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O >> ou >> 欧阳修 >> 正文

 

欧阳修与醉翁亭

酒,泉香而酒洌”。前处“让泉”有不少版本写作“酿泉”。后处“酿泉”没有版本问题,且所酿之泉即为“让泉”,不过此处“酿泉”并非专有名词,它是动宾结构词语,与上句“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中的“临溪”相对,因而不存在着以“酿泉”代替“让泉”的可能。倒有可能的是有的版本受后文“酿泉”现成语的误会,而将作为地名的“让泉”妄改为“酿泉”。当然,造成“让泉”出现异文的因素是复杂的,可能还有其它方面的原因。如《亭记》传抄者太多,版本繁杂,出现异文在所难免。再比如“让”和“酿”在繁体字形上、读音上也的确太相近了,极容易混淆,等等。单从版本学角度看,现存《亭记》的早期版本和碑帖,毫无例外的均作“让泉”,如经欧阳修审定过的原立山东费县旧县署内的苏唐卿篆书碑刻,苏轼楷书书碑帖,北京图书馆藏南宋绍兴四年衢州刻本《居士集》等。就是现存“让泉”遗址泉碑上也赫然刻着清康熙人王赐魁手书的“让泉”两个字。另外在滁州民间有关“让泉”来历的说法,也只有“让”的涵义。其中最流行的说法是两峰相让。如明代尹梦璧作十二幅石刻诗画,被称作“滁州十二景”,其中有一幅就叫“让泉秋月”,原有题字:“两峰让出,潺湲澄澈,欧公政暇,构亭植梅,与民同乐,迄今勿剪,比于甘棠。”这说明至少在明代有关“让泉”的来历是持“让”之义的。种种可靠材料和迹象表明,作为地名的“让泉”是绝对不能写成“酿泉”的。凡是持科学审慎态度的人,在没有更直接有力的反驳材料情况下,应当承认《亭记》原文作为地名的泉水应作“让泉”而非“酿泉”。此外,中国文化传统惯于以泉喻性,如说廉泉、贪泉等,欧阳修怀有中国泉文化的情结,其诗《题滁州醉翁亭》,表面上写亭,而相当多篇幅是写“亭下水”。因爱亭下水,爱让泉,才陶醉其间,流连忘返,才会自号为醉翁,才会建醉翁亭。

  姑且撇开“让泉”的来历不说,“让泉”之“让”字确实关乎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而欧公一生又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让”字是儒家最重要的道德观念之一。在仕途不顺情况下,欧公能从“让”中获得精神上的支撑。欧公认同“古之君子所以异于常人者,能安常人之所不能安也”,“自古贤达之士,固常有所屈伸,其所以处之者,乃其平生所学者耳。”(《与丁学士五通》故一贬夷陵时,便会有这样充满自信的诗句:“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戏答元珍》)再贬滁州时虽心境更惨,但毕竟人到中年,苍颜白发,经历的风波多了,而对世事会有更清醒的认识或感悟,有道是“四十不惑”。既然朝廷上志不得伸,难以作为,那就退而“独善其身”,也不失为明智之举,并合儒道。况且滁州山水秀美,风俗安闲,政事宽简,仿佛让欧公看到了儒家理想的“弦歌之政”,这更使他获得了心理上的某种平衡与满足,而以“让”和“醉”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处境,从而成全了他创作上的“六一风神”和深受后代为官者羡慕的“为政风流”。“让泉”应是欧公寄托自己政治和人格理想的重要载体。

  仰慕六一风神,弘扬醉翁文化。我们今天还如此关注欧阳修与醉翁亭,就是因为我们还能从中吸取到许多有益的文化营养与精神。我们今天强调构建和谐的社会,其实《醉翁亭记》中就充满着和谐的思想。“禽鸟只知山林之乐”这是大自然自足自在自乐的和谐境界,也就是曾巩在《醒心亭记》中所讲的“夷狄鸟兽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用今天的话说就是重视环境保护。而醉翁亭更是凝聚着中国亭文化的精髓,犹如苏东坡所说“江山无限景,都聚一亭中”,这是对自然的宁静观照中去达到的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的和谐境界。至于欧公描写的“与民同乐”的生活面,则更是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官民上下之间和谐相处的理想和谐社会境界。当然,《醉翁亭记》最大的和谐还是来自欧公心灵深处的和谐。人生不可一帆风顺,关键是要获得内心的一份宁静与平和。欧公晚年改号为“六一居士”(六一指藏书一万卷,集录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外加作者一翁),它与“醉翁”的号并不冲突,只不过在激流勇退中更完全回归了一个文人的本真性情与宁静天堂。明代苏茂相醉翁亭题诗碑写道:“为政风流乐岁丰,每将公事了亭中。泉香鸟语还依旧,太守何人似醉翁?”)“为政风流”的深层内涵就是指欧公的为官之道,堪称楷模,后人却又极难仿效。儒家所说的人生境界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一般人很难占全,而欧公在偏僻的滁州竟将三者完美地统一起来,既成为当地百姓拥戴的清廉刚正的父母官,政绩卓著,又满足了其文学家的性情,形成创作上令人称道的“六一风神”,进而成为扭转北宋一代文风的领军人物,这又焉何不堪称“风流”?而要形成这种“风流”,只有来自内心的和谐平衡。

上一页  [1] [2] [3]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欧阳修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欧阳修与醉翁亭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欧阳修《与梅圣俞书》原文与翻译
    采桑子诗词赏析
    采桑子 诗词赏析
    采桑子  诗词赏析
    采桑子 诗词 赏析
    南歌子诗词赏析
    玉楼春诗词赏析
    长相思诗词赏析
    望江南/忆江南诗词赏析
    生查子诗词赏析
    千年荣耀——欧阳修故里永丰探访记
    欧阳修改革文风
    人物欧阳修简介
    朋党论 欧阳修(原文)(译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欧阳修弹劾狄青遭非议 难道乃误国之举
    陈文天书宋欧阳修戏答元珍
    欧阳修怀疑《周易》蠡测
    怜才爱士欧阳修
    欧阳修居士
    欧阳修生平简介
    欧阳修
    欧阳修的严谨
    欧阳修“乱伦”,是耶?非耶?
    欧阳修在开封
    欧阳修:此情不关风月 沉著更兼豪放
    浣溪沙【宋】欧阳修
    唐宋词选析:蝶恋花(欧阳修)
    欧阳修的散文
    欧阳修苦读《欧阳公事迹》
    醉翁亭记 北宋 欧阳修
    晚泊岳阳 欧阳修
    欧阳修《尹师鲁墓志铭》
    欧阳修自述世系文在吉安发现
    欧阳修河北当“省长” 让绯闻扳倒
    欧阳修陵园
    欧阳修 茶品与人品
    欧阳修改革文风
    五百余后裔颍州祭祀欧阳修诞辰1000周
    梦回宋朝之风流才子欧阳修 / 何仁勇
    诉衷情诗词赏析
    踏莎行诗词赏析
    欧阳修词选
    欧阳修:此情不关风月 沉著更兼豪放
    醉翁亭记(宋 欧阳修)
    欧阳修迷恋官妓不计后果 一句话救两千
    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
    正在全球化的欧阳修 北宋可算得上是"
    生查子【宋】欧阳修
    阮郎归【宋】欧阳修
    临江仙【宋】欧阳修
    踏莎行【宋】欧阳修
    采桑子【宋】欧阳修
    玉楼春【宋】欧阳修
    蝶恋花【宋】欧阳修
    采桑子【宋】欧阳修
    一世宗师欧阳修的创新精神
    蝶恋花【宋】欧阳修
    伶官传序 欧阳修(原文)(译文)(赏析)
    欧阳修为什么要修《新五代史》
    50个面人再现欧阳修一生
    中国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
    人物评传 欧阳修
    欧阳修词选
    欧阳修的故里——永丰县
    欧阳修治学品格琐议
    欧阳修的另类人生:个性张扬且叛逆
    欧阳修的雅量:对人宽对己严
    欧阳修的道德文章
    欧阳修的“秀才说到兵”
    错不在欧阳修
    “性情醉翁”欧阳修系列之一 江西醉
    玉楼春诗词赏析
    画荻教子 ——郑氏夫人对欧阳修的教导
    欧阳修作品选
    欧阳修是越王勾践的后代
    读欧阳修《集古录跋尾》
    欧阳修:天下翕然师尊之
    四大贤母之一:欧阳修之母
    欧阳修 修改文章
    欧阳修的雅量
    能使鲁人皆好学---欧阳修与泰山
    画眉鸟诗词赏析
    戏答元珍诗词赏析
    采桑子诗词赏析
    朝中措 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诗词赏析
    采桑子 诗词赏析
    千岁醉翁欧阳修 一朝竟成四川人
    蝶恋花 诗词赏析
    浣溪沙 诗词赏析
    浣溪沙 诗词 赏析
    浪淘沙 诗词赏析
    临江仙诗词赏析
    木兰花诗词赏析
    少年游诗词赏析
    生查子 诗词赏析
    蝶恋花 诗词赏析
    渔家傲 诗词 赏析
    玉楼春 诗词赏析
    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浪淘沙诗词赏析
    渔家傲诗词赏析
    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泉水换墨宝
    欧阳修名号别称考略
    【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
    欧阳修的写作故事
    欧阳修与酒的故事
    欧阳修词全集1
    欧阳修词全集2
    欧阳修词全集3
    欧阳修的养生之道
    要有一颗善良的心 ——欧阳修之母教子
    北宋政治家——欧阳修
    采桑子 诗词 赏析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