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梦星
说起欧阳修,古称庐陵的吉安人感到自豪。正是这位文坛宗师,在他多篇诗文中,提及家乡之名。“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古庐陵的声名,随着他不朽的著作传遍中外古今。在文学、史学、经学、金石学、谱牒学等多领域均有开创性贡献的欧阳修,是我国文明发展史上的巨匠,更是江西的一面旗帜,一种标志。他的思想和业绩,对庐陵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年,是欧阳修诞辰1000周年,怀着对欧公的崇敬之情,我们到他的家乡永丰沙溪探访,感受一代文宗的爱乡情怀,探寻这位旷世文豪的遗踪和许多鲜为人知的往事——
A、两座合葬坟墓 两桩未遂心愿
距沙溪镇西南四五里路有一座小山岗,全是绿树碧草,荻花飘香。站在山腰眺望,山下平畴如画,江水环流。山岗中部稍低处,一座三碑四柱的合葬墓,坐西向东被翠林环抱着。欧阳修第35代嫡裔欧阳水秀女士告诉我们,这一片山地叫泷冈,欧阳修父母的合葬墓处叫蟠龙形,在凤凰山下,龙凤相聚,为风水宝地。走近一看,只见墓柱上有两副对联,内联为:“阡表不磨崇国范,古坟犹带荻花香”。欧阳水秀说,这“崇国”,是欧阳修的父亲欧阳观,因子而荣,被神宗皇帝赐封为太师崇国公;这“荻花”,指欧母郑氏以荻画地教子之事,她敕封魏国夫人。外联为:“泷冈长拱峙,香水潆环流”。墓左碑刻有墓主的简历,右碑刻有清乾隆和嘉庆年间两次重修的记载。墓后有块“望碑”,上刻“宋敕封太师欧阳崇国公魏国郑夫人合墓”。据碑载,欧父于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在今江苏泰州去世,欧母于皇佑四年(1052年)在今河南商丘去世,相距42年,是怎样合葬一处呢?
欧阳水秀说,这是因为欧阳修怀恋家乡,孝敬父母的缘故。欧父在军事推官的任上去世,第二年,郑氏夫人带着4岁的欧阳修回乡葬夫。只住了一两个月,因生活艰难,只得投靠在湖北随州的叔父欧阳晔。年幼的欧阳修对家乡没多少印象,长大后,母亲常向他说起家乡的风土人情,说泷冈的秀美,说父亲的往事,思乡的情绪使他深受感染,家乡常常萦绕脑际。母亲去世时,45岁的欧阳修正知应天府,家安在颖州(今安徽阜阳)。他考虑到距家乡遥远,打算把母亲安葬在颖州附近以便于祭扫。可是在守孝的日子里,欧阳修总是回忆起母亲的话语,便决定将母亲葬在父亲之旁,既合古礼又合情理。第二年,欧阳修便扶母柩南下,回乡葬母,这是他相隔42年第二次回乡,也是最后一次。
在欧阳修父母合葬墓之南不到百米叫海螺形的山坡中段,还有一座坟墓,四周尽是绿草。欧阳水秀介绍,这是欧阳修两位夫人胥氏、杨氏的合葬墓,四柱三碑,是前几年重修的。欧阳修是胥氏的父亲胥偃的门生,欧阳修24岁中进士后便与15岁的胥氏成婚。在洛阳任推官的他,与妻子聚少离多,谁料两年后,胥氏因产儿去世。又过了两年,欧阳修回朝廷馆阁任职,继娶杨氏为妻,仅10个月,杨氏又染病身亡。连失两妻,欧阳修痛苦不已,写了不少追思亡妻的诗词。3年后,他被贬夷陵(今湖北宜昌)时,再娶薛氏,生有四子,为终身伴侣。过了近20年,欧阳修回乡葬母,将胥氏、杨氏的遗骸合葬在父母坟茔旁。
当时,欧阳修因与保守派斗争受陷害,第二次被贬出朝廷到地方任职,10年间辗转数州,心情不太舒畅。他热爱家乡的纯朴和宁静,四位亲人又长眠于此,有一日他指着凤凰山对乡亲们说,我死后也要葬在这里。19年后,欧阳修在颖州病逝,按朝廷规定,大臣墓葬必须在京城200里之内,他被葬在河南新郑,未遂生前之愿。
第二件使他抱憾终生的事,是一直没有回乡祭扫父母、妻子的坟墓。欧阳修葬母后,重返朝廷,受到重用,先后任开封知府、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要职,可心中总是思念家乡。自回朝廷主持礼部贡举后,就向皇上请求出知江西洪州(南昌),主要理由是便于修建、祭扫父母墓园,10年间上了7次奏章,但都没获允许。他在奏书中多次“乞江西差遣,庶几近便营缉”,不能“贪宠忘亲”、“食言不信”,否则“罪莫大焉”。无法遂愿,只得在诗文中以表思乡之情,他的《寄题沙溪宝锡院》一诗上半首云:“为爱江西物物佳,作诗尝向北人夸”,“青林霜日换枫叶,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