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统文化借力流行文化
|
传统文化借力流行文化 朱立毅 方益波 回眸2004年,发生在传统文化界一些事情令人关注:以古韵词曲的反复吟唱征服现代人的香港著名音乐人黄霑辞世,引起了国内乐坛的震动;台湾知名作家白先勇等人所创作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火爆海峡两岸;“女子十二乐坊”手执古筝、琵琶和二胡等中国民族乐器,在日本和美国等海外市场制造神话…… 然而,中国传统文化搭乘流行文化快车的努力并不是到处都能收获掌声。张艺谋在雅典奥运会的“八分钟”演出甚至让人们发出了“民乐想迷老外,只能靠穿短旗袍?”的质疑。传统文化搭流行文化车,火了,也让人困惑。 两千六百多年前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师襄和伯牙弹奏的琴曲感动了飞禽走兽;《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焚香奏琴,一曲“空城计”吓退了十万敌军;大观园里,林黛玉轻抚琴弦,诉说年少的多愁……千百年来,古琴一直作为中国士大夫高尚节操的象征,在“不焚香不沐浴不能演奏”等各种禁忌中,徘徊于文人墨客的身边。 不过现在,古琴正走出书斋,走向大众。2004年冬的杭州西子湖畔,在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周年的演奏会上,台下座无虚席。中国管弦乐学会古琴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徐匡华的压轴之作《平沙落雁》使近千名观众为之动容。 “如果只有几个文人在书房里摆弄古琴,它就肯定没有生命力,”88岁的徐匡华说,“事实上,培养大量的爱好者才是弘扬古琴艺术的关键。” 这位老人曾在著名导演张艺谋的电影《英雄》中扮演一名仙风道骨的盲人琴师,影片中,两大武林高手对决,而老人却在大雨中孤傲地顾自抚琴,清雅高古的独特琴声时而舒缓,时而激昂…… 《英雄》在海内外热映之后,一股“古琴热浪”随之袭来,来自国内甚至韩国、美国等海外的人们来到徐匡华担任名誉社长的西湖琴社求教。与此同时,一些热门的电视剧,如《大明宫词》、《笑傲江湖》也在剧中展示古琴艺术的魅力。古琴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 成立一年多的浙派琴筝艺术中心已先后在浙江的杭州、宁波、温州和湖州等地设立了13家分支。艺术中心主任徐君跃发现,来这里参加培训的人中,把古琴作为谋生手段的只是极少数,生活水平相对较高的商人和公务员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与古琴一直“藏于深山”的状况不同,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曾在历史上风靡一时,但却因为程式老套、内容陈旧的“保守姿态”无法吸引人们的关注。早于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昆曲就遇到了这样的困惑。 “有青春的演员往往技艺不高,而有技艺的演员又青春不在,”67岁的台湾知名作家白先勇说,“因此以'才子佳人'为主要题材的昆曲很难得到新生市场的青睐。” 从2003年4月开始,白先勇集合海峡两岸既有国际观、又有深厚国学修养的优秀艺术家,抛弃昆曲长期以来只有资深老演员才能担当主角的传统,启用年仅20多岁的演员扮演《牡丹亭》中的“柳梦梅与杜丽娘”。此后,该剧陆续在台北、香港、苏州和杭州演出,所到之处场场爆满。“他们年轻漂亮,看上去就美,”白先勇说,“只有美,视觉才不会倦怠。” 然而,仅仅依靠艺术上的成功,还无法真正挽回中国传统文化市场日益萎缩的局面。“正如娱乐大片《英雄》和古琴的成功结合,在当下的中国,传统文化一旦被巧妙地运用在电影电视等流行文化的舞台上,往往就散发出独特的魅力,”中国古代审美文化博士、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易容副教授指出,“但更为重要的是,恰到好处地运用传统文化的精髓,表现出这些流行文化回归古典、提高自身品味的态势。” 刚刚辞世的香港著名音乐人黄霑被称为“香港流行文化的代表”。有评论指出,黄霑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就是将自己深厚的古文功底穿插应用到流行歌曲的创作中。黄霑一生创作的众多流行音乐流露出浓郁的中国文化味道,他创作的电视连续剧《射雕英雄传》主题歌“逐草四方,沙漠苍茫,哪惧雪霜扑面”等歌词被人们广泛传唱。 值得注意所是,黄霑的代表作──电影《笑傲江湖》主题歌《沧海一生笑》的歌词完全以古代汉语写成,而主旋律就是中国古代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古韵词曲的反复吟唱征服了在现代白话文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的去世,成为中国流行文化史上的重要事件。 香港著名作家董桥的散文近年在中国大陆日益流行,尽管他用白话文写作,但是文章的内容和气质,充满了中国传统文人的古典情怀;台湾漫画家蔡志忠用漫画表现《论语》等中国古代典籍,成为两岸三地流行文化的一道特殊风景。 将中国传统文化“大众化”并获得到了巨大成功的,还有一群年轻的大陆女孩。她们手执古筝、琵琶和二胡等中国民族乐器,在日本和美国等海外市场制造神话。她们在日本推出的专辑《奇迹》数周内售出170万张,高居排行榜首位;在美国发行的首张专辑《东方动力》连续11周获得美国唱片工业协会国际类销售排行榜冠军。 这个名为“女子十二乐坊”的乐队拥有的巨大号召力,使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追捧:乐队所使用的中国传统乐器二胡竟在日本卖得断档,而东京权威音乐杂志更是称这个乐队“扭转了中日文化的贸易平衡”。 然而,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努力并不是到处都能收获掌声。张艺谋在雅典奥运会的演出成为一段时间以来舆论争议的焦点:一群穿着短旗袍、露出大腿的女孩蹦蹦跳跳地演奏历来崇尚含蓄美的中国民乐。此后在中国的不少民间演出中都开始出现类似风格的表演。 有不少评论家认为,这反映了中国的艺术家们试图让传统文化融入国际潮流的努力。但他们发问说,“旗袍要露到什么份儿上”才能让西方人更喜欢这些女孩子演奏的音乐? “正如古琴不适宜弹奏《喜洋洋》、琵琶不适宜演奏《广陵散》,中国传统文化需要运用在特定的题材中,”易容博士说,“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大众化'、可以'国际化',但问题提关键是不能将其随心所欲地运用。” “全球化的实质是西方强势文化利用科技的优势,把他们的文化向全球推广,这就更需要各民族在全球化的趋势下保护住自己的传统文化,”被戏称为“昆曲义工”的白先勇说,“在通讯技术手段高度便捷的今天,理性与审慎对坚持传统文化尤为重要。” “她不但有自强的力量,而且有兼容的气度、灵变的智慧,”2004年9月,包括许嘉璐、季羡林、任继愈和王蒙在内的几十名学者在一份文化宣言中指出,“华夏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至今仍是全体中国人和海外华人的精神家园、情感纽带和身份认同。”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传统文化借力流行文化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阶层化和小众化:青年流行文化现象的一个特点 |
下一篇文章: 关于流行文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