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语言:我们能拒绝吗?
|
网络语言:我们能拒绝吗? 姚玉成 时下,网络交流已日益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随着网络交流的普及,一些新兴的网络语言正逐步影响人们的生活。如果你不了解网络语言,就很难被视作网民中的真正一员,就像不懂英语很难和世界接轨一样。 网络的另类声音 如今,网上新词可谓满天飞。 在网上,如果你称呼漂亮姑娘为美女,肯定会让网友们闻之喷饭──太俗了。网上美女的称呼叫“美眉”。美眉已流行了多年,用漂亮的眉毛指代女网友,贴切。如今,更简称为MM。无独有偶,在中国的传统词汇中,东施是丑女的代名词,谁叫她效颦来着。还有,有事给我伊妹儿吧,远比 E-mail 好听十倍,而且你还可以想象是美眉发来的。 这还只是网络语言的一小类,它来源于中国的传统词汇,但被网虫们赋予了新的含义。网上是怪词的天下。进了聊天室,选择说话方式有公开的、秘密的,你对网友说,咱们秘密说吧,一下子就露怯,应该说私聊、潜水。进了BBS,看见“欢迎你来灌水”,就是让你发表意见,写文章。与之相应的还有造砖,灌水是随便写,造砖是用心写。光从写作费力程度的不同就可以看出两种写作方式的差别。 网上还是很多拼音和英文简写的天下。这起初主要是网虫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而采取的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特定语言了。如果有人在网上喊你JJ,你千万别误会,它可不是指迪斯科舞厅,而是一个亲昵的称谓──姐姐。还有GG、DD等,是哥哥、弟弟的意思,网络真是让人感觉亲如一家。一到网上,大家不分男女老幼,一律冠以GG、JJ、DD的称呼,这使得原本冷冰冰的虚拟数字网络平添了一份温馨和亲昵。网友们对你说BB,意思可就复杂了,它可能是宝贝、孩子、情人,也可能和你说拜拜。TMD,本来是美国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因为和“国骂”的拼音简写不谋而合,所以成了骂人的专用语。骂人的话简写,人名也可以简写,不知道FXD,在网上甭想混下去,那是指网络评论家方兴东,WSH是吴士宏,JQP是姜奇平,都是IT业的名人。 网上又是错别字的天下,但这些错别字有的错得很可爱,错得大家都能接受。“斑竹”说,文章写得好,会送你一些小东东。看到这话,可别发愣。斑竹?就是版主。怪就怪智能拼音词库里“版主”这个词得自己造,又费时又费力,哪是网迷们能接受的?“版主”成“斑竹”也就顺理成章了。东东就是东西,这样说是不是很可爱?同样的,我来乐──我来了;气死我乐──气死我了;菌男──俊男;霉女──美女。 网上也是数字的天下,因为数字远比汉字来得简单、方便。倘若你初涉网络,除非有破译密码的天才,否则是绝对弄不清楚数字语言代表的真正含义。很多现实生活中的爱情高手就是这样栽在网上的。7456──气死我了;886──拜拜了;687──对不起;你真是个286,那是说你傻,脑子转得慢,像台运算速度最慢的286一样。 网上形象语言也很多,愤怒了,可以选择一个横眉竖目的脸谱发过去;心情好时,则可以选择哈哈大笑的卡通形象。还有许多符号都代表着不同的含义。 网络语言种类繁多,很难一一列出,其中的意味、酸甜苦辣就得网民们自己去慢慢品尝了。总之,网上不是“正经”中国话的天下,网上人不亦乐乎,网下人两眼茫然。有迹象表明,网上新名词不但在网上飞,还飞出了网外,开始成为许多人生活中用语的一部分。 网络语言冲击语文教学 一位小学教师说,现在的学生开口“哇塞”,闭口“酷”的,让人不知所云。更可怕的是,有些学生在作文中,尤其是日记、周记里面充斥着大量的类似语言。据了解,学生们的类似语言相当一部分是从网上学来的。这位老师呼吁,现在学生上网的越来越多,而学生们又正处于打基础的时候,如果对网络语言不加以引导,很可能会对正规语言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一位资深教育界人士则认为,应当客观地看待网络语言对学生的影响,不能一棍子打死。语言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如果一种新的语言产生已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而且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话,我们就不能也不应人为地去阻止它。比如说一些大众俚语、俗话,就有很强的生命力。倘若是些类似江湖黑话等不健康的语言,则应当坚决制止。 另一位教师认为,传统的语文教学比较正规,语法、词汇的运用都比较讲究。可是网络语言却不一样,随意的成分太大。如果单纯拒绝网络语言也不明智,毕竟它在某种程度上方便表达很多学生内心世界。但一味地放任自流也不行,这其间有个度的把握问题。比如说有的学生文章中出现个别网络语言,我不会去责备他们,而是主动地去了解它的真实含义。毕竟,对待新类型的语言,我们采取的方式不应当是逃避而是去学会如何面对。 语言发展不能拒绝网络 国家新闻出版署对于报纸、期刊、杂志上出现的文字,都有相应的规定。而对于兼具媒体性质的网络语言,还没有出台专门的规定,有关部门也正在商讨相应的措施。 也有人认为,是否规范网络语言,并不是很重要,关键是看它是否具有生命力。语言是活的、变化的,一直处于发展中,如果那些充满活力的网络语言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约定俗成后我们就可以接受了。毕竟,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是我们这个网络时代的反映。有些专家还专门从事收集、整理新词汇的工作呢。 一位语言学专家认为,人们应当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对待网络语言。综观历史,人类的每一种新文化的兴起,都会带来一些新的词汇。远的不说,比如近年国内兴起的股民专用术语已经远远超出了股市的应用范围。现在的小孩都是从看图时代长大的,他们需要更加简单、形象的交流工具。网络语言的产生与其说是为了迎合新一代的需要,倒不如说是语言发展的新现象,只是对之要加以引导。 ──原载《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08月07日第九版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网络语言:我们能拒绝吗?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非常”新用 |
下一篇文章: 2001年最流行词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