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这位怀抱忧国爱民之心的“六一居士”,最终选择了颍州而不是江西老家作为最后的归宿地。北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66岁的欧阳修卒于阜阳西湖私第。数百年来,欧阳修的子孙依旧繁衍在皖北大地,人数已达数千。 在其诞辰1000周年之际,其后裔子孙为其举行祭祀大礼。2007年3月24日上午9时,来自阜阳、霍邱以及河南省的500余名欧阳修后裔,列队进入修缮一新的会老堂(当年欧阳修会客之地),缅怀先祖的丰功伟绩,激励后人奋发向上。记者日前对欧阳文忠公的后裔进行了采访。
醉翁后裔人丁兴旺
“经过细心准备,终于在清明节前举行了祭祀祖先千年诞辰的活动。”欧阳修的第36世孙欧阳建军说,3月24日当天,他才知道原来自己的家族遍布天下。“自1991年之后,每年都举行祭祀活动,今年逢祖先千年,特别隆重”。据其介绍,以前只知道在阜阳与霍邱县,有欧阳氏聚居,通过十余年的祭祀活动,陆续联系上其他一些支系。
“阜阳的欧阳氏是欧阳修四子的后代,目前有3000余人,其中登记在册的男丁有1100余人。”欧阳建军说,阜阳的欧阳家族聚居于颍泉区亭孜村,原以为自己的这一支是人数最多的,直到今年的祭祀活动,欧阳修三子的后代——河南沈丘的欧阳氏派代表参加,才知道河南欧阳氏已接近5000人。
“祭祀前,北京和台湾的欧阳家族还发来贺电”。祭祀时,河南欧阳氏的叩拜礼让阜阳的族人开了眼界。“我们只是焚香朝拜,河南族人却是按照方位,行24拜大礼。”欧阳建军说,本族里的老者准备今后学习河南欧阳氏的叩拜礼,“既然是传统祭祀,就应该够传统。”欧阳建军说,目前在阜阳欧阳氏中以农民为主,十分强调对古制的尊重。
文革时古家谱遗失
欧阳修第35世孙、今年82岁的欧阳世中对老家谱丢失之事仍记忆犹新。他说,建国前保存的一部先祖家谱及欧阳文忠公所著的文章共有32本,全部是线装书,还有欧阳文忠公一套官服,大概有三四十斤重,都包在一个黄绸缎里。文革开始后,在南亭孜村居住的欧阳世培,把保存了20多年的先祖家谱等遗物全部转移到了小欧庄。然而,小欧庄里的一名欧阳后裔,竟通风报信给村中办学习班的红卫兵干部,说小欧庄生产队仓库梁上还放有一个“四旧”的老家谱。这名红卫兵听说后便来到仓库里,把几十斤重的老家谱及衣物等提走,后来就查无下落。“据传老家谱被水冲了,也有人说被烧掉了,还有说被那名红卫兵带回家了,不管怎么说都找不到了”。
老家谱丢失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阜阳欧阳氏的辈分有些杂乱。“老人们只记得古辈中的6个字,结果几个轮回下来就乱了,婴儿成了老翁的爷爷辈。”与欧阳建军同辈的欧阳其平说。欧阳其平是一名教师,是村子里唯一痴迷于欧阳修研究的后裔。“改革开放后,老人们曾寻找过先祖遗物和家谱,但没有结果”。
千山万水重修家谱
欧阳其平在教书之余,把时间都花在修订家谱上,为了保存会老堂遗迹及修家谱,已花费了几千元钱。
为修家谱,欧阳其平先后去过江西、湖南、河南、安徽潜山等地寻找欧阳修后裔的支系,并在江西永丰县沙溪乡欧阳修后裔处寻找到了一部欧阳氏族谱。经过溯祖寻根,欧阳其平了解到欧阳修父亲欧阳观葬于永丰沙溪凤凰山,欧阳修祖父欧阳偃葬于吉水县葛山乡迥陂村,欧阳氏六宗通谱的世祖欧阳万葬于安福县江南乡欧金村。同时,他还接到了现居住台湾的欧阳礼赠送的一部新修家谱,了解到75岁的欧阳礼祖籍湖南平江,是欧阳修次子欧阳奕那一支,系欧阳修的第32代孙。受到欧阳礼鼓舞的欧阳其平,更坚定了修家谱的决心。
1991年刚过完春节,江西、湖南、河南及台湾等地的百余人寻根到亭孜村,通过交谈,大家都彼此了解系同一先祖,100多人聚在会老堂,共同祭祀了先祖欧阳修,表达了大家溯祖寻宗仰慕先贤的殷殷之情。“那次祭祀之后,村里每年都进行祭祀活动”。1993年,欧阳其平与欧阳洪松、欧阳世录三人用两年时间续修了一部新家谱:传宗耀祖业,欢聚会老堂,后人立大志,民康国富强。
欧阳其平说,他们家族已遍至湘、鄂、赣、豫、皖五个省,“目前各个支系都在互相联络共同续修一个大家谱,将全国的欧阳氏联系起来”。欧阳其平说他已接到五个省宗族的信件,都是商量关于共同续修一部族谱的事。“血缘这种关系,一脉相连,是一根永远扯不断的线”。
先祖建功后人受益
“菡萏香清画舸浮,使君宁复忆扬州?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欧阳其平说这首《采桑子》,便是欧阳修在颍州任太守时所作。颍州西湖在北宋时与杭州西湖并称“杭颍”,文坛巨匠晏殊、欧阳修、吕公著、苏轼等先后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