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X >>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 正文

 

谁在为新词酷语的流布推波助澜

谁在为新词酷语的流布推波助澜   黄月平       话题嘉宾:

  张巨龄,《光明日报》高级编辑、湖南理工大学特聘教授。

  谢俊英,教育部语言文字研究所副研究员。

  粟应人,湖南吉首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人员。

  话题主持人:黄月平


  “剩女”、“面霸”、“orz”、“瀑布汗”……这些斑驳陆离的网络语言、新词酷语,近年来频频进入社会生活。新词语是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著名语言学家陈原先生说过,新词语是人们在既有的词库中找不到表达所需要词语的新造语。那么,近年新词语为什么大量涌现?为什么又迅速广泛地流布?这些现象透露出哪些社会和文化信息?应如何从语言学和社会学的角度进行考察?请看本期话题──
新词酷语的流行状况   主持人:在网上盛传的2006年十大流行语中,很多是一些网络语言,甚至有些从汉语结构上来看是不太规范的,有人称其为“新词酷语”,那么,什么是“新词酷语”,近几年发展的状况如何?

  张巨龄:新词新语是文化变迁的信息。酷语是新词新语的一种,是以违反短语和句子的组合、搭配的规则,以及以东拉西凑字、词的形式出现。尽管语言学界截然反对,但是无论学界如何看,年轻人对“新词酷语”和新的语法构成却情有独钟,而且还创造了不少网络的、数字的语言。据有关资料统计,近年来,“新词酷语”正以每年1000个,甚至更快的速度在增生。

  谢俊英:新词酷语主要是在年轻人中盛行。酷语可以分两种,一种是口头说的,一种是眼睛看的。如果一个年轻人说他现在“脱光”了,别说老年人吃惊,就是中年人也未必明白什么意思,“脱光”不是把衣服全部脱了,而是脱离光棍状态,据说仿造于“脱贫”、“脱困”。在年轻人的话语里,“腐败”(也写为FB)是集体性地大吃一顿,“做报告”是请别人吃饭,“听报告”是被别人请吃饭,而“旁听”是蹭别人的饭局。英文 shopping 比较酷的汉语说法是血拼,疯狂购物的意思。眼睛看的酷语主要存在于网络聊天中。比如,“驴友”是喜欢旅游的朋友,“野猪”指业主,“白骨精”指白领、骨干、精英,至于“东东”、“恐龙”、“菜鸟”“大虾”等等更是知名度高的网友常用词了。这些酷语,虽然只是某一人群在说、在用,但社会影响很大,在正式表达里能不能用这些词语甚至引起了范围比较大的社会讨论。
新词酷语的三大表达特点   主持人:这些新词酷语尤其是网络语言在表达上有什么鲜明的特点?

  谢俊英:新词酷语的特点在于新,词性新、词义新或者词义色彩新。新词酷语中的一些超常结构的词语更是吸引眼球。网络流行语因为主要是依靠视觉符号进行聊天交流,因此它的最大特点就是追求轻松有趣,幽默诙谐,表情达意要简洁明了、生动形象。除了文字以外,它还可以利用多种符号手段如数字、字母、键盘符号、图形等等。下面我就举例说明一些新词酷语的表达特点:

      一是在中规中矩的普通话中夹杂方言。最近网络上流行一感叹语“饿滴神啊!”,这是电视剧《武林外传》中同福客栈掌柜的佟湘玉的口头禅“我的神啊”,现在非常流行。因为是陕西口音,这句话就据音写成了“饿滴神啊”,“饿滴神”也有写成“额滴神”“额地神”“额的神”“饿的神”的,一律在表示惊讶时用。在中规中矩的普通话行文中,偶尔夹杂一句或几句陕西方言味的文字,调侃、搞笑又有些憨憨的感觉呼之欲出。

      二是把极严肃的对象世俗化。“剩女”直接理解就是剩下的女子,指的是应该结婚了但还没有结婚的女青年。还有一个词“面霸”,面试霸王的简称,指那些虽多次面试不成功但仍不屈不挠地去面试的人。“剩女”是“圣女”的谐音,“面霸”是大家经常吃的一种方便面的品牌,同样是“面”,一是面试,一是方便面,音同义不同。这些新词语把极严肃的对象世俗化,巨大的反差为词语平添了滑稽调侃的色彩。

      三是利用夸张等修辞手法达到形象、调侃的效果。“骨灰级”形容资格非常老,资格老到已经寿终火化成灰,太厉害了。“瀑布汗”,出冷汗或热汗以至于成为瀑布,谁见过?纯为夸张。“泪奔”也是如此。多不说多,说N,想去吧,N可以趋向于无穷大。请仔细看看这个字母组合,orz,像什么?象征一个人跪倒在地,表示佩服得五体投地,形象夸张又搞笑,很有创意。
语言的发展折射着社会发展和社会文化和意识的变迁   主持人:新词酷语流行的原因是什么?

  谢俊英:新词语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来看:

      客观方面,应该说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是新词语出现的根本原因。著名学者陈原先生说过,新词语是人们在既有的词库中找不到表达所需要词语的新造语。新事物、新现象、新概念的产生自然需要新词语来表达。比如,通过网络报名是一种新事物,于是就有了“网报”,“网报”还有另外一个意思,指网络报纸。“网招”也是个多义词,可以指网络招商、网络招聘、网络招生。“网阅”既可以指网上阅读,也可以指网上阅卷。在网络上办的学校称为“网校”。通过网络进行考试称为“网考”。英文 bar,汉译为酒吧,属于半意译半音译词,现在“吧”可以构成“网吧”“话吧”“书吧”等词,运用非常广泛。

      主观方面,则是人们求简求新的表达需要,提高交际效率和改善交际效果的需要。首先是简缩词语大量增加,例如“恐袭”“双独”是去年开始用今年用得很多的两个词,前者可以从字面推测出原形是“恐怖袭击”,而后者就得详细解释了,它是指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年轻人追求新鲜、活泼的表达也是新词酷语产生的原因。比如把“业主”写成“野猪”;“聚餐”说成“腐败”;李宇春的拥趸称为“玉米”;放着现成的“关键”不用,非得用“抓手”;“愿望和前景”现在流行说“愿景”等等。

      影视、网络的宣传对某些词语的流行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近年来,大家都有一种感觉,就是电视、网络等媒体上出现的让我们感觉很新鲜的词语和表达方式,这些新词语和话语方式就会迅速流行,如借助2006年春节晚会宋丹丹的小品节目,“相当的××”在今年就“相当地”流行,只要一用这个词,大家都心照不宣,人们马上就会想起剧中的情节,产生喜剧的效果,出现欢愉的气氛。我们不能小视影视语言的影响力,影视先影响语言,进而影响到思维、观念。

  主持人:有人说语言是社会的一面镜子,这些大量的新词酷语是否也可以反映一些社会问题?

  粟应人:新词新语折射着社会社会发展社会文化的变迁,反映了一定的民众心理。当代社会生活发生急剧变化,某些新词语的出现频率大大增加,从新词语语汇频率的变化,可以由此推断社会思潮和结构发生变动。“黄金周”一词来自日本,这与我国2000年以后对“五一”、“国庆”法定节假日的调整有关,反映了我国人民生活观念的变化。新词酷语也是流行文化的“晴雨表”和“温度计”,例如“超女”一词就是现今一种极为流行的文化现象。“恶搞”这个词的盛行反映了当今社会某些低级文化流行的势态。可以说一些新词酷语正是这些流行文化的标志。
新词酷语的使用应遵循三大原则,不能随意拼凑   主持人:有人指出新词酷语缺乏语法规范,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粟应人:新词新语是一种动态性很强的语言现象,其灵活性很强,有的在词语特点、色彩、结构上有所创新,除了新词新义需要人们关注外,还有不少新的方法、新的搭配,如名词受副词修饰,动词和宾语关系等,需要人们去关注,以便更好地促使词汇既能不断丰富和发展,又能在加强表达功能的同时,而不引起歧义和混乱。新词新语应遵循约定俗成、不可取代,表意明确的原则,不能随意拼凑,要让别人看得懂,听得懂,有使用价值,有特定的含义或特有的色彩。一些新词酷语不符合词汇规范和群众语言习惯,因临时表达的需要而随机、随意拼凑而来,这些词生硬、别扭,读起来拗口,听起来不明所以,令人难以接受,不如使用原来的说法平实自然、明白妥帖。例如在2006年高考的学生中,流行“裸考”这个新词,指一些高考学生既不是少数民族,也不是优秀班团干,也未获得县、市级以上表彰,没有任何照顾加分,纯粹凭高考净成绩进行投档录取。该词表意不明确,超出了人们约定俗成的语言习惯,人们很容易把该词与“裸聊”(赤身网上视屏聊天)联系起来,这样就容易产生误解和歧义。似乎全球化时代音译意译已都赶不上“时代需要”了,KTV、CVD、BBS、TP、CDMA、ADS、PK、CT这些新词大行其道,成为现代汉语的一部分,有些令人莫知所云。更有甚者,令中老年人满头雾水的“网络语言”在青少年中却十分流行,诸如东东、斑竹、偶、大虾、菜鸟、青蛙、恐龙、CU、MM、GG、GF、BT、LG、LP、7456、9494……这类新词“网语”,令人疾首蹙额,就算能使“天雨粟,鬼夜哭”的仓颉再世,也困惑难懂。
语言词汇的良莠杂糅是其发展进程中的正常现象   主持人:有人说新词酷语的大行其道使汉语面临危机,从语言学的角度应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张巨龄:与世界上一切语言的发展相比较,汉语的发展同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语言符号的增生与使用同样呈现一种鱼龙混杂、良莠杂糅的状态。这是人类语言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正常现象。比如,自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社会上一度出现泥沙俱下的语言创造与使用情景,曾引起笔者在内的广大语言工作者的忧虑,以至不断发出关于予以“整治”和“纠正”的呼吁。但语言的实际使用与发展并未笔直地走向人们所希望的“健康”与“纯洁”,不仅如此,2002年底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新词语词典》中还将“泡妞”等在内的2200条以及相关的4000多条新词酷语收入。尽管至今仍有一些语言工作者对此持保留态度,尽管从学术的立场出发仍有讨论的空间,但毋庸置疑的是,它毕竟从某种角度告诉我们:语言的发展是不会受任何人的主观意志制约的。

      其次,是要相信人民群众在语言选择和使用中的鉴别能力。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毕竟是全民所有的,也毕竟为全民共同创造。只有人民群众才是语言最终的认同者和鉴别者。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先生在谈到“大哥大”这个词的时候曾指出:1993年首都北京举行十大流行语的评选,这个词高居排行榜的第四位。其实,它的出身很粗俗。据说,黑社会叫小头头为“大哥”,叫大龙头为“大哥大”,“大哥大”很神气。于是,有人就把这黑社会大龙头的称号借代为通讯工具的名称了。其实它们之间风马牛不相及。所以,与此同时的新加坡华语社会,就没有人使用它。如今时间已经过去十几年,这个“大哥大”也在汉语的交际和人们的自行鉴别中渐匿其迹,代之而用的则是“移动电话”和“手机”这两个名副其实又雅俗各宜的专用词语了。

      所以,作为现代社会的语言和语文工作者,面对层出不穷的新词酷语,不宜贸然予以反对,而应首先以冷静观察、深入思考的态度去研究它、分析它。
需要避免新词酷语的庸俗化   主持人:新词酷语从某种程度上也是从社会文化的反映,如何看待某些新词酷语的庸俗化的现象?

  粟应人:由于社会的复杂性决定了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在发展变迁的过程中,不是纯粹的、单方面的发展,往往是附带着某些消极文化成份一同发展和变化,反映社会文化变迁的新词新语也就难免带有一些语法未规范的,或表示消极、庸俗文化的词语出现。现代新词新语从语言变化角度来看,在趋向平民化、港化、洋化、学科词交融互借化的同时,又掺杂了一种痞子化、崇洋化、崇港化的色彩。如“三陪”、“泡妞”、“包夜”、“包养”、“包二奶”、“开包”、“搓秘”、“裸聊”……等等,这些新词酷语虽然从客观上反映了社会上某些低级、庸俗的流行文化的存在,但这些“另类”新词新语的流行,带来了一定的负面作用,助长了庸俗文化的影响力,从而使许多有条件的人从蠢蠢欲动到积极效仿,从而加大了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尤其对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他们有很大的好奇涉猎心理,对新事物总想究其所以。这些新词酷语的流行,对他们的心灵会造成很大的伤害,在他们的头脑意识中埋下庸俗文化的根,会使他们的成长受到很大的影响。特别是“裸聊”、“泡妞”这两个新词酷语在学生群体中十分流行,这种刺眼的新词会使许多学生常有所思,纷纷偷偷尝试,不务正业,难以自拔。我们需要尽量避免这些庸俗的新词酷语的流行。不过,它们是社会发展、文化变迁过程中的语言反映,只要因势利导,它们会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不断更新、消极文化的纠正而退出语言的历史舞台。


【话题延伸】

  数字类:

  584520:我发誓我爱你。

  82475:被爱就是幸福。

  3344520:生生世世我爱你。

  0487561:你是白痴无药医。

  0564335:好无聊时想想我。

  中文类:

  稀饭:喜欢。

  抓狂:受不了刺激而行为失常。

  隔壁:论坛中的另外一个主题。

  灌水:发无关紧要的帖子,在坛子里聊天等,主要功能为交流感情,还有最重要的,可以积分。原指发长帖。

  色友:摄友的谐音。

  驴友:旅友的谐音,喜欢旅游的人,指背包一族。

  字母类:

  BB:宝贝,情人,孩子,ByeBye,看具体使用。

  BT:变态。

  FB:腐败,指聚会+吃饭+活动。

  FT:Faint,晕倒的意思,也叫分特,表示惊讶,不可理解,不可置信等意思。

  PMP:拍马屁。

  PPMM:飘飘妹妹,漂亮的妹妹是也。也指婆婆妈妈。


    ──原载《北京日报》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谁在为新词酷语的流布推波助澜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新词与方言:“哇”声一片又何妨
    《新词语词典》囊括10年热点
    近5年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的特点
    当代传媒中的网络文化与电视批评
    让流行文化成为孩子的佳肴
    阶层化和小众化:青年流行文化现象的…
    传统文化借力流行文化
    关于流行文化
    流行文化进课堂
    《新语词》简介
    《汉语新词语与社会生活》简介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教学建议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学法指导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教学设计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教学设计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教学杂谈
    好课可以预设,佳境要靠智慧
    不妨给网络语言以宽容
    该不该为网络语言正名
    网络语言:择其善者而从之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探究资料
    对网络语言不能采取鸵鸟态度
    汉语中的新词语
    网络语言,你接受吗?专家教你理性看…
    “流行语”研究:历史与现实
    语文教学与“网络语言”漫谈
    新词新语和语言规范
    小议新词新语
    “网语”不是语言文字的害群之马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电子教材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编写意图
    流行文化更需要怎样的治理模式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有关资料
    面对汉语新词,语文教学不赶时髦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探究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活动指导
    新词新语显示的时代特征
    新词新语的发展规律
    网络新词新语辑录
    关于“新词语”
    汉语新词大行其道
    新词新语产生的途径
    新词新语的规范
    试说新语:看一看、想一想、笑一笑、…
    2001年最流行词语
    网络语言使用频率排名
    新版《现代汉语词典》收进2000新…
    新词语中的科技词语研究
    新词新语与新闻语言
    现代人应如何面对网络语言
    新词语: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十年流行语的深刻嬗变
    中国20年来平均每年产生800多个…
    网络语言:我们能拒绝吗?
    “非常”新用
    现代新词新语文化透视
    2002报纸十大流行语评出
    2003IT十大流行语
    2004中国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
    2004十大网络流行用语
    2005年度十大流行语
    2006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出炉
    教育部公布171条汉语新词语及解释…
    网络语言:是创新,还是颠覆
    新词新语的来源和文化考察
    新生词汇是不是“洪水兽”
    英国BBC中文网中国正在流行的最新…
    新流行语之六宗“最”
    浅谈“新词新语”
    新词讲述老百姓自己的生活
    网上流行“网络简单语”
    语言文字专家说:“我不再认为网络语…
    网络语言要“去粗取精”
    汉语新词语浅议
    网络语言不是洪水猛兽
    充满活力的新词新语
    流行文化十大怪
    创设生动场景,拓展写作思路──情景…
    新词语访谈录
    上海的新词新语
    网络新词层出不穷,真是洪水猛兽?
    相声:网络新语
    “SOHO一族”“丁克家庭”“新新人类…
    流行语
    洞察青年流行文化
    青年流行文化呈阶层化小众化趋势
    恶俗词语与流行文化
    关于“黑客”“骇客”“红客”“微客…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