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6日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文豪欧阳修诞辰1000周年。
欧阳修,字永叔,宋江西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他博览群书,得韩愈(昌黎)遗稿,苦心探索,以文章冠天下。但他既是个大文豪,又是个大政治家,应该说欧阳修一生中的主要政治、文学活动都在开封……
金榜题名
开封迎宾门外向西不远,滨河路南侧道旁林阴中有一组欧阳修童年的雕塑。幼年的“欧阳修正跪伏在母亲面前聆听训导”。开封雕塑这么一组塑像用意何在?不太明了。但至少说明欧阳修童年得益于母亲的教诲,才有后来的成就。
欧阳氏本是一个显赫的大家族,但传到欧阳修的祖父时家道已经衰落。宋景德四年(1007)六月(旧历),欧阳修出生于四川绵阳父亲欧阳观的任所,他父亲时任军事推官,一个八品小官。加上他为官清廉,所以欧阳修的童年家境并不富裕。偏偏4岁那年父亲又病故于任所,母亲郑氏无奈之下,只好带着欧阳修投奔在湖北随州任职的欧阳修的叔父欧阳晔。
欧阳晔同样也只是一名推官,家境也不富裕。欧阳修的母亲出身名门望族,教子甚严,读书之余,欧阳修常到住地不远长江边上的一条小河边练习书法。当时,因没有钱买纸和笔,而是用河边的荻草作笔,在沙土上轻轻写画练书。这就是成语“荻草学书”的由来。
宋仁宗天圣七年(1029),22岁的欧阳修随准岳父胥偃来到京师汴梁,参加国子监考试,考了第一;同年国学解试,仍是第一;第二年正月在晏殊主持的礼部省试中又列为第一名;三月,崇文殿御试,他名列第十四,中选甲科进士。被特授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西京留守推官。将仕郎和校书郎都是虚衔,只有最后这个推官是实职,和他父亲、叔父的官职一样,不过他任职的地方是西京洛阳。
欧阳修三试第一,金榜题名,人生最荣耀的时刻在开封实现。朝廷颁赏、胪传唱第,皇帝赐诗,赐袍笏,赐宴,然后开始游街,欧阳修一行人等,从崇文殿出东华门,前有引导,后有侍卫,在开封大街上挺胸昂首,策马前行,过州桥,至朱雀门外。
两上司谏书
宋景祐元年(1034)五月,欧阳修西京推官任期届满,两个月后,他第二次来到开封,升迁为馆阁校勘,负责校核宫廷图籍。这本来是一个政务并不繁忙的文学侍从官,可是在这段时间里欧阳修最值得记录的却是与他这个职务并无多大关联的“两上司谏书”。
第一次上书是给范仲淹的《上范司谏书》。欧阳修仰慕范仲淹的人品、文章,还是他在洛阳当推官的时候就写了这封书,要求范仲淹向朝廷进言,兴利除弊,重整朝纲。范采纳了他的意见,于景祐三年(1036)五月,呈仁宗《百官图》并写了4篇论文,指陈时弊。此事惹恼了当时的宰相吕夷简,指责范越职言事,荐引“朋党”,离间君臣,范被贬离京城。在这个事件中能够站出来说句公道话的只有谏官,而司谏高若讷,不但不说公道话,还竭力诋斥范仲淹。欧阳修实在看不过眼,连夜写了《与高司谏书》:“昨日安道贬官,师鲁待罪,足下犹能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中称谏官,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高若讷直接将书呈送给宋仁宗观看。欧阳修很快就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被迫再次离开开封。
令人弄不懂的是,范仲淹被贬不久,旋被提升为龙图阁直学士、陕西经略副使。而欧阳修却在被贬地足足呆了4年。
庆历新政
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八月,欧阳修经过,4年的贬谪生活后第三次来到开封,升为集贤校理。两年后(即庆历二年),下诏允许百官“封章言事”,任命范仲淹出任参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