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教育教学 >> 语文 >> 六年级下学期 >> 作品教学案例 >> 正文

 

《邻居们》教案

查询作品教学案例的详细结果
;  二、通过回顾情节,回顾人物形象,分析文章主题。
    三、通过分析人物心理微妙变化,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分析杨家夫妇人物形象
    (一)“小孩偷葡萄”事件中,杨先生与杨太太的比较。
    讨论,明确:
    他们属于不同于明家夫妇的另一个市民阶层,小知识分子阶层,受过教育,但是也为此所苦。
    “杨先生是最新式的中国人,处处要用礼貌表示出自己所受过的教育”,因为把“受教育”看得极为重要,他显得幼稚、天真:“小孩偷葡萄”事件中,他的天真表现为“他似乎想到明家夫妇要是受过教育的,自然会自动的过来道歉”;太太受气后,他的天真表现为“还想象到明先生见了信,受了感动,亲自来道歉”。在现实面前,这些一厢情愿的想法很快被证明是空想,他受的“教育”被证明是失败的。面对退回来的信,天真的他顿时束手无策,想打架又觉得不符合他的身份,只能泄愤在语言上,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典型的“精神胜利法”。
    杨太太固然也是受过教育的,但是跟杨先生比起来,还多点勇气,她毕竟决定登门找明太太,虽然“抱着客客气气的态度去,并且不想吵嘴打架”。当然结果相同,面对现实,她也同样无能为力。
    (二)“送错信”事件中,杨先生言行、心理和上个事件有什么不同?
    讨论,明确:
    不同于“小孩偷葡萄”事件中一味的天真,挫败,这一次,因为偶然的错误,杨先生掌握了一封对明先生不利的信,让明先生坐卧不安的信,想要又不便开口的信,于是,开始总是处于“失败”位置的他,处境有了些许变化,他的心理也产生了微妙的变化。
    刚拿到送错的信,他叫老妈子给明家送去;明太太拒收后,“他决定给外加一个信封,改上门牌号数,第二天早上扔在邮筒里;他还得赔上二分邮票,他倒笑了”。分析这一表现,我们当然得承认,受过教育的杨先生自有一份善良,他首先没有想到拿信报复;但深层挖掘,与其说他善良,不如说他想显示“受过教育”带给他的高姿态,从而获得极大的自我满足感。
    想过拆开想过扣下,对于明先生这混蛋,他也想做点不光明正大的事情,可见他不是没有阴暗的心理,内心不是没有仇恨的种子,但又打了个如意算盘“他第二天早晨还是把那封送错的信发出去。而且把自己寄的那封劝告明家管束孩子的信也发了;到底叫明混蛋看看读书的人是怎样的客气与和蔼;他不希望明先生悔过,只教他明白过来教书的人是君子就够了”。从某种意义来看,杨先生的教养有很强的作秀成分,他不仅仅把他的“教养”“君子作风”演给别人看,同时也是一种顾影自怜,在自我欣赏中展现自我价值,得到心理满足。
    (三)体会杨家夫妇在小说中的作用。
    讨论,明确:
    杨家夫妇在小说中处于配角地位,但是是题目“邻居们”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与明家夫妇相映成趣,也大大丰富了小说的内涵。
    作者对杨先生也有一些讽刺,但是笔法没有那么辛辣、尖刻,基本属于善意嘲笑。这种嘲笑基于杨先生所受教育的局限,使他不切实际,耽于幻想,胆小谨慎。但作者独创之处在于结尾处写出了他扔砖头的野蛮一面,这说明作者刻的人物性格不是平板单调的,也不是静态凝固的,随着情节发展,人物性格有超越读者想象的变化,让人惊喜;而这种暴力行为看似和前边判若两人,但是细细想来,合情合理,被逼急的“好人”身上也会迸发出“野蛮”成分。
    二、分析文章主题
    中国现代史上伟大的作家大概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思想型的作家,对现实有一套自己的看法,有哲学和历史的背景,思想尖锐、往往超前,如鲁迅。另一种是文化型的作家,如老舍,他能够用自己一生来表现一个社会,一个人间世态。老舍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现北京市民社会,表现出一副独特的图,世态能听到,人物能看到,人的生活样式可以触摸到。文化型的伟大的小说家,一要表现世态,二要丰厚,不能薄薄的,一看就明白了。表现世态与丰厚要使读者创造性的阅读,创造性的阐释有种无限的可能。
    北京的市民社会是顺古代的市民社会接下来的(上海算是跳接,因为它把外国的市民社会移植过来以后,和中国的文化发生关系,或撞击或变形)。因为明代、清代中国的市民社会已经形成很大了,一位美国城市专家甚至说,在1800年以前,北京是世界第一大城市。总之,北京的市民社会从封建社会过渡过来,早已有之,而老舍作为北京作家,关注市民文化,他关注的,觉得亲切的,自然是这种带有强烈传统文化气息的市民文化。
    北京原本做首都,是皇宫所在,有皇家之气,这个城市里的市民应该比较传统、大气;可是后来北京沦为废都,老派市民遗留了下来,精华糟粕并存,形成了北京市民阶层的特点。但是到20世纪,市民现代化进程开始,新老混杂,古老的思想新式的派头混杂,就有了撞击。老舍从小生活在大杂院,习惯看老派市民(咂摸其滋味,抨击其缺点,都驾轻就熟),新派市民看得少,他也看不惯;而他倾尽毕生的力量,着力于表现中下层市民的生活——他站在一定高度,观照、批判这个新老并存、时有错位的市民社会,对它寄托自己的理想。
    关于新老市民,大家稍微看过老舍作品就知道,老舍的作品多是反映老派市民,新的比较少。反映老派的通常呈现不好的一面,如明先生夫妇家庭内部的不平等,先生保守、自傲,太太多心、多疑,这些都是传统中国市民身上的劣根性体现,对此老舍不吝惜笔墨,大力讽刺;新派市民身上很多特点也是很可笑的,例如杨先生的天真幼稚,还有他无力报仇时只得用语言泄愤,充当“行动的矮子”,这也是精神虚弱的体现,也遭到了老舍善意的嘲笑。老派和新派市民面对现代社会所显示的精神弱点,也就是中国人的国民劣根性所在。国民性是什么?培养一个现代国家的国民要有很高的素质,国民性本来应当是说成为一个理想的国民应当什么样,但在民族文化自我反省的年代,老舍这样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不得不剖析国民性中的毛病,民族的劣根性,以期找到和世界优秀公民间的差距,寻找改善的良方。
    例如借《离婚》,老舍想告诉我们,在北京这个市民社会里,大部分人的生活就是妥协敷衍,能混一天过一天,这是一个老得要掉牙的市民社会,他要批判它。《二马》里的老马先生是个老派市民,虽然从北京到了英国,但还是特别讲面子,特别讲虚礼:什么都得有礼,这个送那个送,人家有条狗也送;送了一大气礼,别人就回他一张片子。他还轻视经商,有强烈的官本位思想。《四世同堂》里的祁老人,北京城都被日本人占领了,他想的是:“我的八十岁大寿别给搅和了。”《正红旗下》那些旗人,都已经破产了,过小年背了一屁股债,家里空荡荡什么都没有,照样借钱去买炮仗来放,鸟养得好,风筝做得好,玩儿的东西都特别精明,放炮仗都放出花来了。包括《邻居们》,杨先生一家是知识分子,明先生一家是洋买办,知识分子被欺负,被小孩儿欺负,欺负到很过分了,但知识分子还能忍着——老舍想以此说明这个市民社会就是靠忍,妥协,敷衍维持着。
    老舍就是想要写这样形形色色的市民,他们职业不同,性格各异,但是骨子里有些病态的东西是共同的(例如明家夫妇身上共同的“双重人格”;明先生和杨先生骨子里都有的“仇恨”“野蛮”)。通过写这种新老交织的市民文化,表现其文化劣根性,从而起到批判、改良的效果。老舍先生表现人间世态,表现得独特丰厚,有深度,他把新老市民精神上的弱点,表现得非常充分。
    当然老舍也通过自己的作品表现了女性的命运。他的笔下女性往往都是受侮辱,受损害的。但是《邻居们》中的明太太很特殊,她不是那种一味受损害,而是敢说敢做的市井女性。在那样的传统社会,即使有了两个孩子,个人利益还是得不到保证,明太太的家庭地位很卑微;但是她对待外人却很蛮横。老舍写她,感情应该是很复杂的,既充满同情心,也带有讽刺,而讽刺是主要的。
    三、分析艺术特色
    (一)语言幽默
    《邻居们》最明显的艺术特色是语言幽默,字里行间带有诙谐的讽刺。
    老舍有一篇文章就叫作《谈幽默》,写道:“幽默是一种心态,我们知道有许多人是神经过敏的,每每以过度的感情看事,而不肯容人。这样人假若是文艺作家,他的作品中必含着强烈的刺激性,或牢骚,或伤感;他老看别人不顺眼,而愿使大家都随着他自己走,或是对自己的遭遇不满,而伤感的自怜。反之,幽默的人便不这样,他既不呼号叫骂,看别人都不是东西,也不顾影自怜,看自己如一活宝贝。他是由世事中看出可笑之点,而技巧的写出来。他自己看出人间的缺欠,也愿使别人看到。不仅是看到,他还承认人类的缺欠;于是人人有可笑之处,他自己也非例外,再往大处一想,人寿百年,而企图无限,根本矛盾可笑。于是笑里带着同情,而幽默乃通于深奥。”最后他说:“所谓幽默的心态就是一视同仁的好笑的心态。有这种心态的人虽不必是个艺术家,他还是能在行为上言语上思想上表现出这个幽默态度。这种态度是人生里很可宝贵的,因为它表现着心怀宽大。一个会笑,而且能笑自己的人,决不会为件小事而急躁怀恨。往小了说,他决不会因为自己的孩子挨了邻儿一拳,而去打邻儿的爸爸。往大了说,他决不会因为战胜政敌而去请清兵。褊狭自是,是‘四海兄弟’这个理想的大障碍;幽默专治此病。嬉皮笑脸并非幽默;和颜悦色,心宽气朗,才是幽默。”
    从老舍的谈话中,我们可以概括出最重要的一点:同情心。真正的幽默是要有同情的。对世人的不幸,对人间的缺陷要有同情,不是幸灾乐祸,而是悲悯;不是居高临下,而是一视同仁地同情;不是说我是亿万富翁,你是一个小乞丐,给你一块钱,而是设想,假如我也有要饭这一天怎么办?老舍用了“四海兄弟”这个词,幽默是四海兄弟。他写一个可笑的人物的时候,包含着这样的可能性:我你都有可能成为他,他可能是你和我。这种心态下,老舍的幽默给人的阅读感觉是平等、善意、宽容,可算是“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作品教学案例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邻居们》教案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古瓷器》教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3
    《再别康桥》说课
    《再别康桥》说课
    《祸兮福兮》教案
    《神游物外》教案
    《论民本》教案
    《论修身》教案
    《百年孤独》教学设计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三石榴》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案例
    劝学
    七年级语文上册《综合性学习:探索月…
    《黄河颂》教案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声声慢》教学设计
    声声慢教案3
    《一剪梅》《声声慢》比较阅读教案
    <<荒岛余
    《娓娓与喋喋》教案
    《四竹溪记》教案
    致西伯利亚的囚徒
    巴金《短文两篇》之五(日.月)
    巴金《短文两篇》《日·月》之二
    《长亭送别》教案1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设计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7
    《项脊轩志》教案1
    《阿Q正传》教案设计1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2
    胡同文化
    评《泰坦尼克号》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古诗苑漫步
    说数
    《渔父》课堂实录
    《逍遥游》教学设计1
    《我的叔叔于勒》
    五柳先生传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互动…
    故都的秋
    《项脊轩志》教案1
    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
    研究课——电视散文教学设计
    青春成长教学设计——个性化作文
    《边城》教案
    秋水
    《冰心:巴金这个人》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细柳营》教学设计
    离骚
    我很重要
    《五人墓碑记》教学设计
    《外国诗二首(二)》(帆、信天翁)…
    《鸟啼》简案
    “布衣总统”孙中山(节选)
    华罗庚
    我的回顾
    赤壁赋
    啊!船长,我的船长哟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
    中国当代诗歌三首
    小作文训练:感受尘世的幸福
    写人记事类作文写作指导
    《外国诗二首(三)》(老虎、豹-在巴…
    语文活动课 给编创人员出点子
    赤壁赋
    长亭送别
    《雷雨》教案
    《鸿门宴》教学实录
    我教《烛之武退秦师》
    《老王》自主学习方案
    《老王》教学实录(发散思维课)
    林黛玉进贾府
    项脊轩志教案设计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实录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教学设计示…
    外国诗二首(《送娘曲》,《我独自漫游…
    读《鲁滨逊漂流记》教案
    《谈中国诗》教案2
    《论雅俗共赏》教案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
    《失街亭》教案
    《老王》教案设计11
    《春末闲谈》教案
    必修二教案全集
    《流行服饰的非理性》说课材料
    《雷雨》教学实录及评点
    《雷雨》教案
    《归园田居》教案
    《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
    哀江南
    柳叶儿
    老王
    《风赋》教案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堂教学…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一、第二单元记叙…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教案及赏析
    《阿房宫赋》教案5
    《滕王阁序》教案
    《书愤》教案
    《英雄潇洒走苍穹》教案2
    项链

    毛泽东词二首
    阿Q正传(节选)
    语文版《元曲五首》教案
    《蒹葭》教案设计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风赋》教案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教学设计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教案4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教案
    《山地回忆》教案
    《宝黛初会》教案
    《柳叶儿》教学设计
    第二章 《诗经》
    语文版《我的回忆》教案
    专题《苏教版八(下)“鸟”专题——…
    《双语言时代》教案
    庄暴见孟子
    《感受父爱》作文课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堂实录
    《红楼梦》判词研究
    马嵬
    <<端午的鸭蛋>>汪曾祺
    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爱”
    《登快阁》简析
    《物种起源》导言·说课稿
    颂歌的变奏
    指南录后序
    五人墓碑记
    米洛斯的维纳斯
    苏教版《品质》教案
    《秋水》最新教学设计
    《雷雨》教学设计3
    《雷雨》教学设计2
    《报任安书》(节选)课堂实录
    综合性学习复习专题:《人与自然》说…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邹忌讽齐王纳谏
    《论厄运》《直面苦难》课堂教学实录
    《墙上的斑点》教学设计
    祖国山川颂
    邓稼先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长江三峡
    肖邦故园
    肖邦故园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反思
    《居里夫人传》教案
    魔鬼藏在细节之中——《鸿门宴》研究…
    综合性学习复习专题:《人与自然》说…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说课稿
    《滕王阁序》教案14
    《我有一个梦想》说课稿5
    《我有一个梦想》说课稿4
    《雨霖铃》微型教案
    《声声慢》教案10
    陈奂生上城
    哲理散文写作方法
    《人们如何作出决策》教案
    端午的鸭蛋
    《石头城》教案1
    《赤壁赋》教案7
    《后赤壁赋》教案及教后记
    《谏吴王书》教案
    《原君》教案
    《与高司谏书》教案
    《后赤壁赋》教学设计个案
    第二节 中国神话及其蕴涵的民族精神
    《声声慢》教案9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