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种坚守,在坚守中还需要不断地发现、创新。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为此付出了太多的辛劳。在这样的坚守中,有的教师选择平凡的坚守,而更多的人则是选择追求理想,不断超越。沈坚校长就是属于后者,在从教路上他始终在坚守着,不断地前进着……今天我们就走近沈坚校长,感受他二十年的教育历程,分享这二十年中的别样风景!
追求语文教育路上的别样风景
——访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学校校长沈坚
水 野
一晃已经是20年过去了。从教20年以来,萦回在我耳畔的是这样一个常记常思、常想常新的问题——什么是教育?
情感告诉我,教育,是一颗爱心。没有爱心,就孕育不出健全的人格。
经验告诉我,教育,是一种创新。缺乏创新,就培养不出优秀的人才。
理想告诉我,教育,是一份责任。失去责任,就锻造不出美好的明天。
20年来,我牢记陶行知先生这样一句话:像屋檐水一样,一点一滴,滴穿阶沿石。点滴的创造固不如整体的创造,但不要轻视点滴的创造而不为,呆望着大创造从天而降。选择教育,是我的不悔;教育的道路,风光独好!——沈坚
年轻、斯文、俊气,儒雅、谦和、严谨,课堂上激情诗意、管理中坚韧踏实……谈到星海学校的沈坚校长,众多的评价中经常出现这些关键词。这些评价来自学生、来自家长、来自教师、来自职工,同样也来自对星海学校有着短暂接触的客人。熟悉他的人听到这些语言,都会由衷的说:“是的,沈坚就是这样一个人。”
那么,年轻的校长又是怎么看待自己的呢?在他的自我介绍中写着这样一条格言:“我的人生哲学:任何成功都源自于激情,产生于坚持。”他就是用卓越的实践恪守着自己的信念,“激情”使他充满智慧,“坚持”令他永不停步。
一、教育是发现与创造的艺术
沈坚告诉我们,他常记得高尔基的一句话:“照人的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总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也记得美国芝加哥著名教育家本杰明·布隆作的一项历时五年的研究。对象是120名在各自领域里最出色、最有才华的人。如超级明星、世界第一流的数学家、钢琴家、雕塑家、世界游泳冠军等。得出的结论是:只要有恰当的条件,绝大多数智力正常的儿童都能成为较有才华的人。人类的潜力比测出来的要高得多,有天资的儿童比我们想象的多。
工作伊始,沈坚就相信,孩子们都能在课堂上拥有出色的表现,关键是老师能不能为孩子们创设展示美丽的舞台,能不能给孩子们提供恰当的成长条件。因此,他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让孩子们在他的课堂上成为最有才华的人。
1993年8月,已经有着5年小学教学经历和1年中学教学体验的沈坚,被聘任为昆山市周庄中学教导处副主任,由此,他开始系统地思考教学效率的问题。回首六年来的教育历程,沈坚说:“我在教学上最大的骄傲是我与学生们有着亲密的师生关系。我能为学生着想,尊重学生人格,努力地去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去关注他们对我的需求。我开始觉得,我的教育生命活在学生的期待中,于是,我提出了‘育人先育心’的教研话题”。
1994年,因有感于语文教学的“唯课本、狭窄化”倾向,沈坚从学校培养义务小导游的举措中得到启发,将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引入了语文教学,取得了意外的收获。提起当时的情形,沈坚校长至今仍是感慨良多,“在周庄古镇西隅有一个‘迷楼’,那是上世纪前期柳亚子先生和吴江、周庄一带南社成员以诗会友、诗论天下的地方。我在语文课堂上偶然提起了柳亚子先生,思路敏捷的同学们即刻联想到了迷楼。开始,我并没有当回事,后来,我在一位同学的作文中再次看到了孩子对迷楼的关注,读到了孩子对家乡爱国传统的热爱。作文中这样写道:‘迷楼,我的家乡最爱,虽然我只知道它是一个革命的地方。’此时我才意识到这是多么重要的乡土教材,有心的孩子提醒了我。”
于是,沈坚带着学生们以“迷楼”景点为基地,着手研究二十世纪前期民主人士柳亚子先生和吴江、昆山、浙江一带南社成员以诗会友、以诗论天下的相关作品。他还走访了地方志专家刘冀老师,搜集相关资料,和班上同学一起整理并翻译柳亚子、王大觉、叶楚伧、陈去病等著名南社爱国人士的诗篇。回忆起那段历程,沈坚告诉我们,“许多诗句至今萦绕耳畔、镌刻心中,如‘投笔从戎信可儿,儒冠误我不胜悲。中原胡马横行日,大陆潜龙起蛰时。’(柳亚子《送楚伧北伐》)、‘未得荷戈事北征,犹能草檄驰幽并。一千一百十余字,字字苍生痛哭声。’(王大觉《讨袁贼檄——七绝》)等。”通过研究,学生们认识了《南社丛刻》,知道了中国近代较早出现的地方刊物《新周庄》,了解了家乡曾经成立中国第一个设在乡镇的红十字会等内容,深受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促进了课外阅读,学会了比较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他们掌握了基本的学习和研究方法。由此,沈坚真切地感受到教育教学与地方文化的结合的重要性,体会到探究性学习对于教学改革的重要性,理解了教育必须走向生活,教育应该链接历史,才能焕发教育的生机和活力。他为此撰写的论文《结盟南社、落笔千钧》发表在《南京理工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也因此成为了江苏省南社研究会会员,得到了柳亚子侄孙柳光辽教授的亲切指导。
教育是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对于南社的研究使沈坚深受启发,他开始更广泛地去挖掘地方教育资源。在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春风里,沈坚带领学校全体语文教师尝试组建水乡周庄小小导游团。从采风、组稿开始,让越来越多的孩子藉此得以训练口才。每逢节假日,就会有一组组高举着小红旗、手拿着小喇叭的学生小导游活跃在水乡古镇的大街小巷,为四方游客做义务导游。渐渐地,小小导游团从教师组织到学生自理,从中文解说到中英文对照,他们的出色表现为古镇添色不少,他们的成功实践也大大促进了古镇旅游公司的业务培训。一批来自澳大利亚某中学的游客在接受了小导游的服务之后,兴奋地连喊“OK”。浙江大学的一位老教授对小导游的评价是“有活力、有魅力、有实力”……的确,给孩子们一片天空,他们能够绘制出最新最美的图画。他们中的很多人在综合实践的锻炼中迅速成长起来,与名人对话,和大师交流,广交天下友,共叙文化情。他们将时间的经和空间的纬在古镇的大街小巷里串联、交织起来,他们将课堂的知识与社会的文化有机整合进来,有效实现了情感的熏陶、态度的交流和价值观的提升,这真是——古风今韵师生情,风光这边独好!
二、畅游“蔚蓝的王国”
教学的体验让沈坚体验到了课堂就像屠格涅夫笔下“蔚蓝的王国”,那是一个青春、幸福的爱的世界。师生在课堂上传递真情,交流体验,享受知识,锻炼能力,教师因课堂而永远年轻。语文老师应该让课堂激情四溢,让学生置身于真实情感的体验与碰撞之中;语文老师应该极具灵性,用充满智慧的语言给学生带去享受和启迪。语文课应该上得很美,就像师生共同畅游于蔚蓝的王国。
2001年,沈坚来到了园区星海学校,参与了江苏省第四期教研课题《生活化语文》的研究与实践工作。结合这个课题,沈坚开始潜心研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期间,沈坚研读了陶公的许多著作,在对生活教育理论和星海学校“生活化语文”进行研究的同时,也对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和课题组成员们从语文课堂、语文积累和语文实践三个方面着手,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取得了出色的成绩,学生们语文学习兴趣倍增,语文课堂生动活泼。同时,他在昆山期间对于语文教学的改革与思考找到了极好的延续与深化的途径。《新语文学习》2005年第55期以《在语文教学中享受快乐、体验激情》为题、《江苏教育》2006年5A“讲述”栏目以《风光这边独好》为题,讲述了沈坚的教学故事。两年半后,他参与执教的星海学校首届初中毕业生语文中考均分超过了100分,《生活化语文》课题也得以高质量结题并荣获江苏省教研课题成果一等奖。
2003年,沈坚加入了苏州市市区初中语文教改研究中心组,经常和一批优秀的语文教师切磋技艺,业务水平和反思能力迅速提升。2006年,在反思前期活动的基础上,研究组提出了针对老问题、发现新思路的科研设想,并在实践基础上成功酝酿了《初中语文“沉浸式”教学研究》课题方案。该方案经市、省两级审定,被确定为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十一·五”重点青年资助课题。课题成员涉及16所学校、30多名教师。为了加强课题管理、做优过程研究,沈坚积极倡导网站管理模式,成功建立了苏州市用于课题管理的第一个专题网站。该课题强调营造沉浸式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得以沉浸在经典的语言环境中、对之产生并保持浓厚的兴趣,从而达到乐学不疲的效果。课题研究从教学策略、教学方式等方面试图克服目前中学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中的“扁平化”倾向。师生共同沉浸,“激情与灵感”就会源源不断地迸发出来,这样的课堂多么美好。
2006年12月,在江苏省中学语文优质课展示活动中,沈坚以该理论为指导,执教了《蔚蓝的王国》一课,受到了专家和同行的好评,该课课堂实录和思路解析刊登在2007年1月10日《中国教师报》“创新课堂”栏目,并获中国教育学会组织的首届全国中小学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
值得庆幸的是,使用苏教版初中语文新教材后,沈坚还真在初一课堂上执教了《蔚蓝的王国》。那是2005年12月27日,苏州市举行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沈坚在夺得苏州市初中语文优质课评比活动一等奖后第一次面向全市开课。沈坚说:“回眸审视,那实在是让我陶醉的一堂课。学生醉了,我因学生也醉了。学生们的许多发言至今记忆犹新:‘我们轻快的小船在微风中飘荡,时起时伏……完全听从我们使唤。’我觉得这段文字的精妙之处,是在于作者巧妙地将自己那种欢愉的心情与小船融合在了一起,仿佛小船是通人性的,他能够随着人的心灵走。亦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本来此情此景,都是作者梦中想象的,或许,这只是心灵之舟,畅游在海面上。这段文字还能让读者发挥自己的想象;‘似乎天空本身也在和我们酬唱,四周的海洋也情不自禁地颤栗起来……接着又是一片宁静。’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似乎大自然都融入了我们的队伍中,和我们一起吟诗作对……和学生们一起激情融入文字所创设的美妙境界之中,一点点地将人生的梦幻变为现实,是件多么幸福的事情。”2006年12月,在江苏省中学语文优质课展示活动中,沈坚再次执教《蔚蓝的王国》一课,受到了专家和同行的好评,该课课堂实录和思路解析刊登在2007年1月10日《中国教师报》“创新课堂”栏目,并获中国教育学会组织的首届全国中小学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
沈坚校长告诉我们:“我是一名校长,但首先是一名语文教师。二十年来,我努力寻找教学增长点,让语文教学走进历史、走进生活、走进经典,使自己的教学能够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让语文学习成为他们体验生命、感悟生活、激荡情感、净化灵魂的天空与海洋。我想,这应该是我送给孩子们的珍贵的生命礼物,是我为师的本分。”
作为一个“语文人”,他在语文教学中享受快乐、体验激情。走近他,你会从谈吐中感受到他语言的生动性和情感的丰富性,这是一种很特别的味儿。真诚的言语、笃善的情思,常使倾听者情为之动,理为之晓。这是长期读书教书、注重思考形成的风格。
教育,是科学,更是艺术。是科学,就要研究与遵循规律;是艺术,就需要灵感与创新。对于他所领导的的学校——星海,沈坚说:“我想,以学生的发展利益为支点,合理地用力,翘起的应该是孩子们灿烂的明天和祖国美好的未来。陶公说:‘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为此,我将继续上下而求索”。
人物链接:沈坚,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学校校长、党总支书记,园区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苏州市名校长,苏州市劳动模范,中学高级教师。从教20年,主持或参与9项国家、省、市课题。先后5次被评为市(区)级以上优秀教育工作者,2次被授予“三等功”,3次被评为市、区级优秀共产党员,1次被评为区优秀校长,1 次被评为园区标兵,2006年被评为苏州市劳动模范,2007年被评为苏州市第七届名校长、江苏省二级星星火炬奖、第四届全国青少年未来工程师博览与竞赛活动突出贡献奖。先后指导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或发表作品80人次,多次荣获全国、省、区优秀指导奖;参与编辑教学辅导类书籍9本;教科研奖及论文发表50多篇次;学科教学、竞赛类获奖13次。