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X >>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 正文

 

汉语新词语浅议

汉语新词语浅议   朱全斌     【摘要】  汉语新词语是指近年来产生能够反映新时期新事物新现象新观念的词语。它们的产生是对汉语语汇系统的不断丰富和发展。本文紧密结合近年来笔者自己身边发生的和自身感悟的语言现象,对新词语的界定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同时在分析汉语新词语产生的主要途径以及新词语的相关特点的基础上,根据新词语反映出的不同的心理特征,创新性地表述了新词语的几种类型,并论述了规范使用新词语应当着重把握的注意事项。目的在于更加准确、合理、规范地使用好新词语。


【关键词】   新词语 新造词语 外来词语 专业词语 网络词语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进程的加快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变化和更新,汉语词汇确实出现了新的变化,大量反映新事物、新现象、新观念的新词语不断涌现出来、流行开来,并贯穿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据有关资料统计,自1978年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增加汉语新词语700条左右。这充分表明,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以及大众趋新的心理和文化传统的影响都促动了汉语新词语的产生和流行。

一、新词语的界定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各行各业随时随地都可能出现一些新事物新现象,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会不断深化并随之产生新发现,因此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涌现出了许多反映这些新事物新现象以及人们新观念的词语。比如,穿的方面,常要用到休闲服、健美裤;吃的方面,常要用到自助餐、保健食品、绿色食品;住的方面,在繁华郊区有度假村、在三峡库区有移民联建房;行的方面,有空中客车、陆地航班、高速公路。还有,上街购物有超市,住院看病有B超、CT,休闲娱乐离不了VCD、量贩式KTV,通讯联系离不了手机、小灵通、程控电话等。此外,网络词语也大行其道。如:伊妹儿(E-mail)、MP3、PK等。特别是21世纪初以来,汉语新词语的大量涌现,则更是前所未有的。如:以美女作手段刺激或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称之为“美女经济”,近年来长沙、成都、广州等各大赛区举办的纯女性参与的唱歌比赛活动称之为“超级女声”,以庞龙、香香为代表的歌唱网络歌曲出名的称之为“网络歌手”,中央电视台今年举办的电视歌手大奖赛有一种具有浓郁地域特色和鲜明民族特征的新唱法叫“原生态”,2003年我国和东南亚部分国家发生的非典型性肺炎称之为“SARS”,策划、组织像今年英国发生的连环爆炸破坏活动的称之为“恐怖袭击”。由此可见,汉语新词语是指近年来产生能够反映新时期新事物新现象新观念的词语。

  但是,汉语新词语是有时间和范围限制的,必须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其内涵。笔者认为,对汉语新词语的界定应该把握以下三点:一是界定新词语时要有一个“相对时间”的限定,即近年来产生的词语,并且其涵义、色彩和表现形式都能给人们以新颖感、新奇感的那种词语。这个“近年”的相对时间一般应该限定在近几年或近十几年内,若相对时间久远了就不应再算作新词语。二是不论产生于何时何地,必须是被普通话吸收的词语。那些即使产生时间很短但未被普通话吸收的词语却不应纳入新词语行业。三是比较特殊的词语,是原有普通话词语在最近又增加了新义项、新用法或词义有所转换而且已被约定俗成的。这种词语虽然其词形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其词义、色彩和用法则有所不同,笔者认为它的作用相当于产生了新词语而应该归入新词语之中。


二、新词语产生的主要途径

  汉语新词语产生的途径较多,除了通过新造词语、新用词语、外来词语、方言词语、专业词语、缩略语等途径产生新词语外,笔者认为现在的网络词语也是汉语新词语产生的一条最活跃的途径。因此,汉语新词语产生的途径可以大致梳理为以下几种情况:

  1、新造词语。这是汉语词汇新陈代谢和新词语产生的一条最主要的途径。它是在原有构词材料的基础上,按照汉语的构词规律创造出的新词语,这些新词语是伴随新事物、新现象、新观念的出现而创造出来的。例如:笔者身处三峡库区的云阳,知道因为三峡工程的兴建而出台的移民安置和扶持政策的调整则相应地产生了“就地安置”、“外迁移民”、“后期扶持”政策;伴随国家对欠发达地区和贫困山区贫困对象帮扶政策、措施的出台则产生了“扶贫”、“结对帮扶”、“脱贫致富”等词语。还有,以前中国管“失业”不叫“失业”,叫“待业”。既然是待业而不失业,那就没有所谓的“失业率”了。现在仍然不叫“失业”,叫“下岗”。于是就有了和“待业”相呼应的“再就业”。“转制-买断-下岗-再就业”,这一连串的字眼儿,都是为国企解困而制造出的新词语。

  2、新用词语:     即原有词语增加新义或原有词语产生的新义项、新用法,具体是指同一词形的词语在不同时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增添了新的色彩而用在了日常生活和语言交际中的那些词语。当然,最典型的莫过于“小姐”这个词语,它的词义和感情色彩变化很大。概括起来,笔者认为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旧社会一般用“小姐”称呼那些生于富贵之家而且又懂琴棋书并且多愁善感的女子(中性)。二是新中国成立后到“文化大革命”结束这段时间,“小姐”指那些不爱劳动只图享乐而且往往注重外表打扮的女人(贬义),这时它往往与“公子”或“少爷”对称。三是改革开放以后一段时期内用它称呼处于妙龄阶段并且具有一定身份和教养的女孩子(褒义)。四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人们用它专指那些从事服务行业的年轻女性(中性)。五是近年来特别是本世纪初以来,笔者感觉到“小姐”一词有三种并行存在的词义和感情色彩,使用时一定要注意把握:有用它称呼处于妙龄阶段并且具有一定身份和教养的女孩子(褒义)的情况;有用它在某些正式场合尊称女性并带有一定中性色彩的情况;但是,一些地域内更多的人们却用它特指那些与色情服务紧密相关的艳妆女子(贬义),甚至成了“卖淫女”的代名词。

    笔者最近还发现了“老师”这个词语的词义也有所变化。过去,“老师”一词专指“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或教育工作者。近年来,“老师”一词除了指教师或教育工作者外,出门在外需咨询某些人和事时向那些要打听的男性或女性对象的称谓也可用“老师”呼之;笔者感觉到,这时称“老师”有点像过去称“同志”的那种意味。

  3、“洋为中用”的外来词语。近些年来,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广泛,人员往来逐年增多,大批外国新产品、新技术进入我国市场,相关的外来词语也被引进和吸收到汉语中来了。最突出的现象就是很多英语缩写直接进入了汉语中。例如:家庭、宾馆和其他场所用的并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离不了的TV(电视),专家和儿童最感兴趣的UFO(又译飞碟,或称空中不明飞行物),还有我国通过多年努力并成功加入的WTO(世贸组织),以及遗传学上的DNA(脱氧核糖核酸)、RNA(核糖核酸)等等。还有,笔者前面提到的2003年发生和流行的“SARS”(非典型性肺炎)也属于这种情况。

  4、吸收方言词语。普通话词汇只有不断吸收方言词汇中有生命力的成分才能不断丰富起来。吸收方言词语也是新词语产生的途径之一。比如,北方方言中的“忽悠”一词,赵本山、范伟表演小品时通过电视等传媒形式很快流行起来。南方方言中“炒鱿鱼”一词也很快在各单位、企业和人们语言交际中流行开来。香港、澳门已经回归祖国怀抱,台湾海峡两岸的交流、访问也呈现出了逐年增多的势头,因此港、澳、台部分词语也在大陆流行开来。如:去年国民党连战主席与中共中央胡锦涛总书记会谈时“愿景”一词很快被普通话吸收。最近,台湾民众(特别是今年9月15日的“倒扁”大游行)对陈水扁的态度中出现的“倒扁”、“挺扁”等词语,也很快在大陆流行起来。

  5、意义转换的专业词语。随着科技文化知识的普及,很多的专业术语用在了人们的日常谈话和语言交际当中,并赋予了崭新的意义。现在,最常用的就是“工程”一词。大家知道,“工程”本是建筑用语,电视连续剧《家有儿女》中用于父母和儿女建立亲情关系时则表达为一个大项目“亲子工程”;最近,中央电视台播报的我国的科研项目“太阳活动对空间环境的影响研究”被称为“子午工程”;还有阳光工程、政绩工程等。“充电”是一个电学术语,本来是指把电源接到蓄电池的两极上使它获得放电能力,现在常用来比喻加强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的学习,以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当然,麻将桌上“火头”差、资金不足需向周围的人们借资娱乐时也有“充电”之说,以改变手气。“软件、硬件”(电脑用语)这些词语笔者基层工作时应付上级检查常有要求“软件过得硬,硬件过得看”之说法,此时“软件、硬件”这些词语同样也取得了崭新的其它意义。。

  6、新产生的缩略词语。缩略语一般是把音节较长的词或词组缩简为双音节词。缩略词语很受人们欢迎,在语言交际中使用频率很高,这也是新词语产生的途径之一。例如:笔者前面提到的程控电话中“程控”则是程序控制的缩略;经常看到的彩色电视缩简为“彩电”;国家制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缩略为“低保”政策,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的对象称为“吃低保”;还有,国家对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制定和出台的“后期扶持”政策缩简为“后扶”政策等。

  7、新出现的网络词语。笔者认为网络词语(以下简称网语)是汉语新词语产生最活跃的途径。网络词语具有新、活、杂的特点。QQ、MSN这些网络上的即时聊天工具掀起了一场最大的语言颠覆浪潮。在这样一个不受世俗道德约束的界面上,语言的约束也会少很多,网聊者乐于使用简练和有趣的语言,各种谐音字也都可以代替标准的词语。比如:女孩子喜欢说“8要(不要)”、“葛各(哥哥)”。还有把兴奋叫 high,我叫偶,不要叫表,好看叫养眼等。现在出现的网语大致分为以下四类:一是中文网语,如:我──偶,美女妹妹──美眉;二是拼音网语,如:比拼──PK,美女/妹妹/美眉──MM;三是数字网语,如:无聊──56;四是混合网语,如:汗颜──汗 ing(汉语+英文)。笔者认为,当前网络语言总的情况是好的,主要问题是不够文明、在求新方面有些过度。大家对这一类新词语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注意甄别和使用。


三、新词语的特点

  1、反映的敏锐性。语言的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承载文化,汉语也不例外。笔者前面提到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各行各业随时随地都可能出现一些新事物新现象。由于客观事物和现象是千变万化的,汉语原有词语难以及时而准确地反映出这些变化,新词语便应运而生并大量涌现。因此,汉语新词语的突出特点就是反映事物或现象的敏锐性。比如,由于计算机网络的出现,随之产生了“网站”、“网址”、“上网”、“网吧”、“网友”、“网迷”、“网虫”、“网瘾”等一系列新词语,这些新词语及时而准确地反映出了计算机网络这一事物及其伴随的有关现象。

  2、语感的新颖性。汉语新词语的使用既能给人们带来表达的丰富性和准确性,同时也能给人们带来新奇感和新颖感。比如,“理念”、“氛围”这些词语比“观念”、“气氛”使用起来内涵更丰富、语感更新颖,阅读时和听起来感觉更爽。又比如,“很阳光”、“挺女人”、“小龙女”、“帅呆了”、粉丝(FANS)等词语,还有将“茶馆”改用“茶吧”等,既反映了新时期人们的趋新心理和认知状态,又给人们带来了新奇感和新颖感。

  3、使用的相对稳定性。新词语的不断涌现使得普通话词汇量大增,虽然有时会给一些学习者造成理解和运用上的负担,但是它毕竟方便了人们的交际和表述,符合语汇发展的规律。笔者前面在界定新词语时提及新词语“必须是被普通话吸收的词语”。不论哪种途径产生的新词语必须被普通话吸收,才能不断丰富普通话的语汇,使用起来也才具有相对稳定性。否则,会犹如过眼烟云,很快便退出新词语的行列。或者,更严格地说未被普通话吸收的词语不应算作新词语。因此,使用的相对稳定性应该属于新词语的一大特点吧。


四、新词语的几种类型

  在新的历史时期,由于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变化和更新,汉语词汇既出现了新的变化,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涌现出了大量的新词语。这些新词语的出现有着极为丰富的社会涵义,反映出多方面的心理特征。笔者认为,根据新词语反映出的不同的心理特征,可将新词语相应地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

  1、商业心理特征及经济文化类新词语:

    新世纪以来,许多新词语充分流露出一种商业心理特征。俗话说:“无商不活”。表明商家和商业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活力和作用。但是,俗话又说:“无商不奸”。商家的不信任感和商业的欺诈性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了一种商人和商业心理特征。比如,那些商家和个体户在商品换季或滞销时,往往会采取“促销”手段来促进商品销售,打出“特价”、“跳楼价”、“大甩卖”等招牌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但极少用“削价”这个词语,这明显流露出一种商业心理特征。

    在这种背景下自然会产生大批带有经济文化气息的新词语。如上述的“促销”一词就属于经济文化类新词语。此外,发生在银行间的“电子汇兑”,汽车、房地产销售中的“按揭”,也属于经济文化类新词语。还有,三峡库区的“移民文化节”,各地举办的“美食节”等属于政府搭台、经济唱戏、蕴涵着不同文化气息的新词语。

  2、宽容和谐的心理特征及温馨类新词语:

    近年来,由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政策措施的逐步配套和完善,特别是最近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必将有力推动和谐社会建设进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社会和谐的目标,前提条件是各种社会关系的和谐。在建设和谐社会时,要求人们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同时,人们也学会了树立多元价值观及和谐意识,以比较人性、比较人道、比较宽容的态度对待一些日常现象和社会关系,反映出人们社会心理的文明趋向,也透露出人们的宽容和谐的心理特征。

    人们在创造、吸收和使用新词语时也表现出了宽容和谐的一面,出现了大量的反映日常生活的温馨类新词语。比如,过去人们对盲目出走、毫无目标的外出打工的农民称之为“盲流”,现在则改称为“打工族”、“农民工”;人们对智力低下的人不再称之为“傻瓜”、“憨猪”,而文明地称之为“弱智”、“智力障碍者”;对无力创收、收入低下、生活困难的城镇居民和农民群众称之为“弱势群体”。这些词语摒弃了鄙视的成分,带来了和谐、温馨的感觉。

  3、针砭时弊的心理特征及反腐倡廉类新词语:

    我国正处在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各种体制、机制、制度还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因此,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难免存在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和环境条件,也难免发生腐败行为。特别是行贿受贿、买官卖官、分配不公、吃拿卡要等社会现象严重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秩序,自然在人们的心中产生了不满情绪,甚至出现了“仇官心理”、“仇富心理”,媒体报道杀局长(官)、杀富人的极端案例时有发生。这些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们怨愤时弊的心态和针砭时弊的心理特征。

    当然,新时期产生的大量的新词语除了涉及到经济文化和日常生活外,也涉及到政治领域。特别是针砭时弊、反腐倡廉类新词语不乏其例。有针对官僚主义的,如:把高官或部门、单位负责人称为“老板”,把虚假的政绩工程称为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数据工程(官出数据,数据出官)。有针对用人不正之风的,如:当前正值各级换届之际,在换届期间不少地方流传着“跑官要官”排在第一、“暗箱操作”排在第二、“拉票贿选”排在第三的反映用人不正之风的选择题;同样流传着“不跑不送,降级使用;只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的反映干部任用中存在的部分非正常现象的顺口溜。有讽刺其它不正之风的,如:窝案、串案、小金库、保护伞、关系网、权力寻租、权钱交易、集体不作为等。


五、新词语使用注意事项

  普通话语汇系统不是一潭死水,它需要源源不断的活水,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当今社会由于交往空间大大拓展,语言交流更加频繁,汉语除了通过新造词语、新用词语来增加词汇量外,更需要吸收外来词语、方言词语、专业词语和网络词语等以不断丰富自己的词汇系统。但是,新词语是一种动态性强的语言现象,其中有不少词语很不规范。因此,我们必须规范使用新词语。在使用新词语时,除了遵循汉语词语使用的一般性原则外,我们还应当着重把握以下几方面注意事项:

  1、做到平实自然,防止生造词语。笔者前面提到过汉语新词语的突出特点就是反映事物或现象的敏锐性。要及时而准确地反映出某一事物或现象,必须选用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在社会上较为通行的那些新词语。因此,我们使用新词语时要做到平实自然、明白妥贴,不要刻意地为了追求新奇而把不符合词汇规范化和群众语言习惯的随意拼凑而成的生造词语用在语言交际和表述中。最近( 2006年10月11日),中央电视台董倩在主持《新闻调查》节目中报道:一位小学四年级学生写了一篇作文,连教他的语文老师都看不懂了。其中,重要原因在于该学生使用了不规范的大量网络词语和随意拼凑的生造词语。所以,我们在使用新词语时要避免出现类似的这种现象。

  2、做到表意准确,克服词不达意。汉语新词语的使用虽然能给人们带来新奇感和新颖感,但它的重要功能是给人们带来表达的丰富性和准确性。每个词语都应表示一定的意义,承载一定的信息。表意准确是新词语能否被大众接受、能否站得住脚的前提条件,也是新词语使用应该把握的关键注意点。我们在使用新词语时,要做到表意准确,必须对词语加以认真锤炼和推敲,特别要注重新造词语和新用词语等途径产生的新词语的用法,不仅要准确掌握该词语的具体涵义,而且更要注意区别其不同语境和场合下的感情色彩。比如,笔者前面举例提到的“小姐”一词。现在,除了用它称呼处于妙龄阶段并且具有一定身份和教养的女孩子(褒义)以及用它在某些正式场合尊称女性并带有一定中性色彩外,多数时候“小姐”一词在一些地域内都带有贬义色彩,一般用它特指那些与色情服务紧密相关的艳妆女子。前不久,笔者出差遇到一位中年男子向一年轻女子打听某情况时尊称该女子“小姐”(其实,该男子本意带有尊重之意思),得到的回应是──那年轻女子气愤地说:“你的妹妹才是小姐”。因此,在使用新词语时一定要注意把握这类词语的准确意义和色彩因素,避免词不达意或出现不愉快的心情和不必要的麻烦。

  3、做到时尚文雅,避免趣味低级。新时期由于大众追求个性、追求时尚和趋新心理的影响,人们喜欢使用新词语。笔者前面阐述过,不论哪种途径产生的新词语必须被普通话吸收,使用起来才具有相对稳定性。被普通话吸收的词语必须做到时尚文雅,既要求新,也要求雅,普通话词汇中应该不容许出现低级的、粗俗的、不文雅的字眼儿。在网络语言大行其道的今天,我们特别要注意甄别和使用健康文明的网络词语,弃粗俗,求文雅,避免出现低级趣味的东西,以更加准确、合理、规范地使用好新词语。

  语言的发展变化一定意义上反映出客观世界和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发展变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积极构建和谐社会新的历史时期,大量反映新事物、新现象、新观念的新词语将会继续不断涌现。我们要准确把握不断涌现出来的汉语新词语的具体涵义、主要特点以及使用注意事项,做到认真学习、准确理解、恰当运用、规范使用好新词语,进而使我们的言语表述更加准确、生动、形象、新颖,使新词语更好地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服务于经济文化发展,服务于日常生活,服务于语言交际。


────────
【参考文献】

  ① 吕叔湘:《大家都来关心新词新义》《辞书研究》 1984,(1) 

  ② 于根元:《新词新语和语言规范》《语文建设》 1995,(9) 

  ③ 陈原:《社会语言学》 上海:学林出版社,1983.

  ④ 单强:《充满活力的新词新语》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2,(2) 

  ⑤ 汤军:《汉语,我们回家的路》《报告文学》 2006,总第80期 


【致谢】

  本文承蒙西南大学文学院指导教师李茂康教授的多次精心指导和耐心指点,使笔者受益非浅。在此,谨向李教授致以诚挚的谢意。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汉语新词语浅议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新词与方言:“哇”声一片又何妨
    《新词语词典》囊括10年热点
    近5年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的特点
    当代传媒中的网络文化与电视批评
    让流行文化成为孩子的佳肴
    阶层化和小众化:青年流行文化现象的…
    传统文化借力流行文化
    关于流行文化
    流行文化进课堂
    《新语词》简介
    《汉语新词语与社会生活》简介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教学建议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学法指导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教学设计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教学设计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教学杂谈
    好课可以预设,佳境要靠智慧
    不妨给网络语言以宽容
    该不该为网络语言正名
    网络语言:择其善者而从之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探究资料
    对网络语言不能采取鸵鸟态度
    汉语中的新词语
    网络语言,你接受吗?专家教你理性看…
    “流行语”研究:历史与现实
    语文教学与“网络语言”漫谈
    新词新语和语言规范
    小议新词新语
    “网语”不是语言文字的害群之马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电子教材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编写意图
    流行文化更需要怎样的治理模式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有关资料
    面对汉语新词,语文教学不赶时髦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探究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活动指导
    新词新语显示的时代特征
    新词新语的发展规律
    网络新词新语辑录
    关于“新词语”
    汉语新词大行其道
    新词新语产生的途径
    新词新语的规范
    试说新语:看一看、想一想、笑一笑、…
    网络语言:我们能拒绝吗?
    网络语言使用频率排名
    新版《现代汉语词典》收进2000新…
    新词语中的科技词语研究
    新词新语与新闻语言
    现代人应如何面对网络语言
    谁在为新词酷语的流布推波助澜
    新词语: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十年流行语的深刻嬗变
    “非常”新用
    新词新语的来源和文化考察
    现代新词新语文化透视
    2001年最流行词语
    2002报纸十大流行语评出
    2003IT十大流行语
    2004中国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
    2004十大网络流行用语
    2005年度十大流行语
    2006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出炉
    教育部公布171条汉语新词语及解释…
    中国20年来平均每年产生800多个…
    关于“黑客”“骇客”“红客”“微客…
    网络语言:是创新,还是颠覆
    新流行语之六宗“最”
    新生词汇是不是“洪水兽”
    浅谈“新词新语”
    新词讲述老百姓自己的生活
    网上流行“网络简单语”
    语言文字专家说:“我不再认为网络语…
    网络语言要“去粗取精”
    网络语言不是洪水猛兽
    充满活力的新词新语
    流行文化十大怪
    创设生动场景,拓展写作思路──情景…
    新词语访谈录
    上海的新词新语
    网络新词层出不穷,真是洪水猛兽?
    相声:网络新语
    “SOHO一族”“丁克家庭”“新新人类…
    流行语
    洞察青年流行文化
    青年流行文化呈阶层化小众化趋势
    恶俗词语与流行文化
    英国BBC中文网中国正在流行的最新…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