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X >>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 正文

 

现代新词新语文化透视

现代新词新语文化透视   湖南省吉首市吉首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所 粟应人     【摘要】   现代新词新语源于现代文化变迁,同时又象一面镜子,反映文化变迁,而且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其产生与当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外文化的交流及某些文化的流行等有密切的关系。新词新语不仅反映流行文化的客观存在及文化走向,而且丰富了汉语词汇量和语法结构的变化,也促进了语言的发展。不可否认,部分新词新语尚待规范,一些新词新语也会对现代社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新词新语 文化透视 文化影响


  新词新语是文化变迁的信息。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以及民众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变化和更新,大量反映新事物、新观念的新词新语应时而生,并波及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目前新词新语的出现速度在加快,每年都有大量的新词新语产生,这使汉语词汇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现代新词新语的出现绝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把握着时代脉络的气息,有其深厚的政治、经济根源及复杂的文化背景。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新词新语进行研究,以文化的角度透视和解读新词新语的文化内涵:一方面,通过对新词新语的探讨来感知社会生活、科学技术、生活观念以及这些变化在词语中的反映;另一方面,新词新语产生的基础是政治、科技、文化和生活的变化,同时新词新语又折射出政治、科技、文化和生活的变化,明了二者的关系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更有利于研究新词新语对社会文化的意义、价值及影响。

一、现代新词新语的产生与文化内涵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成功和社会的发展、社会体制不断革新、与外界交流的程度不断加深、人民生活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反映在语言中就是大量的新词新语出现,这给人们研究新词新语,洞悉其与文化的关系带来很好的机会。

  新词新语的产生属语言变异产生的范畴,现代新词新语产生的原因大致分为三种:第一,政治气候、经济发展、开放社会导致“文化词”大量产生。第二,文化移入的影响。一种新的文化现象的出现,常常会导致一大批“文化词”出现从而引起文化体系的变化。第三,社会文化的心理作用。人们为适应一种新的文化,有趋新的心态。⑴(P133)

  新词新语是社会发展和新事物产生的镜子,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变迁的反映。因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变化与原有的语言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依据其具体情况,新词新语的产生有着不同的形式,新词新语产生的方式不同也反映了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与原有的语言文化体系之间相互磨合,多元交错关系的结果。新词新语的来源有以下六种形式:新造词语、新用词语、新借词语、新转词语、新缩略词语和新衍生词语。⑵

  1、新造词语。新造词语是指在原构词材料的基础上,按照汉语的构词规则构造出新的词语,该词语符合汉语的逻辑思维,明了易懂,能为民众所接受。如扶贫、按揭、互联网、超女、信用卡、医托、黑客、黑哨、哈日、韩流等词都是在社会的经济、文化的变化下,伴随着新事物、新观念的出现而新创造出来的。例如“义工”这个词,是指自愿参加义务性公益活动的人,这也是社会上新出现的事物。“特首”一词,指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这个新词是随着香港、澳门回归祖国而产生的。

  2、新用词语。新用词语是指起用旧词,赋予新义,即“旧瓶装新酒”。有些词语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很少使用,甚至从当代语言中引退了,沉没了,但是到了现代,又因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与变化,或观念的更新及改变,它们重新登上了语言历史舞台,重新被启用,代表着新时代的新意义,增添了时代的色彩而被流行,重新在语言中发挥着作用。它们虽然是旧词,但代表的是新生的事物,因而使人们乐于接受和理解,更能展示它们所代表的新事物的魅力,对人们更具有吸引力,它们的产生是旧词与新事物在人们思维意识中共同回荡和组合的结果,是人们对旧词的回忆和新事物的肯定。如“炒股”、“股票”、“破产”、“倒闭”、“通胀”、“兼并”、“老板”等词在解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因经济制度全面实行国有化及融资渠道的单一国资化,不允许私有经济存在,这些词一度消失,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家允许私有经济、企业的存在,这些词又重新回到语言的历史舞台,但他们所代表的与解放前的含义有所不同,而是具有新时代的气息和特色。如“强人”一词,原指绿林强盗,现转借为“能干的人”之义;“出台”一词由“演员出场”引申为“各种政策措施的公布和实施,等等。

  3、新借词语。新借词语是指借用外来词,来表达新的事物,它是与外界交往、文化交流的结果。文化接触引起语言接触,语言的相互影响引起语言变化。由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广泛,交流的层次越来越深入和细致,大量的外国新科技产品、新技术走进我们的生活,许多外来词语也被引进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强,这种趋势必将日益明显。例如:夏利、捷达、IP、QQ、爱滋病、AA制、克隆等。新借词语(外来词)由意译、音译、音意兼译三种组成:意译的有,如“快餐”、“人权”、“知识产权”;音译的词语如,“克隆”、“席梦思”、“镭射”;音意兼译的词语如,“SOHO一族”、“卡片”、“丁克家庭”、“可口可乐”、“奔驰”等。新借词表明外界的新事物进入我们的社会生活,由于语言的不同,急需给这些外来的新事物命名,依据其原有的名字、功用及其新地的社会文化状况,给这些新事物赋予新的名字。新借词的多少反映出相互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程度,不同领域的新借词比例表明了中外交流的走向和趋势。

  4、新转词语。新转词语是指来自局部方言的新词。这类词吸收了方言词有生命力的成分,表示这些方言词在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其生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为汉语所借用,其含义已扩大,在保留原有意思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含义。这表明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丰富了普通话的词汇。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港、澳等地为代表的一些方言俚语,现在却大量地进入书面语言和通用词汇之中,受到社会各阶层的普遍认可,成为社会交际中十分流行的“新词新语”。如“买单”源于方言“埋单”,指把消费帐单收拢在一起结帐,这一词进入普通话后,写作“买单”,指在饭馆用餐后结帐付款,也用于其它方面的消费。“炒鱿鱼”这个词本来是指一道菜肴,因为鱿鱼一炒就会卷起来,根据此特点来暗指卷铺盖走人,比喻解雇或辞职。由于当代私有经济发展,目前这个词很流行。“搞定”、“套牢”、“滑头”、“盯梢”、“出风头”、“寻开心”、“阴阳怪气”这些词原本都是上海方言;“托儿”、“宰客”、“侃大山”等词汇来自北京话;“入围”、“生猛”、“爆满”等词来自于广东话,现在这些都已是普通话中常用新词。

  5、新缩略词语。新缩略词语是指缩略形式的新词语,即把音节较长的词或词组进行缩简为双音节词,这样即顺应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主流趋势,而且也符合语言表达的经济原则。例如:考博(考博士研究生)、药流(药物流产)、消协(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双规(在规定的间和规定的地点交待问题)以及“三农”、“三通”、“彩超”、“动漫”、“社保”等等。新缩略词既反映了新事物的产生,也说明了中华民族尚简的心理和在审美观念上的崇尚简约,主张以简代繁。在语言上也一向主张“言贵于省文”、“文约而事丰”。在这种崇尚简约的传统影响下,汉语新词新语走简化之路亦属必然。经济的迅速发展,一切都讲究效益,珍惜时间,用最少量的词语表达最丰富的思想。对于语言来说,最理想的效率是在保证准确的前提下,用最经济的手段达到交际目的,这是最佳的方案。这是新缩略词语大量产生的原因。⑶(P65)

  6、新衍生词语。新衍生词语是指在原生词语的基础上,按照原生词语的构词规律或语言特色衍生出来的新词,表示新的事物。新衍生词语的产生表明社会文化是持续发展的,是不断传播继承并不断吸收更新的,是依赖于文化传承的。如由“白领”、“蓝领”这两个词相应地衍生出“粉领”、“黑领”等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又出现了“电脑红娘”、“电视红娘”、“红娘热红”等新词,这些词都是由“红娘”一词衍生而来的,在这些新衍生词中的“红娘”不再是“人”,而指的是促成婚姻成功的信息渠道或婚姻中介机构。“零”是一个常用的词,在汉语中可以表示“没有”等意思,以前“零××”这种构词格式是极有限的,但现在却很时兴,如“零库存”(没有库存),“零首付”(买房不用先付钱),“零排放”、“零投诉”、“零风险”、“零增长”……特别是《零距离》出版后,“零××”更是显得时髦,传媒甚至将美国“9.11事件”的纽约世贸中心废墟称为“零地带”。⑷又如:“酒吧”一词衍生出“吧台”、“吧女”、“氧吧”、“网吧”、“书吧”、“水吧”等等。当我国掀起一股“网络”文化的热潮,随后衍生出了“网吧”、“网站”、“网址”、“网友”、“网页”、“网民”、“网恋”、“网虫”、“上网”、“联网”、“入网”、“人才网”、“图书网”、“新闻网”……等“网”词网语。如果说外来词“因特网”代表的是西方网络“文化丛”,那么,由此衍生的众多的“网”族词语则反映了汉语在对外文化交流中产生的文化“特质”现象。⑸(P96)


二、现代新词新语的文化含义及价值

  1、现代新词新语反映现代文化变迁:

    文化变迁导致语言变迁,新词新语就是语言变迁的重要标志,也就是说新词新语折射出文化变迁的事实。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层面。⑹(P8)现代新词新语都是随着这三个层面的变化而产生的,它们是社会文化变迁的产物,也是考证文化变迁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对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层面的变迁进行分析的一个重要参数。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产业化的步伐越来越快的环境下,随着我国在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语言和社会共变”⑺(P3),社会文化生活的变化,势必反映到语言的词汇之中。审视我国现代新词新语,能真切地感受到我国社会文化的种种变革,看到我国现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势态,亦可前瞻到现代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广阔视野。新词新语的大量涌现,正是社会文化生活新面貌的真实记录。⑻(P79)

    从物质层面上看,现代新词新语反映了我国现代社会的物质文化变迁。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是新词新语产生的源泉,新词新语又是反映新时代、新生活的一面镜子,今天的“手机”、“电脑”、“商品房”、“上网”、“背投彩电”这些新词新语是最有时代气息的产物,浓缩着一个历史时期前进的步伐,折射出人们更加富裕安康的新生活。它们与五十年代的“洋火”(火柴)、“洋油”(煤油)及六十年代的“粮票”、“布票”相比,简直是不可同日而语,反映了现代社会物质生活与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物质生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现代物质之丰富使物质匮乏的年代已经一去不返。

    从制度文化层面上看,大量新词新语的出现,反映我国现代制度文化的巨大变迁,我国自提出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化的目标以来,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广泛而深刻的制度变迁过程。“下岗”、“分流”、“再就业”、“合同制”就显示出了现代时代的变革,已打破了“铁饭碗”和“大锅饭”意味着以前吃国家、靠国家、生老病死国家包,没有任何风险的国营单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有企业的转型,夕日“大家混日子”的工作状况已消失,反映了我国现代人事制度深刻变革的一个缩影。“高新技术”、“技术密集型”、“生物工程”这些新词新语说明了我国经济企业制度重心的转移。这些词中的每个新词新语都对应着一场深刻的经济制度革命,记载着现代经济制度文化的变迁。“宏观调控”一词反映了政府职能的转变;“义务教育”、“考研大军”等反映了科教领域变革;“股份制”说明了现代经济结构和经济制度允许私有财产存在,反映了经济制度改革活化了我国经济结构体制;“新农村”这个新词新语反映了我国重新重视农村经济建设,凸显出现代农村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爬上一个新台阶起到一个举足轻重的作用,折射出了农村经济是一个“大基础”和“根据地”。

    从心理文化层面上看,新词新语折射着社会的文化走势和人们的意识倾向,反映了一定的民众心理。当代社会生活发生急剧变化,某些词汇的出现频率会大大增加……发觉语汇频率的变化,可以由此推断社会思潮和结构发生变动。⑺(P259)“黄金周”一词来自日本,这与我国2000年以后对“五·一”、“国庆”法定节假日的调整有关,反映了我国人民生活观念的变化。“生态保护”、“退耕还林还”、“治污”这些现代新词新语反映了人们思想观念意识的改变,从以前的“乱砍滥伐”的观念到“生态保护”意识。“生物入侵”是指由于外地、外国生物物种对本地生态系统、生态环境造成威胁或危害的现象,提醒了人们在这方面的防范意识。“白色垃圾”这个新词新词折射出了人们为了生活方便,大量使用塑料泡沫快餐饭盒,于是形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最后不得不进行治理,并倡导用可降解、可回收再利用的纸快餐饭盒代替不可降解的塑料泡沫快餐饭盒的全过程。这些都道出了我国民众心理文化层面变迁的历程,显示出人们重新重视生态保护,希望建设“和谐”家园的写照,同时描绘人们内心热爱生态,保护生态的蓝图。

    “迷你”源于英文 mini,此新词新语一出,于是中国市场到处可见“迷你电视”、“迷你组合音响”、“迷你MP3”、“迷你字典”等字样,网络中有“迷你城市”、“迷你网络杂志”、“迷你游戏王国”等等。往文化的深处洞察,简简单单的“迷你”一词有着极其深刻的内涵,它反映了一定的民族心理。亚洲许多的民族都存有一种“小”文化,对于小的东西,往往匠心独运,做得小巧精致,玲珑可爱,可以诱发人们的心底暗存的爱怜之心。“迷你”的艺术品使得自己在忙碌的工作中依然保持那份动人的纯真。该词反映了人们希望被关注,被重视,希望自己是“迷”之源的一种心态。⑼

  2、现代新词新语反映现代文化走向:

    新词新语具有时代的特征,是文化变迁的脉络,它折射出文化变迁的动向及趋势。新词新语也反映文化更替的现象,现代社会一种文化的兴起,必然会出现相关的大量新词新语,这些新词新语是该种文化兴起的象征,这种文化尚得依赖这些新词新语到社会生活中去交往和运作,凸显出该文化的优势和魅力,该文化的发展,随之也会有更新的新词新语伴随着出现,所以说新词新语反映着文化的走向。

    现代新词新语是现代流行文化的标志,新词新语体现现代流行文化,例如“超女”一词就是现今一种极为流行的文化现象。现代流行文化是产生现代新词新语的主要来源,而流行文化的产生又有很深的文化渊源。以现代中小学生生活圈所产生的新词新语为例,分析我国现代中小学生的新词新语所体现下的学生流行文化。表示“我很吃惊,我很气愤”,学生常说“我晕”、“我倒”;形容人长得丑用“恐龙”、“青蛙”;形容技术水平差用“菜鸟”;用“酷毙了”来表示“帅极了”或“很有气质”。学生们普遍认为使用这种流行语是最新潮,最时髦的标志,谁不会几句流行语,会被同学群体耻笑。青少年的流行网络新词:BF、GF、LG、LP等更突出网络游戏文化在中小学生群体中流行。一些学生为了模仿成人、追求时尚、宣泄压抑,于是进入网络游戏,到虚拟世界中去寻求平衡和满足。进行网络找朋友,网恋、虚拟结婚,虚拟婚姻生活。他们不敢明目张胆说找“男朋友”,而用BF(boyfriend 男朋友)代替,同理用GF指代女朋友(girlfriend)。建立虚拟家庭后,不好直呼“老公”、“老婆”,而用这两个词的拼音首字母代替(LG──老公、LP──老婆)。新词新语也是流行文化的“晴雨表”和“温度计”,例如“快餐”一词源自英语的“quickmeal”或“fastfood”,本意是指烹饪好的,能随时供应的盒饭。汉语中使用的“快餐”一词,当初是指本意,但后来这个词又有了引申义和比喻义,用以指那些肤浅的,没有多少价值的庸俗东西,例如说“快餐文化”、“快餐爱情”等等。⑽P94“快餐”这个词的引申义反映了当今社会某些低级文化流行势态。随着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许多港台文化现象已经移植到内地,港台文化词在内地出现也会越来越多。西方文化对汉文化的影响也会不断扩大,一些外国的文化现象也开始在国内流行。英语对中国年轻一代的影响可以说是空前的,“OK”取代了汉语用词“好”,分手时不说“再见”,而说“拜拜”(bye-bye)。这些都说明了一种文化在流行,一些新词新语正是这些流行文化的标志。

  3、新词新语使语法结构及汉语词汇得到丰富和发展:

    新词新语的出现,对语言的发展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对汉语语法结构产生了变化,使语法结构和词汇量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每一种语言都各有其相对固定和规范的语法体系,但是随着一个时代的变化,这些相对规范的语法体系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汉语作为一种典型的表意语言,其原有的语法体系就很不固定,并不像其它语系那样具有十分严格的语法规则。所以,随着新事物的产生和文化的变迁,许多新词新语也大量涌现,在语法规范上必然会出现更多更明显的变化。⑾(P51)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实词语素虚拟化、词缀化的倾向十分明显。许多原有的实词,随文化变迁及语言词汇发展的需要,在现代的语言词汇环境中被虚化,变成了意义相对虚化的虚词素,并以此组成一系列带有词族性质的新词语。以“银行”一词为例,由此词虚化产生的诸如“生命银行”、“道德银行”等等。再如“型”、“化”皆可组成“浪漫型”、“开放型”、“坠落型”、“上进型”、“自由化”、“伦理化”、“法制化”、“城市化”等,都可以组成一系列词汇,成了现代很强的造词词素。

    词义的扩大和延伸。由于现代对外文化交流的深入和拓展,许多文化现象深受外界文化的影响,以及本国文化的巨大变化,体现在新词新语上就出现了“一义多词”和“一词多义”现象。“一义多词”如“AA制”(各自付帐)、“丁克家庭”(不要孩子的夫妻二人家庭)、“DNA鉴定”(亲子鉴定)、“拷贝”(复制)等等;“一词多义”的有“爆光”、“软件”、“硬件”、“出台”、“工程”、“菜单”等等,这些都是文化趋向多元的反映。这些新词新语丰富了汉语语言的词义及使汉语语言表达灵活多样化。

    丰富了汉语词汇。外来词语大量增加,在新词新语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随着与国际交流的加深,西方的科技产品、文化等新事物不断进入国人的生活,出现了音译词大量增加,如“雅思”、“托福”、“巴士”、“的士”等等,这些外来的新词新语极大地丰富了汉语的词汇,同时也使汉语的语法结构更加丰富和灵活。


三、现代新词新语的负面文化影响

  新词新语是随文化的变迁,社会政治、经济等的变革,时代的发展和新事物的诞生而产生的,其产生有复杂和深厚的文化根源。由于社会的复杂性决定了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在发展变迁的过程中,不是纯粹的、单方面的发展,往往是附带着某些消极文化成份一同发展和变化,反映社会文化变迁的新词新语也就难免带有一些语法未规范的,或表示消极、庸俗文化的词语出现。现代新词新语从语言变化角度来看,在趋向平民化、港化、洋化、学科词交融互借化的同时,又掺杂了一种痞子化、崇洋化、崇港化的色彩。⑾(P95)其负面影响表现在以下方面:

  1、动态性很强,结构欠规范:

    新词新语是一种动态性很强的语言现象,其灵活性很强,有的在词语特点、色彩、结构上也已有所创新,除了新词新义需要人们关注外,还有不少新的方法、新的搭配,如名词受副词修饰,动词和宾语关系等。也有一些新动向需要人们去关注,以便更好地促使词汇既能不断丰富和发展,又能在加强表达功能的同时而不引起歧义和混乱。新词新语应遵循约定俗成、不可取代,表意明确的原则,不能随意拼凑,要让别人看得懂,听得懂,有使用价值,有特定的含义或特有的色彩。⑵一些新词新语不符合词汇规范和群众语言习惯,因临时表达的需要而随机、随意拼凑而成,这些词生硬、别扭,读起来拗口,听起不明所以,令人难以接受,不如使用原来的说法平实自然、明白妥贴。例如在今年高考的学生中,流行“裸考”这个新词,指一些高考学生既不是少数民族,也不是优秀班团干,也未获得县、市级以上表彰,没有任何照顾加分,纯粹凭高考净成绩进行投档录取。该词表意不明确,超出了人们约定俗成的语言习惯,人们很容易把该词与“裸聊”(赤身视屏网上聊天)联系起来,这样就容易产生误解和歧义。似乎全球化时代音译意译已都赶不上“时代需要”,KTV、DV、DVD、CD、CVD、BBS、IP、QQ、CDMA、ADS、PK、GDP、WTO、CT这些新词大行其道,成为现代汉语的一部分,有些令人莫知所云。更有甚者,令中老年人满头雾水的“网络语言”在青少年中却十分流行,诸如东东、斑竹、偶、大虾、菜鸟、青蛙、恐龙、CU、MM、GG、GF、BT、LG、LP、886、7456、9494……这类新词“网语”,令人疾首蹙额,就算能使“天雨粟,鬼夜哭”的仓颉再世,也困惑难懂。⑿

    酷语是新词新语的一种,它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新生事物的层出不穷,正迅速大量增生。酷语产生的原因,是因为现代人的思想意识有别于以往,一个重要的地方就在于其具有追新、追奇、追时尚和追求与众不同的心理。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蓬勃发展,互联网的方便,开阔了人民的视野,活跃了人们的思想,过去那种循规蹈矩、追求一律的状况被打破了。在这种心理支配下的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要求语言以及语言法则获得解放,于是大量酷语产生。其中有一些是以违规短语和句子的组合、搭配的规则,以及以东拉西凑字、词的形式出现。尽管语言学界截然反对,但是无论学界如何看,年轻人对“新词酷语”和新的语法构成却情有独钟,而且还创造了不少网络的、数字的语言。酷语的流行固然鱼龙混杂,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它或许也是对传统语言规范中那些束缚人们语言表达的某些语言形式的一种反叛。⒀同时,新词酷语之所以受到现代人,特别是现代年轻人的青睐,恰恰表明这样的语言在某种意义上适应了当今时代人们的思想意识和需求。

    新词新语的产生有其文化因素,自然有其合理的一面,它满足了一些人说话求新、求雅的愿望,本无可原非,但对于一些不符合约定俗成、不可取代、表意明确三原则的新词新语不能任其泛滥成灾。语言词汇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张志公先生认为“新的说法”(新词新语和新的组合)之所以在人们运用的过程中流行,或自生自灭,是因为在没有人为规范行为的情况下,其本身所具备的“语言发展中间制约力量相对的另一种力量”起作用的结果。⒀法国“波罗雅尔派”所谓“合理语法”的失败表明,要想使新词新语的发展及应用在既保障规范与纯洁的前提下推陈出新,又适应现代人的生活、学习以及心理需求,应当对其产生的文化背景进行洞察,尽快了解它们、熟悉它们、认识它们,并顺应社会和词汇的发展需求,按规范的方向因势利导,使其向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

  2、助长庸俗文化,毒害青春少年:

    有一种“另类”新词新语,如“三陪”、“泡妞”、“包夜”、“包养”、“包二奶”、“开包”、“搓秘”、“裸聊”……等等,这些新词新语虽然从客观上反映了社会上某些低级、庸俗的流行文化的存在,但对文化的健康发展还是引起了负面影响。这些“另类”新词新语的产生,究其文化根源是很复杂的,既有物质经济因素:社会经济发展了,物质生活丰富了,给这些庸俗文化的产生提供了物质条件;也有心理因素,折射出了一些人崇尚消级、庸俗文化,沉沦在这些庸俗文化中寻开心,找刺激,是丧失了进取心,倾情于色欲的心理反映。

   这些“另类”新词新语的流行,带来了一定的负面作用,助长了庸俗文化的影响力,从而使许多有条件的人从蠢蠢欲动到积极效仿,从而加大了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尤其对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他们有很大的好奇涉猎心理,对新事物总想究其所以。这些新词新语的流行,对他们的心灵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在他们的头脑意识中埋下了庸俗文化的根,使他们的成长受到很大的影响。特别是“裸聊”、“泡妞”这两个新词新语在学生群体中十分流行,这种刺眼的新词会使许多学生常有所思,纷纷偷偷尝试,不务正业,难以自拔。曾有父亲掐死正在线视屏裸聊女儿的报道就说明,现今的庸俗文化对青年一代影响极大,而表示庸俗文化现象的新词新语对这方面的影响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所以说,这些“另类”新词新语从侧面上助长了庸俗文化流行,毒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总之,新词新语是文化变迁的一面镜子,其产生、发展和变化都与文化的变迁有关,尤其与社会经济、政治、婚姻生活、民族往来、文化心态等有密切关系。现代新词新语不仅折射出现代文化的变迁,而且也能从中看出人们的意识、民族的心态和语言的发展。尽管一些新词新语极不规范,有些反映出了消极文化的一个侧面,并对社会文化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不过,它们是社会发展、文化变迁过程中的语言反映,只要因势利导,它们会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不断更新、消极文化的纠正而退出语言的历史舞台。概括地说,现代文化变迁是现代新词新语产生的根源,新词新语是文化变迁在语言上的反映,它折射着现代事物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文化的变迁。


────────
【参考文献】

  ⑴ 邓晓华: 《人类文化语言学》 福建:厦门大学出版社,1993

  ⑵ 郝全梅,劳臣:《新词新语与新闻语言》 新闻战线,2004.7

  ⑶ 汪成慧:《俄汉新词新语与俄汉民族的文化心理探析》 广西社会科学,2004(112)

  ⑷ 李行健:《“新词新义”仍需关注》 第四届全国词汇学术研讨会材料 

  ⑸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⑹ 邢福义:《文化语言学》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

  ⑺ 陈原:《社会语言学》 上海:学林出版社,1983

  ⑻ 董晓敏:《当代汉语词汇变化文化透视》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

  ⑼ 陈奕:《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申江服务导报,2005.5.30

  ⑽ 高中教材编写组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普通高中课程课程标准实验语文(1)教科书》 2006

  ⑾ 杨春娥:《语词变迁与文化影响》 忻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9

  ⑿ 雷颐:《新词与方言:“哇”声一片又何妨?》 南方周末,2005.12.22

  ⒀ 张巨龄:《新词酷语的流行和汉语研究的反思》 人民网,2005.9.14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现代新词新语文化透视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新词与方言:“哇”声一片又何妨
    《新词语词典》囊括10年热点
    近5年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的特点
    当代传媒中的网络文化与电视批评
    让流行文化成为孩子的佳肴
    阶层化和小众化:青年流行文化现象的…
    传统文化借力流行文化
    关于流行文化
    流行文化进课堂
    《新语词》简介
    《汉语新词语与社会生活》简介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教学建议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学法指导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教学设计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教学设计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教学杂谈
    好课可以预设,佳境要靠智慧
    不妨给网络语言以宽容
    该不该为网络语言正名
    网络语言:择其善者而从之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探究资料
    对网络语言不能采取鸵鸟态度
    汉语中的新词语
    网络语言,你接受吗?专家教你理性看…
    “流行语”研究:历史与现实
    语文教学与“网络语言”漫谈
    新词新语和语言规范
    小议新词新语
    “网语”不是语言文字的害群之马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电子教材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编写意图
    流行文化更需要怎样的治理模式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有关资料
    面对汉语新词,语文教学不赶时髦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探究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活动指导
    新词新语显示的时代特征
    新词新语的发展规律
    网络新词新语辑录
    关于“新词语”
    汉语新词大行其道
    新词新语产生的途径
    新词新语的规范
    试说新语:看一看、想一想、笑一笑、…
    网络语言:我们能拒绝吗?
    网络语言使用频率排名
    新版《现代汉语词典》收进2000新…
    新词语中的科技词语研究
    新词新语与新闻语言
    现代人应如何面对网络语言
    谁在为新词酷语的流布推波助澜
    新词语: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十年流行语的深刻嬗变
    “非常”新用
    新词新语的来源和文化考察
    网络语言不是洪水猛兽
    2001年最流行词语
    2002报纸十大流行语评出
    2003IT十大流行语
    2004中国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
    2004十大网络流行用语
    2005年度十大流行语
    2006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出炉
    教育部公布171条汉语新词语及解释…
    中国20年来平均每年产生800多个…
    关于“黑客”“骇客”“红客”“微客…
    网络语言:是创新,还是颠覆
    新流行语之六宗“最”
    新生词汇是不是“洪水兽”
    浅谈“新词新语”
    新词讲述老百姓自己的生活
    网上流行“网络简单语”
    语言文字专家说:“我不再认为网络语…
    网络语言要“去粗取精”
    汉语新词语浅议
    充满活力的新词新语
    流行文化十大怪
    创设生动场景,拓展写作思路──情景…
    新词语访谈录
    上海的新词新语
    网络新词层出不穷,真是洪水猛兽?
    相声:网络新语
    “SOHO一族”“丁克家庭”“新新人类…
    流行语
    洞察青年流行文化
    青年流行文化呈阶层化小众化趋势
    恶俗词语与流行文化
    英国BBC中文网中国正在流行的最新…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