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一生坎坷,多次被贬。他在许多地方留下了宦迹,其中就包括历史文化名城正定。正定原名真定,北宋时期是河北西路首府。庆历年间,欧阳修曾经奉使河北西路都转运使,相当于河北西路的“省长”。
以宽仁之心解救两千兵卒
欧阳修出身贫苦,四岁丧父,母亲以荻画地,教他写字。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欧阳修中进士。庆历四年(1044年)八月,保州(今保定)云翼军兵卒叛乱,他们杀官吏,占城池,聚众造反,直接关系到宋辽边界安全。在这种背景下,欧阳修奉命出任河北都转运按察使,与他一同奉命出使河北的,还有田况,此人奉命出任真定府、定州路安抚使。
他们一到任,就赶赴保州,平定叛乱。但边境之地,有些奸臣散布谣言,称军贼作乱,要引辽兵南下。为防止辽国染指,欧阳修与田况商议,请朝廷下令招安,并密令河北安抚使缉拿奸臣,就地处置。皇帝招安诏书一出,保州2000多名叛军投降,动乱平息。朝廷下令坑杀了429名负隅顽抗者,其余2000余降兵,遣送到河北各州。
当时,河北宣抚使富弼担心这些叛卒日后再生变故,所以约欧阳修到内黄,秘密商议,准备令各州同时行动,捕获降卒,一并处死。欧阳修虽与富弼为莫逆之交,都是一代忠良,共同参与庆历新政,又一起被贬出京,感情亲密,但欧阳修坚决反对滥杀胁从,他说“祸莫大于杀已降,况胁从乎!”他以仁德情怀说服了富弼,富弼幡然醒悟,使2000多兵卒幸免于死。
迫使外戚交出抢占的民女
平息叛乱后,欧阳修发现朝廷外戚、真定路都总管李昭亮与定州通判冯博文等人,在遣送叛卒时,乘人之危,强抢民女、私纳女眷,养为家奴。欧阳修对此深恶痛绝。他即刻下令,将定州通判冯博文革职入狱,并上奏朝廷弹劾李昭亮。
他不避皇亲国戚,上《奏李昭亮私取叛兵子女》折子,以确凿证据说明,李昭亮私下拣选军人女子为己有,使臣、通判官等竞相仿效的罪行。
李昭亮发现欧阳修追查此事,竟将私藏女子转移外地。欧阳修通过审讯冯博文,找到了被霸占的女子及转送的兵士杨遂、王在共三人。人证物证俱在,欧阳修请求朝廷惩治。但昏庸的宋仁宗竟放纵外戚,使李昭亮逍遥法外。
欧阳修绝不屈服皇帝私情,坚持为民请命,再次上奏《乞推究李昭亮》折子。但最终李昭亮被皇帝征调为淮康军留后,到异地为官。这对欧阳修的为官心境构成很大伤害。尽管皇帝一再挫伤他的政治抱负和爱国情怀,但欧阳修坚持严明吏治,惩治腐败,迫使李昭亮将抢占的民女放出。
尖刻抨击朝廷用人政策
欧阳修在河北任职虽仅一年,但他勤政为民,爱国强边。
庆历五年五月,辽国在边界建造城寨,无理拘囚定州巡兵汤则,强行闯过定州军城(今唐县)、银坊、冶谷地界,进行挑衅。欧阳修几次上奏,请求朝廷尽快委派使臣,向辽方抗议,维护国家尊严。但仁宗皇帝一直不敢作出决断。
欧阳修庆历五年五月上奏《论契丹侵地界状》,尖刻抨击朝廷对辽政策,指出:“臣今见朝廷常有惧敌之色,而无忧敌之心……今边防之事措置多失其机者,惧敌之意过深也。”同时,他还抨击朝中“小人”弄权,言辞犀利,锋芒毕露。这不仅与他在政治斗争中几起几落的经历有关,也是他在文坛的显赫地位使然。
针对朝廷的用人政策,他毫无掩饰地指出,一些刚入京的朝官,就能全面了解朝廷军机,而我们河北转运按察司却不得参与。他“请自今许令本司与闻机事”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