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X >>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 正文

 

“SOHO一族”“丁克家庭”“新新人类”

“SOHO一族”“丁克家庭”“新新人类”         一、SOHO一族

  “SOHO”是英文 smallofficehomeoffice 的头一个字母的拼写,就是在家里办公、小型办公的意思。SOHO是人们对自由职业者的另一种称谓,同时亦代表一种自由、弹性而新型的工作方式。选择PC时尚自助事业 =选择最时尚的SOHO。

  互联网是SOHO的根本。一些优秀的网页设计SOHO族几乎都有自己的个人网站;每天在家中更新网页,是这类SOHO族的主要工作内容。这些优秀的个人网站逐渐引起IT公司的关注,于是,个人网站与大网络公司合作或被其收购的新闻在IT业界层出不穷,这些SOHO族们又开始了新的事业。也有不少人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开始了网上信息和咨询服务的尝试,成为信息服务这门行业的SOHO族。最常见的SOHO职业还有音乐创作、产品销售员、平面设计、广告制作、服装设计、商务代理、做期货、炒股票等等。SOHO族这样自由而又浪漫的工作方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青年人加入这个行列,在这片天空里,他们的才华得到充分的展露。

  SOHO跟传统上班族最大的不同是可不拘地点,时间自由,收入高低由自己来决定。同样也正是因为它自由,所以它极有挑战性。特别适合SOHO的是一些基于信息的制造、加工、传播类的工作,如编辑记者、自由撰稿人、软件设计人员、网站设计、美术、音乐等艺术工作者、财务工作者、广告、咨询等,因为他们的大部分工作或者主要的工作完全可以在家中独立完成或通过在网上与他人的协同工作来完成。

  SOHO对于人的素质要求会更高。最重要的是自制力,也就是说你自己能否在时间上管理把握好你自己。其次,是由于SOHO后每个月没有一笔固定的薪水,你的收入结构会改变,所以如何管理好你的钱袋是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事实上,一方面,国际上这一群落的人数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办公自动化、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分工的细化将会导致为数众多的SOHO人的出现;另一方面,SOHO群的存在,也是在客观上缓解了就业压力这一越来越重要的现实社会问题,而如何将这一群落有意识地纳入社会分工体系,并从身份、立法、税收和保障等方面予以确认、规范和保护,是摆在各机构眼前的现实问题。

  SOHO族的生活方式与传统的生活方式有很大差别。他们免掉了因上下班交通拥护而浪费时间,他们远离了办公室的人事纠纷,他们从事着自己所喜爱的工作,他们更有人自己做了老板。他们是当今时代的新新人类。

  SOHO族与上班族最大的不同是工作与生活不再明显的分割,办公与居家合而为一。按照SOHO族的工作方式大致可分为四种:

  创业SOHO自组1~10人的小公司,或经营一个小店面,或加盟某个连锁体系。这种SOHO规模虽不大,员工们也未必天天见面,但是通过互联网保持着高效的联系,在经营和管理上具备很大的灵活性。在大公司无法兼顾到的领域,个人公司如能提供适合的商品和服务,往往会获得成功。

  自雇SOHO在家工作或个人工作室,一人身兼老板及伙计,例如文字工作者、艺术工作者、顾问、中介、保险从业人员等,他们大多爱好自由,工作富有创造性。

  兼差SOHO利用下班时间在家兼差的上班族,既能开辟财源,又有基本保障,是保守型过度到创业阶段的人的选择。

  在职SOHO在家工作的上班族。即在家利用现代通讯科技与所属公司连线进行工作的电子通勤族,号称科技似的带最酷的上班方式。他们与其他SOHO的区别在于他们有固定的工作单位,只是部分时间在家上班,而且在上班过程中要不断和本公司联络以便协调工作。

  不管哪一种SOHO,这种时髦的工作方式已变成世界性趋势。目前在美国已有1/5的工作人员是SOHO族,且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着。日本、韩国和香港也在鼓励个人创办SOHO型公司。“朝日网”在主页上更增设SOHO专栏,介绍成功SOHO公司的势力,并为SOHO同行提供交换信息的场所、提供如何开办SOHO公司的指南。

  SOHO没有特殊的限制,也不是专指计算机行业的人士,凡是在家工作、小额创业、个人工作室、自由工作者等传统办公室以外发生的工作方式,都可以叫SOHO族。从专业人士到市井小民,都有可能自成单位,自力更生。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做SOHO族,脱离了组织的庇荫自立门户,将会遇到意想不到的艰难与挑战,必须具备坚强的性格和能立足于社会的专长,才能做到独自打拼、勇闯天下。


二、丁克家庭

  什么是丁克家庭呢?就是不生孩子,只有夫妻的家庭。丁克家庭的成员一般都是工薪阶层,有稳定的收入,消费水平也很高,他们是社会上的中产阶层,这似乎跟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那些青年颇有些相似。他们中有很多人认为养育孩子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会妨碍他们夫妻的生活。我觉得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

  对具有生育能力的夫妇自愿不要孩子,就是我们所说的“丁克家庭”。自上个世纪80年代起,它悄悄在中国出现,以前这样的家庭会被别人议论,甚至是被别人怀疑有“生理问题”。而现在,这种家庭已经开始被“外人”理解和接受,此次调查中,六成多的人同意“夫妻可以不生育孩子”。这些被调查者中,有一部分是自己已选择了这样的生活,大多数只是“局外人”。

  选择丁克家庭七大理由:

  夫妻双方以事业为重,不愿意让孩子影响自己的工作。

  要做“新新人类”的代表,他们有全新的婚恋观、家庭观、生育观。所以拒绝“第三者”(孩子)插足。

  不让自己和孩子太累,认为自己势必会为子女成长费尽心血,所以还不如不生育。

  对家庭生活没有信心,在自己对生活还没有十足的把握时,不要孩子。

  受经济条件的制约,认为自己现在的工作还不够稳定,希望能创造更好的经济条件,让孩子出生后有好的生活。   把家庭幸福的条件放宽,认为没有儿女承欢也一样可以活得很充实。   相信社会保障功能的进步,这些家庭认为“防老”未必非得“养儿”,家庭的保障功能逐步由社会来承担。

  丁克家庭利弊众说不一家:

  庭变迁是社会变迁的缩影,丁克家庭能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主要是因为人们的家庭功能观念有所转变。不过,人们在接受的同时还是有一些疑问。有人认为不生育有悖于人类正常繁衍的自然规律,“不育文化”的无限扩展,对人类正常的繁殖生息是不利的。也有医学界人士提出,女性在其一生中如果有一次完整的生育过程,就能提高免疫力,不生育不利于身体健康。

  观点·声音──生不生育冷静考虑别盲目:

  家庭具有生产、生育、教育、宗教、娱乐等功能,生育不再是家庭最重要的功能,这的确是一种进步,不同背景,不同经历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价值观念和理想憧憬来选择自己的家庭结构,这也是需要全社会理解和接受的。不过,生育后代,维持人类的繁衍也确实是家庭的责任,孕育儿女可以使夫妻双方心理更加健康,在孕育生命的过程中可以体会更深刻的人生哲理,从养育子女的辛苦中理解父母的恩情。所以,不要盲目地,甚至是冲动性地选择不生育。

  嫌麻烦、怕身材走样,不少青年夫妇婚后不要孩子,做新潮的“丁克一族”。然而,不少医生发现,近年来超过35岁的高龄产妇越来越多,其中不乏年轻时立志不生育,到了中年随着夫妻情感变化而“反悔”的人。


三、新新人类

  迄今为止,“新新人类”还只是一个比较民间的说法,大体是指70年代末以后(8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当然,并不是说凡是这个时期出生的都属于“新新人类”。被称为“新新人类”的人一般具有一些特征,例如,自我意识很强,主张个性独立,与众不同等等。尽管许多人并不认可“新新人类”这个说法,但他们的言行的确具有这些特点。

  “新新人类”的词库是一个令人眼花缭乱而又妙趣横生的世界。他们的呼机、手机液晶屏幕上经常会显示着一些奇怪的数字:121、007或是141等等。这些数字总有着特定的含义,如121表示“想要和你单独交谈”(取意于一对一),007表示“我有一个秘密要告诉你”(灵感来源电影007)。“新新人类”更多的语言是关于爱情的。10是“你十分完美”;11是“你比完美还完美”……“新新人类”是伴随着IT神话成长的一代,他们除了说着一些莫名其妙的“数字话”外,“网络话”也是他们的通用语言。“美眉”、“菌哥”、“”、“伊妹儿”……打开网络,随便走进一个聊天室,让你眼花缭乱的首先便是这些满屏花里胡哨的文字,英汉夹杂,间或还有一些象形的符号。在“网络话”中,“弟”是“地址”的缩称;“U是“you 的意思;“hv”表示“have”。

  “新新人类”的爱情观也与众不同。他们拒绝生活的压力,也很少承担太多的责任,他们对爱情的态度特别随缘,相爱和分手都是用一个“缘”字来解释。说白了,他们最注重的是自己的感觉,“新新人类”爱情观的最显著特点是“段落式情感”:爱情的结果不一定是婚姻。他们要的是无拘无束的感觉,两人既要有情感上的契合,又要保留各自的空间。爱情并不是他们生命的全部,心灵的自由才是最重要的。对于“新新人类”而言,爱情是很单纯的事情,或者爱或者不爱,就这么简单。他们不会扯上结婚生子,不会扯上七大姑八大姨,因为他们是不愿有负担的一代。他们不愿委屈自己来适应别人,也不想去应付恋人的家人。爱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美好的感觉,若是变成了一种负担而个人带来困扰的话,那他们宁可不要。

  尽管一些“新新人类”已经处于非常“边缘”的地带,但是,他们和失落了人生方向的一类人有很大的区别,他们不是西方社会的嬉皮士。他们只不过是想从另外一种途径证明自己的成功,哪怕是外观上引起人们的注意。这是一个阶段性的人生历程,可以预料,等到他们这种压力缓解,反思自己的人生时,他们就会自觉与传统的社会观念妥协,就会告别自己的“新新人类”历史。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SOHO一族”“丁克家庭”“新新人类”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新词与方言:“哇”声一片又何妨
    《新词语词典》囊括10年热点
    近5年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的特点
    当代传媒中的网络文化与电视批评
    让流行文化成为孩子的佳肴
    阶层化和小众化:青年流行文化现象的…
    传统文化借力流行文化
    关于流行文化
    流行文化进课堂
    《新语词》简介
    《汉语新词语与社会生活》简介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教学建议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学法指导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教学设计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教学设计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教学杂谈
    好课可以预设,佳境要靠智慧
    不妨给网络语言以宽容
    该不该为网络语言正名
    网络语言:择其善者而从之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探究资料
    对网络语言不能采取鸵鸟态度
    汉语中的新词语
    网络语言,你接受吗?专家教你理性看…
    “流行语”研究:历史与现实
    语文教学与“网络语言”漫谈
    新词新语和语言规范
    小议新词新语
    “网语”不是语言文字的害群之马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电子教材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编写意图
    流行文化更需要怎样的治理模式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有关资料
    流行文化十大怪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探究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活动指导
    新词新语显示的时代特征
    新词新语的发展规律
    网络新词新语辑录
    关于“新词语”
    汉语新词大行其道
    新词新语产生的途径
    新词新语的规范
    试说新语:看一看、想一想、笑一笑、…
    网络语言:我们能拒绝吗?
    网络语言使用频率排名
    新版《现代汉语词典》收进2000新…
    新词语中的科技词语研究
    新词新语与新闻语言
    现代人应如何面对网络语言
    谁在为新词酷语的流布推波助澜
    新词语: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十年流行语的深刻嬗变
    “非常”新用
    新词新语的来源和文化考察
    网络语言不是洪水猛兽
    2001年最流行词语
    2002报纸十大流行语评出
    2003IT十大流行语
    2004中国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
    2004十大网络流行用语
    2005年度十大流行语
    2006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出炉
    教育部公布171条汉语新词语及解释…
    中国20年来平均每年产生800多个…
    关于“黑客”“骇客”“红客”“微客…
    网络语言:是创新,还是颠覆
    新流行语之六宗“最”
    新生词汇是不是“洪水兽”
    浅谈“新词新语”
    新词讲述老百姓自己的生活
    网上流行“网络简单语”
    语言文字专家说:“我不再认为网络语…
    网络语言要“去粗取精”
    汉语新词语浅议
    充满活力的新词新语
    现代新词新语文化透视
    创设生动场景,拓展写作思路──情景…
    面对汉语新词,语文教学不赶时髦
    新词语访谈录
    上海的新词新语
    网络新词层出不穷,真是洪水猛兽?
    相声:网络新语
    流行语
    洞察青年流行文化
    青年流行文化呈阶层化小众化趋势
    恶俗词语与流行文化
    英国BBC中文网中国正在流行的最新…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