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天 1951年生于上海,幼承家学,及得上海诸名家钱瘦铁、来楚生等教诲。历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易学大辞典》撰稿人、中华当代书画艺术研究会名誉会长、台州地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黄岩市书法协会理事长。兼长诗、书、画、印。影视短片《诗书画印陈文天》通过卫星影视交流节目,在包括美国在内的国内外300多家电视台播出。1988年于上海美术馆举行"陈石濑、陈文天父子书画篆刻展",1990年、1992年又二度应邀赴香港展出。 戏答元珍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论:一生以韩愈自勉的欧阳修,是当时北宋文坛的“话事人”,香港电影《黑社会》里乐少也是“和联胜”的话事人,可惜他贪心不足,想要连庄,所以结局很不好,欧阳修就没有想要连庄,所以苏东坡曾非常自得的对徒弟说:“方今太平之盛,文士辈出,要使一时之文有所宗主。昔欧阳文忠常以是任付与某,故不敢不勉”(李廌《师友谈记》) 现在有些人误以为欧公是靠打压西昆体的发家的,其实不然,欧阳修就对“西昆体”的大佬杨亿非常欣赏,说他是“真一代之文豪也”(归田录),而且在北宋,最开始在诗歌上有自觉意识的也应该是梅尧臣和苏舜钦,他俩人对欧公是有直接的启示作用的,但钱钟书觉得欧公对语言的把握和对字句音节的感性上,都在梅苏之上。加上欧阳修的政治地位和他这种弹性的文学主张,所以在他的带领下,完成了一次文风的转变。欧阳修在文坛上呼风唤雨,在政坛上就是一个绝对的刺头,一生结怨无数,就拿“日断阳,夜断阴”的包拯包先生来说,他和欧阳文忠公两人就是死对头,包先生平生最大的爱好其实不是断案子,而是攻击三司使,早年他在知谏院的时候,就曾一本参倒三司使张尧佐,后来又接连参倒了两位三司使,一位是苏东坡一生最敬爱的张文正公张方平,包公说他“无廉耻,不可处大计”,另一位就是曾和欧阳修一起编《唐书》的红杏尚书宋祁。包公说他“游宴无度,非主计之才”。张、宋两人被撤,可三司使总得有人来干,仁宗皇帝考虑再三,决定让包先生来担任这一重要工作,包先生也不客气,欣然就接受了这份权三司使的新工作。一向瞧包拯不顺眼的欧阳修知道后,怒不可遏,上了一大奏,破口大骂包公是“蹊牛夺田”,“臭*”,并宣称包公“素少学问”。包先生听到了风声,吓的躲在家里不去上班,后来见仁宗皇帝并没理会,才敢出来上任(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189)。和素称刚直的包拯都闹得这么僵,可想而知欧阳修在朝中树立了多少个敌人。所以经常被发配到地方就在情理之中了,欧阳修一生有两次重要的被贬,一次是得罪了高若衲被贬到夷陵,一次因为政敌告发他是“loli控”,和自家外甥女张氏有不正当关系而贬到滁州。(限于篇幅,这个问题我就先不写了,在下一篇欧阳修的诗中再絮叨絮叨) 这首戏答元珍就是被贬到夷陵时作的,这首诗即可以算作欧阳修诗作的一篇代表,也可以算作宋诗自觉的一个典型,大抵唐人的律诗,都是用的平列的意向,断续或跳跃的衔接,这首诗却把八句诗构成了一个流动而又连贯的节奏,这是一条新路,是宋人自己走出来的。元珍是当时峡州军事判官丁宝臣的字,他先前写了一首《花时久雨》送给欧阳修,欧公便作了这首诗以答,题首用了个“戏”字,表明自己写的只是开玩笑,千万不能当真,更不能送给皇帝去搞“文字狱”,其实宋朝的政治环境相比是非常宽松的,尤其是欧阳修所处的仁宗时代,他这个担心是比较多余的。首联表明了时间,是二月的早春,所谓“春风疑不到天涯”,表面上是说自己在夷陵(今天的湖北宜昌)这个边远山城,虽然到了二月,但春风难到,山花不开,这个用法其实王之涣就用过,他说“春风不渡玉门关”,暗里是要说皇恩不到,欧阳修也正是用的这个意思,他自己非常欣赏这一联,据《苕溪渔隐丛话》引《西清诗话》,他曾对人说:“若无下句,则上句不见佳处,并读之,便觉精神顿出。”首句以问起,后句给答案,因此就不是平列的,而是有波折的,另外,它还寓含着诗人在受贬谪时期待和失望的心情。宋人的诗,有时候读起来就和口语一样平淡无奇,但其实中间大有讲究。所以方回先生读了之后就说“以后句句有味”(瀛奎律髓)。第二联就写景了,写的都是早春的景色,非常到位精细,尤其是“冻雷惊笋欲抽芽”这句,用“欲”字使整联有了一种知觉。接下来再有一个波折,由景转情,怀念起家乡,由思乡再一转,转到感叹自己目前的情况,既有病又遭贬,何其不爽!整诗读到这里,就光是有一种压抑郁闷的感觉了,第一联被贬后的落寞情怀,第二联写的是凄凉春景,第三联又是眷眷乡思。可到了最后一联,欧阳修再来了一个大的逆转,陈衍的《宋诗精华录》里说:“结韵用高一层意自慰“。说得非常到位,因为以上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一联作铺垫,欧阳修表示自己并没有消沉,更不会屈服,我曾在西京洛阳就看过美丽的春光,我先前早就“阔过了”,所以我就要在这僻野之地等待着这迟开的山花。于这深深的寂寞愁闷中怀着积极向上的精神。最后结合整诗,再细细品位末联的宽慰,也能更深的体会到欧阳修这种平静下的悲凉。 欧阳修能有这种精神,我觉得和他母亲邓氏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邓氏“画荻教子”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但邓氏给欧阳修的影响远远不止如此,邓氏是世为江南大族,受过良好的教育,欧阳观(欧阳修父亲)死后,她就一直守寡,欧阳修被贬夷陵,她说:“汝家故贫贱也,吾处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泷冈阡表)。邓氏的这种豁达的精神和对儿子的慈爱,是非常让后人敬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