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词新语的来源和文化考察
|
新词新语的来源和文化考察 吴 燕 【摘要】 新词新语主要指最近产生或被吸收到普通话中来的词语,其来源涵盖了一些外来词、方言词、专业词、缩略语的吸收和原有词转换语义等语言现象。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所引发的各种社会心理变化,以及当代文化环境的稳定因素和动态因素,对新词新语的产生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新词新语 来源 社会心理 文化背景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深刻的社会变革,各种新事物、新思潮、新观念纷至沓来,生活时尚和社会热点也频繁更迭。语言作为社会现实和人们思维的反映,很自然地要适应这种社会快速更替的发展节奏。语言中的词汇,对社会的变化最为敏感:它要不断创造新词新语以反映层出不穷的新事物,也要不断淘汰旧词旧语,或者变更词义的使用范围、褒贬色彩等去满足社会的需要。 “社会的变动往往引起语言与社会的矛盾,这一矛盾表现为名与实的矛盾,名与实的矛盾是新词新语得以产生的基础。”所以近年来,不论在传播媒体里,还是在人们口头交际中,都涌现出了大量的新词新语,它们成为汉语中一个充满朝气,备受青睐的新兴家族。不但青年人爱用这些新词语,连老年人也能欣然接受,在他们口头上不时会迸出“上网”“克隆”之类的新鲜词。这些新词语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覆盖了政治、科技、文学、哲学、经济以及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例如政治领域的“反恐”、“倒萨”,科技领域的“闪存”、“磁悬浮”,经济领域的“退税”、“泡沫经济”,日常生活领域的“蹦极”、“瘦身”等等。 一、何谓新词新语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新事物新现象,人们对客观世界也会不断产生一些新认识,因此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一些反应当时事物和现象以及人们认识的词语,这些词语在那段特定的时期内都曾被列入新词新语的行列。曾几何时,“互助组”、“合作社”、“大跃进”、“联产承包”、“责任制”等,都还是颇为时髦的新词语,而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后,有的被沿用下来,由于时间长了而退出了新词新语的行列;有的随着所表现事物的消失,已不为人所用,成了历史词语。 如何界定新词新语?这在当前语言学界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有的认为,新词语是“新创造的,但还没有被普遍接受的词或短语”。(见于R·R·K·哈特曼等著《语言与语言学词典》)有的认为,“新词语这个术语是指任何还感到新鲜的新的词汇单位”。(见于拉迪斯拉夫·兹古斯塔《词典学概论》)有的认为,新词是“一个最近创造的、代表新概念的词、短语,或一个旧词的新含义”。(见于李行健《新词新语词典》) 综合上述观点,我认为新词新语是在近期内产生的或是从方言词、外来词中吸收到普通话中的词语。“近期内产生”,这个时间应限定在近一二十年内,时间再长就不符合新词新语“新”的要求了。再者,无论产生于何时何地的已有词语,只要是近期内被吸收到普通话中的词语,就可以算作普通话中的新词新语。比较特殊的一种是普通话中原有的词语最近增加了新义或发生意义转移,它的作用相当于新词,也应被归入新词新语之中。 二、新词新语的来源 1、新造词: 新造词是指已有语素独立而成的新词,或者根据汉语构词法,由原有语素合成的新词。已有语素独立成词的,如:爽、酷、炫、靓等,这类词在新词新语中所占比例较小;复合新词在新词语中则比比皆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些新的构词语素一出现便呈现出超强的构词能力,形成一个词语系列,用来指代或描述某一类事物或现象。如:作为一个否定性类词前缀,“零X”的使用呈现日益增长的趋势,当代汉语中涌现出一大批新兴的“零X”复合词,像“零风险”“零缺陷”“零距离”“零突破”“零储蓄”等等。 新生事物的诞生或新现象的出现,必然伴随着许多新词语的产生。比如,随着国际互联网的出现,“网吧”应运而生;沉迷于网络中的“网虫”们称新手为“菜鸟”;在OICQ聊天的过程中有些“网友”甚至开始“网恋”;“MM”们喜欢“网上购物”中的“东东”…… 2、吸收外来词: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越来越多“洋味”十足的新词语渗透到我们的社会用语中,给本民族语言注入了新鲜血液。这些新词语的产生有以下几种方式: ⑴ 音译新词语,即直接借助外语词的读音翻译过来的新词语,如披萨(Pizza)、汉堡(Hamburger)、雅思(Ielts)、西门子(Simens)、芝士(Cheese)、拷贝(Copy)等。音译词一般是由于其表达的内容在汉语中尚无对应的词而产生的,它表达简易、直接,具有异国情调,便于拿来“洋为中用”。 ⑵ 意译新词语,即按其所表达事物的概念意译引入汉语中的新词语,如电子邮件(E-mail)、街舞(Hip-Hop)、微软(Microsoft)、蓝调(Blue)、闪存(Flash)、整合(日语词)、人气(日语词)等。意译外来词随着时代的发展,表达越来越简明清晰,利于交流,并且符合汉民族的语感。 ⑶ 音译兼意译新词语,即在语音上保留了与原外语词相接近的读音,而在词义上保持与原词相对应功能的新词语,如因特网(Internet)、黑客(Hacker)等。有些外来词在吸收的过程中,经过“汉化”处理,比如:奔腾(Pentium)、雀巢(Nestle)、金利来(Goldlion)、托福(TOEFL),这类外来词在保持原义的基础上,增加了汉民族韵味,更贴近民众的心理。 ⑷ 直接以外语字母缩略的形式或与汉语混杂的形式出现的新词语,如ATM(自动提款机)、CEO(执行总裁)、CPU(中央处理器)、DIY(自己动手做)、R&B(蓝调音乐)、T恤、SIM卡、移动QQ等。 3、吸收方言词: 方言词跨地域流行并进入普通话,主要表现在北京方言和港台方言上,这两种方言的地理位置恰好构成南北相对之势。跨地域流行的北京方言主要是近年来产生的新方言词,如“特X”、“傻毙了”、“坏菜”、“跩①”、“欠扁”、“宰人”、“作②”、“撮一顿”等;港台方言在大陆地区的流行,已是毋庸质疑的事实,“蛮X”、“X仔”、“哇噻”、“嗲”、“煲电话粥”、“拍拖”、“秀逗”等词语的流行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这些词语通过现代各种媒介的广泛传播,现已成为被人们所接受的普通词语。 4、专业词语一般化: 由于高科技行业和经济领域的影响越来越大,这些行业的一些专业词语使用频繁,逐渐被吸收到普通话中来。例如:“硬件”“软件”,本来指计算机的组成部分,现在被泛化使用,“硬件”也用作指生产、科技、管理经营中的设备等物质条件,而“软件”还用来指人员的素质、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等;“按揭”,指在房地产行业中买房的用户不能一次付清款项,用所买房产作抵押,向银行贷款的行为,由于房产的持续升温,“按揭”一词如今已是家喻户晓。 另外,像“宽带网”、“运作”、“数码”、“互动”、“基因”等都是吸收专业术语所产生的新词新语。 5、缩略新词语: 追求快捷、简明是现代社会的主要特点,也是词汇发展的一种趋势。这种趋势反映在新词的创造上便是大量缩略语的出现。缩略语由原词组的主要语素简缩而成,所表示的概念于原形式相同。例如:“娱记”是娱乐记者的简称,“足按”是足底按摩的简称,“小资”是小资本主义情调的简称,“非典”是非典型肺炎的简称。其他还有:“三个代表”、“保研”(保送读研究生)、“博导”、“愤青”等。这样的缩略语表义明确,语音固定,符合简约性原则。 6、原有词增加新义: 词语的不断发展变化,从外部看是数量的增加,从内部看则是语义的转换,而某些语义的转换在一定程度上就相当于新词语的产生,它是通过比喻、借代、引申等方法赋予旧词以新的义项后,将其用在新的语境中,表达一种新的意义。“豆腐渣”是制豆浆剩下的渣滓,近年来被人们用来比喻劣质产品,例如“豆腐渣工程”。“波西米亚”原是中欧的一个国家,现属于捷克的一部分;近几年被时装界借用,以“波西米亚风”来指代崇尚繁复、图案夸张、多点缀的时装潮流。“八卦”是《易经》中的八个卦象,后来被用来占卜,现在被引申为喜欢搜集小道消息、爱打探别人隐私的意思,多被用来形容娱乐记者或杂志。 三、决定新词新语的社会心理因素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促进和强化了人们的开放心理。计划经济时代,人们只关注政治运动,很少有机会涉足其他领域。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蓬勃发展,人们纷纷跻身于社会迅猛发展的大潮中,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体验和感受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新词新语涉及范围之广,是改革开放以前任何时期所不可比拟的。其中尤为突出的是,经济浪潮的冲击,强化了人们的商品意识,引起了一些商业文化气息浓厚的新词语的广泛流行,诸如“老板”“资讯”“性价比”等等。“老板”作为称谓词,原来只用来指生意人,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它的使用范围日益广泛。时下,从小商小贩到国家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的领导,甚至大学里的硕士生、博士生导师或研究课题组的负责人,被称为“老板”者大有人在。“老板”这一称谓词的流行和泛化,是人们传统观念、思想意识和处世准则发生变化的标志。它映射出人们“重文轻商”的传统观念已被颠覆,商业行为准则已在不少方面取代了传统的处世准则,成为人们处理生活中许多事物的基本准则。这种观念的转变,正是现代社会人们开放心理的重要体现。 2、从深层次看,许多新词新语所表现出来的趋新、趋简、趋雅的语言特征,也是人们的开放心理使然。人们对新事物特别敏感,而且喜欢追求新颖,只要有带有更大信息量的新词语,就绝不用旧的。比如人们现在多用“互动”而不用“互相作用”,说“随身听”不说“小录音机”,常用“吸引人们的‘眼球’”来代替“吸引人们的目光”。对于外来的和港台的新词语,人们也采取“海纳百川”的态度,在其背后既显示着中华民族文化胸襟的开放,又多多少少搀杂了以“境外词”为时髦的盲目倾向。 现代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后,各方面都尽可能地追求高效率,新词新语中缩略语的大幅度增加就是这种现象的反映。最近让人们谈之色变的“非典”是“非典型肺炎”的简称,“非典型肺炎”的发音中平仄多次交替,说起来很不顺口;在简缩时人们抓住“非典型”这一区别于其它肺炎的特征,简称为“非典”,它音节数量少,容易上口,正符合语言经济性的原则。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面对富足的世界,人们不再满足于过去那种单一化的生活模式,注重生活的质量和品位。在这一心理的暗示下,语言的运用上自然会出现趋雅的特征。昔日的“减肥”现今美其名曰“瘦身”;“口红”被“唇膏”所取代;“学生宿舍”多被改为“学生公寓”;“丈夫”被叫做“先生”“老公”,这些都属于雅言之列。 四、新词新语产生的文化背景 当代中国的社会文化正处在一种稳定因素和动态因素交织的状态之中。国家制度、文化传统、民族自信心构成了文化环境的稳定因素;中西文化交流、南北文化融合构成了整个文化环境的动态因素。两者均对新词新语的产生及其特点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如“做秀”一词,既带有中西文化、南北文化融合的印记,也充分显示出汉民族固有的构词心理以及传统文化对语言的影响。“做秀”的“秀”源自英语词“show”,有“展示、炫耀”之义,但“秀”又是一个极富民族韵味的词语,刘勰的《文心雕龙》中就有《隐秀》篇,其中的“秀”,周振甫先生释为:“突出,像鹤立鸡群。”在这里“秀”明显蕴含着“显现”之义。另外,粤语的“秀”与“show”音近。同时,“做”是汉语中一个表现力很强的词语,汉语词汇中已有“做作”、“做样子”等类似的“做”组成的词语。这种尽量采用能大致表达原词意义的汉字引发人们联想,从而达到使人们望文生义效果的“汉化”手法,是西化与民族化的统一。 在文化环境的稳定因素和动态因素对新词新语共同起作用的过程中,从根本上来看,稳定因素始终起着明显的优势作用。新词语归根结底是植根于当代中国的文化环境之中的,反映着社会文化的各种潮流。例如,“校漂”一词正是现代校园文化环境所特有的产物。实行大学生择业“双向选择”,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意味着更多的机会,也意味着前所未有的动荡。“校漂”一族正是一群正从学生时代向职业生涯转变,生活和事业尚未稳定,处于独立和漂泊状态的年轻人。“校”指明了它所涵盖的范围──本科及研究生毕业前后的青年;“漂”带给人不定感,体现出大学毕业生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摇摆于现实与梦想之间。又如,在“非典”时期,“SOHO”成了时髦话题。“SOHO”是“SmallOfficeHomeOffice”的缩写;现代人强调的是该词的后一半,主要指居家办公的工作方式。在许多人眼里,“SOHO”一族不必朝九晚五,不必提心吊胆地挤公共汽车,象征着自由的工作和生活。 词汇的创新与发展是语言发展自身的要求,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在某种意义上也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发展与文明程度。现代汉语中新词新语的不断涌现,不仅丰富了普通话的词汇,也可以使我们的语言表达更加准确、生动、丰富,更加贴近生活,充满时代气息。 ──────── 【附注】 ① 跩,读zhuǎi,上声;贬义词,指人态度或神情傲慢、无礼,带有炫耀之义。 ② 作,读zuō,阴平;如“作天作地”,含有矫情、故作姿态、没事找事之义,多用来指小女人。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新词新语的来源和文化考察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中国20年来平均每年产生800多个新词语 |
下一篇文章: “非常”新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