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要朝廷给予他参知机要的权力。
因奸臣制造“绯闻”遭贬
欧阳修的正义之言,遭到朝中奸佞嫉恨,于是,一些置军国大业和边境国防于不顾的小人,罗织罪名,陷害于他。
庆历五年(1045年)正月,欧阳修好友、真定节度使田况改到秦州赴任(今甘肃天水),欧阳修临时代管三个月真定府节度使的官差,也惹得朝中一些小人弹劾。
御史钱明逸,因欧阳修在编纂《新五代史》时,贬斥他的祖宗、五代十国吴越国王钱氏家族,所以怀恨在心,借机诬告欧阳修私贪财产。
开封府尹杨日严,以前在益州(今四川成都)时,欧阳修曾弹劾他贪污官银,也嫉恨在心,于是附会钱明逸。仁宗命人进行监勘,证明欧阳修没有挪用府衙资金,乃是姓钱的诬告。可这家姓钱的就是恨欧阳修,想方设法罗织罪名,必欲置欧阳修于死地。
当年,欧阳修之妹嫁给张龟正,不久守寡,两人无子,只有张龟正前妻所生一女。欧阳修怜悯,便把妹妹和外甥女接到自家。外甥女成人后,嫁给欧阳修远房侄子欧阳晟。可这个“外甥女”竟与家仆私通,被发现送到官府。不知是屈打成招或受人唆使,该女张氏竟说欧阳修和她有不伦之情,并欺占她家财务。钱明逸还用张氏的家财买了田地,写上欧阳修的名号,制造伪证,罗织罪名,诋毁欧阳修。
欧阳修上表为自己辩白。仁宗皇帝亲自给欧阳修写了手诏安抚,维护了欧阳修的名声。但中书舍人钱穆及其父亲钱勰仍不依不饶,坚决弹劾欧阳修。宋仁宗无奈,在庆历五年(1045年)八月,一纸诏书,罢免欧阳修的河北都转运按察使,将他贬到滁州当知州(今安徽滁县),时年欧阳修39岁。
这次绯闻事件,不仅对欧阳修仕途造成巨大打击,而且影响到欧阳修的声誉。到滁州之后,他一度借酒浇愁,寄情山水,所以39岁竟然已有醉翁之号,还修建了醉翁亭。
搜集保护河北境内文物
欧阳修作为杰出的文学家、金石家,于政治、军事公务之余,曾遍访河北的名胜古迹,搜集大量金石碑文。
他在《集古录》及其子为之整理的《集古录目》中,保存了大批河北珍贵金石资料。其中关于真定《龙藏寺碑》的记载,对于研究这通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隋碑意义重大。
《龙藏寺碑》,隋开皇六年恒州刺史王孝仙劝修龙藏寺时刻立,被称为“楷书第一碑”。现存于正定隆兴寺内,史学界一直以此断定,隆兴寺就是隋朝的龙藏寺。但欧阳修在《集古录》中载:“龙藏寺碑,齐张公礼撰。龙藏寺己废,今在常山府署之门,书字颇佳”。这说明,隋创建的龙藏寺,在当时真定府官衙对面,与隆兴寺根本不是一处寺院。现存于隆兴寺的隋代《龙藏寺碑》,是从龙藏寺废墟中移到隆兴寺的。这为后世研究隋龙藏寺和隆兴寺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他还以金石学家的学识和远见,对一些重要碑刻采取了保护措施。据元代纳新《河朔访古记》载:“真定府治庑下有唐恒明刺史陶云碑一通……昔宋欧阳文忠公为河北都转运使,至真定,见碑仆府门外,半埋土中,命工掘出,立于庑下”。可见他保护文物碑刻用心良苦。(文/梁勇 来源:河北青年报)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