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和要求: 让学生掌握欧阳修的成就与地位;王安石的诗文。
第一节 欧阳修的散文、辞赋和四六
一、欧阳修的生平及其文坛领袖地位 欧阳修四岁丧父,家境清寒,但能刻苦学习。担任过中央和地方的多种官职。因刚直敢言,屡遭贬谪。晚年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曾积极参加“庆历新政”,主张轻赋税,除积弊,实行宽简政治,是当时重要的政治人物。他也是宋代学术和文学开一代风气的宗师,是宋代诗文革新运动中公认的领袖,在当时被誉为“今之韩愈”(苏轼《居士集亭》)。欧阳修能“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宋史·本传》),曾巩、王安石、三苏就是得欧阳修奖掖,显名于世,并接受他的影响,成为诗文革新运动的中坚力量。 二、欧阳修的文学革新主张及其对西昆体的矫正 1、文道并重。欧阳修继承发展了韩柳散文理论,强调“文道合一”、“文以明道”。但他在强调道的重要性时,同时也看到“文”的重要性,在《代人上王枢密求先集序书》中说:“故其言之所载者大且文,则其传也章;言之所载者不文而又小,则其传也不章。”他还认识到文对于道,具有相对独立性,在《与乐秀才第一书》中说:“古人之学者非一家,其为道虽同,言语文章未尝相似。” 2、欧阳修所谓“道”和韩愈也不尽相同,不仅指儒家道统及其道德伦理观念,而且认为儒家之道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六之所载,皆人事之切于世者” (《答李诩第二书》)。 总之,欧阳修的文学主张继承并发展了唐代韩柳古文理论传统,反对晚唐五代以及西昆体文风,要求诗文表现充实的社会内容,代表了诗文革新运动的正确方向。 三、欧阳修的散文和对辞赋和骈文的革新 欧阳修在中国散文史上有崇高的地位,不仅因其具有革新的理论,更重要的是有以其大量的创作实践,推动了古文运动的发展。苏轼在《六一居士集叙》中称赞他:“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 (1)首先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无论是叙事还是议论,都是有为而作,有感而发。使散文的实用性质和审美性质得到了充分的显示,散文的叙事、议论、抒情功能也得到了高度的有机融合。如早年所作《与高司谏书》、《朋党论》等。 (2)体裁的完备与功能的加强。欧阳修的作品体裁多样,各得其宜。首先他对前代的骈文、律赋进行了改造,创造了文赋,如其《秋声赋》即保留了骈赋、律赋的铺陈排比,又呈现出活泼流动的散体形式。其次,他对四六文也进行了革新,以散体单行的古文笔入之,为四六体注入了活力。 (3)纡徐平易的文风。欧阳修的散文,文气纡徐委婉,形成一种平易自然的文风。 第二节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