比喻、夸张、反语等手法对人或事进行揭露、批判或嘲笑。
|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八年级下学期教案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善良》教学设想 |
下一篇文章: 古代诗歌鉴赏指导教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