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教育教学 >> 语文 >> 六年级下学期 >> 作品教学案例 >> 正文

 

《红楼梦》判词研究

查询作品教学案例的详细结果
p;
    惜春是宁国府贾敬的女儿,贾珍的胞妹。她是贾家四位千金中最小的一个,从小就厌恶世俗,向往当尼姑,小时爱和馒头庵的小尼姑智能儿玩,后来又和妙玉成了朋友。\"勘破三春景不长\"中\"三春景不长\"是双关语.字面上指暮春,即春末,实际上指惜春的三个姐姐。惜春眼看着当了娘娘的大姐元春短命天亡,二姐迎春出嫁不久被折磨死,三姐探春远嫁他乡音信渺茫,都没有好遭遇。惜春由三个姐姐的不幸遭遇预感到,自己将来也不会有好结果, 所以才“看破红尘”毅然出家为尼.\"缁衣顿改昔年妆\",缁衣指的是尼姑穿的黑色服装. 
王熙凤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一片冰山,上面一只雌凤”。喻贾家的势力不过是座冰山,太阳一出就要消融。雌风(王熙凤)立在冰山上,极危险。
\"凡鸟\"是繁体里的\"凤\"字,也就暗指王熙凤.
    王熙凤嫁给荣府贾琏为妻。她的姑母是贾政的妻子,即宝玉之母王夫人。
    王熙风掌荣府管家大权。她姿容美丽,秉性聪明,口齿伶俐,精明干练。秦可卿出丧时,她协理宁国府,把宁国府里里外外整顿得井井有条,真有日理万机的才干。然而她心性歹毒,为了满足无止境的贪欲,克扣月银,放高利贷,接受巨额贿赂,为此可以杀人不眨眼,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女魔王。贾家败落时,第一个倒霉的就是她。\"一从二令三人木\"指的是丈夫贾链对凤姐的态度变化.新婚后先\"从\",对她百依百顺,样样都听她的;\"二令\"解为\"冷\",指的是丈夫对她的渐渐冷淡与开始对她发号施令;\"三人木\"以\"拆字法\"是指她最后被休弃的命运.\"哭向金陵事更哀\"就是她被休弃后哭着回娘家的悲哀的写照.
贾巧姐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 
    巧姐是王熙凤的独生女。判词前的面暗示她将嫁给一个庄稼汉,成为做饭纺织的农村妇女。从锦衣玉食的公府千金,沦为喂猪打狗的农妇。高鹗续书写贾环、贾芸、王仁等人设圈套要把巧姐卖给一个外藩的郡王作妾,刘姥姥偷着把巧姐接到乡下,由她作媒把巧姐嫁给一个大地主的儿子(并且是个秀才!)。这首判词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内部人与人之间的伪善关系.得势富贵的时侯,攀宗论亲;势败没落的时侯,欺诈拐骗,骨肉相残;完全是赤裸裸的权势与金钱的交易.巧姐的遭遇是令人同情的,她来到乡村,长在农家,成了村姑.比较而言,要比她姑母们幸运得多.

    第一句\"势败休云贵\"意思是说,权势已经衰败,就不要提什么过去的富贵了.第二句\"家亡莫论亲\"是说,家业已经凋零,就不要再谈论什么骨肉至亲了.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正是对上层社会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慨叹。第三句\"偶因济村妇\"是指巧姐的母亲王熙凤曾\"接济\"过刘姥姥.第四句\"巧得遇恩人\"的\"巧\"是语意双关,明指凑巧,暗示巧姐.恩人,指刘姥姥.巧姐被舅父王仁,谐音\"忘仁\"拐卖,幸为刘姥姥带走,才逃出虎口. 倒是刘姥姥这个穷老太婆,受人滴水之恩,常思涌泉以报,使人感到人性善良的一面。 
李纨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着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茂兰,指贾兰,说他要有出息,当大官。守着他的美人当然是其母亲。
\"桃李春风结子完.\"这里\"李\",\"完\"暗示出李纨的名字.李纨的青春就像春风中的桃李花一样,一到结了果实,也就衰谢了. 
    李纨是宝玉的亲嫂子。她与其夫贾珠婚后生了贾兰,不久丈夫就死了。李纨同其姻娌王熙凤为人恰恰相反。王熙风像一团烈火,她像一堆死灰;王熙凤像一把利刃,她像一块面团;王熙凤贪求无居,她与世无争。在大观园诸女性中,她是最默默无闻的一个,她不注意别人,别人也不注意她。第二句\"到头谁似一盆兰\"与面一样同指贾兰.这句说在贾府的末代子孙中,谁也比不上贾兰有\"出息\".贾家没落后,贾兰要靠读书求取功名,“头戴簪缨”,“胸悬金印”,当一个大大的官;李纨要因此受诰封,“戴珠冠,披风袄”,荣耀一番。第三句\"如冰水好空相妒\"中\"如冰水好\"写李纨年轻丧夫尊礼守节,抚孤成立,这种品德在封建统治者看来是像冰水一样得洁净美好.\"空相妒\",指虽然贾兰中了举,李纨也博得了\"贞节\"的美名,但这无法挽回贾府的衰败,只能徒然遭人妒忌罢了.第四句\"枉与他人作笑谈\"的意思是白白地供给别人当作笑料来谈论李纨一生奉行\"三从四德\",是一个封建社会贤女节妇的典型. 
秦可卿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情天情海幻情身:三个情字暗指秦可卿,同时带出秦可卿的淫乱生活。最后两句\"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指出,莫说不肖子弟都来自荣国府,开头造成祸患的实在是宁国府的人.可卿也是被贾珍迫奸淫而自尽.
总结: 
金陵十二钗判词正册是对红楼梦中身在官宦之家的薄命女子的描述. 
各首判词中用隐晦的诗境提前暗示了她们的命运——在封建礼教的束缚和摧残下必然\"红颜未衰身先死\",照应了红楼梦\"千红一窟(哭),万艳齐杯(悲)\"的主题.也反应了中国千年以来女性的悲哀.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妹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诗词鉴赏】     

    这首曲唱的是宝玉、宝钗、黛玉三个人。金玉良缘:宝玉胸前天天佩带着从娘胎里含来的一块宝石,上面写着八个字:“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宝钗胸前也天天佩带着由光头和尚送给她的一个金锁,上面也写着八个字:“不离不弃,芳龄永继”。从字面上看,正好配成一对上下联。在世俗人的眼里真可谓门当户对了。薛家到了荣国府后,就有一种舆论说,宝钗带的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宝钗具备封建阶级女性的一切“美德”,她比黛玉更符合荣府少奶奶的标准,不管她自己是否有意去争取,她都是胜利者。 高鹗把黛死钗嫁扭在一起,“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闺成大礼”,一边极喜,一边极悲。宝玉同冷美人宝姐姐结了婚。他对黛玉刻骨铭心的爱情一刻不停地折磨着他,加上家业破败,他亲爱的姐妹们或死或散,全部被抛入黑暗的深渊。他对这个世界彻底幻灭了,当了和尚。宝钗空守烛房,并没有做到对宝玉的不离不弃。宝玉心里一直悼念着黛玉,也并没有对宝钗做到莫失莫忘。宝钗要孤独凄凉地去熬未来的岁月,其实也是个失败者。
   
   
枉 凝 眉 
一个是阆苑仙范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 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 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磋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 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诗词鉴赏】 咏叹宝玉和黛玉 
《枉凝眉》,意思是白白地皱眉头,命运就这样无情,追悔、痛苦、叹息、遗憾,全都无用。 
她整天为他哭泣叹息,他整天为她牵肠挂肚;然而在荣国府那样的牢笼里,他们的爱情始终被压抑着。黛玉这个多情善感的女孩子,像一支柔嫩的小在“风刀霜剑”凌逼之下枯槁了。她和宝玉的恋爱过程,始终伴随着痛苦和烦冤,最终还是一场虚幻。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这首曲唱的是元春。

    《恨无常》表示了一种痛苦深沉的遗憾。
    元春当了皇帝的妃子,贾家成了皇亲国戚。正当你享受荣华的兴头上,突然“无常”“死”降临了。
分 骨 肉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诗词鉴赏】 探春 
《分骨肉》,是说儿女与父母永远分离。 
探春本人对她的远嫁倒也不那么特别沉痛。从临行前告别致意的话来看,想得开,看得开,很豁达。这同她的性格有关。她为人处事刚强决断,颇具男人之风

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儿时坎坷形状。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     
    【诗词鉴赏】    湘云
    湘云是大观园女孩儿个性格最活泼的一个。她最大的特点就是“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无小儿女那种扭怩之态。第二十一回写她睡觉:“一把青丝拖于枕畔,被只齐胸,一弯雪白的膀子撂于被外”,睡觉也带有男孩儿之态。芦雪庵赏雪联句时,她和宝玉等人烤鹿肉吃,黛玉笑他们是“一群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作品教学案例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红楼梦》判词研究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古瓷器》教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3
    《再别康桥》说课
    《再别康桥》说课
    《祸兮福兮》教案
    《神游物外》教案
    《论民本》教案
    《论修身》教案
    《百年孤独》教学设计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三石榴》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案例
    劝学
    七年级语文上册《综合性学习:探索月…
    《黄河颂》教案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声声慢》教学设计
    声声慢教案3
    《一剪梅》《声声慢》比较阅读教案
    <<荒岛余
    《娓娓与喋喋》教案
    《四竹溪记》教案
    致西伯利亚的囚徒
    巴金《短文两篇》之五(日.月)
    巴金《短文两篇》《日·月》之二
    《长亭送别》教案1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设计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7
    《项脊轩志》教案1
    《阿Q正传》教案设计1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2
    胡同文化
    评《泰坦尼克号》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古诗苑漫步
    说数
    《渔父》课堂实录
    《逍遥游》教学设计1
    《我的叔叔于勒》
    五柳先生传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互动…
    故都的秋
    《项脊轩志》教案1
    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
    研究课——电视散文教学设计
    青春成长教学设计——个性化作文
    《边城》教案
    秋水
    《冰心:巴金这个人》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细柳营》教学设计
    离骚
    我很重要
    《五人墓碑记》教学设计
    《外国诗二首(二)》(帆、信天翁)…
    《鸟啼》简案
    “布衣总统”孙中山(节选)
    华罗庚
    我的回顾
    赤壁赋
    啊!船长,我的船长哟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
    中国当代诗歌三首
    小作文训练:感受尘世的幸福
    写人记事类作文写作指导
    《外国诗二首(三)》(老虎、豹-在巴…
    语文活动课 给编创人员出点子
    赤壁赋
    长亭送别
    《雷雨》教案
    《鸿门宴》教学实录
    我教《烛之武退秦师》
    《老王》自主学习方案
    《老王》教学实录(发散思维课)
    林黛玉进贾府
    项脊轩志教案设计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实录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教学设计示…
    外国诗二首(《送娘曲》,《我独自漫游…
    读《鲁滨逊漂流记》教案
    《谈中国诗》教案2
    《论雅俗共赏》教案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
    《失街亭》教案
    《老王》教案设计11
    《春末闲谈》教案
    必修二教案全集
    《流行服饰的非理性》说课材料
    《雷雨》教学实录及评点
    《雷雨》教案
    《归园田居》教案
    《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
    哀江南
    柳叶儿
    老王
    《风赋》教案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邻居们》教案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一、第二单元记叙…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教案及赏析
    《阿房宫赋》教案5
    《滕王阁序》教案
    《书愤》教案
    《英雄潇洒走苍穹》教案2
    项链

    毛泽东词二首
    阿Q正传(节选)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堂教学…
    《蒹葭》教案设计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风赋》教案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教学设计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教案4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教案
    《山地回忆》教案
    《宝黛初会》教案
    《柳叶儿》教学设计
    第二章 《诗经》
    语文版《我的回忆》教案
    专题《苏教版八(下)“鸟”专题——…
    《人们如何作出决策》教案
    《双语言时代》教案
    庄暴见孟子
    《感受父爱》作文课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堂实录
    马嵬
    <<端午的鸭蛋>>汪曾祺
    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爱”
    《登快阁》简析
    《物种起源》导言·说课稿
    颂歌的变奏
    指南录后序
    五人墓碑记
    米洛斯的维纳斯
    苏教版《品质》教案
    《秋水》最新教学设计
    《雷雨》教学设计3
    《雷雨》教学设计2
    《报任安书》(节选)课堂实录
    综合性学习复习专题:《人与自然》说…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邹忌讽齐王纳谏
    《论厄运》《直面苦难》课堂教学实录
    《墙上的斑点》教学设计
    祖国山川颂
    邓稼先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长江三峡
    肖邦故园
    肖邦故园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反思
    《居里夫人传》教案
    魔鬼藏在细节之中——《鸿门宴》研究…
    综合性学习复习专题:《人与自然》说…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说课稿
    《滕王阁序》教案14
    《我有一个梦想》说课稿5
    《我有一个梦想》说课稿4
    《雨霖铃》微型教案
    《声声慢》教案10
    陈奂生上城
    哲理散文写作方法
    语文版《元曲五首》教案
    端午的鸭蛋
    《石头城》教案1
    《赤壁赋》教案7
    《后赤壁赋》教案及教后记
    《谏吴王书》教案
    《原君》教案
    《与高司谏书》教案
    《后赤壁赋》教学设计个案
    第二节 中国神话及其蕴涵的民族精神
    《声声慢》教案9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