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中(射阳县教研室副主任 语文教研员)
语文阅读课教学必须始终坚持“三个意识”
——市2005年初中新课程语文优秀课评比观摩随想
很高兴于12月8、9两日,在射阳县实验初中参加了市第二届初中新课程语文优秀课评比活动。认认真真地向来自各县(市、区)的十位年轻老师学习了十节语文课。受益非浅,感慨良多。良多感慨汇成一句话,那就是“后生可嘉,后生可塑”。
先说“后生可嘉”。这次参赛的十位年轻老师都有不俗的表现。他们都有较为扎实的语文专业的功底,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都比较准确;他们都有较好的语文老师必备的素养,普通话、粉笔字、教学仪态等都值得圈点;他们都有相当的亲和力,虽然课前没接触学生,但在课堂上往往都能与同学们进行很好的沟通;他们都基本具备了语文教学新理念,教学中能尽自己的最大可能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能注意到让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地阅读文本,独立思考和合作讨论,能注意到通过对语言的品析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再说“后生可塑”。由于十位老师还很年轻,在教学中还留下了些许值得进一步提高和完善的地方。
一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意识”还需加强。这是课堂教学的共性问题,是由课堂教学的本质所决定的。课堂教学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过程。说到底,它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所以,课堂教学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即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然而,在十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无论是学习目标,还讨论的问题,乃至教学的流程等,往往都是由老师预设的。也就是说学生的自主,充其量只能在老师掌心里的自主。其实,《七颗钻石》、《蔚蓝的王国》、《明天不封阳台》、《阿里山纪行》、《未上锁的门》这几篇课文都是文字优美,文意甚浅的文章,如果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让他们在阅读中发现美点,发现问题,然后再组织他们进行品味、赏析、讨论是完全可能的。
二是语文阅读课教学的“语文意识”亟待加强。就是说语文老师必须要牢牢记住,语文课一定要姓“语”,语文课堂教学必须突出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切忌把语文课上成“品德课”、“活动课”、“音乐欣赏课”。那样,就真成了“种了人家的园,荒了自家的田。”这次的十节课中,就有相当多的课中存在着这种现象。无论是《七颗钻石》的爱心教育,还是《蔚蓝的王国》中对美的追求,还是《明天不封阳台》的环保意识,还是《阿里山纪行》的民族情感,乃至于《未上锁的门》、《秋天的怀念》中骨肉亲情,在语文课上都应该要让学生从对文本的阅读中去体悟,进而探究文本是通过怎样的语言艺术及表达技巧,将这诸多人物形象和情感栩栩如生、如泣如诉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让学生在阅读和体悟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熏陶,而不是外加的。
三是语文阅读课教学的“文本意识”还需加强。语文阅读教学一定要始终紧扣文本,只有在对文本的学习任务完成之后,再作必要的拓展延伸性阅读。而现在往往是课文学得不深不透,为了追求所谓的新理念,盲目地“拉郎配”。这种现象在这次的十节课中也较为严重地存着。
戴平俊(阜宁县教育局教研室):
12月8日、9日,市教科院在“射阳县实验初中”举行了“全市初中语文优秀课展评”活动。我有幸参加观摩并担任评委,感到收获颇多。现粗略地谈点个人看法,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这次展评课计10节。内容主要涉及苏教版七(上)、八(上)新教材中的《天上的街市》、《七颗钻石》、《蔚蓝的王国》、《阿里山纪行》、《明天不封阳台》等,执教者都是中青年教师。从总体上看,教师备课充分,设计精巧,课堂上,善于引导,精于点拨;学生情绪高涨,学习主动,生气勃勃。每堂课都很好地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追求,展示了新课标实施后课堂教学的新面貌、新成果。具体地说,有以下几点:
1、教学目标的设计较为全面完整。在加强“知识技能”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学法指导,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使三维目标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在整个课堂教学之中。
2、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每位教师都十分重视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文化,始终与学生保持高度的亲和力,充分激发和调动学习主体的积极性,表现了强烈的学生观。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自主学习,广泛参与,成为学习的主人。
3、多种教学方式灵活运用。10节课都能体现“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理念,基本摒弃了“满堂问”、“满堂练”的现象。不少教师鼓励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内容朗读、品味,并带着感兴趣的问题,在小组讨论、交流,整个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4、教学流程自然顺畅。大部分教师的课堂基本按照“情境导入——朗读感知——重点内容(语言)品析——问题探究——拓展训练”的思路设计。整个课堂板块清晰,过渡自然,结构严谨,逐层推进,展示了语文课堂的结构美。
5、多媒体课件精彩纷呈。为使课堂充满情趣,10节课都使用了多媒体课件。大部分课件,无论是图案的设计,还是音乐的选择,甚至背景的处理,都十分精美巧妙,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带给学生美的享受,美的熏陶。
当然,课堂教学并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圆,缺憾总是难免的,这次展评的10节课中,也存在诸多不尽人意之处,主要表现在:
1、语文味不浓。有的课堂,教师明显地存在着轻视文本的现象,不让学生朗读课文,走近文本,不让学生品味语言,深入文本,增强语感,而只是让学生去讨论课文内容所提示的一些问题。有的甚至脱离文本,过度拓展,进行人文教育,结果语文课的特点被弱化,语文味被淡化,这些都是不对的,应予以纠正。
2、合作流于形式。最明显的表现是:教师刚提出问题,就要求学生小组讨论,于是学生围成一团,讨论声响成一片,几分钟后,教师一声令下,学生的讨论嘎然而止,结果展示讨论成果往往只是几个优秀生,大部分学生只是在那里作“看客”,不能真正起到讨论的作用。我们认为,合作首先应建立在自主的基础上,而且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应留给学生相对宽松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获得各自认识后,再合作交流,这样学生的思维才有广度和深度,合作的效果才更好。
3、课堂缺乏生成。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应该是预设与生成共存的课堂。而这次展评课上,许多教师固守预设的教案,不敢越雷池一步,缺乏开放的思想和生成的意识。有的教师过分追求课堂结构的完整性,不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育环节,甚至下课几分钟了,还守着预设的教案不放。建议教师备课时要有生成的意识,课堂上应留有生成的空间,并合理的把生成的问题当作教学资源去开发、去利用,不断丰富课堂教学的内涵。
4、多媒体使用失当。有些课堂,学生尚未进入文本或刚接触文本,教师就动用多媒体课件,将文本的内容通过一系列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这种形象直观的文字转型版,取代了学生理解、感悟的过程,不仅禁锢了学生的思维,破坏了学生阅读的胃口,而且阻碍了学生独特的想象和体验。有些课堂多媒体画面就象霓虹灯一样,不停地闪烁、跳跃,令人眼花缭乱,心烦意燥。有的课件背景音乐长时间播放且音量过大,淹没了学生的读书声、交流声,破坏了原有的教学情境,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了学生的有效思维,对课堂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干扰。所以建议教师在设计和使用课件时要适时、适度、有效。
孙建(响水县教研室语文教研员)
在射阳举行的市级初中优质课竞赛中的十节课给我们就如何进行新课改教学带来许多启发。我们发现初中语文教改出现许多可喜的好现象,当然,也有一些现象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并加以克服。
好的一面有:1、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明显的体现,教者角色转变明显,那种满堂灌的、以教师传授为主的被动的接受式的教学明显减少。2、新教改所要求的“三维”目标在课堂中得到落实。3、课堂活动形式呈现丰富多样的特点,研讨学习方式几乎每课都加以运用。4、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使语文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教学容量增大,音乐、美术欣赏都走进了课堂。教师设计课件的水平不断提高,运用现代设备的能力有显著提高。
思考的一面:1、花俏的形式多了,“双基”的落实少了,新课改不代表不需要基础知识。2、拓展的内容多了,解读文本的时间少了,两者的分配比例的度把握不准。3、语文之外的内容多了,语文味少了,把语文课上成思想教育课、地理环保课,朗读品味语言的少了。4、课件设计过于注重形式而忽视了适用性,课件局限或代替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课堂上忙于操作课件的时间太多。
对活动的建议:1、比赛就要考虑其公平与公正,上课班级选定层次应保持一致,以免影响上课效果。2、对评委的办公条件可以适当考虑。3、比赛的节次可以加以控制,日程安排太紧可能影响效果。4、举办校应在赛课前作好充分准备,否则影响教者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