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惜春是宁国府贾敬的女儿,贾珍的胞妹。她是贾家四位千金中最小的一个,从小就厌恶世俗,向往当尼姑,小时爱和馒头庵的小尼姑智能儿玩,后来又和妙玉成了朋友。\"勘破三春景不长\"中\"三春景不长\"是双关语.字面上指暮春,即春末,实际上指惜春的三个姐姐。惜春眼看着当了娘娘的大姐元春短命天亡,二姐迎春出嫁不久被折磨死,三姐探春远嫁他乡音信渺茫,都没有好遭遇。惜春由三个姐姐的不幸遭遇预感到,自己将来也不会有好结果, 所以才“看破红尘”毅然出家为尼.\"缁衣顿改昔年妆\",缁衣指的是尼姑穿的黑色服装. 王熙凤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一片冰山,上面一只雌凤”。喻贾家的势力不过是座冰山,太阳一出就要消融。雌风(王熙凤)立在冰山上,极危险。 \"凡鸟\"是繁体里的\"凤\"字,也就暗指王熙凤. 王熙凤嫁给荣府贾琏为妻。她的姑母是贾政的妻子,即宝玉之母王夫人。 王熙风掌荣府管家大权。她姿容美丽,秉性聪明,口齿伶俐,精明干练。秦可卿出丧时,她协理宁国府,把宁国府里里外外整顿得井井有条,真有日理万机的才干。然而她心性歹毒,为了满足无止境的贪欲,克扣月银,放高利贷,接受巨额贿赂,为此可以杀人不眨眼,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女魔王。贾家败落时,第一个倒霉的就是她。\"一从二令三人木\"指的是丈夫贾链对凤姐的态度变化.新婚后先\"从\",对她百依百顺,样样都听她的;\"二令\"解为\"冷\",指的是丈夫对她的渐渐冷淡与开始对她发号施令;\"三人木\"以\"拆字法\"是指她最后被休弃的命运.\"哭向金陵事更哀\"就是她被休弃后哭着回娘家的悲哀的写照. 贾巧姐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 巧姐是王熙凤的独生女。判词前的画面暗示她将嫁给一个庄稼汉,成为做饭纺织的农村妇女。从锦衣玉食的公府千金,沦为喂猪打狗的农妇。高鹗续书写贾环、贾芸、王仁等人设圈套要把巧姐卖给一个外藩的郡王作妾,刘姥姥偷着把巧姐接到乡下,由她作媒把巧姐嫁给一个大地主的儿子(并且是个秀才!)。这首判词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内部人与人之间的伪善关系.得势富贵的时侯,攀宗论亲;势败没落的时侯,欺诈拐骗,骨肉相残;完全是赤裸裸的权势与金钱的交易.巧姐的遭遇是令人同情的,她来到乡村,长在农家,成了村姑.比较而言,要比她姑母们幸运得多.
第一句\"势败休云贵\"意思是说,权势已经衰败,就不要提什么过去的富贵了.第二句\"家亡莫论亲\"是说,家业已经凋零,就不要再谈论什么骨肉至亲了.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正是对上层社会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慨叹。第三句\"偶因济村妇\"是指巧姐的母亲王熙凤曾\"接济\"过刘姥姥.第四句\"巧得遇恩人\"的\"巧\"是语意双关,明指凑巧,暗示巧姐.恩人,指刘姥姥.巧姐被舅父王仁,谐音\"忘仁\"拐卖,幸为刘姥姥带走,才逃出虎口. 倒是刘姥姥这个穷老太婆,受人滴水之恩,常思涌泉以报,使人感到人性善良的一面。 李纨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画着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茂兰,指贾兰,说他要有出息,当大官。守着他的美人当然是其母亲。 \"桃李春风结子完.\"这里\"李\",\"完\"暗示出李纨的名字.李纨的青春就像春风中的桃李花一样,一到结了果实,也就衰谢了. 李纨是宝玉的亲嫂子。她与其夫贾珠婚后生了贾兰,不久丈夫就死了。李纨同其姻娌王熙凤为人恰恰相反。王熙风像一团烈火,她像一堆死灰;王熙凤像一把利刃,她像一块面团;王熙凤贪求无居,她与世无争。在大观园诸女性中,她是最默默无闻的一个,她不注意别人,别人也不注意她。第二句\"到头谁似一盆兰\"与画面一样同指贾兰.这句说在贾府的末代子孙中,谁也比不上贾兰有\"出息\".贾家没落后,贾兰要靠读书求取功名,“头戴簪缨”,“胸悬金印”,当一个大大的官;李纨要因此受诰封,“戴珠冠,披风袄”,荣耀一番。第三句\"如冰水好空相妒\"中\"如冰水好\"写李纨年轻丧夫尊礼守节,抚孤成立,这种品德在封建统治者看来是像冰水一样得洁净美好.\"空相妒\",指虽然贾兰中了举,李纨也博得了\"贞节\"的美名,但这无法挽回贾府的衰败,只能徒然遭人妒忌罢了.第四句\"枉与他人作笑谈\"的意思是白白地供给别人当作笑料来谈论李纨一生奉行\"三从四德\",是一个封建社会贤女节妇的典型. 秦可卿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情天情海幻情身:三个情字暗指秦可卿,同时带出秦可卿的淫乱生活。最后两句\"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指出,莫说不肖子弟都来自荣国府,开头造成祸患的实在是宁国府的人.可卿也是被贾珍迫奸淫而自尽. 总结: 金陵十二钗判词正册是对红楼梦中身在官宦之家的薄命女子的描述. 各首判词中用隐晦的诗境提前暗示了她们的命运——在封建礼教的束缚和摧残下必然\"红颜未衰身先死\",照应了红楼梦\"千红一窟(哭),万艳齐杯(悲)\"的主题.也反应了中国千年以来女性的悲哀.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妹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诗词鉴赏】
这首曲唱的是宝玉、宝钗、黛玉三个人。金玉良缘:宝玉胸前天天佩带着从娘胎里含来的一块宝石,上面写着八个字:“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宝钗胸前也天天佩带着由光头和尚送给她的一个金锁,上面也写着八个字:“不离不弃,芳龄永继”。从字面上看,正好配成一对上下联。在世俗人的眼里真可谓门当户对了。薛家到了荣国府后,就有一种舆论说,宝钗带的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宝钗具备封建阶级女性的一切“美德”,她比黛玉更符合荣府少奶奶的标准,不管她自己是否有意去争取,她都是胜利者。 高鹗把黛死钗嫁扭在一起,“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闺成大礼”,一边极喜,一边极悲。宝玉同冷美人宝姐姐结了婚。他对黛玉刻骨铭心的爱情一刻不停地折磨着他,加上家业破败,他亲爱的姐妹们或死或散,全部被抛入黑暗的深渊。他对这个世界彻底幻灭了,当了和尚。宝钗空守烛房,并没有做到对宝玉的不离不弃。宝玉心里一直悼念着黛玉,也并没有对宝钗做到莫失莫忘。宝钗要孤独凄凉地去熬未来的岁月,其实也是个失败者。 枉 凝 眉 一个是阆苑仙范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 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 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磋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 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诗词鉴赏】 咏叹宝玉和黛玉 《枉凝眉》,意思是白白地皱眉头,命运就这样无情,追悔、痛苦、叹息、遗憾,全都无用。 她整天为他哭泣叹息,他整天为她牵肠挂肚;然而在荣国府那样的牢笼里,他们的爱情始终被压抑着。黛玉这个多情善感的女孩子,像一支柔嫩的小草在“风刀霜剑”凌逼之下枯槁了。她和宝玉的恋爱过程,始终伴随着痛苦和烦冤,最终还是一场虚幻。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这首曲唱的是元春。
《恨无常》表示了一种痛苦深沉的遗憾。 元春当了皇帝的妃子,贾家成了皇亲国戚。正当你享受荣华的兴头上,突然“无常”“死”降临了。 分 骨 肉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诗词鉴赏】 探春 《分骨肉》,是说儿女与父母永远分离。 探春本人对她的远嫁倒也不那么特别沉痛。从临行前告别致意的话来看,想得开,看得开,很豁达。这同她的性格有关。她为人处事刚强决断,颇具男人之风
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儿时坎坷形状。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 【诗词鉴赏】 湘云 湘云是大观园女孩儿个性格最活泼的一个。她最大的特点就是“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无小儿女那种扭怩之态。第二十一回写她睡觉:“一把青丝拖于枕畔,被只齐胸,一弯雪白的膀子撂于被外”,睡觉也带有男孩儿之态。芦雪庵赏雪联句时,她和宝玉等人烤鹿肉吃,黛玉笑他们是“一群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