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像
一
2008年《中国书法》第一期刊登了欧阳修《集古录跋》的彩色影印件手卷。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提携人欧阳修先生,一生著述甚丰,主编过《新唐书》《新五代史》写过若干脍炙人口的散文诗词,文字简洁而流畅,风趣豁达,书法也自成一家,刚健挺直,笔锋犀利。自然也爱好收集古董。他晚年自号“六一居士”就指的是“吾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千卷,有琴一张,有酒一壶,有起一局,吾老于期间,是为六一。”意思是加上他自己共六个一。他的《集古录》千卷是他收集古代金石碑拓遗稿墨迹的成就。他在每件碑拓墨迹的后面都加写了简短的说明议论文字,这就是著名的集古录跋尾。可惜仅过了四十年,他的这些东西就大部散佚了,所集之古录全部不见,只剩下跋尾四纸,赵德父先生将四纸首尾连接裱为一卷,并写有四则题记于其上,米芾也有一则题记仅三句半话:“芾多识前辈,唯不识公,临纸想其风采。丙戌八月旦谨题。”这就是北宋徽宗钦宗时期欧阳修集古录墨迹手卷的全部所有。这是这件国宝流传的第一个阶段。到了南宋孝宗淳熙9年韩元吉再接续装裱,题跋,直到明朝天顺2年李贤题记,另有高人加上引首卷头,写下“先贤遗墨”四个大字,这就是流传至今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欧阳修集古录长卷的全部,是第二个阶段。
欧阳修《集古录跋尾》墨迹
二
欧阳修墨迹
欧阳修的四则跋尾虽短,但都有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简练丰富,耐人寻味。第一则跋西岳华山庙碑,第二则跋西岳杨君碑,第三则跋陆羽传一文,第四则跋草木记 一文。其中说杨君碑很有意思。此君的姓氏碑上清晰可见,姓杨,没问题,可是叫什么?就这名字一节,原碑已经磨灭了。其余身世死因生卒都能看的一清二楚。此人是忠臣之后,长得也一表人才,皇帝见了表示欣赏,就授他一个官职,五十多岁因病殉职。立碑传世,实指望借助金石之坚,永垂不朽,但谁知道传了半天,此人是谁却永远磨灭不可考了。欧阳文忠公感叹道:“余尝以谓,君子之垂于不朽者,顾其道如何尔,不托于事物而传也。颜子穷卧陋巷,亦何施于事物耶?而名光后世。物莫坚于金石,盖有时而弊也。”且夫道者,就是你的主张、思想、理论、学说、感情、修养,等等。就是你的精神财富,文化遗产。一个人能不能传于后世,永垂不朽,绝不是靠当时的文字记载就能如愿的。他如果无功德,无道故,无丰富的精神文化遗产,一句话,他如果不是活在人民群众的心里,他不是对别人有巨大的贡献作用影响,什么也没用。人们不会记住他的。反之,人们如果要记住你,即使文字不可考,也还会编出许多美好的故事附会于你,代代不息,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
&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